橡胶辊轴加工槽的槽径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399374发布日期:2019-12-13 18:59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橡胶辊轴加工槽的槽径检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橡胶辊轴加工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橡胶辊轴加工槽的槽径检具。



背景技术:

随着高精度细长轴类在办公自动化设备、金融设备和流通设备商应用十分广泛,市场需求量很大,产品上凹槽加工非常普遍,一般凹槽均有槽径的要求,通常采用薄片千分尺进行检测。由于薄片千分尺比较贵且频繁使用后薄片/叶片易磨损,购买薄片千分尺成本较高,且频繁使用后薄片测砧易磨损(工件接触面不平)导致测量值不准确,且薄片测砧无法更换,磨损后更换成本高,然后测量时手工扶持工件,并转动微分筒和棘轮,检测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全新的能够快速进行橡胶辊轴加工槽槽径检测的检具。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橡胶辊轴加工槽的槽径检具,其包括:

检测平台;

定位座,其表面具有放置橡胶辊轴的定位槽;

第一检测片,其固定设置在检测平台上且位于定位座的一侧,其中第一检测片的检测端部能够插入橡胶辊轴上加工槽中并抵触在待测试件的一侧;

第二检测片,其与第一检测片对称设置,且沿着自身长度方向活动地设置在检测平台上,其中第二检测片的检测端部能够插入橡胶辊轴上加工槽中并抵触在待测试件的另一侧;

弹性件,其能够保持第二检测片向第一检测片贴合的运动趋势;

测距表,其能够检测第二检测片的移动距离;

当未检测时,第一检测片和第二检测片的检测端部相抵触设置;当检测时,第二检测片与第一检测片分离,且两个检测端部分别抵触在待测试件的相对两侧,测距表上显示的数据即为加工槽的槽径。

优选地,在检测平台上设有与定位座垂直且对应设置在定位座相对两侧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第一检测片通过第一支座可调节式的固定设置在第一轨道上,第二检测片通过第二支座滑动地设置在第二轨道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测距表包括固定在检测平台上的表本体、与第二轨道平行设置且能够伸缩的顶针,其中顶针的端部抵触在第二支座上,当第二支座向远离第一支座方向运动时,顶针收缩,且收缩的长度在表本体中显示。这种测距表属于本领域常规用品,也是申请人直接外购的,在此不对其具体原理和结构进行展开描述,也是十分清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在定位座对应第一支座所在处形成有暗槽,弹性件包括分别定位在第一支座和所述第二支座同侧部的定位螺栓、两端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定位螺栓上且自暗槽中穿过的拉簧。

优选地,暗槽呈v型,定位螺栓位于暗槽的上方,拉簧的本体部分贴合在v型槽面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个具体实施和优选方面,第一检测片包括能够沿着自身长度方向移动插设在第一支座上的条形测杆、设置在条形测杆端部的片状测头。

优选地,条形测杆的截面呈多边形,第一支座上设有与该多边形相匹配的安装槽。

具体的,条形测杆的截面为方形。这样设置的好处就是防止条形侧杆的相对转动,限制了条形侧杆只能沿着自身长度方向移动调节。为了检测片更换提供方便。

优选地,片状测头与条形测杆一体成型设置。制作成本低,更换起来也方便。

此外,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均为工字型轨道,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上分别设有与工字型轨道相匹配的轨道槽。这样设置的好处就是,限定了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只能沿着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长度方向调节运动,从而确保检测的精准度。

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通过拨动第二检测片的相对第一检测片的运动,待测试件放置后,第二检测片自动复位运动,使得检测头伸入加工槽的相对两侧并抵触在待测试件的相对两侧,同时根据测距表上显示第二检测片的移动距离即可得出待测试件加工槽处的槽径,从而快速且准确的实现检测,同时各个部件组装和更换均方便,而且检测片可自行加工,使用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槽径检具的俯视示意图;

其中:1、检测平台;2、定位座;3、第一检测片;30、条形测杆;31、片状测头;4、第二检测片;5、弹性件;50、定位螺栓;51、拉簧;6、测距表;60、表本体;61、顶针;7、第一轨道;8、第二轨道;9、第一支座;10、第二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上”、“下”、“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按照本实施例橡胶辊轴加工槽的槽径检具,其包括检测平台1、定位座2、第一检测片3、第二检测片4、弹性件5及测距表6。

具体的,检测平台1位平板式。

定位座2上表面具有放置橡胶辊轴g的定位槽(图中未显示,但不难想到)。也就是说,定位槽是沿着橡胶辊轴g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的。

第一检测片3,其固定设置在检测平台1上且位于定位座2的一侧,其中第一检测片3的检测端部能够插入橡胶辊轴g上加工槽中并抵触在待测试件的一侧。

第二检测片4,其与第一检测片3对称设置,且沿着自身长度方向活动地设置在检测平台1上,其中第二检测片4的检测端部能够插入橡胶辊轴g上加工槽中并抵触在待测试件的另一侧。

弹性件5,其能够保持第二检测片4向第一检测片3贴合的运动趋势。

测距表6,其能够检测第二检测片4的移动距离,当未检测时,第一检测片3和第二检测片4的检测端部相抵触设置;当检测时,第二检测片4与第一检测片3分离,且两个检测端部分别抵触在待测试件的相对两侧,测距表上显示的数据即为加工槽的槽径。

本例中,在检测平台1上设有与定位座2垂直且对应设置在定位座2相对两侧的第一轨道7和第二轨道8,第一检测片3通过第一支座9可调节式的固定设置在第一轨道7上,第二检测片4通过第二支座10滑动地设置在第二轨道8上。

具体的,第一轨道7和第二轨道8均为截面呈工字型的轨道,第一支座9和第二支座10上分别设有与工字型轨道相匹配的轨道槽(图中未显示,但不难想到)。这样设置的好处就是,限定了第一支座和第二支座只能沿着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长度方向调节运动,从而确保检测的精准度

测距表6包括固定在检测平台1上的表本体60、与第二轨道8平行设置且能够伸缩的顶针61,其中顶针61的端部抵触在第二支座10上,当第二支座10向远离第一支座9方向运动时,顶针61收缩,且收缩的长度在表本体60中显示。这种测距表属于本领域常规用品,也是申请人直接外购的,在此不对其具体原理和结构进行展开描述,也是十分清楚。

在定位座2对应第一支座9所在处形成有暗槽(图中未显示,但不难想到),弹性件5包括分别定位在第一支座9和第二支座10同侧部的定位螺栓50、两端部分别固定连接在定位螺栓50上且自暗槽中穿过的拉簧51。

具体的,暗槽呈v型,定位螺栓位于暗槽的上方,拉簧的本体部分贴合在v型槽面上。

同时,由于第一检测片3和第二检测片4对称设置,本例中,只对其中一个进行阐述后,另一个也是清楚的。

本例中针对第一检测片3的结构进行详细阐述如下:

第一检测片3包括能够沿着自身长度方向移动插设在第一支座9上的条形测杆30、设置在条形测杆30端部的片状测头31。

本例中,条形测杆30的截面为方形,第一支座9上设有与该方形相匹配的安装槽(图中未显示,但不难想到)。这样设置的好处就是防止条形侧杆的相对转动,限制了条形侧杆只能沿着自身长度方向移动调节。为了检测片更换提供方便。

同时,片状测头31与条形测杆30一体成型设置。制作成本低,更换起来也方便。

本例中,检测过程如下:

推开第二支座,使得第二检测片与第一检测片分离,然后将待检测的辊轴放置在定位座的定位槽中,同时第一检测片伸入加工槽中,然后放开第二支座,在拉簧的作用下,第二支座自动向第一支座复位运动,直到第二检测片和第一检测片的片状测头分别抵触在加工槽处辊轴的相对两侧,并观察检测表的数据,即可得出待检测辊轴加工槽处的槽径。

当然,还有一种方法来操作,那就是快速验证加工槽的槽径是否符合要求,其主要的手段是,先对测距表进行校准,当两个片状测头抵触在一起时,设定测距表上数据为标准槽径,当试样辊轴放置后,且两侧两个片状测头夹持在待检测辊轴加工槽处的待检测辊轴相对两侧,若显示的数据是“零”标识合格,若不是“零”,则标识槽径加工不符合加工要求,即为不合格产品。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做了详尽的描述,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