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陶器的透气性测量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39969发布日期:2019-09-11 23:00阅读:777来源:国知局
紫砂陶器的透气性测量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紫砂陶器的透气性测量方法。



背景技术:

紫砂壶是紫砂陶器的代表产品,因艺术性与实用性皆可卓尔不凡而成为中华陶瓷文化的瑰宝。紫砂壶等紫砂陶器首要的特征是透气性。在国家标准中(gb/t10816-2008),“透气性能好”被规定为紫砂陶器的基本属性;然而,该标准并没有给出透气性检测的标准或方法。也因为紫砂陶器的透气性无法测量,造成了市场的认知困惑,严重阻碍了紫砂产业的发展。

材料的透气性测量,现行解决方案的核心思想是“压差法”。成套设备名称为“气体透过率测量仪”,其原理是:在试片一侧施加一定压力的气体,另一侧抽真空,使试验气体在试片中扩散并徐徐透过;于是真空侧压力增加,压力与时间呈直线变化,用所得直线的斜率通过演算式计算气体透过系数和气体透过量。

压差法是一种通用方案,在其精度范围内,无法测量紫砂陶器的透气性。实际上,紫砂壶的透气性原理与普通材料的透气性原理截然不同。紫砂壶的透气性,体现在它的泡茶性能,而非空气的穿透性。因此,需要一种全新的技术方案来解决紫砂陶器的透气性无法测量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紫砂陶器的透气性测量方法,解决了紫砂陶器的透气性无法测量的传统难题。

技术方案:本发明所述的紫砂陶器的透气性测量方法,

步骤1,浸泡或浸煮紫砂器1,使紫砂器1的器壁充分吸水;

步骤2,将紫砂器1的开口与管2密封连接、并在紫砂器1与管2组成的系统内注满水;

步骤3,将紫砂器1和管2组成的系统与恒温热源3接触,等待整体进入热力学平衡状态;

步骤4,记录管2中的水的回流速度。

实施上述技术方案,需要明确以下技术细节,否则可能造成测量不准确甚至测量失败:

1.紫砂器1在水中浸泡或浸煮,旨在确保其充分吸水、确保步骤4中观察到的回流不是由于紫砂器1器壁吸水所致。浸泡或浸煮的时间因紫砂器1材质的不同而不同,建议浸煮3至24小时。

2.紫砂器1的开口与管2的套接为密封套接,套接部位不能漏气漏水,可以使用密封垫等手段实现;如果紫砂器1还有其它开口,应密封之。良好密封,是测量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需要说明的是,如果紫砂器1自身有裂隙渗漏,也会导致不能准确测量。紫砂器1与管2的套接,可以是在紫砂器制作时即安装的。

3.紫砂器1与管2组成的系统内注满水后,系统内不能有气泡。紫砂器1、管2、恒温热源3组成的系统进入热力学平衡状态以后,紫砂器1中的水温不宜接近沸点,以避免产生大量气泡。气泡会影响测量准确性。

4.紫砂器1和管2构成的系统与恒温热源3的接触是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热传递可以实现即可。这三者构成的系统进入热力学平衡以后,所有部件(包括紫砂器1、管、密封器件、水等)的体积和温度维持相对恒定(即热膨胀效应可忽略)。此时,管中的水匀速回流向紫砂器1内,水匀速回流证明水分子穿越了紫砂器器壁并在器表扩散到了空气中。需要说明的是,水与管2之间的粘滞系数大会造成流速涨落。此外,在测试过程中,测试环境的空气温度、湿度、气压以及气流可调节,以测量在不同环境下的管2内水的回流速度。

相比“压差法”,测量紫砂的透气性,本方法效果直接和明显。

有益效果:本发明解决了紫砂陶器的透气性无法测量的传统难题;测量精度高,原则上,只要有透气性,就能精确测量,无下限限制;测量成本极低,不涉及高压、无操作危险性、没有任何污染和废弃物产生。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紫砂矿料及其所制成的紫砂壶、紫砂瓶;

图2是该紫砂样品的内部结构和表面结构;

图3是本发明的紫砂透气性测试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图4是在相同温度不同湿度下测得的回流速度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实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述,以下实例只是描述性的,不是限定性的,不能以此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1:天然紫砂“龙血砂”所制紫砂瓶的透气性测量

龙血砂是一种褐色紫砂矿物,条痕红褐色,显微镜下易见葡萄状赤铁矿颗粒,其矿物标本如图1a所示。以该矿物为原料、以传统全手工紫砂壶制作工艺制作的紫砂壶和紫砂瓶,如图1b和图1c所示,质地细腻、表面玻化弱。图2a-b分别给出了该矿物制品的内部结构和表面结构,图中左下角的白色比例尺长度为50um;可见,内部气孔丰富、表面气孔开口密度高(气孔为图中黑色区域,“o”示意了两个粗气孔)。气孔直径大都在2.5um左右,粗的可达20um左右。为了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实验样品即紫砂瓶的全同性,同一批次制作了四个紫砂瓶。紫砂瓶烧成温度为1180℃,此温度为充分烧结温度。紫砂瓶容量为194ml。

对紫砂瓶的透气性测量步骤如下:

步骤1,紫砂瓶在热水中浸煮24小时,以确保其器壁充分吸水;

步骤2,在紫砂瓶内注满80摄氏度的水,将紫砂瓶与带刻度的玻璃管密封套接,密封方式为使用密封套圈,此时紫砂瓶与玻璃管内自动满水且无气泡残留;

步骤3,将紫砂瓶和玻璃管构成的系统与恒温热源接触,恒温热源设置为100摄氏度;

步骤4,由于步骤2和3中的两个温度值是事先测试确定的一组平衡态温度值,紫砂瓶、玻璃管、恒温热源组成的系统很快进入了热力学平衡状态;在平衡态,玻璃管中的水匀速回流,人工读取了回流速度v(即单位时间内流向紫砂瓶内的水的体积);

步骤5,计算紫砂瓶的透气性,单位时间内从紫砂瓶器壁透出的水的量等于前述回流速度v。

测量前,紫砂瓶全部经历了渗漏检测和裂隙检测,在确保无瑕疵以后,开始了本测量。紫砂瓶在热水中浸煮了24小时,是为了确保其充分吸水,确保实验中观察到的回流不是由于瓶体吸水所致。紫砂瓶的开口与玻璃管的套接为密封套接,套接密封良好。此紫砂瓶没有其它开口,故无需密封其它开口。紫砂瓶内注入的是80摄氏度的水、恒温热源设置为100摄氏度,热平衡以后,紫砂瓶内温度维持在80摄氏度左右(不同的紫砂瓶有轻微差异)、不会产生气泡。热平衡以后,紫砂瓶、玻璃管、密封圈等的体积不再变化,即热膨胀效应可忽略。玻璃管中的水匀速回流,水匀速回流证明水分子能够从紫砂瓶内壁沿着气孔穿过并到达外壁,从而间接证明紫砂透气是以蒸发为驱动力、毛细气孔持续向外泵水的过程——这是“压差法”难以测量紫砂的透气性原因所在,也是本方法效果明显直接的原因所在。本实施实例中,所有测试过程中使用的水均为蒸馏水。测测试环境的空气温度、湿度、气压以及气流可调节,以测量在不同环境下的管2内水的回流速度。

实验人员在相同的室内温度21~22℃和湿度61~62%下独立测量了回流速度。每人测量了50组数据,结果参考图4中的a部分和b部分所示,回流速度v分别为1.07±0.22ul/s、1.13±0.31ul/s。

为了进一步排他性地验证回流是紫砂的透气性造成的,相应做了三组对照实验:

1)把紫砂器1更换为玻璃瓶,再无回流现象;

2)设置风源在紫砂瓶一侧,并对紫砂瓶以持续或者瞬时吹风,伴随而来的是回流的瞬时加快;

3)升高系统温度或降低环境湿度,回流加快;参考图4中的c部分,给出了湿度为55%±1%的环境下的测量结果,回流速度为1.85±0.28ul/s。

特别的,本发明中的紫砂陶器的透气性测量方法不仅适用于天然紫砂、人工配制或合成的紫砂以及类紫砂材料,还适用于不以紫砂命名但具有类似紫砂透气性的材料。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