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测对苯二酚的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18982863发布日期:2019-10-29 03:57阅读:1802来源:国知局
一种检测对苯二酚的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电化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检测对苯二酚的方法。



背景技术:

对苯二酚是一种由苯酚衍生而来的白色针状多羟基芳香族化合物,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照相的黑白显影剂,电镀添加剂,有机物单体贮运过程中的阻聚剂,化妆品的染发剂,橡胶及汽油的抗氧剂和抗臭剂,生产农药、染料和医药的中间体,还可用作洗涤剂的抗氧化剂、稳定剂和缓蚀剂等。所以,对苯二酚及其化合物在工业生产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但是,对苯二酚是一种毒性非常大且难以降解的有机化合物,也是重要的环境污染物。成人误食1.0g时,便能刺激食道,就会出现头晕、腹痛、呕吐、虚脱等症状。它还能诱导机体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发生凋亡,对人体有很大的伤害。因此,在对苯二酚广泛的用途背后对环境和人体有着严重的污染及伤害,尤其是它对水体的污染,这就意味着准确检测废水中对苯二酚的含量显得至关重要。

目前检测废水中对苯二酚含量的常用方法有荧光法、色谱法以及分光光度法等。但这些方法耗费时间长,试剂耗费量大,使用仪器贵重,不能实现现场快速检测的要求。因此,建立一种快速、准确、高效、操作简便的检测对苯二酚的方法十分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检测对苯二酚的方法,该检测方法准确度高、选择性高、重现性好、方法可靠、操作简便、线性范围宽和检出限低,检测效果十分理想,为工业生产、生活和环境监测提供了更快更好的检验手段。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概述如下:

一种检测对苯二酚的方法,该方法涉及的各种参数均是最优值,而不是特定值,具体步骤如下:

s1:制备铜掺杂聚l-缬氨酸修饰电极:将饱和甘汞电极、铂丝电极与预处理好的玻碳电极组成的三电极系统放入含有ph=2.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3.00×10-3mol/l的cu2+和3.00×10-2mol/l的l-缬氨酸聚合溶液中,在电位区间为-0.8~2.4v,静置时间为4.0s,扫描速度为120mv/s的条件下,利用循环伏安法扫描8圈,即得最佳条件下制备的铜掺杂聚l-缬氨酸修饰电极;

s2:测定对苯二酚:用上述制得的修饰电极,在-0.3~0.7v的电位范围,4.0s的静置时间,200mv/s的扫描速度下,采用循环伏安法测定以ph=2.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作为支持电解质的对苯二酚溶液。

所述磷酸盐缓冲溶液是由na3po4、nah2po4、na2hpo4组成或k3po4、kh2po4、k2hpo4组成,各物质浓度均为0.1mol/l,h3po4调节ph为2.5。

检测结果表明,对苯二酚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5.00×10-5~1.00×10-3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00×10-7mol/l。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由于l-缬氨酸上的氨基氮原子与羧基上的氧原子和对苯二酚有氢键作用,使电化学修饰电极表面的对苯二酚极易发生化学反应,从而,使修饰电极有较好的催化氧化作用,因此,显著提高了铜掺杂聚l-缬氨酸修饰电极的灵敏度,增强了对苯二酚在电极表面的响应能力,可以更加简便快捷的检测对苯二酚,从而为工业生产、生活和环境监测提供了更快更好的检验手段。

附图说明

图1为最佳条件下制备的铜掺杂聚l-缬氨酸修饰电极的聚合循环伏安图;

图2为5.00×10-4mol/l对苯二酚在不同电极上的循环伏安特性曲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

实施例1制备铜掺杂聚l-缬氨酸修饰电极

将饱和甘汞电极、铂丝电极与预处理好的玻碳电极组成的三电极系统放入含有ph=2.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磷酸盐缓冲溶液是由k3po4、kh2po4、k2hpo4组成,各物质浓度均为0.1mol/l,h3po4调节ph为2.5)、3.00×10-3mol/l的cu2+和3.00×10-2mol/l的l-缬氨酸聚合溶液中,在电位区间为-0.8~2.4v,静置时间为4.0s,扫描速度为120mv/s的条件下,利用循环伏安法扫描8圈,即得最佳条件下制备的铜掺杂聚l-缬氨酸修饰电极。

图1为最佳条件下制备的铜掺杂聚l-缬氨酸修饰电极的聚合循环伏安图(1~8表示扫描1~8圈):从图中可看出,聚合第一圈后在0.25v处出现了氧化峰,随着扫描周次的增加,氧化峰的电位基本不变,氧化峰的电流不断增大,但增加的幅度越来越小,扫描的曲线基本重合,说明膜内掺杂的铜趋于稳定;随着聚合过程的进行,修饰电极表面的修饰薄膜也越来越完整,聚合和沉积的速度变缓。

实施例2直接测定5.00×10-4mol/l对苯二酚

将通过实施例1制备的铜掺杂聚l-缬氨酸修饰电极,放入ph=2.5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作为支持电解质,静置4.0s后,在-0.3~0.7v电位范围,采用循环伏安法以200mv/s的扫描速度对含有5.00×10-4mol/l的对苯二酚溶液进行扫描测定,再分别测定一系列含有已知浓度的对苯二酚溶液,绘制标准曲线。

根据标准曲线,利用氧化峰电流求得对苯二酚浓度为5.099×10-4mol/l,与真实值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98%。

检测原理如下:

图2为5.00×10-4mol/l对苯二酚在不同电极上的循环伏安特性曲线:如图所示,用玻碳电极在最佳条件下测定5.00×10-4mol/l对苯二酚溶液时,没有明显的氧化峰和还原峰出现(曲线1);而在相同的条件下,使用铜掺杂聚l-缬氨酸修饰电极测定对苯二酚,对苯二酚两峰的峰电流均有大幅度增加,在0.192v和0.399v处出现了一对明显的氧化还原峰(曲线2),说明铜掺杂聚l-缬氨酸修饰电极对对苯二酚有较好的催化氧化作用,出现这种现象是由于l-缬氨酸上的氨基氮原子与羧基上的氧原子和对苯二酚有氢键作用,使电化学修饰电极表面的对苯二酚极易发生化学反应。因此,铜掺杂聚l-缬氨酸修饰电极大大提高了对对苯二酚的响应能力,可用于对苯二酚的检测。

实施例3标准加入法测定未知浓度的对苯二酚

按照实施例2条件,将实施例1制备的铜掺杂聚l-缬氨酸修饰电极置于含有未知浓度对苯二酚溶液中测定,在该溶液中加入1.00×10-4mol/l对苯二酚后,再次测定。

试验结果表明,未知样品中对苯二酚的浓度为5.74×10-5mol/l,标准加入法测得回收率为103.00%。

尽管本发明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发明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发明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