一种用于电容引脚极性检测模块的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27237发布日期:2019-11-01 21:50阅读:348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电容引脚极性检测模块的驱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生产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电容引脚极性检测模块的驱动机构。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市场上对电容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同样的对电容生产设备效率、稳定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容座板检测包装是电容生产过程中的一道工序,现有的电容座板检测包装一般采用全自动电容座板机实现。

现在市场上大多数的电容座板机采用单个电容流水线式的加工方法,其工序包括裸品上料、极性检测、第一次切脚、引线打扁、座板、第二次切脚、印字、检测、包装等,流水作业的加工方法决定了这些工序的每一个都会影响整体的效率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自动极性检测,通常需要一个往复驱动机构,该驱动机构反复的驱动检测模块实现电容极性的检测。现有的往复驱动机构大部分通过控制气缸伸缩来实现检测模块的往复移动。一方面,气缸的成本较高;另一方面气缸的稳定性不够,容易出现故障,进而影响到整个生产作业流程。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电容引脚极性检测模块的驱动机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电容引脚极性检测模块的驱动机构,包括动力臂和从动臂,所述动力臂的一端铰接在底座上,所述从动臂的一端铰接在检测模块上,所述从动臂的另一端铰接在动力臂的中部,所述检测模块滑动设置在底座上,所述检测模块与底座之间设置有复位弹性件,所述动力臂上施加有驱动检测模块滑动的动力源。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动力源由升降装置提供,所述升降装置包括竖向设置的驱动压杆,所述驱动压杆抵接在动力臂上,升降装置带动驱动压杆上下运动。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动力臂的另一端设置有可自转的压轮,所述驱动压杆指向压轮且在其末端形成有抵接在压轮上的圆盘。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升降装置包括升降轴以及设置在升降轴上方的升降盘,所述升降盘连接有水平伸出的驱动横臂,所述驱动压杆设置在驱动横臂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驱动压杆活动穿插在驱动横臂上,所述驱动压杆上套有缓冲弹簧,所述缓冲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驱动横臂的底部,所述缓冲弹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圆盘上。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复位弹性件为拉伸弹簧。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检测模块通过滑动导向装置设置在底座上。

有益效果:当动力源作用在动力臂上时,动力臂下压,从动臂与动力臂之间的夹角增大,从动臂推动检测模块向前滑动,完成检测动作,此时复位弹性件被拉伸蓄能。当动力源撤除后,检测模块在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向后移动实现复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机构为纯机械式驱动,稳定可靠,十分有利于保证生产线的稳定运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为电容座板机电容极性检测机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升降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驱动机构与检测模块装配成一体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为一种电容座板机电容极性检测机构,驱动机构8通过驱动压杆14与升降装置1实现联动。

参照图2和图3,本实施例一种用于电容引脚极性检测模块的驱动机构,包括动力臂81和从动臂83,动力臂81的一端铰接在底座7上,从动臂83的一端铰接在检测模块9上,从动臂83的另一端铰接在动力臂81的中部,检测模块9滑动设置在底座7上,检测模块9与底座7之间设置有复位弹性件,动力臂81受到驱动压杆14的压力向下摆动,进而驱动检测模块9向前滑动。

升降装置1包括升降轴12以及设置在升降轴12上方的升降盘11,升降盘11连接有水平伸出的驱动横臂13,驱动压杆14设置在驱动横臂13上且呈竖向的指向动力臂81。升降轴12上下移动,驱动压杆14周期性的向驱动机构8中的动力臂81施加动力。作用在动力臂81上的动力源由升降装置1提供,当动力源作用在动力臂81上时,动力臂81下压,从动臂83与动力臂81之间的夹角增大,从动臂83推动检测模块9向前滑动,完成检测动作,此时复位弹性件被拉伸蓄能。当动力源撤除后,检测模块9在复位弹性件的作用下向后移动实现复位。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驱动机构8为纯机械式驱动,稳定可靠,十分有利于保证生产线的稳定运行。

作为优选,动力臂81的另一端设置有可自转的压轮82,驱动压杆14指向压轮82且在其末端形成有抵接在压轮82上的圆盘141。圆盘141面积较大,保证时刻与压轮82抵接。在驱动压杆14下压动力臂81的过程中,压轮82发生自转,滚动摩擦代替滑动摩擦,保证了动力臂81的顺畅摆动。

优选地,驱动压杆14活动穿插在驱动横臂13上,驱动压杆14上套有缓冲弹簧15,缓冲弹簧15的一端固定连接在驱动横臂13的底部,缓冲弹簧15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圆盘141上。驱动压杆14柔性的连接在驱动横臂13上,当升降轴12向下移动时,驱动压杆14跟随向下移动,由于电容引脚的制造尺寸不一,使得检测模块9向前移动的距离存在偏差。通过缓冲弹簧15的压缩可实现引脚制造尺寸偏差的补偿,大大提高了该驱动机构8的适应性。

作为优选,设置在底座7与检测模块9之间的复位弹性件为拉伸弹簧。检测模块9通过滑动导向装置6设置在底座7上。该滑动导向装置6可以是滑轨与滑座的配合结构。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所述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