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分子印迹聚合膜修饰电极的L-谷氨酸检测方法及传感器与流程

文档序号:18665850发布日期:2019-09-13 20:07阅读:39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属于化学/生物传感
技术领域
:,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分子印迹聚合膜修饰电极的l-谷氨酸检测方法及传感器。
背景技术
::l-谷氨酸(l-glutamicacid,l-glu)作为一种酸性非必须氨基酸,对于生物体的代谢和控制、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医药和食品行业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l-glu是生物体中一种重要的兴奋性神经递质,对大脑功能如学习、记忆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大多数真核生物和哺乳动物来说,l-glu还可以作为氮源供给能量。此外,l-glu还作为一种增味剂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之中。人体中正常的l-glu含量不能超过30mg/kg,过多的l-glu摄取会导致某些神经疾病如舞蹈病、帕金森综合症等以及一些过敏反应如头痛、胃痛等。因此,实现对l-glu的快速、灵敏检测对于神经学和病理学的研究以及食品安全具有极大的意义。目前常用于l-glu的检测方法主要有:比色法、荧光光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微透析法、核磁共振波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及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等,这些检测方法存在某些不足如仪器昂贵、样品处理繁琐、操作复杂、灵敏度低等。而电化学检测方法与之相比有响应快速、灵敏度高、操作简单等优点,因而关于l-glu电化学检测的研究逐渐引起许多关注。gomes等制备了一种l-glu脱氢酶复合物的碳糊电极实现对l-glu检测,检测限为0.3mm。neill等比较了金、铂、钯、玻碳作为电极材料对l-glu检测的影响,为之后的研究奠定了基础。liang等利用细菌替代传统的酶修饰在玻碳电极上制成传感器,解决了酶的固定问题,对l-glu检测限为2.0μm。然而为了提升选择性,传统的l-glu电化学检测都要涉及到l-glu氧化酶(glox)或l-glu脱氢酶(gldh),这使传感器的使用条件因酶的活性变得严苛而导致传感器使用寿命和稳定性欠佳,同时重复性也会下降,也增加了传感器的成本。因此,需要在不降低选择性和稳定性的同时采用新的方法制备无酶的传感器,而分子印迹技术可以将这个问题迎刃而解。分子印迹技术(mit),是一种依赖于分子识别的方法。它通过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含有的三维结构空腔对形状及结构与模板相同的分子的结合实现特异性检测,这种识别原理类似于“锁-钥匙”,因此分子印迹也被称为“人工分子锁”。分子印迹传感器因具有高选择性和灵敏度,检测限低,成本低,自动化高等特性,广泛应用于医学诊断、生物分析、环境监测和食品安全评估等领域。赵等利用邻氨基酚为单体制备了谷氨酸分子印迹传感器,检测限为0.5mmol/l。anirudhan等利用衣康酸为单体,通过有机合成法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膜实现对谷氨酸钠的电位检测。然而单一的分子印迹传感器还存在一些缺点,例如位点分布不均匀,mip对检测物的吸附迟缓以及缓慢的结合动力学所造成的灵敏度偏低。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由于具有大的比表面积,独特的多孔及中空结构可以增强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灵敏度。目前,以谷氨酸为模板,4,6-二氨基间苯二酚为单体,通过电聚合方法在mwcnts修饰的玻碳电极上构建谷氨酸(l-glu)分子印迹传感器(mip/mwcnts/gce)的方法尚未见报道。技术实现要素:本发明旨在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基于分子印迹聚合膜修饰电极的l-谷氨酸检测方法及传感器。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所述基于分子印迹聚合膜修饰电极的l-谷氨酸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制备mwcnts分散液:将mwcnts置于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经超声后制得mwcnts分散液,所述mwcnts分散液中mwcnts的浓度为0.5~2.0mg/ml;(2)制备电聚合底液:将4,6-二氨基间苯二酚和l-谷氨酸用ph4.0~5.5的pbs缓冲液溶解,并配制成4,6-二氨基间苯二酚和l-谷氨酸的混合液体,即电聚合底液,所述电聚合底液中4,6-二氨基间苯二酚和l-谷氨酸的摩尔浓度比为(2~6):1,所述电聚合底液中pbs缓冲液的浓度为0.01~0.20mol/l,优选的电聚合底液的ph为ph5.0;(3)制备分子印迹聚合膜修饰电极:对玻碳电极表面进行抛光,超声洗净后晾干,将mwcnts分散液滴涂至玻碳电极表面,晾干后得到mwcnts/gce,将mwcnts/gce置于电聚合底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在-0.2~2.0v范围内扫描20~30圈后将电极置于甲酸/乙腈溶液中洗脱10~20min得到分子印迹聚合膜修饰电极mip/mwcnts/gce;所述甲酸/乙腈溶液中甲酸与乙腈的体积比为(0.5~4):1;(4)以分子印迹聚合膜修饰电极mip/mwcnts/gce为工作电极,以银/氯化银电极作为参比电极,以铂丝电极作为对电极,构成三电极体系;然后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交流阻抗法(eis)考察l-谷氨酸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采用示差脉冲伏安法(dpv)对不同浓度的l-谷氨酸进行测试,绘制工作标准曲线,再采用标准加入法对待测样品中的l-谷氨酸进行检测。优选地,步骤(3)中对玻碳电极表面进行抛光是分别用0.3μm和0.05μm的氧化铝粉对玻碳电极表面进行抛光。优选地,步骤(3)中所述玻碳电极直径为3mm,将5μlmwcnts分散液滴涂至玻碳电极表面,晾干后得到mwcnts/gce,将mwcnts/gce置于10ml电聚合底液中。优选地,步骤(4)中是在2.0mmol/l[fe(cn)]4-/3--0.20mol/lna2so4溶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交流阻抗法(eis)考察l-谷氨酸在不同修饰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在由pbs溶液配制的铁氰化钾溶液中,采用示差脉冲伏安法(dpv)对不同浓度的l-谷氨酸进行测试,绘制工作标准曲线,再采用标准加入法对待测样品中的l-谷氨酸进行检测;所述检测用pbs缓冲溶液的浓度为0.01~0.20mol/l,所述检测用pbs缓冲溶液的ph为ph3.7~4.4,优选的检测用pbs缓冲溶液的ph为ph4.2,所述检测用铁氰化钾溶液的浓度为1.0~10.0mmol/l。基于上述分子印迹聚合膜修饰电极的l-谷氨酸分子印迹电化学检测传感器包括作为工作电极的分子印迹聚合膜修饰电极;所述分子印迹聚合膜修饰电极包括玻碳基质(5),所述玻碳基质(5)表面修饰有mwcnts膜层(6),所述mwcnts膜层(6)上负载有mips膜层(7),所述mips膜层(7)上存在l-glu分子三维结构空腔(9)。优选地,所述传感器包括玻碳基质(5)的厚度为1.0~5.0mm,所述酸化mwcnts膜层(6)的厚度为20~200nm,所述mips膜层(7)的厚度为10~100nm,所述l-glu分子三维结构空腔(9)直径为1~10nm。优选地,所述传感器对l-谷氨酸的浓度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检测的线性范围为1.00×10-8~1.00×10-5mol/l,检出限为5.13×10-9mol/l。本发明采用电聚合方法在多壁碳纳米管(mwcnts)修饰的玻碳电极(gce)上制备了以l-谷氨酸(l-glu)为模板,4,6-二氨基间苯二酚为单体的谷氨酸分子印迹膜,用1:1的甲酸/乙腈溶液将模板分子洗脱制得谷氨酸分子印迹传感器(mip/mwcnts/gce),优化的电聚合制备条件为:模板:单体=1:4,聚合圈数23,底液ph5.0,洗脱时间13min。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以及电化学方法对制得材料和分子印迹膜进行表征。采用差分脉冲伏安法(dpv)研究了不同电极的电化学特性,发现mip/mwcnts/gce对l-glu有灵敏的识别特性,且当l-glu浓度为1.00×10-8~1.00×10-5mol/l时峰电流与浓度有良好线性关系(r2=0.9923),检测下限达到5.13×10-9mol/l(s/n=3)。该电极选择性好,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可应用于猪血清中l-glu的检测,与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对照结果一致,且回收率达到97.4%~105.5%,表明该方法可为谷氨酸的检测提供一条新的途径,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本发明较之前检测l-glu的传感器相比,本发明所制备的是一种无酶传感器,性能优异,具有优越的线性范围和检测下限。本发明采用电聚合方法,更加简便、快捷,使用的单体增加了模板分子结合位点,并借助mwcnts增加了电子传导性,增大了灵敏度,对谷氨酸的检测限达到5.13×10-9mol/l,并可应用于猪血清中l-glu的测定。附图说明图1为基于分子印迹聚合膜修饰电极的l-谷氨酸检测传感器的工作结构示意图;图2为基于分子印迹聚合膜修饰电极的l-谷氨酸检测传感器的制备和识别过程示意图;图3为mwcnts(a),nip/mwcnts/gce(b)和mip/mwcnts/gce(c)的扫描电镜表征图;图4为mwcnts(a),nip/mwcnts(b)和mip/mwcnts(c)的透射电镜表征图;图5:gce(a),mwcnts/gce(b),mip/mwcnts/gce洗脱前(c),mip/mwcnts/gce洗脱后(d)在2.0mmol/l[fe(cn)]4-/3--0.20mol/lna2so4溶液中的循环伏安图(a)和交流阻抗图(b);图6为不同电极包括gce(a),mwcnts/gce(b),nip/gce(c),mip/gce(d),mip/mwcnts/gce(e)在含有1.000×10-5mol/ll-glu的5.0mmol/l[fe(cn)]4-/3--0.10mol/lpbs(ph=4.20)溶液中的示差脉冲伏安图;图7为不同实验条件对于dpv响应电流δi的影响图:(a)模板l-glu与单体4,6-二氨基间苯二酚的配比,(b)聚合圈数,(c)聚合ph,(d)洗脱时间,(e)检测ph;图8:mip/mwcnts/gce对不同浓度l-glu的dpv响应曲线(a)及l-glu响应峰电流与浓度的线性关系曲线(b);图9为干扰物质对mip/mwcnts/gce电极的影响图。图1中:1、银/氯化银电极;2、铂丝电极;3、玻碳电极;4、待测溶液;5、玻碳基质;6、mwcnts膜层;7、mips膜层;8、l-glu;9、l-glu三维结构空腔模板。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中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ar),实验用水均为超纯水(电阻率≥18.3mω·cm)。以下描述中,氨基酸的描述均采用英文缩写。一、实验过程1、制备mwcnts分散液1.0mgmwcnts置于1.0ml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中,并超声1h即可得到mwcnts分散液(1.0mg/ml)。2、制备电聚合底液准确称0.5606g4,6-二氨基间苯二酚(单体)和0.1471gl-谷氨酸(模板),用ph=5.0的pbs缓冲液溶解并定容至100ml,制得4,6-二氨基间苯二酚(4.0mm)和l-谷氨酸(1.0mm)混合液体,即单体和模板摩尔浓度比为4:1的电聚合底液。3、制备分子印迹聚合膜修饰电极将玻碳电极(gce,直径3mm)表面分别使用0.3μm和0.05μm的氧化铝粉抛光成镜面,再依次使用无水乙醇和超纯水超声洗涤5min,晾干后备用。取5.0μl的mwcnts分散液滴涂至gce表面,晾干后得到mwcnts/gce。将mwcnts/gce置于10.0ml的电聚合底液中,采用循环伏安法在-0.2~2.0v范围内扫描23圈后将电极置于甲酸/乙腈溶液(v/v,1:1)中洗脱13min得到分子印迹聚合膜修饰电极mip/mwcnts/gce。制备过程如图2所示。按照上述方法步骤,不加mwcnts,其它步骤与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的印迹电极制备相同而得到的印迹电极为mip/gce;同时不加mwcnts和模板分子,所制备的电极为nip/gce。4、l-glu电化学检测参见图1,以表面修饰的玻碳电极3为工作电极,银/氯化银(内含饱和氯化钾溶液)电极1为参比电极,铂丝电极2为辅助对电极构建三电极体系进行测量,在2.0mmol/l[fe(cn)]4-/3--0.20mol/lna2so4溶液中进行循环伏安(cv)和交流阻抗(eis)测试;在由ph=4.2的pbs溶液(0.10mol/l)配制的5.0mmol/l铁氰化钾溶液中进行dpv测试,采用dpv法完成对l-glu浓度梯度(0.010,0.050,0.100,0.500,1.000,5.000,8.000,10.00μm)的响应曲线与线性关系的检测。其中,所述表面修饰的玻碳电极3即为本发明所述基于分子印迹聚合膜修饰电极的l-谷氨酸检测传感器中的分子印迹聚合膜修饰电极;所述分子印迹聚合膜修饰电极包括玻碳基质5,所述玻碳基质5表面修饰有mwcnts膜层6,所述mwcnts膜层6上负载有mips膜层7,所述mips膜层7上存在l-glu分子三维结构空腔9。所述传感器包括玻碳基质5的厚度为1.0~5.0mm,所述酸化mwcnts膜层6的厚度为20~200nm,所述mips膜层7的厚度为10~100nm,所述l-glu分子三维结构空腔9直径为1~10nm。采用标准加入法对猪血清样品(待测样品4)中l-glu进行检测。猪血样品来自于中科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长沙)培育的三元杂小猪(体重为10~15kg),每头猪取猪血液5.0ml,于4500r/min条件下离心处理15min,取上清液置于5ml玻璃离心管中,重复三次,将上清液置于玻璃管中于4℃下保存备用。分别将6个不同的猪血清样品(10.00μl)加入ph=4.2的pbs缓冲溶液(0.10mol/l,9.990ml)中,该pbs溶液含有5.0mmol/l铁氰化钾溶液,再向猪血清样品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l-glu(0.200,0.400,0.600,0.800,1.000,1.200μm),采用dpv法进行测定。二、实验结果与分析1、材料及印迹电极的表征1.1、形貌表征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分别对mwcnts,nip/mwcnts/gce,mip/mwcnts/gce的表面形貌进行表征,结果如图3所示。由图3(a)可见mwcnts呈长条形的网状结构,增大了比表面积。图3(b)和(c)分别为有、无印迹分子glu加入时的电极表面形貌,经过比较可得,mip/mwcnts/gce表面更加粗糙,且有很多空穴,表明加入glu模板分子后得到了印迹电极。图4中a、b、c分别为mwcnts、nip/mwcnts、mip/mwcnts的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表征图。由图4(a)可见mwcnts结构为相互交缠的管状形式,由nip/mwcnts(图4b)和mip/mwcnts(图4c)的tem可见电极表面附着了一层紧密的有机膜,并且将图4c与图4b相比可见,电极表面附着的颗粒物更小,存在空穴网状,表明在聚合物基体中有印迹分子膜结构的存在。1.2、电化学表征采用循环伏安法(cv)和交流阻抗法(eis)对印迹电极制备过程进行了电化学表征,图5(a)和(b)为裸电极和不同修饰电极在2.0mm[fe(cn)]4-/3--0.20mna2so4溶液中的cv和eis图。图5(b)内插图为局部放大图。图5(a)中gce(曲线a)在0.141v和0.219v处分别出现一个氧化峰和还原峰,修饰了mwcnts后的mwcnts/gce电极(曲线b)氧化还原峰电流同时增加,对应图5(b)中曲线b的阻抗值减小,是因为mwcnts的网状结构增加了电极的表面积,增加了电子传导性,使得灵敏度增加,表明mwcnts成功修饰到电极表面。聚合了印迹膜的mip/mwcnts/gce电极(曲线c)的氧化还原峰电流明显下降,几乎为一条直线,对应图5(b)中曲线c的阻抗值极大地增加,是因为电极表面聚合了一层致密的有机膜,极大地阻碍了电子的传递。洗脱后的mip/mwcnts/gce(曲线d)峰电流又增加,对应图5(b)中曲线d阻值明显下降,是因为洗脱后的电极表面留下了许多空穴,有利于电子的传递,提升了导电性,表明实验成功地制备了印迹电极。2、l-glu电化学行为采用示差脉冲伏安法(dpv)探讨了不同电极在含有1.000×10-5mol/l的l-glu的铁氰化钾-pbs溶液(5.0mmol/l[fe(cn)]4-/3--0.10mol/lpbs,ph=4.20)的电化学行为。如图6所示,gce(曲线a)在0.212v处产生一个峰电流,由于l-glu不具有电活性,因此峰电流为fe(ii)离子氧化产生。mwcnt/gce(曲线b)峰电流较gce增大,表明mwcnts可以增加电极的导电性,增大电子传递速率,但此电极不能对l-glu产生催化效应,因此无法实现对l-glu的检测。nip/gce(曲线c)峰电流几乎为零,是因为电极表面聚合了一层不导电的有机薄膜,极大地阻碍了电子的传递,故无法实现对l-glu的检测。mip/gce(曲线d)的峰电流较曲线c有所增加,是因为形成的印迹聚合物洗脱后留下了许多空穴,增加了电子的传递,较曲线a降低是因为空穴对l-glu的吸附阻碍了fe(ii)离子在电极表面的传递,当l-glu的浓度越大,响应峰电流就会随之减小,因此mip/gce可以实现对l-glu的检测,但是单一的分子印迹传感器导电性较差,无法实现l-glu的灵敏检测。而mip/mwcnts/gce(曲线e)较曲线d峰电流增大,峰电位右移,表明mwcnts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同时具有电催化效应,增加了传感器的灵敏度。综上可得,本发明使用的mip/mwcnts/gce电极可以实现对l-glu的快速灵敏检测。3、条件优化3.1、模板和单体比例优化模板分子和单体的比例影响分子印迹聚合物的亲和力以及结合能力,因此对模板和单体配比的优化是十分必要的。固定模板分子(l-glu)的浓度为10.0mmol/l,改变单体(4,6-二氨基间苯二酚)的浓度,配制不同比例的溶液制备印迹电极,采用dpv法检测1.000×10-5mol/ll-glu。如图7a所示,当模板和单体的摩尔浓度比为1:4时,检测峰电流与空白峰电流差(δi)最大,当配比小于1:4时,形成的有效结合位点不足,不利于l-glu的吸附,当配比过大时,将会覆盖形成的空穴,使得有效结合位点降低,因此最佳的模板和单体配比为1:4。3.2、聚合圈数优化聚合物膜的厚度影响电化学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而薄膜的厚度主要受扫描圈数的影响。不同扫描圈数下制备的电极检测1.000×10-5mol/ll-glu的响应曲线如图7b所示,当扫描圈数不断增加,峰电流差(δi)也不断增大,是因为扫描圈数越多,电极表面膜的厚度就越大,所提供的l-glu识别位点也就越充足,然而扫描圈数大于23时,δi开始慢慢减小,是因为表面膜过厚时,会产生传质阻力不利于l-glu的结合,因此最佳的聚合圈数为23。3.3、电聚合底液ph优化电聚合底液的ph影响着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结构和功能。不同ph下聚合形成的电极检测1.000×10-5mol/ll-glu的响应曲线如图7c所示,当ph=5.0时,δi最大,是因为l-glu是一种酸性氨基酸,等电点为3.22,ph为5.0时,l-glu呈电负性,更加有利于与单体分子的结合,因此最佳电聚合底液的ph为5.0。3.4、洗脱时间优化洗脱时间对印迹电极膜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以甲酸/乙氰(1:1)为洗脱液,将相同条件下制备的电极在经过不同时间洗脱后用于检测1.000×10-5mol/ll-glu。结果如图7d所示,当洗脱时间逐渐增加时,δi也不断增大,当洗脱时间大于13min时,δi开始降低。是因为洗脱时间增加,l-glu会脱离聚合物膜,形成更多的空穴,但是洗脱时间过长会破坏印迹膜的结构。因此最佳的洗脱时间为13min。3.5、检测ph优化l-glu检测体系溶液的ph控制对于传感器的灵敏响应有着重要的影响。采用dpv法考查了mip/mwcnts/gce电极在由不同ph的pbs缓冲液配制的铁氰化钾溶液中检测l-glu(1.000×10-5mol/l)的氧化峰电流曲线与ph的关系,结果如图6e所示,当ph=4.2时,δi最大,是因为ph影响着l-glu与mip/mwcnts印迹膜的电荷性质,当ph过小或过大时都不利于l-glu的吸附,因此最佳的检测体系ph为4.2。4、检测范围和检出限在优化条件下,使用mip/mwcnts/gce电极通过dpv法在由pbs缓冲液(0.10mol/l,ph=4.20)配制的5.0mmol/l铁氰化钾溶液中对不同浓度的l-glu进行检测,结果如图8所示。由图8(a)可见,dpv响应峰电流随着l-glu浓度的增加而不断降低。由图8(b)可得,响应峰电流与空白峰电流差(δi)与l-glu浓度对数在0.010~10.00μmol/l呈良好线性关系,线性方程为y=-4.6199lgc+39.943,r2=0.9926,检测下限为5.130×10-9mol/l(s/n=3)。将本发明与其他分子印迹传感器进行比较(见表1),本发明检测限低于文献报道的l-glu分子印迹传感器,一方面可能是由于本发明使用的单体4,6-二氨基间苯二酚比文献使用的邻氨基酚增加了分子印迹结合位点,另一方面是因为mwcnts提升了传感器的检测灵敏度。与其他文献相比,本发明所制备的无酶传感器性能优异,具有优越的线性范围和检测下限。表1不同电极响应l-glu的性能比较table1comparisonofperformancewithdifferentmodifiedelectrodesforl-glu.note:glox:glutamateoxidase;gldh:glutamatedehydrogenase;pei:polyethyleneimine;mwcnts:multi-walledcarbonnanotubes;mip:molecularimprintedpolymer;ppd:poly(m-phenylenediamine);pde:platinumdiscelectrode;cpe:carbonpasteelectrode.表1中提到的有关文献(reference)如下:[29]freyao.,holtzmant.,mcnamarar.m.,theobaldd.e.h.,walp.d.,rooijn.f.,dalleyj.w.,biosens.bioelectron.,2010,26(2),477-484.[30]liangb.,zhangs.,langq.l.,songj.x.,hanl.h.,liua.h.,anal.chim.acta,2015,884(16),83-89.[33]r.e.,cristinal.,mallikarjunaraog.,leiterj.c.,biosens.bioelectron.,2014,52(15),397-402.[41]zhaos.,cuil.f.,shenq.,environmentalscience&technology,2012,35(11),70-74(赵硕,崔莉凤,申晴,环境科学与技术,2012,35(11),70-74).[47]borisovat.,kucherenkod.,soldatkino.,kucherenkoi.,pastukhova.,nazarovaa.,galkinm.,anal.chim.acta,2018,1022(31),113-123.[48]songj.x.,liangb.,hand.f.,tangx.j.,langq.l.,fengr.r.,hanl.h.,liua.h.,enzymemicrob.technol.,2015,70,72-78.[49]gomess.p.,coutoc.m.c.m.,montenegrom.c.b.s.m.,j.anal.chem.,2013,68(9),794-800.[50]azmin.e.,ahmadm.,abdullahj.,sidekh.,hengl.y.,anal.biochem.,2009,388(1),28-32.[51]maaloufr.,chebibh.,y.,vittorio.,sigaudm.,biosens.bioelectron.,2007,22(11),2682-2688.5、电极的重现性、重复性与稳定性分别使用同一批次制备5根电极以及同一根电极多次检测浓度为1.000×10-5mol/ll-glu,所得到的响应峰电流偏差分别为3.51%以及2.36%,表明使用本方法制备的电极具有良好的重现性与稳定性。为了探究电极的稳定性,将制备的电极在室温存放,每天对浓度为1.000×10-5mol/ll-glu采用dpv法检测一次,连续测定30天后,电极的响应电流与初始值相比下降了7.80%,表明该电极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6、抗干扰性采用dpv法考查一些常见氨基酸对于l-glu测定的干扰,分别测定了50倍浓度干扰物质(5.000×10-4mol/l)单独存在以及与l-glu(1.000×10-5mol/l)混合时的响应峰电流,结果如图9所示。由图9可见,l-天冬氨酸(l-asp)、l-色氨酸(l-trp)、l-酪氨酸(l-tyr)、l-赖氨酸(l-lys)、l-精氨酸(l-arg)、l-组氨酸(l-his)、l-甘氨酸(l-gly)、l-半胱氨酸(l-cys)、l-苏氨酸(l-thr)不会对l-glu的检测产生干扰,表明该电极具有良好的选择性。7、实际样品检测取预处理好的猪血清样品,将所制备分子印迹电极mip/mwcnts/gce与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见表2,可见本方法所得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所得结果一致,相对误差小于5.0%,表明本方法具有很好的准确性。采用加标回收法对猪血清样品进行测定,取猪血清样品10.00μl于9.990ml由pbs缓冲液配制的铁氰化钾溶液中,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标准l-glu进行检测并计算回收率,结果如表3所示,回收率为97.4%~105.5%,说明该电极可以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表2不同方法对猪血清样品中l-glu的检测比较table2comparisonofdifferentmethodsfordetectionofl-gluinpigletserumsamples(n=6)表3mip/mwcnts/gce对猪血清样品中l-glu的检测应用table3applicationofmip/mwcnts/gcetodeterminationofl-gluinpigletserumsamples(n=6)本发明制备了一种l-glu分子印迹传感器(mip/mwcnts/gce),该传感器对l-glu具有良好的识别作用,并具有良好的线性响应关系,检测限为5.130×10-9mol/l,同时该传感器选择性好,重现性强,稳定性高,可应用于猪血清样品中l-glu的灵敏检测,为谷氨酸的检测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在生命科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当前第1页12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