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合计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12001发布日期:2019-10-30 00:33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组合计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的一方面涉及组合计量装置。



背景技术:

已知有一种组合计量装置,测定从外部分别投入到多个料斗的物品的重量值,并使用测定出的重量值进行组合计量。例如,专利文献1的组合计量装置具备:输送所供给的物品的分散台、暂时储存从分散台供给的物品的储存料斗、计量物品的多个计量料斗、暂时储存计量料斗中计量的物品的辅助料斗、以及排出从组合选择的辅助料斗排出的物品的排出槽。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16-13608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这样的组合计量装置在物品为食品等的情况下,会拆除分散台、储存料斗、计量料斗、排出槽、辅助料斗以及排出槽等各部件来进行清洗。但是,在排出槽的上方配置有分散台、储存料斗以及计量料斗、辅助料斗等。另外,在排出槽的下方大多配置有制袋包装机。因此,即使在仅想拆除排出槽的情况下,也必须拆除这些部件或装置以便进行该作业,从而作业性差。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方面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提高排出槽的拆装作业的作业性的组合计量装置。

用于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包括组合计量部,该组合计量部将从外部供给的物品分别储存在多个料斗中,从分别对应于多个料斗的物品的计量值选择计量值的组合以使总值成为目标计量值,并使物品排出至对应于组合的料斗中,其中,组合计量装置具备接收从组合计量部排出的物品并将物品供给至下一工序的处理装置的排出槽,排出槽被设置成能够在接收从组合计量部排出的物品的第一位置与能够从支承组合计量部的框架拆装排出槽的第二位置之间移动。

在该结构的组合计量装置中,能够容易地使排出槽移动至作业人员容易接触的第二位置,并拆除排出槽。另外,能够从作业人员容易接触的第二位置安装排出槽。由此,能够提高排出槽的拆装作业的作业性。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中,框架在从铅垂方向观察的俯视时以将排出槽包围的方式形成为框状;组合计量装置还具备:轨道部件,设置于框架并沿水平方向延伸;和支承部,设置于排出槽并能够沿着轨道部件移动,通过支承部在轨道部件上滑动,使排出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支承部配置于比排出槽的铅垂方向上端部更靠下侧的位置处。

在该结构的组合计量装置中,能够利用简单的构成使排出槽在第一位置与第二位置之间移动。进而,由于支承部配置于比排出槽的铅垂方向上端部更靠下侧的位置处,因此,即使在支承部沿着轨道部件移动时发生部件脱落等的情况,也能够防止该部件等作为异物进入排出槽中。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中,也可以是排出槽形成为中空筒状,支承部配置于排出槽的外周面。在该结构的组合计量装置中,即使在支承部沿着轨道部件移动时产生异物,也能够防止该异物混入排出槽的中空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中,也可以还具备移动限制部,该移动限制部限制排出槽在位于第一位置时沿着轨道部件移动,排出槽通过被施加第二力而移动限制部的移动限制被解除,所述第二力大于能够使排出槽沿轨道部件移动的最低限度的第一力。在该结构的组合计量装置中,由于能够将排出槽牢固且可靠地固定于第一位置,因而能够可靠地接收从组合计量部供给的物品。另外,能够容易地形成将排出槽限制于第一位置的移动限制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中,也可以是在排出槽上设置有把手,把手配置于比排出槽的铅垂方向上端部更靠下侧的位置处。在该结构的组合计量装置中,排出槽的移动动作变得容易。另外,由于把手配置于比排出槽的铅垂方向上端部更靠下侧的位置处,因而能够防止排出槽的移动动作时产生的垃圾等作为异物进入排出槽中。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能够容易地拆卸排出槽。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组合计量装置的构成的图。

图2是图1的组合计量装置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排出槽位于固定位置时的框架附近的立体图。

图4是图1的排出槽位于拆装位置时的框架附近的立体图。

图5是从外周面侧观察图1的排出槽的立体图。

图6是从斜上方观察图3等所示的轨道部件和排出槽的主视图。

图7是从外周面侧观察变形例涉及的排出槽的立体图。

图8是从正面观察另一变形例涉及的轨道部件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一实施方式详细进行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附图的说明中,对相同或相当的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重复的说明。

如图1及图2所示,组合计量装置40具备投入槽42、分散台43、多个放射送料器44、多个储存料斗45、多个计量料斗46、多个辅助料斗47、集合槽48、排出槽70、定时料斗49、计量部51以及控制部60。组合计量装置40以成为目标计量值的方式计量由输送装置30供给的物品a并供给至制袋包装机90。在此,物品a是如农产品、水产品、加工食品等那样单体质量存在偏差的物品。此外,制袋包装机90在将薄膜成型为规定容量的袋的同时,将由组合计量装置40计量并供给的物品装袋。

投入槽42配置于输送装置30的输送端的下方。投入槽42是具有上方及下方形成有开口的内空部的筒状部件。从输送装置30的输送端落下的物品a被投入到投入槽42的内空部中。落至内空部的物品a经由下方的开口被排出至分散台43上。

分散台43配置于投入槽42的下方。分散台43具有朝向下方逐渐扩展的圆锥状的输送面43a。分散台43通过使输送面43a旋转,从而将从投入槽42排出至输送面43a顶部的物品a朝向输送面43a的外缘均匀地输送。

驱动部55以分散台43的中央部为中心而使分散台43旋转。驱动部55的例子是电动机。驱动部55使分散台43间歇性地旋转。即,分散台43反复进行旋转和停止。

多个放射送料器44沿着分散台43的表面即输送面43a的外缘呈放射状地配置。各放射送料器44具有从输送面43a的外缘的下方朝向外缘延伸的槽44a。各放射送料器44通过使槽44a振动,从而将从输送面43a的外缘排出的物品a朝向槽44a的前端部输送。

各储存料斗45配置于各放射送料器44的槽44a的前端部的下方。各储存料斗45的底部设有能够开关的闸门45a。各储存料斗45在关闭闸门45a的状态下,暂时储存从对应的槽44a的前端部排出的物品a,并通过打开闸门45a而将暂时储存的物品a朝向下方排出。

各计量料斗46配置于各储存料斗45的闸门45a的下方。各计量料斗46的底部设有能够开关的闸门46a及闸门46b。各计量料斗46在关闭闸门46a及闸门46b的状态下,暂时储存从对应的储存料斗45排出的物品a,并通过打开闸门46a或闸门46b,而将暂时储存的物品a朝向下方排出。

各辅助料斗47配置于各计量料斗46的闸门46a的下方。各辅助料斗47的底部设有能够开关的闸门47a。各辅助料斗47在关闭闸门47a的状态下,暂时储存从对应的计量料斗46的闸门46a侧排出的物品a,并通过打开闸门47a而将暂时储存的物品a朝向下方排出。

集合槽48形成为具有朝向下方而前端变细的圆锥台的内周面48a的筒状。集合槽48配置为内周面48a位于所有计量料斗46以及所有辅助料斗47的下方。集合槽48使用内周面48a接收从各计量料斗46的闸门46b侧排出的物品a、以及从各辅助料斗47排出的物品a并朝向下方排出。

排出槽70形成为具有朝向下方而前端变细的圆锥台的内周面71a的筒状。排出槽70配置为内周面71a位于集合槽48的下方。排出槽70使用内周面71a接收从集合槽48排出的物品a并朝向下方排出。此外,关于排出槽70的详细构成,之后详细进行叙述。

定时料斗49配置于排出槽70的下方。定时料斗49的底部设置有能够开关的闸门49a。定时料斗49在关闭闸门49a的状态下,暂时储存从集合槽48排出的物品a,并通过打开闸门49a而将暂时储存的物品a朝向制袋包装机90排出。

投入槽42、分散台43、多个放射送料器44、多个储存料斗45以及多个计量料斗46直接或间接地支承于壳体53上。多个辅助料斗47、集合槽48、排出槽70以及定时料斗49直接或间接地支承于框架57上。此外,关于排出槽70支承框架57的构成,之后详细进行叙述。

计量部51配置于由框架57支承的壳体53内。计量部51具有多个负载传感器51a。各负载传感器51a支承对应的计量料斗46。计量部51在各计量料斗46中暂时储存有物品a时,计量与该物品a的质量对应的计量值。

控制部60配置于壳体53内。控制部60是控制组合计量装置40中的各种动作的设备,且是具备cpu(centralprocessingunit、中央处理器)、rom(readonlymemory、只读存储器)、ram(randomaccessmemory、随机存取存储器)等的信号处理装置。控制部60控制分散台43及各放射送料器44的输送动作、各储存料斗45的闸门45a的开关动作、各计量料斗46的闸门46a及闸门46b的开关动作、各辅助料斗47的闸门47a开关动作、以及各定时料斗49的闸门49a等组合计量装置40的各部分的动作。

控制部60将由计量部51计量出的计量值与储存对应于该计量值的物品a的计量料斗46和/或辅助料斗47相对应地进行存储。具体而言,当由计量部51计量出的物品a储存于计量料斗46中时,控制部60将由计量部51计量出的计量值与储存对应于该计量值的物品a的计量料斗46相对应地进行存储。当由计量部51计量出的物品a被排出至与该计量料斗46对应的辅助料斗47中时,控制部60将由计量部51计量出的物品a的计量值与对应于该计量料斗46的辅助料斗47相对应地进行存储。

控制部60从由计量部51计量且分别与多个计量料斗46和/或辅助料斗47对应的多个计量值,以总值成为目标计量值的方式选择计量值的组合。具体而言,控制部60从由计量部51输出的多个计量值,以总值位于将目标计量值作为下限值的规定范围内的方式选择计量值的组合。然后,控制部60使物品a排出至与该组合对应的计量料斗46和/或辅助料斗47中。

接着,使用图3至图6对设置于框架57上的排出槽70的支承构成及排出槽70的详细构成进行说明。

排出槽70被设置为能够在接收被实施组合计量并排出的物品a、即从多个储存料斗45及多个计量料斗46、多个辅助料斗47、集合槽48等的组合计量部排出来的物品a的第一位置p1与能够从框架57拆装排出槽70的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

框架57在从铅垂方向观察的俯视时以将排出槽70包围的方式形成为框状。如上所述,框架57直接或间接地支承多个储存料斗45及多个计量料斗46、多个辅助料斗47、集合槽48等的进行组合计量的组合计量部。框架57的内周面57a在从铅垂方向观察时形成有呈其一部分凹陷的形状的缺口部58。框架57的形成有缺口部58的部分的框厚度比其他三边的框厚度薄。框架57的内周面57a上固定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一对轨道部件81、81。一对轨道部件81、81被形成为支承设置于之后详述的排出槽70上的滚柱(支承部)74,并且滚柱74能够滚动。

排出槽70具有一对滚柱74、74、多个(四个)卡合部76以及一对把手79。一对滚柱74分别是能够在一对轨道部件81、81上滚动的圆柱形部件。滚柱74经由设置于排出槽70的外周面71b上的托架73而安装。多个卡合部76是能够与设置于框架57的内周面57a上的被卡合部88的缺口部89卡合的部件,且是将排出槽70固定于第一位置p1的部件之一。卡合部76经由设置于排出槽70的外周面71b上的托架75而安装。

一对把手79分别是在使排出槽70在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时供作业人员抓持的部件。把手79经由设置于排出槽70的外周面71b上的托架78而安装。

轨道部件81是使排出槽70能够沿水平方向滑动的部件,并被固定于框架的内周面57a上。轨道部件81具备行驶支承部82和移动限制部85。行驶支承部82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可滑动地支承排出槽70的滚柱74。移动限制部85是限制排出槽70的滚柱74在位于第一位置p1时沿着轨道部件81移动的部位。本实施方式的移动限制部85在沿水平方向延伸的行驶支承部82中位于比行驶支承部82更靠下方的位置处。移动限制部85具有与行驶支承部82连接的锥形部85a。移动限制部85形成有锥形部85a,以通过施加比能够使排出槽70沿着轨道部件81的行驶支承部82移动的最低限度的第一力大的第二力而解除排出槽70的移动限制。关于移动限制部85相对于行驶支承部82朝向下方的偏移量,在考虑到排出槽70的重量及大小、或者行驶支承部82中的滚柱74的滚动容易性等的基础上设定其形状及大小等。

另外,当排出槽70的滚柱74从行驶支承部82滚动并从移动限制部85的锥形部85a滚落时,设置于排出槽70上的多个(四个)卡合部76分别与设置于框架57上的多个(四个)被卡合部88的缺口部89卡合。由此,排出槽70的滚柱74向水平方向的移动被限制,排出槽70被定位于第一位置p1。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组合计量装置40中,如图1及图4所示,可以容易地使排出槽70移动至作业人员容易接触的第二位置p2,并拆除排出槽70。另外,可以从作业人员容易接触的第二位置p2安装排出槽70。由此,能够提高排出槽70的拆装作业的作业性。另外,由于第二位置p2的下方的空间s1中并不像第一位置p1的下方那样配置有制袋包装机90,因而排出槽70的拆卸作业变得容易。在从铅垂方向观察组合计量装置40的俯视图中,第二位置p2是比第一位置p1更靠外侧的位置。换言之,在俯视时,第二位置p2是比第一位置p1更靠近组合计量装置40的外形(例如框架57的外形)的位置。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组合计量装置40中,通过使设置于排出槽70上的滚柱74沿着设置于框架57上的轨道部件81滚动的构成,使排出槽70能够相对于框架57移动。这样,在上述组合计量装置40中,能够利用简单的构成使排出槽70在第一位置p1与第二位置p2之间移动。

另外,如图6所示,由于滚柱74配置于比排出槽70的铅垂方向上端部71c更靠下侧的位置处,因此,即使在滚柱74沿着轨道部件81移动时发生部件脱落等的情况,也能够防止该部件等作为异物进入排出槽70中。

另外,排出槽70构成为通过施加比能够使排出槽70沿着轨道部件81移动的最低限度的第一力大的第二力而首次解除移动限制部85的移动限制。由此,能够将排出槽70牢固且可靠地固定于第一位置p1上,因此,能够可靠地接收从多个储存料斗45及多个计量料斗46、多个辅助料斗47、集合槽48等进行组合计量的组合计量部供给的物品a。另外,在定位于上述第一位置p1时,仅通过朝向移动限制部85进行推挤,便使滚柱74从锥形部85a滑落,排出槽70的卡合部76与设置于框架57上的被卡合部88的缺口部89卡合。由此,能够通过简单的作业而将排出槽70定位于第一位置p1。

另外,如图5所示,由于在排出槽70上设置有把手79,因此,作业人员能够容易地进行排出槽70的移动动作。

以上,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如图7所示,也可以将卡合部76及把手79配置于比排出槽70的铅垂方向上端部71c更靠下侧的位置处,并将设置于框架57上的被卡合部88的配置也变更为在排出槽70位于第一位置p1时能够与卡合部76卡合的位置。该情况下,即使在滚柱74沿着轨道部件81移动时发生部件脱落等的情况,也能够防止该部件等作为异物进入排出槽70中。另外,能够防止排出槽70的移动动作时产生的垃圾等作为异物进入排出槽70中。进而,作为用于将排出槽70固定于第一位置p1的部件,也可以使用螺栓等。此时,也可以通过从铅垂方向下方朝向上方拧紧螺栓而固定于框架57等上。另外,该情况下,也可以通过将螺栓等配置于比排出槽70的铅垂方向上端部71c更靠下侧的位置处,从而更可靠地防止该螺栓等作为异物进入排出槽70中。

另外,也可以取代上述实施方式的轨道部件81而配置如图8所示那样的轨道部件181。轨道部件181具备行驶支承部182、第一引导部183、第二引导部184、第一移动限制部(移动限制部)185以及第二移动限制部186。行驶支承部182沿水平方向延伸,并可滑动地支承排出槽70的滚柱74。第一引导部183是限制滚柱74朝向铅垂方向移动的部件,使滚柱74在水平方向上稳定地移动。第二引导部184是限制滚柱74朝向水平方向移动的部件且是将排出槽70固定于第一位置p1的部件之一。

第一移动限制部185是限制排出槽70在位于第一位置p1时沿着轨道部件181移动的部件。第一移动限制部185形成为通过施加比能够使排出槽70沿着轨道部件181的行驶支承部182移动的最低限度的第一力大的第二力而解除排出槽70的移动限制。第一移动限制部185是形成于行驶支承部182上的凸状的部件,在考虑到排出槽70的重量及大小、或者行驶支承部182中的滚柱74的滚动容易性等的基础上设定其形状及大小等。

第二移动限制部186是限制排出槽70在从第一位置p1移动至第二位置p2时沿着轨道部件181移动的部件。第二移动限制部186形成为通过施加比能够使排出槽70沿着导轨部件181的行驶支承部182移动的最低限度的第一力大的第三力,而能够使排出槽70进一步朝向水平方向移动。与第一移动限制部185同样地,第二移动限制部186也是在考虑到排出槽70的重量及大小、或者行驶支承部182中的滚柱74的滚动容易性等的基础上设定其形状及大小等。

在具有第二移动限制部186的变形例中,排出槽70构成为通过施加比能够使其沿着轨道部件181移动的最低限度的第一力大的第三力而第二移动限制部186的移动限制被首次解除。由此,在使排出槽70移动而移动至第二位置p2时,能够防止滚柱74意外从轨道部件181脱落这样的事态。

附图标记说明

40…组合计量装置;57…框架;57a…内周面;58…缺口部;70…排出槽;71a…内周面;71b…外周面;71c…铅垂方向上端部;74…滚柱;76…卡合部;79…把手;81、181…轨道部件;82、182…行驶支承部;85…移动限制部;90…制袋包装机;185…第一移动限制部(移动限制部);p1…第一位置;p2…第二位置;s1…空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