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杯体保温性能自动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141713发布日期:2020-03-24 14:46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杯体保温性能自动检测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杯生产过程中的自动化检测设备,尤其是杯体保温性能自动检测系统。



背景技术:

金属保温杯(如不锈钢保温杯、钛合金保温杯等)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对杯体的内胆和外壳之间的夹层空间进行抽真空密封处理,形成隔热层,从而达到保温效果。杯体内胆加热后,内外夹层抽真空密封不合格保温杯的外壳温度明显高于合格保温杯的外壳温度,即抽真空密封不合格杯体的保温性能差。因此可根据内胆加热后杯体的外壳温度判断保温杯的保温性能。金属保温杯的杯体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对杯体进行2-3次保温性能的质量检测,剔除抽真空密封加工过程中的缺陷产品。

目前保温杯杯体保温性能的缺陷检测一般由生产者手工操作,生产者手工将杯体放在热风机上,用约200℃热风对杯体内胆内部进行加热一段时间,然后在手工取下过程中依靠手触摸保温杯杯体外壳表面,粗略判断杯体外壳表面是否温度过高,来剔除有保温缺陷的保温杯杯体。人工检测依赖人体感觉,检测质量因人而异,容易漏检误检,劳动强度大,并且长期接触高温金属表面对人体有伤害。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杯体保温性能自动检测系统,包括:

供给传送装置1,用于传送加热前的保温杯杯体;

旋转分度台2,用于循环传送保温杯杯体并且持续加热保温杯杯体内部;

输出传送装置3,用于传送加热后的保温杯杯体;

所述旋转分度台2与旋转伺服驱动设备传动连接,沿旋转分度台2的同一旋转圆周布置若干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所述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设有热风喷嘴213,所述保温杯杯体放到杯体定位加热托架上,并通过杯口罩在热风喷嘴213上,所述热风喷嘴213与热风系统连接;

所述供给传送装置1和输出传送装置3上均设有用于保温杯杯体传送定位的传送托架31,所述供给传送装置1和输出传送装置3上的传送托架31分别于旋转分度台2的两个分度位置传送对接;

还包括温度检测装置6,用于对加热后的保温杯外壁进行温度检测,所述温度检测装置6位于旋转分度台以外的输出传送装置3上。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分度台2包括同轴的传动轴28,并通过传动轴28与旋转伺服驱动设备传动连接,所述热风系统包括固定连接在旋转分度台2上的风机22以及加热箱23,所述风机22将外部空气送入加热箱23内部,所述加热箱23内部设置有对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件,同时,所述加热箱23通过若干热风管25与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上的热风喷嘴213一一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旋转分度台2上对应各个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的位置设有感应块27,并在相对旋转分度台2固定的机架上设置至少一组分度定位传感器26来感应各个感应块旋转的圆周位置,所述分度定位传感器26与驱动旋转分度台的旋转伺服驱动设备反馈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杯体保温性能自动检测系统中,所述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包括杯体定位块211、限位挡块212、热风喷嘴213以及托架支撑块214,具有v型槽的杯体定位块211通过托架支撑块214安装在旋转分度台2上,所述v型槽一端的托架支撑块214上设置有限位挡块212,所述热风喷嘴213在限位挡块212靠近v型槽的一侧伸出设置,探入放在杯体定位块v型槽上的保温杯杯体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沿旋转分度台2的径向方向等距分布,所述供给传送装置1和输出传送装置3分别与旋转分度台2在对接位置沿旋转分度台的切线方向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供给传送装置1和旋转分度台2的对接位置还设有杯体推送机构4;

所述杯体推送机构4包括第一直线伺服驱动模块以及与第一直线伺服驱动模块连接的推送拨架44,所述第一直线伺服驱动模块沿旋转分度台2的径向布置,所述推送拨架44上设有对保温杯杯体推动的推送块45,所述推送块45与推送拨架44之间设有推送缓冲弹簧46。

进一步的,所述输出传送装置3与旋转分度台2的对接位置还设有杯体拉出机构5;

所述杯体拉出机构5包括第二直线伺服驱动模块以及与第二直线伺服驱动模块连接的拉出拨架54,所述第二直线伺服驱动模块沿旋转分度台2的径向布置,所述拉出拨架54上设有对保温杯杯底吸附的拉出吸盘55,所述拉出吸盘55与真空系统连接,所述拉出吸盘55与拉出拨架54之间设有拉出缓冲弹簧56。

进一步的,所述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朝热风喷嘴213所在的一端向下倾斜,所述供给传送装置1和输出传送装置3上的传送托架31分别与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高的一端平齐对接;

所述杯体拉出机构5的第二直线驱动设备以与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相同的倾角与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平行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温度检测装置6设置于输出传送装置3上,包括架设在输出传送装置3上方的检测支架61以及固定在检测支架61上的红外温度传感器62,对应检测同一传动托架上保温杯杯体的外杯壁和杯底分别设置两个红外温度传感器62,并且对应相邻两个传动托架上的保温杯杯体设置两组红外温度传感器62进行对比检测。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杯体保温性能自动检测系统还包括设置在温度检测装置6后方的自动分拣机构7,包括第三直线伺服驱动模块以及与第三直线伺服驱动模块连接的分拣拨架72,所述第三直线伺服驱动模块垂直于输出传送装置3的传送方向,并且通过温度检测装置的温度检测传感器反馈控制,通过分拣拨架72将保温性能不合格的保温杯杯体从输出传送装置3的传动托架上推出。

在本实用新型的杯体保温性能自动检测系统置于保温杯的自动加工流水线上,保温杯成品或半成品(已完成抽真空密封加工的杯体)通过供给传送装置上带v型传送托架的传送带,被依次输送至旋转分度台上的杯体定位加热托架,然后保温杯杯体由带弹性结构的杯子推送拨架,推送至杯体定位加热托架上。推送拨架由其上部的第一直线伺服模块驱动。定位加热托架及其上面的保温杯杯体随旋转分度台旋转,保温杯杯体通过定位加热托架端面相连的热风管和热风喷嘴吹热风,完成保温杯内胆的自动加热过程。当保温杯随旋转分度台旋转至出杯位置,杯体拉出拨架上的气动真空吸盘,吸住杯体底部,杯体拉出拨架在第二直线伺服驱动模块驱动下,将内胆加热后的保温杯杯体拉出至输出传送装置传送带的传送托架上。内胆加热后的保温杯杯体随着输出传送装置的传送带的运动,依次通过输出传送装置上的两套温度检测装置。温度检测装置的顶部和端面设有红外温度传感器,对应探测保温杯杯体的外壳杯壁和杯底温度。保温杯内外夹层抽真空密封不合格的保温杯外壳温度高于合格保温杯的外壳温度,因此可根据检测内胆加热后保温杯的外壳温度判断保温杯的保温性能。第一组温度检测装置实现保温杯外壳温度的初检,第二组温度检测装置实现保温杯外壳温度的复检,确保检测的准确性。保温杯杯体随输出传送装置的传送带依次通过温度检测装置后,不合格品由自动分拣机构通过第三直线伺服驱动模块将保温性能不合格的保温杯杯体推离传送带上的传送托架,并随滑道滑出。保温性能合格的保温杯随传送带输送至下一生产工位。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金属保温杯的杯体保温性能自动检测系统能够在生产过程中自动检测保温杯杯体的保温性能,有效剔除在抽真空密封结构上有缺陷的产品,取代人工检测、提高检测精度和生产效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市场。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一中的杯体保温性能自动检测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一中的杯体保温性能自动检测系统立体正面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一中的杯体保温性能自动检测系统立体俯视图。

图4为实施例一中的旋转分度台主视图。

图5为实施例一中的旋转分度台俯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一中的杯体定位加热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实施例一中的杯体推送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一中的杯体拉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实施例一中的温度检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实施例一中的自动分拣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实施例一中的杯体保温性能自动检测系统的机体结构示意图。

图12为实施例二中的杯体定位加热托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实施例二中的杯体拉出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实施例三中的杯体保温性能自动检测系统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15为实施例三中的杯体保温性能自动检测系统立体俯视图。

图中标号:

1-供给传送装置,11-过渡连接槽

2-旋转分度台,21-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1-杯体定位块,212-限位挡块,213-热风喷嘴,214-托架支撑块,22-风机,23-加热箱,24-电加热管,25-热风管,26-分度定位传感器,27-感应块,28-传动轴,29-风机防护罩;

3-输出传送装置,31-传送托架,32-缓冲挡块,33-护栏;

4-杯体推送机构,41-推送电机,42-推送直线滑台,43-推送滑块,44-推送拨架,45-推送块,46-推送缓冲弹簧,47-推送锁紧手轮;

5-杯体拉出机构,51-拉出电机,52-拉出直线滑台,53-拉出滑块,54-拉出拨架,55-拉出吸盘,56-拉出缓冲弹簧,57-拉出锁紧手轮;

6-温度检测装置,61-检测支架,62-红外温度传感器;

7-自动分拣机构,71-无杆气缸,72-分拣拨架;

8-机体,81-透视推拉窗,82-操作面板;

9-保温杯杯体。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参见图1、图2和图3,图示中的杯体保温性能自动检测系统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具体实施方案,用于金属保温杯在对杯体的内胆和外壳之间的夹层空间进行抽真空密封处理后的保温性能检测,通过对保温杯杯体内部进行加热,然后检测保温杯外壁的温度来检测保温杯夹层空间抽真空后的密封性能。主要包括供给传送装置1、旋转分度台2、输出传送装置3、杯体推送机构4、杯体拉出机构5、温度检测装置6、自动分拣机构7以及机体8,其中供给传送装置1和输出传送装置3分别为保温杯自动生产流水线上对保温杯杯体9的自动传送带,传送带上设置带有v型定位槽的传送托架31,保温杯杯体9横置在传送托架31上进行自动输送。本实施例的杯体保温性能自动检测系统通过供给传送装置1和输出传送装置3对接到保温杯的整个生产流水线上,可以设置在保温杯杯体加工成型后抽真空密封后面马上进行保温性能检测,也可以设置在保温杯杯体所有工序加工完成后再次进行保温性能检测。在杯体保温性能自动检测系统中,供给传送装置1将加热前的保温杯杯体9传动到旋转分度台2上,旋转分度台2循环传送保温杯杯体9的同时持续加热保温杯杯体内部,通过输出传送装置3将旋转分度台2上加热后的保温杯杯体9传送出来,再依次通过温度检测装置6对保温杯杯体9外壁进行测温来判断保温杯杯体的保温性能,通过自动分拣机构7将保温性能不合格的保温杯杯体从传送带上剔除。本实施例所适用的保温杯杯体9是指没有杯盖的保温杯杯体。

结合参见图4和图5,本实施例中的旋转分度台2与旋转伺服驱动设备传动连接,整体在伺服驱动设备的驱动下进行自转,带动其上布置的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以及其上的保温杯杯体循环转动传送,若干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沿旋转分度台2上表面的同一旋转圆周布置,每个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在上均设有连接至热风系统的热风喷嘴213,热风喷嘴213在保温杯杯体传送到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上后,整体探入保温杯杯体内部,每个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在定位保温杯杯体9的同时,对保温杯杯体9的内部进行吹热风加热。

旋转分度台2包括同轴一根与旋转分度台同轴的传动轴28,旋转分度台2通过传动轴28转动装配在整个系统机体8上,并通过传动轴28与旋转伺服驱动设备传动连接,由旋转伺服驱动设备带动整个旋转分度台2转动。旋转分度台2上固定设置对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提供热风的热风系统,包括固定连接在旋转分度台2上的风机22以及加热箱23,加热箱23为一个与旋转分度台2同轴固定的圆形空箱,加热箱23位于旋转分度台2布置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的上表面下方,风机22固定在旋转分度台2的轴心位置,将外部空气送入加热箱23内部,风机22的外侧罩设有带孔的风机防护罩29,风机防护罩29底部固定安装在旋转分度台2上表面。加热箱23内部沿圆周方向均匀设置若干电加热管24作为对空气进行加热的加热部件,在加热箱23顶部设置若干热风管25,通过热风管引出热风连接至旋转分度台2上表面布置的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上的热风喷嘴213,实现对保温杯杯内部喷吹热风加热。

旋转分度台2以及布置其上的风机22和加热箱23一同转动,风机22以及加热箱23内部的电加热管24的通电控制可以通过传动轴上布置的电刷连接件与外部固定电路实现转动接通,实现作为旋转部件的风机以及电加热管与作为静止部件的电源之间传导电流,具体的电刷导电方式为常规接电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对其具体布置方式进行赘述。

本实施例的旋转分度台2与供给传送装置1和输出传送装置3的对接均是一次传送一个保温杯杯体,为间歇传送,相互之间的传送位置固定不变,在旋转分度台2上对应各个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的位置一一设有感应块27,并在相对旋转分度台2为固定的机架上设置三组分度定位传感器26,定位传感器26采用接近开关,依次感应各个随旋转分度台2转动的感应块的圆周位置,每当感应到一个感应块27后,控制旋转分度台2的旋转伺服驱动设备停转,保持旋转分度台上的其中两个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分别与供给传送装置1和输出传送装置3上的传送托架31对位,在将保温杯杯体传送完成后,控制旋转分度台2继续转动。分度定位传感器26与驱动旋转分度台的旋转伺服驱动设备反馈连接,旋转伺服驱动设备采用交流伺服电机,通过交流伺服电机及其驱动器在内部的可编程序控制器plc信号处理控制下,由plc系统控制实现间歇运动,实现旋转分度台2的间歇式定位运动。旋转分度台2的间歇定位运动与供给传送装置1及输出传送装置3的传送带间歇定位运动同节拍。具体的流水线间歇式传送控制技术为保温杯流水线常用的自动传送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对旋转分度台2以及供给传送装置1和输出传送装置3的控制流程及工作原理进行赘述。

具体如图6所示,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包括杯体定位块211、限位挡块212、热风喷嘴213以及托架支撑块214,杯体定位块211具有v型槽,包括左右两块三角形块体,三角形块体的斜面相对对称形成v型槽,用于定位承放保温杯杯体9,杯体定位块211通过托架支撑块214安装在旋转分度台2上,在杯体定位块211的v型槽一端的托架支撑块214上设置有限位挡块212,保温杯杯体9的杯口朝向限位挡块212传送杯体定位块211的v型槽上,在限位挡块212靠近v型槽的一侧伸出设置热风喷嘴213,当保温杯杯体9的杯口接触到限位挡块212后,保温杯杯体9通过杯口将热风喷嘴213罩住,热风喷嘴213整体探入放在杯体定位块v型槽上的保温杯杯体内部,同时限位挡块212对保温杯杯体9的杯口起到暂时封闭的作用,避免热风大量泄漏。杯体定位块211与保温杯杯体的外杯壁接触的斜面上设置有橡胶或硅胶贴膜,用来保护保温杯杯体外壳,并增加摩擦系数,限位挡块212采用橡胶或硅胶材质,与保温杯杯口接触保护杯口。

杯体定位块211上有定位螺栓孔,托架支撑块214上设有垂直于杯体定位块长度方向的横向调节槽,杯体定位块211通过可拆卸的螺栓连接件固定在托架支撑块214的横向调节槽上,可调节两个杯体定位块211之间的安装间距,以适应不同直径大小的保温杯杯体。

在此参见图3和图5,本实施例中的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沿旋转分度台2的径向方向呈圆周阵列均匀分布,供给传送装置1和输出传送装置3分别与旋转分度台2在对接位置沿旋转分度台的切线方向布置,即供给传送装置1和输出传送装置3的输送方向分别与旋转分度台2在对接点相切。根据供给传送装置1以及输出传送装置3与旋转分度台2对接位置之间的距离,供给传送装置1和输出传送装置3分别与旋转分度台2之间在对接位置固定设置过渡连接槽11,过渡连接槽11采用与传送托架和杯体定位加热托架对应的v型定位槽,将对接的传送托架和杯体定位加热托架连接成连续的保温杯杯体传送通道。

在实际应用中,旋转分度台2上设置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的数量可以根据需要设置十几个到几十个。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的数量决定旋转分度台2的尺寸。

在供给传送装置1和旋转分度台2的对接位置还设有杯体推送机构4。具体如图7所示,杯体推送机构4包括推送电机41、推送直线滑台42、推送滑块43、推送拨架44、推送块45、推送缓冲弹簧46以及推送锁紧手轮47,其中推送电机41、推送直线滑台42以及推送滑块43构成整个杯体推送的第一直线伺服驱动模块,本实施例中的推送直线滑台42采用沿旋转分度台2与供给传送装置1对接位置的径向方向布置的滚珠丝杆,推送电机41采用伺服电机,驱动推送直线滑台42上的推送滑块43在供给传送装置1与旋转分度台2对接位置上方往复直线移动,推送拨架44竖直连接在推送滑块43上,推送块45通过推送缓冲弹簧46连接在推送拨架44的下部,朝向供给传送装置1上传送的保温杯杯体设置,随着推送直线滑台42的直线运动将供给传送装置1的传送托架上的保温杯杯体推送到旋转分度台2上对位的杯体定位加热托架上。推送拨架44下部通过带弹簧的结构连接推送块45,推送块45前部与杯体的接触面设置橡胶或硅胶缓冲垫,其后部连接推送缓冲弹簧46,可相对推送拨架44在一定范围内弹性伸缩,有效防止在推动保温杯杯体过程中损伤杯体。推送拨架44通过推送锁紧手轮47锁紧在推送滑块43上,通过推送锁紧手轮47可以调节推送拨架44与推送滑块43在高度方向的固定位置,以适应不同高度大小的保温杯杯体推送位置调节。

在输出传送装置3与旋转分度台2的对接位置还设有杯体拉出机构5。具体如图8所示,杯体拉出机构5包括拉出电机51、拉出直线滑台52、拉出滑块53、拉出拨架54、拉出吸盘55、拉出缓冲弹簧56以及拉出锁紧手轮57,其中拉出电机51、拉出直线滑台52以及拉出滑块53构成整个杯体拉出的第二直线伺服驱动模块,本实施例中的拉出直线滑台52采用沿旋转分度台2与输出传送装置3对接位置的径向方向布置的滚珠丝杆,拉出电机51采用伺服电机,驱动拉出直线滑台52上的拉出滑块53在输出传送装置3与旋转分度台2对接位置上方往复直线移动,拉出拨架54竖直连接在拉出滑块53上,拉出吸盘55通过拉出缓冲弹簧56连接在拉出拨架54的下部,拉出吸盘55朝向输出传送装置3上传送的保温杯杯体的杯底设置,用于真空吸附旋转分度台2上的保温杯杯体的杯底,随着拉出直线滑台52的直线运动将旋转分度台2上对位的杯体定位加热托架上的保温杯杯体拉出到上输出传送装置3的传送托架上后松开。拉出拨架54下部通过带弹簧的结构连接拉出块55,可相对拉出拨架54在一定范围内弹性伸缩,起弹性缓冲作用。拉出拨架54通过拉出锁紧手轮57锁紧在拉出滑块53上,通过拉出锁紧手轮57可以调节拉出拨架54与拉出滑块53在高度方向的固定位置,以适应不同高度大小的保温杯杯体吸附位置的调节。拉出吸盘55通过气路与真空系统连接,属于常见的真空吸附抓取技术,本实施例在此不对拉出吸盘55的具体气路布置进行赘述。

再次参见图1-3,本实施例中的温度检测装置6位于旋转分度台以外的输出传送装置3上,对从旋转分度台2上加热完成并且传送一定时间后的保温杯杯体外壁进行温度检测。具体结合参见图9,温度检测装置6包括架设在输出传送装置3的传送带上方的检测支架61以及固定在检测支架61上的红外温度传感器62。本实施例中设置有两组检测支架61,分别对应输出传送装置3上相邻的两个传送托架,检测支架61上设置有不同高度的定位孔,用于调整红外温度传感器62的检测高度,以适应不同尺寸大小的保温杯杯体检测。每个检测支架61上均设置有两个红外温度传感器62,分别检测输出传送装置3的同一传动托架上保温杯杯体的外杯壁和杯底,通过对相邻两个传动托架上的保温杯杯体设置的两组红外温度传感器62进行对比检测。红外温度传感器62将温度检测信号传送给系统的整机控制单元进行数据处理,两组温度检测装置中,第一组温度检测装置实现保温杯外壳温度的初检,第二组温度检测装置实现保温杯外壳温度的复检,确保其准确性。

实际应用中,在温度检测装置内部还可加设光电传感器或接近开关传感器,用于感应保温杯杯体是否到达探测工位。

如图1-图3中所示,自动分拣机构7设置在温度检测装置6后方的输出传送装置3上,由系统的控制单元通过温度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温度信号来反馈控制剔除保温性能不合格的保温杯杯体9。具体如图10所示,自动分拣机构7包括无杆气缸71和分拣拨架72,其中无杆气缸71作为分拣驱动的第三直线伺服驱动模块,垂直于输出传送装置3的传送带布置在输出传送装置3的上方,分拣拨架72竖直连接在无杆气缸71的活塞下方,无杆气缸71根据系统控制单元发出的分拣信号驱动,带动分拣拨架72将保温性能不合格的保温杯杯体从输出传送装置3的传动托架上推出。

以下结合图3说明本实施例的具体工作流程:保温杯杯体9的成品或半成品已完成抽真空密封加工的杯体通过供给传送装置1被依次输送至与旋转分度台2对接的进杯工位,然后保温杯杯体由杯体推送机构4推送至进杯工位的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上。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及其上面的保温杯杯体9随旋转分度台2旋转,保温杯杯体9通过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端面相连的热风管吹热风完成保温杯内胆的自动加热过程。当保温杯杯体9随旋转分度台2旋转至与输出传送装置3对接的出杯工位,杯体拉出机构5吸住杯体底部,将加热后的保温杯杯体9拉出至输出传送装置3上。加热后的保温杯杯体9随着输出传送装置3的传送带向后传送,依次通过输出传送装置3上的两套温度检测装置6。温度检测装置6的顶部和端面设置的红外温度传感器对应探测保温杯的外壳侧面和底部温度。第一组温度检测装置实现保温杯杯体外壳温度的初检,第二组温度检测装置实现保温杯杯体外壳温度的复检,确保其准确性。保温杯随传送带依次通过温度检测装置后,自动分拣机构7将保温性能不合格的保温杯杯体推离输出传送装置3上的传送托架,保温性能合格的保温杯杯体随输出传送装置4的传送带输送至下一生产工位,至此完成保温杯杯体的保温性能自动检测。

参见图11,本实施例中的整个杯体保温性能自动检测系统布置在机体8上,机体8由铝合金框架构成,顶部装有三色报警灯,在机体8位于供给传送装置1、旋转分度台2和输出传送装置3的传送平面以上的机体8四周平面框架内设置有透明防护玻璃的透视推拉窗81,便于对系统内部的自动运行情况进行观察,并在机体8的表面设置整个系统的操作面板82。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中的杯体保温性能自动检测系统的整体布局与实施例一相同,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体现在旋转分度台2上的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以及旋转分度台2与输出传送装置3之间的杯体拉出机构5的结构。

具体如图12和13所示,本实施例中旋转分度台2上的所有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统一朝热风喷嘴213所在的一端向下倾斜,即所有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上的v型槽均朝向旋转分度台的中心位置倾斜,可以将托架支撑块214安装杯体定位块211的表面设置成斜面,形成一个向下倾斜的v型槽支撑结构,供给传送装置1和输出传送装置3上的传送托架31分别与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高的一端平齐对接,其中供给传送装置1和旋转分度台2对接的杯体推送机构4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即可,将保温杯杯体从供给传送装置1的传送托架上平推出去后,保温杯杯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沿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向下的倾斜方向落入到v型槽内。

在将保温杯杯体从倾斜的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拉出到输出传送装置3上的过程则不同,需要将保温杯杯体从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沿向上的倾斜方向拉出。具体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杯体拉出机构5的第二直线驱动设备以与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相同的倾角与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平行布置,即拉出直线滑台52平行于杯体定位加热托架21的倾斜方向布置在输出传送装置3与旋转分度台2的对接位置上方,拉出直线滑台52沿着拉出直线滑台52的倾斜方向直线移动,带动拉出拨架54和拉出吸盘55将杯体定位加热拨架21上的保温杯杯体沿着杯体定位加热拨架21的倾斜方向向上拉出。直至保温杯杯体倾斜拉出到输出传送装置3的传送拨架31上方后,松开保温杯杯体,保温杯杯体在自身重力作用下滑落到输出传送装置3的传送拨架31上。

为了保证保温杯杯体能够准确滑落在传送拨架31上,输出传送装置3在与旋转分度台2的对接位置两侧设有保护倾斜杯体落入传送托架上的护栏33,并在对应传送托架外端的位置固定设置缓冲挡块32。

实施例三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保温杯生产流水线的现场布置,供给传送装置1和输出传送装置3的传送带输送方向可以灵活调整,只需要保证供给传送装置1和输出传送装置3的输送方向分别与旋转分度台2在对接点相切。如实施例一中将供给传送装置1和输出传送装置3分别布置在旋转分度台2的两侧,供给传送装置1和输出传送装置3的传送方向基本相同。

参见图14和图15,本实施例中的供给传送装置1和输出传送装置2设置在旋转分度台2的同一侧,由于供给传送装置1和输出传送装置2均位于同一侧,输出传送装置3与旋转分度台2之间需要设置一个长行程的第二直线伺服驱动模块,并且输出传送装置3与旋转分度台2之间必须要设置加长的过渡连接槽11实现保温杯杯体的正常转移。原则上可以将供给传送装置1和输出传送装置3在旋转分度台2的任意两个位置相切设置,以适应整体保温杯生产流水线的布置形式,但是应当要保证旋转分度台2在两个对接位置之间的旋转时间能够对保温杯进行充分的加热。

以上实施例中的直线伺服驱动模块公开了采用滚珠丝杠直线滑台+伺服电机以及气动无杆气缸,实际应用中还可以采用同步带直线运动模块或者有杆气缸等其他现有直线驱动模块,本实施例在此不一一穷举。

上述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的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应落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