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拆装的轨道的轮廓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084379发布日期:2019-11-08 23:15阅读:146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拆装的轨道的轮廓检测仪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铁路检测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便于拆装的轨道的轮廓检测仪。



背景技术:

铁路运输是一种陆上运输方式,以机车牵引列车车辆在两条平行的铁轨上行驶。传统方式是钢轮行进,但广义的铁路运输尚包括磁悬浮列车、缆车、索道等非钢轮行进的方式,或称轨道运输。铁轨能提供极光滑及坚硬的媒介让列车车轮在上面以最小的摩擦力滚动,使这上面的人感到更舒适,而且它还能节省能量。

铁路线路设备是铁路运输业的基础设备,它常年裸露在大自然中,经受着风雨冻融和列车荷载的作用,轨道几何尺寸不断变化,路基及道床不断产生变形,钢轨、联结零件及轨枕不断磨损,而使线路设备技术状态不断地发生变化,因此,工务部门掌握线路设备的变化规律,及时检测线路状态,加强线路检测管理成为确保线路质量、保证运输安全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现有技术的铁路检测设备,其一般体积较大不便于运输和转移,在铁轨上进行检测时,在将设备安放到铁轨上时,费时费力,检测前不方便安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拆装的轨道的轮廓检测仪,其能够通过自身结构进行拆卸,组装简单,在铁路检测时快速将检测仪安装在铁轨,能够便于装置的拆卸,提高对铁轨损伤的检测效果和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便于拆装的轨道的轮廓检测仪,其包括:操作组件、检测箱、供电器、检测杆件、卡位组件和锁紧件,操作组件连接至检测杆件,检测杆件连接检测箱,卡位组件连接在检测箱的底部,操作组件包括显示屏、操作杆、手持杆、转换头、接头座和折叠座,检测杆件包括连接杆和连接板,操作杆和显示屏之间为拆卸式连接且通过锁紧件固定,手持杆连接在操作杆,操作杆相对于转换头可沿竖直平面转动且两者之间为拆卸式连接,转换头连接在接头座顶部且转换头相对于接头座可在水平面转动,锁紧件将转换头和接头座固定,接头座和折叠座分别通过锁紧件固定在连接杆,操作杆可转动至水平位置使得操作杆卡在折叠座顶部,连接杆通过连接板连接至检测箱,连接板分别和连接杆、检测箱之间可拆卸。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转换头包括圆盘状的盘体和板状的板体,板体连接在盘体的顶部,盘体连接在接头座的顶部,盘体与接头座之间为轴孔连接,盘体相对于接头座可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操作杆的底端连接有接头,接头的顶部具有插槽且底部具有U型端,操作杆的底端插入接头的顶部固定,U型端设置有相对的通孔,板体设置有供连接操作杆的通孔,锁紧件通过通孔将U型端和板体连接固定,操作杆在板体所在平面可转动。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盘体的边缘处凹设有多个相互间隔地卡孔,接头座的顶部边缘设置有卡位凸起,卡位凸起设置有用于固定接头的通孔,接头转动后,锁紧件通过插入通孔并卡入卡孔内将转换头的盘体和接头座相互固定。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接头座设置有连通两侧的通槽,连接杆插入通槽后与接头座形成轴套配合,锁紧件将接头座固定在连接杆。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折叠座通过锁紧件固定在连接杆的一端,折叠座的顶部设置成内凹的弧形,操作杆可转动至折叠座顶部并与折叠座相互匹配卡住,此时,操作杆与连接杆形成折叠状。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供电器包括电源箱和电源座,电源座包括上座体和下座体,下座体和连接杆固定连接,上座体与电源箱固定连接,上座体和下座体之间通过锁紧件拆卸式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连接板包括一体成型的竖直端和水平端,水平端连接至竖直端,连接板的竖直端通过锁紧件固定在检测箱的内测且为拆卸式连接,连接板的水平端通过锁紧件连接至连接杆的一端且与连接端且为拆卸式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连接板连接检测箱,或连接杆的两端分别通过连接板连接检测箱。

在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例中,上述检测箱包括壳体、主框架、激光器和相机,主框架设置在壳体内,激光器和相机分别通过锁紧件连接至主框架,通过锁紧件可调节激光器或相机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锁紧件实现操作组件和检测杆件之间、检测杆件与检测箱之间实现拆卸式连接,通过螺钉和螺栓进行快速拆装,通过检测箱对铁轨的表面损伤进行检测,通过供电器为检测箱提供电源,通过检测杆件与检测箱,通过操作组件进行手持操作,通过卡位组件将轮廓仪卡紧在铁轨;该轮廓仪能够通过自身结构进行拆卸,组装简单,在铁路检测时快速将检测仪安装在铁轨,能够便于装置的拆卸,提高对铁轨损伤的检测效果和效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

图1为本实用新型便于拆装的轨道的轮廓检测仪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便于拆装的轨道的轮廓检测仪的仰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便于拆装的轨道的轮廓检测仪的内部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检测箱的内部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卡位组件的结构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仰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卡位组件的结构图;

图标:1-操作组件;11-显示屏;12-操作杆;13-手持杆;14-转换头;15-接头座;16-折叠座;2-检测箱;21-壳体;22-观察板;23-压轨轮;24-激光器;25-相机;26-主框架;27-调节块;28-锁定块;281-第一锁定板;282-第二锁定板;3-供电器;31-电源座;32-电源箱;4-检测杆件;41-连接杆;42-连接板;43-提手;5-卡位组件;51-卡位轮;52-卡位座;53-卡紧柱;54-第一固定块;55-第二固定块;56-伸缩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第一实施例

请参照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拆装的轨道的轮廓检测仪,其包括:操作组件1、检测箱2、供电器3、检测杆件4、卡位组件5和锁紧件,操作组件1连接至检测杆件4,检测杆件4连接检测箱2,卡位组件5连接在检测箱2的底部,卡位组件5用于卡紧铁轨,供电器3安装在检测杆件4,操作组件1包括显示屏11、操作杆12、手持杆13、转换头14、接头座15和折叠座16,检测箱2包括壳体21、压轨轮23、卡位轮51、观察板22、主框架26、框架板、锁定块28、调节块27、激光器24、相机25和锁紧件,供电器3包括电源箱32和电源座31,检测杆件4包括连接杆41、连接板42和提手43,卡位组件5包括卡位轮51、卡位座52、卡紧柱53、第一固定块54、第二固定块55和伸缩杆56,锁紧件为螺栓或螺钉,检测杆件4的两端分别连接检测箱2,操作组件1连接在检测杆件4中部,供电器3安装在检测杆件4,卡位组件5安装在检测箱2底部;该便于拆装的轨道的轮廓检测仪通过手持操作组件1用于工作状态和折叠状态的转换,检测箱2对铁轨的表面损伤进行检测,通过供电器3为检测箱2提供电源,通过检测杆件4与检测箱2、操作组件1的拆卸结构进行安装和拆卸,通过卡位组件5卡紧在铁轨,通过锁紧件将各部件的连接处进行连接,能够便于装置的拆卸和提高对铁轨损伤的检测效果和效率。

操作组件1包括显示屏11、操作杆12、手持杆13、转换头14、接头座15和折叠座16,操作杆12和显示屏11之间为拆卸式连接且通过螺钉固定,手持杆13连接在操作杆12,操作杆12的顶端设置有接头,该接头连接有固接板且一体成型,接头的侧面设置有连接操作杆12的螺纹孔,手持杆13的一端设置为螺纹状且通过旋转的方式与接头相互固定,固接板设置有四个安装孔,显示屏11的底部设置有位置与其相对的螺纹孔,螺钉通过安装孔和螺纹孔将显示屏11固定在显示板,转动操作杆12时,用手握住手持杆13对操作杆12进行围绕接头座15的转动;操作杆12的底端设置有接头,转换头14包括圆盘状的盘体和板状的板体,接头的顶部具有插槽且底部具有U型端,U型端和板体连接,操作杆12相对于转换头14可沿竖直平面转动且两者之间为拆卸式连接,该接头的插槽设置有内螺纹,操作杆12的底端设置有与插槽相匹配的螺纹,操作杆12的底端旋入该接头的顶部插槽内并固定,U型端为接头的底端凹设形成,接头的底端呈两个对称的片状且形成U型,该U型端设置有位置相对的通孔,转换头14的板体设置有供连接操作杆12的通孔,螺栓通过通孔将U型端和板体连接固定,连接后,操作杆12在板体处在的平面可转动;转换头14包括圆盘状的盘体和板状的板体,转换头14连接在接头座15顶部且转换头14相对于接头座15可在水平面转动,板体连接在盘体的顶部,盘体连接在接头座15的顶部,盘体与接头座15之间为轴孔连接,盘体的底部设置有插入接头柱的销柱,接头座15的顶部设置有与销柱相匹配的轴承盘,销柱卡入轴承盘内并通过销柱底端侧面设置的卡圈固定住,盘体相对于接头座15可转动,螺钉将转换头14和接头座15固定,盘体的边缘凹设有四个相互间隔且对称分布的卡孔,接头座15的顶部边缘设置有卡位凸起,卡位凸起正对盘体的边缘,卡位凸起设置有用于固定接头的通孔,接头转动至当该通孔和卡孔对准时,螺钉通过通孔插入卡孔内而将转换头14的盘体和接头座15相互固定,接头座15设置有连通两侧的通槽,该通槽正好与连接杆41相匹配,连接杆41插入通槽后与接头座15形成轴套配合,位于该处的连接杆41与接头座15分别设置有螺纹孔,螺钉通过螺纹孔将接头座15固定在连接杆41;接头座15和折叠座16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连接杆41,操作杆12可转动至水平位置使得操作杆12卡在折叠座16顶部,折叠座16的边缘处设置有两个用于螺钉通过的螺纹孔,折叠座16通过螺钉固定在连接杆41的一端,折叠座16的顶部设置成内凹的弧形,该弧形与操作杆12的外径形状相同,操作杆12可转动至折叠座16顶部并与折叠座16相互匹配卡住,此时,操作杆12与连接杆41形成折叠状。

检测杆件4包括连接杆41、连接板42和提手43,连接杆41通过连接板42连接至检测箱2,连接板42分别和连接杆41、检测箱2之间可拆卸,提手43连接至检测箱2的壳体21且可拆卸,该实施例具有两个检测箱2,连接杆41的两端通过连接板42分别与一个检测箱2可拆卸,连接杆41呈杆状且两端分别设置有与连接板42位置相对的锁紧孔,连接板42包括一体成型的竖直端和水平端,水平端连接至竖直端,连接板42的竖直端设置有锁紧孔,且连接板42的竖直端通过螺钉固定在检测箱2的壳体21内侧,壳体21和连接板42的竖直端之间通过螺钉拆卸式连接,连接板42的水平端设置有与连接杆41位置相对的锁紧孔,螺栓通过连接杆41的两端将连接板42的水平端固定住,且两者之间通过螺栓拆卸式连接。

供电器3包括电源箱32和电源座31,电源座31包括上座体和下座体,上座体呈盒子状且上座体内部具有安装电源的内部空间,电源置入该内部空间内,下座体设置有锁紧孔,连接杆41设置有与其位置相对的螺纹孔,螺钉通过锁紧孔插入螺纹孔内而将下座体与连接杆41固定连接,上座体和下座体之间设置有位置相对的螺纹孔,螺栓将上座体和下座体相互固定且两者之间为拆卸式连接。

请参照图3和图4,检测箱2包括壳体21、压轨轮23、卡位轮51、观察板22、主框架26、框架板、锁定块28、调节块27、激光器24和相机25,锁定块28具有第一锁定板281和第二锁定板282,调节块27设置为L型且具有内侧端和外侧端,壳体21将主框架26、激光器24和相机25封装在内部,壳体21设置有安装观察板22的窗口,观察板22通过螺钉固定在壳体21,压轨轮23用于压住铁轨并前进,卡位轮51用于将铁轨的内侧卡住,激光器24通过锁定块28固定在主框架26,相机25通过调节块27固定在主框架26,激光器24和相机25分别通过螺钉、锁定块28和调节块27与主框架26之间拆卸式连接,激光器24和相机25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在主框架26,激光器24与锁定块28连接并通过螺钉调节相对于主框架26的位置,相机25与调节块27连接并通过螺钉调节相对于主框架26的位置;壳体21呈盒状,主框架26设置在壳体21内,主框架26的底部与壳体21的内壁焊接固定,主框架26呈框状且具有用于激光器24探测的方形空间和相机25拍照的照射空间,激光器24位于方形空间且相机25位于照射空间,激光器24朝向下方的铁轨处,相机25朝向激光器24探测的铁轨处,照射空间和方形空间连通,框架板将方形空间盖住,框架板的边缘和主框架26的顶部的相对位置设置有螺纹孔,通过螺钉将框架板封闭在主框架26的方形空间顶部并锁紧,壳体21的底部设置有用于激光器24探测铁轨的开口,该开口将方形空间对外连通,主框架26和框架板正好将开口罩住;主框架26设置有两个连通方形空间的圆形安装孔且分别位于主框架26的两侧,安装孔倾斜于主框架26的两侧面,锁定块28的筒体插入安装孔内并通过第二锁定板282固定,筒体的两端分别与第一锁定板281和第二锁定板282连接并一体成型,第一锁定板281倾斜于第二锁定板282,第二锁定板282通过螺钉固定连接至主框架26,锁定块28设有供插入激光器24的筒体,第一锁定板281位于筒体的顶端,螺钉通过第一锁定板281将激光器24固定于锁定块28的筒体,第一锁定板281和第二锁定板282分别设置有连通其两侧的调节槽,激光器24的尾端设置有连接第二锁定板282的螺纹孔,该调节槽用于螺钉卡入第一锁定板281将其与主框架26固定,螺钉通过调节槽卡入第二锁定板282将其与激光器24固定,通过螺钉在第一锁定板281和第二锁定板282的调节槽内的位置对激光器24的空间位置进行微调;在主框架26的照射空间边缘处设置有两个用于安装调节块27和相机25的摄像口,两个调节块27对称地连接在摄像口处,该摄像口用于安装相机25,两个调节块27卡在摄像口后,相机25卡入两个调节块27之间并固定,调节块27具有内侧端和外侧端,调节块27的内侧端和外侧端相互垂直且截面形成L型,调节块27的内侧端和外侧端分别设置有调节槽,通过螺钉在调节块27的调节槽内的位置对相机25的空间位置进行微调,调节槽连通内侧端的两侧和外侧端的两侧且分别形成两个第一连接孔和两个第二连接孔,其中两个第一连接孔分别为圆形孔和梭形孔,两个第二连接孔分别设置为梭形孔,相机25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供螺钉旋入的螺纹孔,螺钉通过第一连接孔将相机25的两侧卡紧固定,固定后,螺钉通过在第一连接孔内沿梭形孔移动而调节相机25照射的角度,调节块27的外侧端贴紧主框架26的外侧,且主框架26的摄像口处的外侧设置有与第二连接孔位置相对的螺纹孔,螺钉通过第二连接孔将调节块27与主框架26卡紧固定,第二连接孔设置为梭形,螺钉通过在第二连接孔内沿梭形相对于调节块27移动而调节调节块27的位置;观察板22为透明材质件,观察板22设置为方形板状,观察板22的边缘处设置有螺纹孔,壳体21的顶部设置有与观察板22位置相对的窗口和螺纹孔,螺钉通过螺纹孔将观察板22固定在壳体21顶部的窗口处,透过观察板22可查看壳体21内部情况,壳体21底部设置有供安装压轨轮23的凹槽,该凹槽内具有卡入压轨轮23的轮轴的轴孔,压轨轮23和卡位轮51安装在壳体21底部,压轨轮23安装后与壳体21形成方形整体,卡位轮51通过自身的轮轴固定焊接在壳体21底部,两个卡位轮51沿壳体21的前后侧方向设置,壳体21的前后侧为铁轨的延伸方向,两个检测箱2共有4个卡位轮51,4个卡位轮51的轮面将铁轨的内侧卡住,检测箱2设置有两个压轨轮23,壳体21的一端外凸设置有安装压轨轮23的轮罩体,该轮罩体具有安装压轨轮23的凹槽,该凹槽内具有卡入压轨轮23的轮轴的轴孔,其中一个压轨轮23安装在轮罩体内的凹槽,另一压轨轮23安装在壳体21的凹槽内;提手43设置有螺纹孔,壳体21的外侧设置有位置相对的螺纹孔,螺钉通过螺纹孔将提手43固定连接在壳体21的侧面。

请参照图5,本实施例的卡位组件5安装在检测箱2的底部,卡位组件5包括卡位轮51、卡位座52、卡紧柱53、第一固定块54、第二固定块55、伸缩杆56和限位轴,其中,检测箱2的底部安装有卡位轮51,其中两个卡位轮51通过轮轴固定在壳体21的底部,另外两个卡位轮51通过轮轴固定焊接至卡位座52的底部,第一固定块54和第二固定块55相互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第一固定块54和第二固定块55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的螺纹孔,螺钉通过该螺纹孔将第一固定块54和第二固定块55分别连接在壳体21的底部;卡位组件5还包括连接在第一固定块54和第二固定块55之间的限位轴,两根限位轴分别位于伸缩杆56的两侧,第一固定块54和第二固定块55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限位轴的轴孔,4个轴孔两两相对,限位轴卡入轴孔内与第一固定块54、第二固定块55相互卡紧,伸缩杆56位于第一固定块54和第二固定块55之间,其连接方式与限位轴相同,伸缩杆56的外周设置有弹簧,卡位座52的一端设有通孔,伸缩杆56和弹簧穿过卡位座52的通孔并与卡位座52相互配合,伸缩杆56穿过卡位座52的一端且两者之间可相对滑动,卡位座52通过其一端压缩或拉伸弹簧,使得卡位座52沿限位轴方向相对于检测箱2可移动,卡位轮51通过轮轴焊接在卡位座52另一端的底部,卡紧柱53连接在卡位座52的侧面且用于移动卡位座52,两个卡位轮51将铁轨的内侧卡住,位于另一检测箱2底部的卡位轮51将铁轨的另一内侧卡住,这样使得装置卡紧在铁轨。

第二实施例

请参照图6和图7,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便于拆装的轨道的轮廓检测仪,其包括:操作组件1、检测箱2、供电器3、检测杆件4、卡位组件5和锁紧件,操作组件1连接至检测杆件4,检测杆件4连接检测箱2,卡位组件5连接在检测箱2的底部,卡位组件5用于卡紧铁轨,供电器3安装在检测杆件4,操作组件1包括显示屏11、操作杆12、手持杆13、转换头14、接头座15和折叠座16,检测箱2包括壳体21、压轨轮23、卡位轮51、观察板22、主框架26、框架板、锁定块28、调节块27、激光器24、相机25和锁紧件,供电器3包括电源箱32和电源座31,检测杆件4包括连接杆41、连接板42和提手43,卡位组件5包括卡位轮51、卡位座52、卡紧柱53、第一固定块54、第二固定块55和伸缩杆56,锁紧件为螺栓或螺钉,检测杆件4的一端连接检测箱2,检测杆件4的另一端安装卡位组件5,操作组件1连接在检测杆件4中部,供电器3安装在检测杆件4;该便于拆装的轨道的轮廓检测仪通过手持操作组件1用于工作状态和折叠状态的转换,检测箱2对铁轨的表面损伤进行检测,通过供电器3为检测箱2提供电源,通过检测杆件4与检测箱2、操作组件1的拆卸结构进行安装和拆卸,通过卡位组件5卡紧在铁轨,通过锁紧件将各部件的连接处进行连接,能够便于装置的拆卸和提高对铁轨损伤的检测效果和效率。

第二实施例和第一实施例部分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检测杆件4的其中一端未连接检测箱2,且卡位组件5安装在检测杆件4的底部。

请参照图8,本实施例的卡位组件5安装在检测箱2的底部,卡位组件5包括卡位轮51、卡位座52、卡紧柱53、第一固定块54、第二固定块55、伸缩杆56、限位轴、卡位板和卡位杆,其中,检测箱2的底部安装有卡位轮51,其中两个卡位轮51通过轮轴固定在壳体21的底部,另外两个卡位轮51通过轮轴固定焊接至卡位座52的底部,第一固定块54和第二固定块55相互间隔设置且相互平行,第一固定块54和第二固定块55之间连接伸缩杆56,该伸缩杆56为现有技术的伸缩电缸,伸缩电缸通过自身伸缩改变第一固定块54和第二固定块55之间的距离,从而改变连接在卡位座52的卡位轮51与连接在检测箱2的卡位轮51之间的距离,第一固定块54和第二固定块55分别设置有用于固定的螺纹孔,螺钉通过螺纹孔将第一固定块54连接在连接杆41的底部,卡位座52的顶部设置有与第二固定块55相对的螺纹孔,螺钉通过该螺纹孔将第二固定块55连接在卡位座52,连接后第二固定块55随卡位座52移动,卡位板设置有两个,两个卡位板位置相对且平行地连接至第一固定块54的两端,卡位板与第一固定块54一体成型,第二固定块55位于两个卡位板之间,卡位杆固定在卡位板,限位轴连接卡位座52,第二固定块55随卡位座52相对于卡位板沿可移动;卡位组件5还包括连接在卡位杆和卡位座52之间的限位轴,两根限位轴位于卡位板之间,限位轴的一端穿过卡位杆设置的通孔并固定,限位轴的另一端穿过卡位座52设置的通孔并固定,第二固定块55和卡位座52作为整体相对于第一固定块54沿限位轴的方向可移动,卡位轮51通过轮轴焊接在卡位座52的底部,卡紧柱53连接在卡位座52的侧面且用于移动卡位座52,两个卡位轮51将铁轨的内侧卡住,位于另一检测箱2底部的卡位轮51将铁轨的另一内侧卡住,这样使得装置卡紧在铁轨。

综上所述,本发明实例通过锁紧件实现操作组件和检测杆件之间、检测杆件与检测箱之间实现拆卸式连接,通过螺钉和螺栓进行快速拆装,通过检测箱对铁轨的表面损伤进行检测,通过供电器为检测箱提供电源,通过检测杆件与检测箱,通过操作组件进行手持操作,通过卡位组件将轮廓仪卡紧在铁轨;该轮廓仪能够通过自身结构进行拆卸,组装简单,在铁路检测时快速将检测仪安装在铁轨,能够便于装置的拆卸,提高对铁轨损伤的检测效果和效率。

本说明书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示例,并不意味着这些实施例说明并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所有可能形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将会意识到,这里所述的实施例是为了帮助读者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应被理解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这样的特别陈述和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公开的这些技术启示做出各种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实质的其它各种具体变形和组合,这些变形和组合仍然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