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弹丸旋转的空气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17571发布日期:2019-08-24 09:33阅读:2648来源:国知局
一种防弹丸旋转的空气炮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空气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外物损伤(fod)试验中,非球形弹丸撞击到叶片上的不同姿态对碰撞反弹影响巨大,需要将其考虑在内,然而传统试验中所作为引导弹丸轨迹所使用的圆截面滑膛炮或线膛炮,无法控制弹丸在加速过程中的旋转运动,难以控制因旋转导致撞击到叶片上时的不同姿态,当弹丸发生旋转的同时,在炮管出口处至靶板位置将引起其运动轨迹一定程度偏离预定线路,因此碰撞时的冲击角也存在不确定性,造成试验结果的误差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目的:本发明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改进结构的空气炮,使得弹丸在炮管内加速过程中不发生旋转。

本发明同时提供了该种试验装置的试验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防弹丸旋转的空气炮,包括空气炮炮管、位于空气炮炮管内的弹托、位于空气炮炮管前方的弹托分离器,所述空气炮炮管的内管截面为多边形截面;所述弹托的横截面与内管截面相同。

有益效果:本发明中,当通过炮管发射弹托时,由于弹托截面为与炮管内管截面通过多边形截面配合,故弹托在周向不会发生与传统圆柱形炮管相类似的旋转,故发射出的弹丸也避免了旋转,达到减小试验误差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中空气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中弹托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中弹托的正视图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中弹托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技术方案进行完整、清楚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结合图1及图3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防弹丸旋转的空气炮,包括空气炮炮管1、位于空气炮炮管1内的弹托2、位于空气炮炮管1前方的弹托分离器3,所述空气炮炮管1的内管14截面为多边形截面;而弹托2的横截面与内管截面相同,弹托2在内管内能够稳定的向前运动。而在本实施方式中,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为,空气炮炮管1的内管截面为矩形,那么同样的,弹托2的横截面同样为矩形。所述空气炮炮管1内部具有润滑涂层,减小了弹托2在高速运动中与壁面的摩擦,使到每次弹丸达炮管出口处速度尽可能均匀。空气炮炮管1上设有舱门11,用以将弹托2放入内管中,弹托2放入后,关上舱门11。如图4所示,弹托2的前方设有用于收容弹丸(未图示)的收容腔21。

所述弹托分离器3通过法兰31安装在空气炮炮管前方,弹托分离器3包括与内管同轴的出口32,该出口32的横截面小于内管的横截面,使得高速飞行的弹托与其发生剧烈碰撞,达到阻止其通过的目的。弹托被阻挡之后,弹丸在惯性条件下从弹托分离器出口32飞出。在本实施方式中,该出口32为方形口,该出口32的截面积小于弹丸的截面积,使弹丸能够顺利穿过出口32射出。

所述空气炮炮管1包括上半管体12及下半管体13,所述上半管体12的内侧开设上开槽,下半管体13的内侧开设与上开槽相对的下开槽,上半管体12与下半管体13内侧合并形成空气炮炮管,上开槽与下开槽组合形成内管。炮管采用开上、下管体的对开设计,减小了多边形空心截面的加工难度。

本发明空气炮的操作步骤是这样的:

第一步:向打开舱门,放入有弹丸的矩形弹托,关上舱门1。

第二步:充入高压气体,使气体压气达到指定压强,打开阀门使气流推动弹托发射。

第三步:弹托携带弹丸飞行至炮管末端时受弹托分离器阻挡,停留于炮管末端。受惯性力影响,弹丸继续向前飞行,直至冲击靶板。



技术特征: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防弹丸旋转的空气炮,包括空气炮炮管、位于空气炮炮管内的弹托、位于空气炮炮管前方的弹托分离器,所述空气炮炮管的内管截面为多边形截面;当通过炮管发射弹托时,由于弹托截面为与炮管内管截面通过多边形截面配合,故弹托在周向不会发生与传统圆柱形炮管相类似的旋转,故发射出的弹丸也避免了旋转,达到减小试验误差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赵振华;赵磊;罗刚;陈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技术研发日:2019.06.06
技术公布日:2019.08.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