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且方便操作的量度工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35764发布日期:2019-11-05 22:22阅读:247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且方便操作的量度工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测量工具结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特别涉及一种多功能且方便操作的量度工具。



背景技术:

量度工具是生活中的一种工具,更是数学学科的一种学习工具,是学生量角的基础主要用于画角度、量角度、画垂直线等,为弥补量角器在使用上的单一性及携带和保管上的使用不方便,普遍采用一器多用的方式,使量角器具有灵活性和全面性实用价值,结构简单,造型新颖独特,设计合理,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又体现了社会效益。

经过检索例如专利号为CN207663447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量度工具,包括透明圆弧板和热湿比刻度标识,所述热湿比刻度标识设置于透明圆弧板上,且所述热湿比刻度标识对应的线条指向所述透明圆弧板的圆心。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量度工具作为热湿比画线器,基于其上附载的刻度值(即热湿比刻度标识)可以直接在湿空气的焓湿图上标注出相关的线和点,使得空调设计技术学习者、教学者及初学者等用户在进行热湿比绘图过程中可以节省操作时间,有效提高工作和学习的效率及质量。

再例如专利号为CN206394329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多功能量角器,包括半环形的刻度环体和水平板,水平板的内侧边与刻度环体上0°刻度线和180°刻度线的连线平齐,水平板的上表面和刻度环体的上表面平齐,刻度环体和水平板的下表面上均设有刻度线,水平板内侧面的中部设有呈半圆形的固定耳,固定耳的上表面开设有沉孔,刻度环体的圆心在沉孔的轴线上,沉孔内固装有外伸设置的安装轴,安装轴端部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安装轴上套装有指示杆和蝶形螺母,刻度环体上表面沿其内缘和外缘分别设有内环槽和外环槽,指示杆的下表面设有可卡入内环槽并沿内环槽滑动的内卡耳和可卡入外环槽并沿外环槽滑动的外卡耳,指示杆外伸端的下表面与刻度环体的上表面贴合。

基于上述,目前主要使用的量度工具为方便测量逐渐通过连接轴将量角器与测量部分连接,通过调整测量部分的位置对角度进行测量,应用空间具有局限,不具备延伸增加测量长度的功能,不具备辅助固定量度工具以及测量圆槽圆孔角度的功能。

于是,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结构及缺失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多功能且方便操作的量度工具,以期达到更具有更加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且方便操作的量度工具,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目前主要使用的量度工具为方便测量逐渐通过连接轴将量角器与测量部分连接,通过调整测量部分的位置对角度进行测量,应用空间具有局限,不具备延伸增加测量长度的功能,不具备辅助固定量度工具以及测量圆槽圆孔角度的功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且方便操作的量度工具的目的与功效,由以下具体技术手段所达成:

一种多功能且方便操作的量度工具,包括测量座,连接筒,螺纹环,夹块槽,量角器,摇动杆A,摇动杆B,连接杆,外端杆,量孔杆,夹块和锥头螺丝;所述测量座顶部前端通过螺丝固定设置有量角器;所述测量座中间穿过量角器一体式设置有连接筒,且连接筒内设置为螺纹结构;所述螺纹环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设置于连接筒内,且摇动杆A和摇动杆B可通过螺纹环活动设置于连接筒外端。

进一步的,所述摇动杆A和摇动杆B外端与连接杆一端中间均开设有两组方形槽,且方形槽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杆和外端杆一侧均一体式设置有两组插条结构,且插条两侧均通过内嵌弹簧活动设置有凸球结构;所述连接杆和外端杆均可通过插条配合凸球插入摇动杆A和摇动杆B端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外端杆一侧中间开设有条型通槽,且通槽与外端杆后端通过设置两组螺杆配合凸块活动设置有量孔杆;所述量孔杆一侧一体式设置有螺纹筒。

进一步的,所述测量座后侧底部开设有两组夹块槽,且夹块槽中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两组夹块;所述夹块内侧前端设置为齿状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筒与量孔杆螺纹筒中均通过螺纹连接活动设置有锥头螺丝。

进一步的,所述摇动杆A和摇动杆B顶部夹角圆心处与量角器中心处位置一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连接杆和外端杆的设置,为量度工具提供了延长功能,通过插接固定的方式方便使用人员实时拼装,以便适用于不同的场景或地点使用,灵活使用性强,且便于携带组装,通过连接杆和外端杆可以直接对角度进行测量,连接杆和外端杆的表面角度与量角器圆心一致,便于使用。

夹块的设置,为量度工具提供了辅助固定功能,在黑板等板状结构处为基准进行角度测量时,可通过螺栓调整夹块的位置,利用夹块前侧的齿状结构对板状结构后侧迫紧固定,将量度工具固定在板状结构下侧,以便使用,安装方便稳定性强。

量孔杆和锥头螺丝的设置,为量度工具提供了测量定位的功能,锥头螺丝可以将前侧部分插入圆槽或圆孔外侧,以便辅助量度工具对墙边或板面的圆槽或圆孔进行侧量,且锥头螺丝通过自身结构可以对位到圆槽中心处,方便定位。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测量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连接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外端杆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中,部件名称与附图编号的对应关系为:

1、测量座;101、连接筒;102、螺纹环;103、夹块槽;2、量角器;3、摇动杆A;4、摇动杆B;5、连接杆;6、外端杆;7、量孔杆;8、夹块;9、锥头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能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

如附图1至附图5所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且方便操作的量度工具,包括测量座1,连接筒101,螺纹环102,夹块槽103,量角器2,摇动杆A3,摇动杆B4,连接杆5,外端杆6,量孔杆7,夹块8和锥头螺丝9;所述测量座1顶部前端通过螺丝固定设置有量角器2;所述测量座1中间穿过量角器2一体式设置有连接筒101,且连接筒101内设置为螺纹结构;所述螺纹环102可通过螺纹连接固定设置于连接筒101内,且摇动杆A3和摇动杆B4可通过螺纹环102活动设置于连接筒101外端。

其中,所述摇动杆A3和摇动杆B4外端与连接杆5一端中间均开设有两组方形槽,且方形槽两侧均开设有通孔;所述连接杆5和外端杆6一侧均一体式设置有两组插条结构,且插条两侧均通过内嵌弹簧活动设置有凸球结构;所述连接杆5和外端杆6均可通过插条配合凸球插入摇动杆A3和摇动杆B4端部固定连接,通过设置连接杆5和外端杆6为量度工具提供了拼接延长功能。

其中,所述外端杆6一侧中间开设有条型通槽,且通槽与外端杆6后端通过设置两组螺杆配合凸块活动设置有量孔杆7;所述量孔杆7一侧一体式设置有螺纹筒,通过设置外端杆6通槽可以调整量孔杆7的位置。

其中,所述测量座1后侧底部开设有两组夹块槽103,且夹块槽103中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两组夹块8;所述夹块8内侧前端设置为齿状结构,通过设置夹块8方便固定量度工具。

其中,所述连接筒101与量孔杆7螺纹筒中均通过螺纹连接活动设置有锥头螺丝9,通过设置锥头螺丝9方便固定圆角和测量圆孔。

其中,所述摇动杆A3和摇动杆B4顶部夹角圆心处与量角器2中心处位置一致。

本实施例的具体使用方式与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在测量座1顶部前端通过螺丝固定设置量角器2;在测量座1中间穿过量角器2一体式设置连接筒101,将螺纹环102通过螺纹连接固定设置于连接筒101内,将摇动杆A3和摇动杆B4通过螺纹环102活动设置于连接筒101外端;在摇动杆A3和摇动杆B4外端与连接杆5一端中间开设两组方形槽,在方形槽两侧开设通孔;在连接杆5和外端杆6一侧一体式设置两组插条结构,在插条两侧通过内嵌弹簧活动设置凸球结构;在连接杆5和外端杆6通过插条配合凸球插入摇动杆A3和摇动杆B4端部固定连接;在外端杆6一侧中间开设条型通槽,在通槽与外端杆6后端通过设置两组螺杆配合凸块活动设置量孔杆7;在量孔杆7一侧一体式设置螺纹筒;在测量座1后侧底部开设两组夹块槽103,在夹块槽103中通过螺栓固定设置两组夹块8;在连接筒101与量孔杆7螺纹筒中通过螺纹连接活动设置锥头螺丝9;在摇动杆A3和摇动杆B4顶部夹角圆心处与量角器2中心处位置一致;使用时,通过螺栓配合夹块8将量度工具固定,或直接手持量度工具配合锥头螺丝9定点,根据测量处位置安装连接杆5和外端杆6延长测量长度即可进行测量;在测量圆槽圆孔时,可以通过螺纹连接推出锥头螺丝9将摇动杆A3和摇动杆B4的位置固定在圆槽圆孔的中心位置处进行测量。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为了示例和描述起见而给出的,而并不是无遗漏的或者将本实用新型限于所公开的形式。很多修改和变化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选择和描述实施例是为了更好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际应用,并且使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实用新型从而设计适于特定用途的带有各种修改的各种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