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李安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7597812发布日期:2019-05-07 19:45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行李安检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行李安检装置,尤其是设置在机场、高铁站等人流密集、安检级别高的场所的安检设施中,处理旅客的身份和行李等信息。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安检设施中,通常对受检人员的身份和其携带的行李分开检查,并分别保存检查信息,且保存的信息间并未建立有效的关联,很难进行安检过程的追查。因此在需要调取受检人员和其所携带的行李的信息时,需要先调取受检人员信息,再消耗大量的人力和时间,通过其他辅助手段,如现场视频采集信息的配合,查找其所携带的行李的信息,才能得到相对准确的信息。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行李安检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投入部、传输部、检查部、领取部、行李筐返回部、行李筐返回路和控制部,所述投入部具有投筐位,所述投筐位具有用于使旅客放置行李筐的放置台,所述传输部设置在所述放置台的后侧,与所述放置台连通,接受旅客从所述放置台推入的行李筐,将该行李筐传送至所述检查部,经过所述检查部的行李筐被输送至领取部,所述行李筐返回部设置在所述领取部的末端,将所投入的行李筐向下输送至所述行李筐返回路,所述行李筐返回路将行李筐输送至所述投入部的所述投筐位的下方。

根据本发明的行李安检装置,能够方便使旅客将物品投入盛放在行李筐中后,由传输部传输该行李筐,从而完成对旅客对旅客物品的安全检查,并能自动地循环使用该行李筐,减少人工干预。

另外,优选所述投入部和所述行李筐返回部分别设置有用于识别行李筐的id信息的传感器,所述控制部进行控制,在所述投入部投入行李筐时将所投入的行李筐的id信息存储至所述存储部,在行李筐被投入行李筐返回部后,删除存储在所述存储部中的该行李筐的id信息。

由此,能够利用行李筐的id信息对旅客的物品进行标记,从而方便管理旅客的个人信息和对应的物品信息。

另外,还优选所述行李筐返回部具有:设置在上部,用于投入行李筐的投入口;承接从所述投入口投入的行李筐的支架;和使所述支架垂直下降的垂直输送机构,所述垂直输送机构将承载在支架上的行李筐输送至所述行李筐返回路上,由所述行李筐返回路将行李筐输送至所述投入部的所述投筐位的下方。还优选所述行李筐返回部具有:设置在上部,用于投入行李筐的投入口;承接从所述投入口投入的行李筐的支架;使所述支架垂直下降的垂直输送机构;和将随所述支架垂直降下的行李筐输送至所述行李筐返回路上。

如上所述构成的行李筐返回部,能够方便地由旅客操作完成行李筐的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旅客安检信息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旅客安检信息系统的工作流程图。

图3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旅客安检信息系统的装置结构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行李安检单元的结构图。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投入部投入物品时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x光机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行李筐返回部的结构图。

符号说明

100旅客安检信息系统

110身份验证单元;120行李安检单元;130人身检查单元;140信息处理单元;150存储单元;160通知单元;170请求接收单元;180信息提取单元;190信息发送单元

111个人信息识别部;112图像采集部;113第一人脸特征提取部;121自动传输系统;122视频流采集部;123视频流处理部;124第二人脸特征提取部;

1210投入部;1230x光机;1250分拣部;1260领取部;1270人工检查部;1280行李筐返回部;1290行李筐返回路

1211放置台;1212传输部;1213摄像头;1214显示器

p投筐位

b行李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在以下的具体实施方式中,以在机场对旅客随身行李(行李)进行安全检查的情形为例,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旅客安检信息系统100的结构。但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对于任何需要检验个人身份信息和随身行李的场合均适用。

图1是本发明的旅客安检信息系统100的构成框图。本发明的旅客安检信息系统100包括身份验证单元110、行李安检单元120、人身检查单元130、信息处理单元140和存储单元150。

在机场,旅客携带行李来到安检通道,首先到达身份验证单元110。身份验证单元110,针对该旅客识别个人信息,并取得第一个人关键信息。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个人信息,可以是表示个人身份的各种信息,例如,身份证或护照、实名制的票卡等存储的信息,或通过标识在票卡(如登机牌)上的数字、条码、二维码等信息,从另外设置的服务器调取的与该旅客相关的信息。

作为第一个人关键信息,优选使用人体生物特征信息,包括人脸、指纹、掌纹、虹膜、气味、dna、声纹等任何能够有效地识别个人身份的人体生物特征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优选利用图像采集部的摄像装置等拍摄旅客的图像,从而可对人脸特征进行提取,用作人体生物特征信息。

使用人体生物特征信息的好处在于,能够容易地取得用于确定个人身份的人体生物特征,从而使得在后述的处理中,能够快速准确的确认个人身份,提高本发明的旅客安检信息系统100的可靠性。

本发明的旅客安检信息系统100中,身份验证单元110设置在机场的安检通道入口处。在本实施方式中,身份验证单元110具有:个人信息识别部111、图像采集部112、第一人脸特征提取部113。

在个人信息识别部111,读取由旅客放置的身份证或护照、登机牌,从而可以确定该旅客是否是被许可的乘机旅客。而在旅客放置身份证、登机牌时,可利用图像采集部112在旅客放置身份证或护照、登机牌时或其前后,采集旅客面部的图像,并在第一人脸特征提取部113中,根据该采集的旅客面部图像提取人脸特征信息。另外,进行人脸图像和身份证图像的比对,以确认该旅客和其出示的证件是否一致且被许可乘机。

行李安检单元120设置在安检通道内,包括接受旅客投入的行李对行李进行安全检查,取得行李安检信息的自动传输系统121;作为第二信息采集部的视频流采集部122和视频流处理部123;以及根据视频流采集部122和视频流处理部123的处理结果取得作为第二个人关键信息的人脸特征的第二人脸特征提取部124。

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第二个人关键信息,使用与身份验证单元110同样的个人关键信息。在身份验证单元110采集的第一个人关键信息为人体生物特征信息,具体地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人脸特征,此时,在后述中采集的第二个人关键信息也是与该第一个人关键信息相应的人体生物特征,即,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人脸特征信息。

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在本发明的旅客安检信息系统100中,携带行李的旅客进入到安检通道内,并将其所携带的行李投入到行李自动传输系统121。自动传输系统121接受该被投入的行李,取得行李安检信息。并且,在个人将所携带的行李投入到自动传输系统121时,借助于设置在自动传输系统121附近的视频流采集部122采集投入行李的旅客的视频流。所采集的视频流被发送到视频流处理部123,由视频流处理部123截取个人在投入行李的过程中的视频的片段,发送给第二人脸特征提取部124。由第二人脸特征提取部124从该视频的片段提取第二人脸特征,作为第二个人关键信息的人体生物特征。在本实施方式中,视频流采集部122和视频流处理部123一同构成了向第二人脸特征提取部124提供人脸特征提取依据的第二信息采集部。

由第一人脸特征提取部113和第二人脸特征提取部124提取的作为人体生物特征的人脸特征被发送到信息处理单元140。在信息处理单元140中,将第二人脸特征提取部124提取的人脸特征与由第一人脸特征提取部113提取的全部人脸特征进行比对,以确定投入行李的旅客的个人信息。

在对所提取的第二个人关键信息进行比对,且能够从多个第一个人关键信息中找到匹配的第一个人关键信息,即在对于由第二人脸特征提取部124提取的人脸特征能够从多个由第一人脸特征提取部113提取的人脸特征信息中找到匹配的人脸特征信息时,就能够确定该投入行李的旅客的个人信息,并将该识别的旅客的行李安检信息与投入该行李的旅客的个人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到存储单元150中。

另一方面,自动传输系统121根据信息处理单元140的比对结果,判断是否接受该被投入的行李。对第二个人关键信息的比对成功,则能够确定行李所属旅客的个人信息,因此,此时自动传输系统121接受该旅客投入的行李。若信息处理单元140所进行的比对不成功,则不能确定投入行李所属旅客的个人信息,此时自动传输系统121拒绝接受由该旅客投入的行李。在此情况下,可以利用通知单元160向本旅客安检信息系统100的使用人员发出通知。对此,将在后述详细进行说明。

另一方面,在信息处理单元140中对第二个人关键信息的比对成功,并且自动传输系统121接受该旅客的行李并要取得行李安检信息的情况下,该旅客可以进入人身检查单元130,在此对该旅客进行人身检查,取得人身检查信息,并将该人身检查信息与个人信息和行李安检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到存储单元150中。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容易地将旅客的个人信息与人身检查信息及其所携带的行李的行李安检信息相关联地加以存储。在需要时,可以有效地同时调取相对应的个人信息、人身检查信息及其所携带的行李的行李安检信息的全部信息,大大缩短调取信息的响应时间。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旅客安检信息系统100还具有,接收信息提取请求的请求接收单元170;从所述存储单元150提取已关联存储的与所述信息提取请求对应的人身检查信息、行李安检信息和投入该行李的旅客的个人信息的信息提取单元180;和发送由所述信息提取单元180提取的信息的信息发送单元190。由此,本发明的旅客安检信息系统100能够通过有线或无线的各种网络与外部设备相连,将存储在存储单元150中的信息及时、快速的传递给需要调取相关信息的单位或部门。

另外,本发明在存储单元150中,将上述第二个人关键信息,即由第二人脸特征提取部124提取人脸特征信息与人身检查信息、该行李安检信息和所述个人信息相关联地进行存储。由此,可以在调取个人信息和/或人身检查信息和/或行李安检信息时,可以同时确认该第二人脸特征提取部124所涉及的该旅客投入所携带的行李时的片段是否与该个人信息一致,从而大大提高本发明的旅客安检信息系统100的准确性。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是针对机场旅客的随身行李(行李)进行安全检查的情形,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行李安检单元120利用在旅客经过时,例如向自动传输系统投入行李时,所拍摄的视频流截取第二个人关键信息。如此,当旅客将行李投入到自动传输系统的投入部时,由于其一直是处在运动的状态,例如,若携带重量大的行李,需要弯腰并抬起行李,而作为人体生物特征的人脸特征,在这一过程中一直是变化的,包括人脸的朝向、面部表情等。因此,在使用通常的图像拍摄装置拍摄的单张图像的情况下,难以准确地获取人脸特征信息。因此,能够无需使旅客刻意配合本旅客安检信息系统来进行人体生物特征信息的采集的工作。当然,在应用于其他场合时,也可以根据情况使用如身份验证单元110中那样的通常的图像采集部112。

图2是本发明优选实施方式的旅客安检信息系统100的流程图。下面参照图2进一步详细地对本发明的构成进行说明。

首先,在该旅客进入机场的安全检查通道,即达到安检通道入口后,在步骤s1中,该旅客向设置在安检通道入口处的个人信息识别部111出示个人身份证或护照以及登机牌,由个人信息识别部111识别个人信息。然后在步骤s2中,个人信息识别部111判断个人信息是否有效,在本实施方式的情形下,个人信息识别部111对个人的身份证信息和登机牌信息与所搭乘的航班信息是否一致进行判断。

在判断为个人信息无效时,例如,不是被许可的乘机旅客,身份证与登机牌信息不符、或身份证和/或登机牌信息无效,则拒绝该个人进入安检通道。此时,可以通过通知单元160向本旅客安检信息系统100的使用人员发出通知。

另一方面,在判断为个人信息有效,即该个人信息是被许可的乘机旅客的个人信息时,则s3执行步骤。

在步骤s3中要求旅客站立面向图像采集部112,拍摄旅客的人脸图像。然后在步骤s4中,对该图像采集部112拍摄的人脸图像与个人信息中的图像信息,例如保存在身份证中的图像进行比对。

若在步骤s4中比对的结果不成功,则表示该到达安检通道的旅客不是合法的个人信息的持有者,此时拒绝该旅客进入安检通道。此时,通过通知单元160向本旅客安检信息系统100的使用人员发出通知。

若在步骤s4中比对的结果为成功,则表示该旅客与个人信息一致,此时执行步骤s5。

在步骤s5中,根据由图像采集部112采集的人脸图像,利用第一人脸特征提取部113取得作为第一个人关键信息的人脸特征信息。在针对旅客取得第一个人关键信息后,允许该旅客进入安检通道。

在安检通道内,该旅客将随身行李(行李)放置到自动传输系统121上,以对行李进行安检。

在步骤s6中,由自动传输系统121检测旅客投入行李的动作。有投入行李的动作时,在步骤s7中,视频流处理部123从视频流采集部122采集的视频流中截取投入该行李的旅客经过时的视频流的片段。在此,优选为旅客投入该行李过程中的视频流的片段。

然后,在步骤s8中,根据在步骤s7中截取的含投入行李的旅客的视频流的片段,由第二人脸特征提取部124提取作为第二个人关键信息的人脸特征信息。

接着,在步骤s9中,由信息处理单元140对该第二个人关键信息与多个第一个人关键信息进行比对,来确定投入行李的旅客的个人信息。

在步骤s10中,信息处理单元140判断对该作为第二个人关键信息的人脸特征信息进行比对的结果,若比对不成功,则使自动传输系统121拒绝该旅客投入的行李,此时通过通知单元160向本旅客安检信息系统的使用人员发出提示。

当在步骤s10中判断比对成功,说明能够找到与投入行李的旅客的第二个人关键信息相匹配的第一个人关键信息,从而能够确定投入行李的旅客的个人信息,则执行步骤s11,使自动传输系统接受该旅客投入的行李,并在步骤s12中,将所确定的旅客的个人信息与该旅客投入的行李相关联。

接着,在步骤s13中,对该接受的行李进行安检,并在步骤s14中将个人信息与该行李的行李安检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到存储单元150。

另一方面,对于在步骤s10中判断为比对成功的旅客,还在步骤s15中进行人身检查,取得人身检查信息。同样地,在步骤s14中,将该旅客的个人信息与对该旅客进行人身检查的人身检查信息以及行李安检信息相关联地存储到存储单元150中。从而完成了对该旅客的随身行李(行李)的安检工作。

在本实施方式的旅客安检信息系统100中,为了能够更准确地取得旅客的第二人脸特征,并且能够顺利地由行李安检单元120对旅客的随身行李进行安检并取得行李安检信息,在本实施方式中对行李安检单元120进行了改进。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行李安检单元120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3所示,行李安检单元120包括:投入部1210、x光机1230、分拣部1250、领取部1260、人工检查部1270、行李筐返回部1280和行李筐返回路1290。

下面,对行李安检单元120的构成以及其与旅客安检信息系统100在控制单元的控制下协同工作的情形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旅客安检信息系统100中,当旅客在安检通道的入口处经身份验证单元110验证身份且被允许进入安检通道后,即可进入安检通道,并借助行李安检单元120实现全自动的步骤s6~s13的处理。

<投入部1210和传输部1212>

旅客在进入安检通道后,首先来到行李安检单元120的投入部1210处。图4是本实施方式中的行李安检单元120的结构图。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投入部1210具有多个(在图4中示出6个)投筐位p,多名旅客能够同时在投筐位处进行操作。投入部1210包括放置台1211、视频流采集部112的摄像头1213、显示器1214。以下为便于说明,另投筐位p的旅客侧为前侧,离开旅客的一侧为后侧,并以此方向为前后方向,垂直该前后方向的方向为左右方向,即横向。

在投入部1210的前侧(旅客侧)以规定高度设置放置台1211,在放置台1211中,前后方向排列设置有多个左右方向延伸的被动辊。该多个被动辊构成用于承载行李筐b的载台。

旅客站在投入部1210的前侧,从放置台1211下方行李筐返回路1290拿取行李筐b,并将其放置在放置台1211上。然后,可将行李、衣物等需要进行安检的其他随身物品放入行李筐b中。

在将随身物品放入行李筐b中后,旅客将行李筐b向后方推送至传输部1212。

在本实施方式中,令投入部1210的放置台1211由前后方向排列的多个以左右方向延伸的被动辊组成,但也可以是由平板或者多个前后方向延伸的杆构成。但是,考虑到有时旅客会携带较重的随身行李,在使用由平板或者多个前后方向延伸的杆构成放置台时,往往对于部分旅客来说,推送行李筐b较为吃力。因此,优选以本实施方式中的由前后方向排列的多个被动辊构成放置台1211的方式。可以使旅客轻松的完成向后方的传输部1212推入满载的行李框b的动作,从而节省旅客行李安检投入所需要的时间。

对于各个投筐位p来说,其构成均为,在前侧设置放置台1211,并且放置台1211的后侧与传输部1212相连,而在左右方向上,各投筐位p的后侧与传输部1212相连。从各放置台1211推入到传输部1212的行李筐b被传输部1212传输到行李安检单元的x光机1230,以对各行李筐b进行机检。在此,x光机1230作为对行李筐b中的旅客物品进行检查的检查部。

在各投筐位p的传输部1212的后侧,分别设置有摄像头1213。该摄像头1213为视频流采集部122的组成部分,其对准站在各投筐位p前侧的旅客,在该旅客将行李筐b放置在放置台1211上并将物品放入行李筐b中时,或完成上述操作,将行李筐b推入传输部1212时,拍摄该旅客的图像。

采集各自投筐位p处向传输部1212推入行李筐b的旅客的图像,从而可对投入行李的旅客进行识别,取得该投入行李的旅客的第二人脸特征,并与第一人脸特征提取部113提取的全部人脸特征进行比对,以确定投入行李的旅客的个人信息。

如上所述构成的投入部1210能够方便的使旅客将行李等物品投入到行李安检单元120中。并且,能够使每个旅客投入的行李以盛放在行李筐b中的状态进入行李安检单元120中,并以每个行李筐b的id管理,从而能够方便且准确地将旅客的个人信息与其所携带的行李的物品安检信息相关联地进行存储。

具体为,通过将旅客拿取并放置到在放置台1211上的行李筐b与投入该行李筐b的旅客的个人信息相关联,而有效地将旅客的个人信息与其所携带的行李的物品安检信息相关联。因此,对行李筐b设置其各自的id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投入部1210准确地识别旅客所推入的行李筐b的id,采用各个行李筐b设置用于唯一识别行李筐b的rfid芯片,并对于放置台1211,在与行李筐b上的rfid芯片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rfid传感器,通过检测rfid信息来确定行李筐b的id。本实施方式的投入部1210作为上述实施方式的旅客安检信息系统100子系统,与其协同工作。

图5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投入部投入物品时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5所示,在步骤s501中,利用设置在放置台1211上的rfid传感器对设置于行李筐b上的rfid芯片进行检测。

在步骤s502中,若未检测到行李筐b上的rfid芯片,则返回继续进行检测处理而处于待机状态;当检测到rfid芯片时,进入步骤s503,读取该行李筐b上的rfid信息。

并且在步骤s504中,启动摄像头1213,在旅客向行李筐b中投入行李等物品时,采集该旅客图像的视频流信息,将该视频流信息发送给旅客安检信息系统100的视频流处理部123,用于提取第二人脸特征。

在步骤s505中,根据信息处理单元140对第二人脸特征与多个第一人脸特征进行比对的结果,在步骤s505中,根据信息处理单元140对第二人脸特征与多个第一人脸特征进行比对的结果,若比对结果成功,则在步骤s506中,可通过显示器1214或另外设置的警示单元向旅客发出提示,通知该旅客不允许投入行李;若比对结果成功,则等待旅客将该行李筐b推入传输部1212。

在步骤s507中,当检测到旅客将行李筐b推入传输部1212,则在步骤s508中,启动传输部1212,将该旅客推入的行李筐b输送至x光机1230进行机检。

<x光机1230>

在本实施方式中,x光机1230具有能够根据其所拍摄的旅客物品安检图像信息识别旅客物品中是否有可疑物品的功能。

对于x光机1230,在与行李筐b上的rfid芯片相对应的位置处设置rfid传感器,在对从传输部1212传输来的行李筐b中的物品进行过机检查时,x光机1230具有检测行李筐b的rfid信息的传感器,通过检测该行李筐b的rfid信息,能够将由x光机1230拍摄的行李筐b中的旅客物品的安检图像与投入该行李筐b的旅客的个人信息相关联地进行存储。下面对此进行详细说明。

图6是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中x光机的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如图6所示,在步骤s601中,利用设置于x光机1230入口处的rfid传感器对行李筐b上的rfid芯片进行检测。

在步骤s602中,若未检测到行李筐b上的rfid芯片,则返回继续进行检测处理而处于待机状态;当检测到rfid芯片时,进入步骤s603,读取该行李筐b上的rfid信息。

然后在步骤s604中,判断该读取的rfid信息是否已与旅客的个人信息相关联,即该行李筐b的rfid信息是否已被存储。若未与旅客的个人信息相关联,即未被存储,则标记该行李筐b的rfid信息为异常;若该rfid信息已与旅客的个人信息相关联,即已被存储,则证明该行李筐b是被已确定为允许投入行李筐b的旅客投入的行李筐b,而执行步骤s605。

在步骤s605中,该行李筐b已进入到x光机1230内,对该行李筐b中的物品拍摄安检图像。并在步骤s606中,将该行李筐b中物品的安检图像与该行李筐b的rfid信息所关联的旅客的个人信息相关联。

在本实施方式中,x光机1230本身具有能够根据其所拍摄的旅客物品安检图像信息识别旅客物品中是否有可疑物品的功能,因此,在步骤s607中,判断该行李筐b中是否有可疑物品,若有可疑物品,则标记该行李筐b的rfid信息为异常,表示该行李筐b的物品中包含有异常物品。若判断的结果是没有可疑物品,则标记该行李筐b的rfid信息为正常,表示该行李筐b中的物品为安检合格。

若x光机1230本身不具有该识别功能,则可以由后台人工观看所拍摄的旅客物品安检图像信息,来确认是否有可疑物品,完成步骤s607中的处理。

<分拣部1250>

从x光机1230输送处的行李筐b继续传输至分拣部1250。在分拣部1250中,根据在x光机1230中进行检测的结果对行李筐b进行分拣。分拣部与领取部1260和人工检查部1270连通,可将行李筐b分拣至领取部1260和人工检查部1270中的任一者。

在分拣部1250中,将在x光机1230中识别为正常的行李筐b向前侧领取部1260侧传输,旅客可以从传输至领取部1260的行李筐b中领取自己的行李/物品;而另一方面,在分拣部1250中对于在x光机1230中识别为异常的行李筐b,则将其向人工检查部1270传输。在人工检查部1270中,由人工对识别为异常的行李筐b进行开箱检查。

<行李筐返回部1280>

在领取部1260的末端,设置有行李筐返回部1280。该行李筐返回部1280将从其行李筐投入口1281投入的行李筐b从领取部1260的末端垂直向下输送到设置在领取部1260下方的行李筐返回路1290开始输送的起始端。

图7为本发明实施方式中,行李筐返回部的结构图。

如图7所示,该行李筐返回部1280具有行李筐投入口1281;承接从行李筐投入口1281投入的行李筐b的支架1282;将该支架1282向下方输送的垂直输送机构1283;以及输送面与行李筐返回路1290的输送面在同一平面上的输送台1284。

用于将支架1282向下垂直输送的垂直输送机构1283可以采用任意的结构,例如,可以是上下设置的皮带输送方式,也可以是垂直设置的螺旋输送方式。

在本实施方式中,设置在行李筐投入口1281处的传感器可以是任意方式的,例如,可以是光电传感器,在将行李筐b放置到位于行李筐投入口1281处支架1282上时,光电传感器信号被遮断,从而使垂直输送机构1283工作,将行李筐b向下方输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对于行李筐返回部1280也设置有用于读取行李筐b的rfid信息的传感器,在将旅客将行李筐b中的物品取出并将空的行李筐b投入到行李筐返回部1280中时,控制清除保存在存储部中的该行李筐的rfid信息,从而在将该行李筐b通过后述的行李筐返回路1290输送回投入部1210时,可将该行李筐b的rfid信息重新与其他旅客的个人信息相关联地进行存储,保证本发明的行李安检装置的可靠性。

<行李筐返回路1290>

行李筐返回部1280将旅客使用过的行李筐b输送到设置在下方的行李筐返回路1290。如图1所示,行李筐返回路1290将行李筐b从与其被输送来的x光机1230、分拣部1250、领取部1260的路线的反方向,沿着领取部1260、分拣部1250、x光机1230下方延伸,最终将行李筐b输送回到投入部1210的放置台1211下方。

由此,以后的旅客可以方便地从放置台1211下方取出行李筐b并再次将其放置到放置台1211完成行李物品的安检。

在本实施方式中,在行李筐返回部1280或行李筐返回路1290上,设置有rfid传感器,用于读取经过行李筐返回部1280和行李筐返回路1290的行李筐b的rfid芯片,并根据该读取的rfid信息,重置该rfid信息与旅客的个人信息的关联关系。从而,能够使行李筐b再次被旅客使用时,能够重新使用该行李筐b的rfid信息并将再次使用该行李筐b的旅客的个人信息与该旅客的物品信息相关联。

以上,对本发明一个实施方式的行李安检装置各部分进行了详细说明。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3所示,领取部1260设置在人工检查部1280的前侧。由此旅客在行李安检单元120的投入部1210处完成物品投入后,可在行李安检单元120的同侧移动至领取部1260,领取个人物品。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领取部1260的前侧边缘与投入部1210的前侧边缘大致在一条直线上。由此,可使行李安检单元120整体布局为更为简洁,并且,旅客在投入物品后移动至领取部时,移动方向呈现平直,在旅客流量大的情况下,能够有效地保证旅客移动的秩序,提高旅客通行的效率。

而且,在本实施方式中,传输部1212具有依次排列的多组传输辊,对于每组传输辊分别设置有识别行李筐b的传感器,以各传送辊的组为单位,在检测到行李筐b即将到达该传输辊的组时,该组传送辊开始旋转驱动。由此,能够确保在旅客流量低时,在传输部1212中仅行李筐b所在的部分的辊被驱动旋转输送行李筐b,有效降低行李安检装置120的能耗。

根据以上所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可见本发明的旅客安检信息系统各部分具有各自的功能,并且通过使各部分的功能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作为受检人员的旅客的身份与其携带的行李的信息相关联地进行存储。

在上述各实施方式中,以在机场对该旅客的随身行李进行安全检查的情形为例进行了说明,但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的情况进行各种变更。例如,在机场、高铁等场所进行安检时,需要对个人身份进行检验,而使个人信息包含身份证、登机牌或列车车票等信息,并检验这些信息的有效性,然而,在其他场合,可以不包含身份信息的检验,而使个人信息仅包含第一个人关键信息。而且,根据实际应用的情况,该第一个人关键信息可以是人体生物特征信息,例如,人脸、指纹、掌纹、虹膜、气味、dna、声纹等任何能够有效地识别个人的人体生物特征信息,也可以是其他能够识别个人的特征信息,例如衣着、服饰的颜色、图案等特定的信息,这些信息的采用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做相应的变更。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为了在各部分检测所经过的行李筐b的id信息,采用在行李筐b上设置rfid芯片,并在各部分设置读取所经过的行李筐b的rfid芯片的传感器,但并不局限于此,可以利用各种方式实现行李筐b的id信息的检测,例如在行李筐b上设置条码或二维码,并在各部分设置用于读取该条码或二维码的读取器。但由于使用rfid方式时,可将rfid芯片内置与行李筐b中,并且在行李筐b自动传输过程中以非接触方式进行读取时,受行李筐b的姿态的影响小,读取的成功率和准确率高,因此作为优选。

综上所述,本发明的旅客安检信息系统能够应用于各种需要对人和/或行李进行安全检查的情形。

以上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了详细说明,但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并不构成对本发明范围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根据需要对本发明进行各种变更、更改,这些变更和更改都包含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