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体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250284发布日期:2019-07-24 09:41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体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机电控制技术,尤指一种气体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电子气压调节器,利用软件算法实现对输出气压的实时调整和校准,系统针对无外设设备用气状态和有外设设备用气状态,在算法上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系统需要准确知道当前状态,即是否存在外部设备用气。

目前的纯软件算法是仅仅基于单位时间内的气压变化值作为判别标准,来判别有外设用气情况,但对于气压变化值的来源是否可靠并未考虑。而在实际用气中,个体在使用气体时对气压需求、使用习惯、使用场景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很容易引起气压变化,因此,单纯基于软件算法来判别是否存在外部设备用气还不太可靠,容易受到较多外在因素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检测装置,能够实现外部设备用气检测的机械化和电信号化相结合,不易受到外在因素影响,实现对外部设备用气情况的实时、可靠监测。

为了达到本发明实施例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可以包括:气体压力传输单元和压电信号转换单元;

所述气体压力传输单元的第一传输端可以位于气体路径上,第二传输端可以用于与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相接触,所述气体压力传输单元可以设置为随所述气体路径中气压的变换进行移动,将所述气压传递给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

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的压力信号输入端可以用于与所述第二传输端相接触,电信号输出端可以与外部控制单元相连,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可以设置为根据所述气体压力传输单元的移动改变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自身的状态,其中,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处于不同的状态时向所述外部控制单元传递不同的电平信号,实现气体检测。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压力传输单元可以包括:活塞;所述活塞可以包括:活塞主体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活塞主体两端的气体接触端和压力传输端;

其中,所述气体接触端作为所述第一传输端;所述压力传输端作为所述第二传输端。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压力传输单元随所述气体路径中气压的变换进行移动可以包括:

当所述气体路径中的气压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气压阈值时,所述第一传输端在所述气体路径中的气压推动下开始移动,所述第二传输端随所述第一传输端一起向靠近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的方向移动。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根据所述气体压力传输单元的移动改变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自身的状态可以包括:

在所述第二传输端向靠近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的方向移动后,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的状态控制装置被所述第二传输端触发,由所述状态控制装置改变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自身的状态;或者,

在所述第二传输端向靠近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的方向移动后,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的连接结构被所述第二传输端改变,实现改变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自身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可以包括:能够相互分离的第一弹片和第二弹片;

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的接触端为所述压力信号输入端,所述第一弹片上的第一引线端和所述第二弹片上的第二引线端为所述电信号输出端。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线端可以与所述外部控制单元的系统地相连,所述第二引线端可以与所述外部控制单元的信号检测端相连,所述信号检测端还可以与所述外部控制单元中的上拉电路相连;

其中,当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相互分离时,所述信号检测端检测到高电平;当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相互接触时,所述信号检测端检测到低电平。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的连接结构被所述第二传输端改变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二传输端向靠近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的方向移动并与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接触过程中,随所述第二传输端插入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之间,所述第一弹片和所述第二弹片分离。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片和/或所述第二弹片上可以设置有弹性装置;所述弹性装置的弹力方向与所述气体压力传输单元的移动方向相同。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装置的弹力大小可以根据对所述气体路径上的气压检测时的灵敏度大小需求来设置;

其中,所需的气压检测灵敏度越大,所设置的弹力越小;所需的气压检测灵敏度越小,所设置的弹力越大。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装置可以为弹簧。

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控制系统可以包括: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可以包括:气体压力传输单元和压电信号转换单元;所述气体压力传输单元的第一传输端可以位于气体路径上,第二传输端可以用于与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相接触,所述气体压力传输单元可以设置为随所述气体路径中气压的变换进行移动,将所述气压传递给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的压力信号输入端可以用于与所述第二传输端相接触,电信号输出端可以与外部控制单元相连,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可以设置为根据所述气体压力传输单元的移动改变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自身的状态,其中,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处于不同的状态时向所述外部控制单元传递不同的电平信号,实现气体检测。通过该实施例方案,实现了外部设备用气检测的机械化和电信号化相结合,避免了单纯采用软件算法来检测用气情况存在的易受到外在因素影响的问题,实现对外部设备用气情况的实时、可靠监测,提高了检测精度。

本发明实施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发明实施例技术方案的限制。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气体检测装置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气体检测装置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气体检测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文中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任意组合。

在附图的流程图示出的步骤可以在诸如一组计算机可执行指令的计算机系统中执行。并且,虽然在流程图中示出了逻辑顺序,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不同于此处的顺序执行所示出或描述的步骤。

为了达到本发明实施例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如图1所示,可以包括:气体压力传输单元1和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

所述气体压力传输单元1的第一传输端11可以位于气体路径上,第二传输端12可以用于与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相接触,所述气体压力传输单元1可以设置为随所述气体路径中气压的变换进行移动,将所述气压传递给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

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的压力信号输入端21可以用于与所述第二传输端相接触,电信号输出端22可以与外部控制单元相连,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可以设置为根据所述气体压力传输单元1的移动改变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自身的状态,其中,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处于不同的状态时向所述外部控制单元传递不同的电平信号,实现气体检测。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本发明实施例的气体检测装置可以设置于如图2所示的位置处。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气体压力传输单元1可以包括:活塞;所述活塞可以包括:活塞主体13以及分别位于所述活塞主体两端的气体接触端和压力传输端;

其中,所述气体接触端作为所述第一传输端11;所述压力传输端作为所述第二传输端12。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气体接触端处于出气路径(即前述的气体路径)上,当使用气体时,气体接触端的端面上会受到出气路径产生的压力。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气体压力传输单元1随所述气体路径中气压的变换进行移动可以包括:

当所述气体路径中的气压大于或等于预设的气压阈值时,所述第一传输端在所述气体路径中的气压推动下开始移动,所述第二传输端随所述第一传输端一起向靠近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的方向移动。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气体接触端的端面会受到出气路径产生的压力P1以后,由于气体检测装置内部腔体(主要指压力传输端所处空间)气体为大气压P0,由于当出气路径上有气体时,一般压力P1会远大于大气压P0,因此整体活塞装置会发生整体移动。如图3所示,整体活塞装置会发生整体上移。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根据所述气体压力传输单元1的移动改变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自身的状态可以包括:

在所述第二传输端12向靠近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的方向移动后,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的状态控制装置可以被所述第二传输端12触发,由所述状态控制装置改变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自身的状态;或者,

在所述第二传输端12向靠近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的方向移动后,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的连接结构被所述第二传输端12改变,实现改变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自身的状态。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在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上与所述第二传输端12接触的一侧,可以设置一个状态控制装置,该状态控制装置可以通过第二传输端12来触发,当该状态控制装置被触发时,可以使得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改变自身的状态(例如,改变通电与断电状态,或者改变内部电路连接状态),在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自身的状态被改变时,可以相应改变输出电平,该输出电平可以为高电平和低电平,以指示气体路径中气压的变化。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所述第二传输端12改变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自身的连接结构(机械结构),来实现改变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自身的状态。下面将对该实施例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可以包括:能够相互分离的第一弹片23和第二弹片24;

所述第一弹片23和所述第二弹片24的接触端为所述压力信号输入端21,所述第一弹片23上的第一引线端231和所述第二弹片24上的第二引线端241为所述电信号输出端22。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引线端231可以与所述外部控制单元的系统地相连,所述第二引线端241可以与所述外部控制单元的信号检测端相连,所述信号检测端还可以与所述外部控制单元中的上拉电路相连;

其中,当所述第一弹片23和所述第二弹片24相互分离时,所述信号检测端检测到高电平;当所述第一弹片23和所述第二弹片24相互接触时,所述信号检测端检测到低电平。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的连接结构被所述第二传输端12改变可以包括:在所述第二传输端12向靠近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的方向移动并与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2接触过程中,随所述第二传输端12插入所述第一弹片23和所述第二弹片24之间,所述第一弹片23和所述第二弹片24分离。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片23和所述第二弹片24均为导电材料,在初始状态下,所述第一弹片23和所述第二弹片24可以默认处于相互接触的状态,从而使得所述第一弹片23和所述第二弹片24组成所述外部控制单元的系统地和所述外部控制单元的信号检测端之间的导线,使得信号检测端接地,信号检测端检测到低电平。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当所述第二传输端12移动到一定位置的时候,所述第二传输端12可以插入所述第一弹片23和所述第二弹片24之间,从而断开所述第一弹片23和所述第二弹片24的短接,此时所述外部控制单元的信号检测端与系统地断开,由于所述信号检测端还与所述外部控制单元中的上拉电路相连,因此,此时所述信号检测端处于上拉状态,检测到高电平。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为了便于所述第二传输端12插入所述第一弹片23和所述第二弹片24之间,可以将第二传输端12的顶端设置为楔形或尖型。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所述第一弹片23和/或所述第二弹片24上可以设置有弹性装置25;所述弹性装置25的弹力方向可以与所述气体压力传输单元1的移动方向相同。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装置25可以为弹簧。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弹性装置25(具体可以分别如25-1和25-2所示)的一端可以固定于所述第一弹片23和所述第二弹片24上,另一端可以固定于活塞主体13上,整个活塞受到弹性装置25的支撑。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所述弹性装置25的弹力大小可以根据对所述气体路径上的气压检测时的灵敏度大小需求来设置;

其中,所需的气压检测灵敏度越大,所设置的弹力越小;所需的气压检测灵敏度越小,所设置的弹力越大。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可以通过调节弹簧的弹力实现对气压检测灵敏度的调节,为了避免检测门限太低而导致的误检测,结合实际正常使用需求,可以选择合适的弹簧弹力,例如,可以设置为当P1的气压在1KG气压以内时,第二传输端12无法移动到断开所述第一弹片23和所述第二弹片24的位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压缩机控制系统可以包括:一种气体检测装置,可以包括:气体压力传输单元和压电信号转换单元;所述气体压力传输单元的第一传输端可以位于气体路径上,第二传输端可以与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相连,所述气体压力传输单元可以设置为随所述气体路径中气压的变换进行移动,将所述气压传递给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的压力信号输入端可以用于与所述第二传输端相接触,电信号输出端可以与外部控制单元相连,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可以设置为根据所述气体压力传输单元的移动改变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自身的状态,其中,所述压电信号转换单元处于不同的状态时向所述外部控制单元传递不同的电平信号,实现气体检测。通过该实施例方案,实现了外部设备用气检测的机械化和电信号化相结合,避免了单纯采用软件算法来检测用气情况存在的易受到外在因素影响的问题,实现对外部设备用气情况的实时、可靠监测,提高了检测精度。

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文中所公开方法中的全部或某些步骤、系统、装置中的功能模块/单元可以被实施为软件、固件、硬件及其适当的组合。在硬件实施方式中,在以上描述中提及的功能模块/单元之间的划分不一定对应于物理组件的划分;例如,一个物理组件可以具有多个功能,或者一个功能或步骤可以由若干物理组件合作执行。某些组件或所有组件可以被实施为由处理器,如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处理器执行的软件,或者被实施为硬件,或者被实施为集成电路,如专用集成电路。这样的软件可以分布在计算机可读介质上,计算机可读介质可以包括计算机存储介质(或非暂时性介质)和通信介质(或暂时性介质)。如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术语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在用于存储信息(诸如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其他数据)的任何方法或技术中实施的易失性和非易失性、可移除和不可移除介质。计算机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RAM、ROM、EEPROM、闪存或其他存储器技术、CD-ROM、数字多功能盘(DVD)或其他光盘存储、磁盒、磁带、磁盘存储或其他磁存储装置、或者可以用于存储期望的信息并且可以被计算机访问的任何其他的介质。此外,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公知的是,通信介质通常包含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模块或者诸如载波或其他传输机制之类的调制数据信号中的其他数据,并且可包括任何信息递送介质。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