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检测三恒系统毛细管辐射温度的防结露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8590139发布日期:2019-09-03 20:19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检测三恒系统毛细管辐射温度的防结露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控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用于检测三恒系统毛细管辐射温度的防结露装置。



背景技术:

20世纪80年代末,德国人DonadHerbst发明了毛细管网平面辐射系统并引起广泛关注,随着毛细管网平面辐射系统的不断改进和完善,这种隐形的空气调节系统被陆续应用于诸多场合中,如高端商业建筑、政府大楼、银行、公用设施等建筑中。如今,毛细管网辐射温控技术与新风技术相结合,毛细管网提供显热,根据周围环境自动调整自身温度。毛细管网一般以水为介质输送能量,具有高效节能和高舒适度的特点,此外毛细管网还可以与装饰层结合安装在顶棚、地面或墙面,均匀散布能量,使用者和房间表面之间的能量以辐射的方式进行传递;而新风处理机组则提供潜热以及换气所需的新风,该种空调系统相比较于传统空气调节方式具有运行稳定安全、无吹风感、低噪音、舒适节能以及室内温度均匀等显著优势。

但目前毛细管网辐射新风空调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当室内毛细管网表面温度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时,毛细管网表面易发生结露,毛细管网表面易结露是毛细管网空调设计过程中亟需解决的问题,如果不处理好结露问题,埋藏在地面、房顶和墙壁的毛细管网会因结露而腐蚀墙壁和地板,还会滋生细菌。因此采取正确的毛细管网防结露方法对毛细管网辐射新风空调系统的发展有着长远的意义。

经检索,现有技术中对毛细管网做了一系列的改进,但是往往是仅限于毛细管网,难以从整体上进行突破的改进。发明创造的名称为:用于毛细管空调的防结露控制装置(申请号:201320094737.5,申请日:2013.03.03),包括面板单元与控制单元,面板单元中包括面板控制器,以及分别接入面板控制器的辐射面温度采集模块、环境温度采集模块、通讯模块、液晶显示模块与键盘输入模块,在毛细管空调使用中,通过控制装置实时采集当前环境温度,得到露点,并与顶棚或墙壁等空调辐射面的实时温度进行比较,其虽然可以根据比较结果来控制新风机的转速与电动水阀的开启与关闭,从而避免因两者温度差距过大而在辐射面发生结露,实现自动联网控制,但仍然没有解决环境温度对毛细管网辐射面处温度的影响,结露现象依然会出现。

此外,发明创造为:一种露点温度控制方法及装置(申请号:201611248751.0,申请日:2016.12.19),方法包括:实时检测室内环境温度、室内环境湿度、冷表面温度,并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内环境湿度计算露点温度;在制冷模式下,如果室内环境湿度大于或等于第一湿度阈值,则只开启风机除湿直至室内环境湿度小于第二湿度阈值或者室内环境温度低于第一设定温度,关闭风机,第二湿度阈值小于第一湿度阈值;如果室内环境湿度小于第一湿度阈值,则根据室内环境温度、第一温度回差补偿区间、露点温度及冷表面温度,控制毛细管网冷水阀及风机开启或关闭,以调节室内环境温度保持在第一温度回差补偿区间,可以实现对制冷及除湿系统的统一控制,防止毛细管网结露,但其该装置结构较为复杂,不便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1.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的防结露装置不能分开监测毛细管网温度和室内环境温度,使得毛细管网表面易结露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检测三恒系统毛细管辐射温度的防结露装置,通过分开监测毛细管网的温度和室内环境的温度,降低室内环境温度对毛细管网的影响,进而避免毛细管网的表面出现结露现象;进一步地,可以简化防结露装置,便于该装置的安装和使用。

2.技术方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检测三恒系统毛细管辐射温度的防结露装置,包括传感器壳体、保护罩、绝热垫片、毛细管温度传感器和电路板;其中传感器壳体的壳体顶部外侧面设置有装配槽,该装配槽与毛细管相配合;绝热垫片设置于传感器壳体的内部,绝热垫片靠近壳体顶部的一侧安装有毛细管温度传感器;绝热垫片的另一侧设置有电路板,该电路板上设置有环境温湿度传感器;保护罩设置于传感器壳体的外部,且保护罩的后盖端面上设置有通气孔。

优选地,还包括控制器,电路板与控制器电连接。

优选地,还包括壳体旋钮盖,壳体旋钮盖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上述传感器壳体的内部设置有与所述的外螺纹相配合的内螺纹,壳体旋钮盖通过螺纹连接安装于传感器壳体内,上述的保护罩通过壳体旋钮盖安装在传感器壳体的外部。

优选地,传感器壳体的壳体顶部设置有螺孔Ⅰ,绝热垫片上设置有与上述螺孔Ⅰ相配合的螺孔Ⅱ,螺钉穿过螺孔Ⅱ和螺孔Ⅰ内将绝热垫片与壳体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地,传感器壳体的壳体顶部内侧面设置有固定孔柱,电路板上设置有螺孔Ⅲ,螺钉穿过螺孔Ⅲ将电路板安装在固定孔柱上。

优选地,绝热垫片上设置有夹持槽,该夹持槽与毛细管温度传感器相配合,毛细管温度传感器的敏感元件通过夹持槽设置于绝热垫片上。

优选地,传感器壳体的壳体顶部圆周上均匀的设置有定位孔。

优选地,固定孔柱远离壳体顶部一端的端部与壳体顶部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L1,毛细管温度传感器与壳体顶部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L2,L1>L2。

优选地,毛细管温度传感器还包括信号线,毛细管温度传感器的敏感元件通过信号线和电路板连接。

优选地,传感器壳体的壳体顶部设置有格栅,格栅位于装配槽的中间。

3.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有的公知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检测三恒系统毛细管辐射温度的防结露装置,包括绝热垫片、毛细管温度传感器和环境温湿度传感器,绝热垫片靠近壳体顶部的一侧为毛细管温度传感器,绝热垫片的另一侧为环境温湿度传感器,绝热垫片可避免环境温度的热量传递至毛细管温度传感器,阻断环境温度对毛细管温度传感器的影响,进而达到防止毛细管网辐射面发生结露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检测三恒系统毛细管辐射温度的防结露装置,电路板到壳体顶部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L1,毛细管温度传感器与壳体顶部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L2,L1>L2,使得毛细管温度传感器和电路板上的环境温湿度传感器之间互不接触,实现环境温度和毛细管网温度分开测量、且排除环境温度对毛细管温度传感器影响的目的;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检测三恒系统毛细管辐射温度的防结露装置,传感器壳体的壳体顶部设置有格栅,格栅位于装配槽的中间格栅将毛细管分隔开,三恒系统工作时,格栅可以避免毛细管之间的温度互相传递造成数据误差,进而可提高毛细管温度传感器监测的准确性;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检测三恒系统毛细管辐射温度的防结露装置,壳体旋钮盖远离外螺纹一端的圆周上设置有卡槽,保护罩的后盖端面靠近壳体旋钮盖的侧面上设置有卡扣,卡扣和壳体旋钮盖上的卡槽相配合;而且保护罩以扣合的方式通过壳体旋钮盖设置在传感器壳体的外部。当需要更换防结露装置内的部件时,可直接将保护罩从壳体旋钮盖上拧开,壳体旋钮盖的开口结构设计便于直接对防结露装置的内部元件进行更换,操作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检测三恒系统毛细管辐射温度的防结露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传感器壳体和绝热垫片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的毛细管温度传感器的整体结构图;

图4为实施例1的传感器壳体和保护罩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3的传感器壳体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示意图中的标号说明:

100、传感器壳体;110、壳体顶部;111、定位孔;120、装配槽;130、螺孔Ⅰ;140、内螺纹;150、固定孔柱;160、格栅;170、壳体旋钮盖;171、外螺纹;180、穿线孔;

200、保护罩;210、后盖端面;211、通气孔;

300、绝热垫片;310、螺孔Ⅱ;320、夹持槽;

400、毛细管温度传感器;410、信号线;420、敏感元件;

500、电路板;510、螺孔Ⅲ;520、环境温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同时,本说明书中所引用的如“上”、“下”、“左”、“右”、“中间”等用语,亦仅为便于叙述的明了,而非用以限定可实施的范围,其相对关系的改变或调整,在无实质变更技术内容下,当亦视为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范畴;除此之外,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实施例之间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可以进行组合的。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检测三恒系统毛细管辐射温度的防结露装置,包括传感器壳体100、保护罩200、绝热垫片300、毛细管温度传感器400和电路板500;其中传感器壳体100的壳体顶部110外侧面设置有装配槽120,该装配槽120与毛细管相配合,传感器壳体100的壳体顶部110圆周上还均匀的设置有定位孔111。安装本实用新型的防结露装置时,先将传感器壳体100通过装配槽120卡扣在毛细管上,再借助定位孔111将防结露装置固定在毛细管网后的石膏板上,可防止防结露装置从毛细管上脱落。

绝热垫片300设置于传感器壳体100的内部(如图2所示),绝热垫片300靠近壳体顶部110的一侧安装有毛细管温度传感器400,本实施例中,绝热垫片300靠近壳体顶部110的一侧设置有夹持槽320,该夹持槽320与毛细管温度传感器400相配合,毛细管温度传感器400通过夹持槽320设置于绝热垫片300上;上述的毛细管温度传感器400包括信号线410和敏感元件420(如图3所示),敏感元件420装配于绝热垫片300的夹持槽320中,夹持槽320可以将敏感元件420包裹,绝热垫片300起到隔绝温度的作用,防止环境中的热量传递到毛细管温度传感器400处,进而使得毛细管温度传感器400准确监测出毛细管网处的温度,进而排除了环境温度对毛细管温度传感器400的影响,而使得敏感元件420能更准确的检测毛细管网的温度。

绝热垫片300的另一侧即远离壳体顶部110的一侧设置有电路板500,敏感元件420通过信号线410和电路板500连接,毛细管温度传感器400通过信号线410将数据传递至电路板500上,电路板500上设置有环境温湿度传感器520,环境温湿度传感器520用于监测环境温度,同时环境温湿度传感器520还将监测到的相关数据传递至电路板500上,电路板500通过算法计算出毛细管温度传感器400和环境温湿度传感器520反馈的数据,计算出结露的零界点。

本实用新型的防结露装置还包括控制器,传感器壳体100上设置有穿线孔180,本实施例中的电路板500通过数据线和控制器电连接,数据线的一端和电路板500上的自锁插座相连,可防止数据线从电路板500上滑落,另一端穿过穿线孔180和控制器相连将数据输送至控制箱。电路板500搜集数据并计算出结露的零界点后,再反馈给控制器。控制器发出指令,降低毛细管的温度,达到防结露的效果。

三恒系统工作过程中,室内的热空气上升,环境温湿度传感器520监测室内的环境温度,将环温数据反馈至电路板500,毛细管温度传感器400负责监测毛细管网的温度,将毛细管网辐射表面温度数据反馈至电路板500,环境温湿度传感器520监测到露点温度后,控制器判断毛细管温度传感器400和环境温度之间的温度差。此处的露点温度为: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即当空气中的水蒸气变为露珠时候的温度。当空气中水汽已达到饱和时,气温与露点温度相同;当水汽未达到饱和时,气温一定高于露点温度。所以露点与气温的差值可以表示空气中的水汽距离饱和的程度。露点温度的计算可以采用现有技术中常规的计算公式,在此不再详细说明。计算出空气的露点温度后,控制器可以保证在毛细管网辐射表面温度接近露点温度时,通过控制三恒系统的水流量和温度,进而关闭三恒系统中的电热阀,此时毛细管网中的制冷剂停止相变,毛细管网冷辐射表面的温度上升,有效保护毛细管网冷辐射表面不结露,同时可以使室内温度满足制冷需求。关闭一段时间后,当毛细管网辐射表面温度回温至一定程度时,控制器发出指令再次开启电热阀进行工作。

此外,值得说明的是,传感器壳体100的壳体顶部110设置有螺孔Ⅰ130,绝热垫片300上设置有与上述螺孔Ⅰ130相配合的螺孔Ⅱ310,螺钉穿过螺孔Ⅱ310和螺孔Ⅰ130将绝热垫片300与壳体顶部110固定连接,使得毛细管温度传感器400固定在传感器壳体100的壳体顶部110内侧面上,毛细管温度传感器400距离毛细管网的距离最近,能减少毛细管温度传感器400的测量误差,能准确识别露点温度,及时启动防结露程序。传感器壳体100的壳体顶部110内侧面设置有还固定孔柱150,电路板500上设置有螺孔Ⅲ510,螺钉穿过螺孔Ⅲ510将电路板500安装在固定孔柱150上。固定孔柱150的端部与壳体顶部110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L1,毛细管温度传感器400与壳体顶部110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L2,L1>L2。即电路板500到壳体顶部110内侧面之间的距离为L1,避免毛细管温度传感器400和电路板500上的环境温湿度传感器520互相接触,进一步地,可以实现环境温度和毛细管网温度分开测量、且排除环境温度对毛细管温度传感器400影响的目的。

如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罩200设置于传感器壳体100的外部,且保护罩200的后盖端面210上设置有通气孔211,防结露装置通过通气孔211和外界空气进行对流,使得防结露装置通内的空气温度和外界空气温度达到平衡,传感器对露点温度的判断更加精准。保护罩200还可以避免灰尘落入防结露装置内,防止灰尘对传感器和电路板500造成腐蚀,影响传感器对温度的灵敏性和电路板500算法的准确性,从而达不到防止毛细管辐射表面出现结露的目的。

实施例2

本实施例的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壳体旋钮盖170,壳体旋钮盖170为开口结构,壳体旋钮盖170靠近传感器壳体100一端的外部设置有外螺纹171,传感器壳体100的内部设置有与上述外螺纹171相配合的内螺纹140,壳体旋钮盖170通过螺纹连接安装于传感器壳体100内。壳体旋钮盖170远离外螺纹171一端的圆周上设置有卡槽,保护罩200的后盖端面210靠近壳体旋钮盖170的侧面上设置有卡扣,卡扣和壳体旋钮盖170上的卡槽相配合。保护罩200以扣合的方式通过壳体旋钮盖170设置在传感器壳体100的外部。当需要更换防结露装置内的部件时,可直接将保护罩200从壳体旋钮盖170上拧开而无需对防结露装置进行拆卸,壳体旋钮盖170的开口结构便于直接对防结露装置的内部元件进行更换,操作简单。

实施例3

如5图所示,本实施例的基本内容同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传感器壳体100的壳体顶部110设置有格栅160,格栅160位于装配槽120的中间。当三恒系统工作时,本实用新型的防结露装置固定在毛细管网上,毛细管网中的制冷剂在毛细管网中流动其起到制冷或供暖得的作用,毛细管温度传感器400实时监测毛细管网辐射表面的温度,当达到条件时即启动防结露程序,而格栅160将毛细管分隔开,可使得毛细管与毛细管之间的温度互不影响,进而可提高毛细管温度传感器400监测的准确性。

在上文中结合具体的示例性实施例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是,应当理解,可在不脱离由所附权利要求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进行各种修改和变型。详细的描述和附图应仅被认为是说明性的,而不是限制性的,如果存在任何这样的修改和变型,那么它们都将落入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此外,背景技术旨在为了说明本技术的研发现状和意义,并不旨在限制本实用新型或本申请和本实用新型的应用领域。

更具体地,尽管在此已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示例性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例,而是包括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前面的详细描述可认识到的经过修改、省略、例如各个实施例之间的组合、适应性改变和/或替换的任何和全部实施例。权利要求中的限定可根据权利要求中使用的语言而进行广泛的解释,且不限于在前述详细描述中或在实施该申请期间描述的示例,这些示例应被认为是非排他性的。在任何方法或过程权利要求中列举的任何步骤可以以任何顺序执行并且不限于权利要求中提出的顺序。因此,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应当仅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合法等同物来确定,而不是由上文给出的说明和示例来确定。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