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检测试纸卡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645740发布日期:2019-09-12 08:53阅读:100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检测试纸卡壳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检测试纸卡壳。



背景技术:

疫胶体金技术主要利用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配体处大量聚集时,形成肉眼可见的红色或粉红色斑点,因而用于定性或半定量的快速检测方法中。快速诊断试纸条近年来发展迅速,在检验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该技术主要是将特异性的抗原或抗体以条带状固定在硝酸纤维膜上,胶体金标记试剂吸附在结合垫上,当待测样品加到试纸条一端的样品垫上后,通过毛细作用向前移动,溶解结合垫上的胶体金标记试剂后相互反应,再移动至固定的抗原或抗体区域时,待测物金标试剂复合物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而被截留,胶体金标记聚集在检测带上,可通过目测得到直观的显色结果。而游离的标记物则越过检测带,从而达到与检测物自动分离的目的。

试纸条在保存时通常安置在试纸卡壳内,但目前的试纸卡壳密封效果差,容易受潮,外界的污染物容易进入试纸卡壳内污染试纸条,并且难以观察试纸卡壳内的试纸条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检测试纸卡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检测试纸卡壳,包括互相连通的上壳体和下壳体,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均为开口塑料壳体,所述下壳体的开口内壁向外延伸有延伸边,所述延伸边外侧面上开设有吸水槽,所述吸水槽内设置有弹性吸水垫,所述弹性吸水垫的高度高于所述吸水槽的深度,所述下壳体或上壳体内壁上还粘贴有湿度指示卡,所述下壳体或上壳体上设置有便于从外侧观察所述湿度指示卡的可视窗。

进一步的:所述上壳体与下壳体通过卡扣互相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延伸边平行于所述开口内壁并与所述上壳体的内壁相贴。

进一步的:所述弹性吸水垫为海绵垫或纸垫,并通过胶水黏贴在所述吸水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可视窗包括开设在所述上壳体或下壳体侧面上的开口以及覆盖密封所述开口的透明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采用塑料壳体,弹性吸水垫的高度高于吸水槽,当上壳体与下壳体装配后能有效进行密封,有效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壳体内,防止壳体内的试纸卡受潮变质,并且便于观察壳内部的湿度情况,便于判断试纸卡是否失效。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其中:1、上壳体;2、下壳体;3、延伸边;4、吸水槽;5、可视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结合图1与图2所示的一种新型检测试纸卡壳,包括互相连通的上壳体1和下壳体2,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均为开口塑料壳体,重量轻,密封性好,价格低廉,所述下壳体2的开口内壁向外延伸有延伸边3,所述延伸边3外侧面上开设有吸水槽4,所述吸水槽4内设置有弹性吸水垫(图中未画出),所述弹性吸水垫的高度高于所述吸水槽4的深度,所述下壳体2内壁上还粘贴有湿度指示卡,所述下壳体2上设置有便于从外侧观察所述湿度指示卡的可视窗5。

所述上壳体1与下壳体2通过卡扣互相连接,不易松脱。所述延伸边3平行于所述开口内壁并与所述上壳体1的内壁相贴,保证密封性,并且便于制造。

所述弹性吸水垫为海绵垫,吸水性强,并通过胶水黏贴在所述吸水槽4内,便于固定,不易松脱。

所述可视窗5包括开设在所述下壳体2侧面上的开口以及覆盖密封所述开口的透明板。

弹性吸水垫的高度高于吸水槽4,当上壳体1与下壳体2装配后弹性吸水垫填塞在借口处的缝隙内,能有效进行密封,并且海绵垫吸水性强,有效防止外界污染物进入壳体内,防止壳体内的试纸卡受潮变质,可视窗5便于观察壳内部的湿度情况,便于判断试纸卡是否发霉失效。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术语“包括”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