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偏心搅拌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73283发布日期:2019-09-13 22:12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一种偏心搅拌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物试剂检测搅拌装置,属于体外诊断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特定蛋白分析检测领域的偏心搅拌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化学生物试剂检测过程中,尤其是特定蛋白分析领域,其分析检测过程中需要对人体标本和特定项目的试剂进行混匀操作,目前,常用的搅拌方式是电磁搅拌方式,电磁搅拌是通过放置在反应杯里面的磁性搅拌棒和反应杯外的电磁铁在磁场的作用下实现反应杯里面的液体的混匀,这种混匀方式相对于人工搅拌混匀,混匀力度比较均匀,不会破坏反应杯内的液体物质结构。

现有的电磁搅拌方式,在磁性搅拌棒和电磁铁的重复动作的作用下实现搅拌功能,但在工作中因重复不断的工作,导致电磁铁发热,电磁铁发热引起搅拌速度下降,长时间搅拌时,搅拌效果欠佳,从而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跳值现象,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能克服现有技术不足,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能充分稳定搅拌混匀反应杯里面的液体的搅拌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偏心搅拌检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偏心搅拌检测装置,包括底座、设置于底座内的反应杯,所述底座的一侧设置有光电检测模块,所述底座的另一侧设置有偏心搅拌杆,所述偏心搅拌杆的驱动端与驱动机构连接,所述装置内还包括光耦,所述光耦与所述光电检测模块相对设置,所述光电检测模块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

优选地,所述偏心搅拌杆包括一连杆,分别设置于连杆两端的磁体搅拌端及驱动端,所述磁体搅拌端与所述驱动端偏心设置。

优选地,所述磁体搅拌端与驱动端分别与所述连杆垂直且相互向相反方向,所述反应杯与所述磁体搅拌端之间设置有间隙。

优选地,所述底座的上方开设有用于放置反应杯的杯腔,所述反应杯置于杯腔内,所述杯腔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与反应杯一侧挂耳相对应的定位槽。

优选地,所述反应杯内设置有磁性搅拌杆。

优选地,所述驱动机构为步进电机。

优选地,所述光电检测模块为光电二极管。

优选地,所述底座外还设置有一用于固定驱动机构的固定板,所述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通过光电检测模块及控制系统与偏心搅拌杆结合,在实现充分搅拌的同时,能更好的控制驱动机构的转速、角度和搅拌时间,更好的调整搅拌混匀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2是搅拌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具体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偏心搅拌检测装置,包括底座2、设置于底座内的反应杯8,所述底座2的一侧设置有光电检测模块5,所述底座2的另一侧设置有偏心搅拌杆,所述偏心搅拌杆的驱动端与驱动机构1连接。所述装置内还包括光耦7,所述光耦7与所述光电检测模块5分别在底座上相对设置,所述光电检测模块7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光电检测模块5内设置有发射端和接收端,所述发射端与接收端与控制系统电性连接。所述底座2外还设置有一用于固定驱动机构1的固定板9,所述驱动机构固定于所述固定板9上。本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1为步进电机。所述光电检测模块5为光电二极管。

具体的,所述偏心搅拌杆包括一连杆31,分别设置于连杆31两端的磁体搅拌端6及驱动端3,所述磁体搅拌端6与所述驱动端3偏心设置。本实施例中,所述磁体搅拌端6与驱动端3分别与所述连杆31垂直且相互向相反方向,所述反应杯8与所述磁体搅拌端6之间设置有间隙。在搅拌时,为了能达到完全的搅拌效果,所述磁体搅拌端6的高度设置在反应杯8内的液体最高液面下方,在反应杯8底部的上方。

所述底座2的上方开设有用于放置反应杯的杯腔21,所述反应杯8置于杯腔21内,所述杯腔21的一侧开设有用于与反应杯8一侧挂耳81相对应的定位槽22。所述反应杯8内设置有磁性搅拌杆,所述磁性搅拌杆采用磁珠形式。搅拌时,通过磁性搅拌杆与磁体搅拌端之间的磁性连接,达到搅拌的效果。

检测时将盛有人体标本和生物试剂的反应杯放置到底座2上的反应杯8放置在底座2的杯腔21内,光电检测模块5通过感知杯腔21中是否有反应杯8的信号强弱的变化来控制驱动机构1的启动,即无反应杯8时,光的信号AD值较大,放置反应杯8时,光的信号AD值明显下降很多,其中光电检测模块5由光源发射器和接收器组成(图中未标出);偏心搅拌杆从光耦7处的零位启动,在偏心搅拌杆的带动下,通过磁体搅拌端6的磁场作用,带动反应杯内的磁珠无规则运动,从而使反应杯内的反应液充分的混匀,以此来实现搅拌动作,通过控制系统控制电机的转速、角度和搅拌时间,更好的调整搅拌混匀的效果。

当然本实用新型尚有多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在此就不一一列举。凡采用等同替换或者等效变换而形成的所有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