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变电站自动化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196979发布日期:2019-11-25 21:54阅读:181来源:国知局
一种变电站自动化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监测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变电站自动化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沉降监测历来已久,监测的数据为相关管理和建设单位提供数据支持,避免沉降原因导致构筑物破坏或影响结构施工功能,造成经济损失。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工程建设信息化、建筑运营信息化已经被众多相关管理和建设单位所重视,越来越多的建筑针对沉降变形实现了自动监测,通过远程人工智能的手段实时在线进行建筑安全的监控。现有技术中,一般采用通液管进行检测,自动监测系统通过安装在变电站上的静力水准仪采集沉降数据,静力水准仪数据通过数据采集箱采集后采用无线模块发送至数据接收平台。

变电站一般为1~2层浅基础建筑物,分布位置一般较为分散,故传统的变电站的监测方案消耗较大的人力、物力,效率低下。

随着仪器的更新,监测的精度也越来越高。静力水准仪是测量高差及其变化的精密仪器,一般安装在被测物体等高的基础上或被测物体墙壁等高线上,静力水准仪连接采用导管连接,一般有分为通气管、通液管和总管。由于变电站内部结构复杂、且由电缆层、电器设备等仪器,静力水准仪安装在室内难度较大,一般安装在变电站室外。一方面由于变电站室外由于温差较大,通液管内液体粘滞性受温度影响较大,从而影响变电站沉降监测结果;另一方面由于通液管的水平程度影响了静力水准仪的精确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通液管内液体粘滞性受温度影响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确这一缺陷而提供一种变电站自动化监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变电站自动化监测装置,包括数据采集箱、多个静力水准仪和多根相连的通液管,所述数据采集箱通过连接电缆与各静力水准仪连接,各静力水准仪与各通液管一一对应并连接,所述通液管外侧套设有保温套。

所述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承静力水准仪的静力水准仪支座,该静力水准仪支座安装于墙面上。

所述静力水准仪上设有通气管。

所述保温套为柔性保温套。

所述保温套为真空保温套。

所述装置还包括通液管固定结构,该通液管固定结构包括预埋入墙体中的预埋部和用于连接通液管的连接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保温套,可以隔绝或者降低环境温度对通液管的影响,避免通液管内液体粘滞性受温度影响而导致影响变电站沉降监测结果。

2)通过预埋式的通液管固定结构,可以避免由于通液管的水平程度影响了静力水准仪的精确度。

3)具有构造简单、施工简便、精确度高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室外安装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静力水准仪安装示意图;

其中:1、静力水准仪,2、静力水准仪支座,3、保温套,4、通液管,5、数据采集箱,6、连接电缆,7、通气管,8、通液管固定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一种变电站自动化监测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数据采集箱5、多个静力水准仪1和多根相连的通液管4,数据采集箱5通过连接电缆6与各静力水准仪1连接,各静力水准仪1与各通液管4一一对应并连接,该装置通过安装在变电站上的静力水准仪1采集沉降数据,静力水准仪数据通过数据采集箱5采集后采用无线模块发送至数据接收平台,本申请中,通液管4外侧套设有保温套3,可以隔绝或者降低环境温度对通液管4的影响,避免通液管4内液体粘滞性受温度影响而导致影响变电站沉降监测结果。

装置还包括用于支承静力水准仪1的静力水准仪支座2,该静力水准仪支座2安装于墙面上。

装置还包括通液管固定结构8,该通液管固定结构8包括预埋入墙体中的预埋部和用于连接通液管4的连接部。先将预埋部安装在变电站外墙或基础同一水平面上,再将通液管4置入预埋部分,调平后通过固定部固定通液管4,其中,预埋部通过测量仪器安装在变电站同一水平面上。

具体的,保温套3可以为柔性保温套,也可以为,保温套3为真空保温套。保温套3根据通液管定位结构间距分段包裹在通液管外侧。

静力水准仪1定位在变电站外墙或基础同一水平面上,静力水准仪1数量根据变电站尺寸确定。静力水准仪1两两之间连接有通气管7、通液管4、连接电缆6,每个静力水准仪1数据通过连接电缆6传送至数据采集箱5。

优选的,数据采集箱5可以采用通过无线模块将收集数据传送至数据接收分析平台。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