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深度测试仪换能器固定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03183发布日期:2020-01-31 15:43阅读:113来源:国知局
裂缝深度测试仪换能器固定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材料检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裂缝深度测试仪换能器固定板。



背景技术:

目前,裂缝深度测试仪是集测试、存储、传输于一体的智能型无损检测设备,它的主要用途为测量混凝土裂缝深度,使用时将换能器对准裂缝处,利用声波绕射原理可探测出裂缝的深度。

现有的待检测混凝土形状各异,检测时需用手扶持两个换能器,且未使检测结果准确,换能器在手持过程中不能发生抖动,同时对于不同种类的裂缝,需要手动调节换能器之间的距离,操作不便且耗费人力较大,故而亟需一种换能器固定板,其可代替手动夹持,释放双手,调节换能器之间的距离,还可保证换能器在检测过程中始终保持稳定。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手动夹持换能器费时费力,在检测过程中还需保持手不能发生抖动,耗费较大人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裂缝深度测试仪换能器固定板,其具有代替双手、可调节换能器间距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裂缝深度测试仪换能器固定板,包括换能器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呈长板状,所述固定板上设置两处滑动构件,所述滑动构件关于所述固定板上平行于其宽度的中心线对称布置;

所述滑动构件包括滑动框架、滑板,所述滑板设置于所述滑动框架内,所述换能器放置在所述滑板上,所述滑动框架上靠近所述滑板的侧面设置有滑槽,所述滑板上靠近所述滑动框架的侧面设置有滑块;

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调节丝杆,所述调节丝杆贯穿所述固定板长度及所述滑板布置,所述调节丝杆与所述滑板通过螺纹连接,且所述调节丝杆上与两处所述滑板连接的螺纹旋向相反。

通过采用上述中的技术方案,换能器通过放置在滑板上来检测裂缝深度,释放双手,节省人力,两处滑板在调节丝杆上的螺纹旋向不同,分别为右旋和左旋,滑槽及滑块可使滑板能在滑动框架上滑动,当调节丝杆右旋时,两处滑板可均远离固定板中心滑动,当调节丝杆左旋时,两处滑板可均朝向固定板中心滑动,进而可实现由同一根调节丝杆转动来调节滑板之间的间距,不用双手控制换能器,避免双手抖动而造成的检测误差。

进一步的,所述调节丝杆通过滚针轴承固定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调节丝杆的一端设置有吊环螺头。

通过采用上述中的技术方案,调节丝杆与固定板的连接处均由滚针轴承固定,滚针轴承可使调节丝杆在固定板上转动,有利于调节丝杆调节滑板,在调解时,用手拨动吊环螺头,即可带动调节丝杆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滑板上设置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横截面呈半圆形布置,其直边靠近所述固定板中心布置,且平行于所述固定板的宽度方向。

通过采用上述中的技术方案,换能器由圆柱及圆台组合而成,圆台倒贴在圆柱的一端上,故而换能器倒置的圆台处可斜放入安装槽内,如此放置可避免因两个换能器的连线方向与混凝土内部的钢筋走向平行而造成混凝土内部的绕射声波被横跨裂缝的钢筋短路。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的四角位置均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内设置有支撑螺杆,所述支撑螺杆包括螺栓、脚座,所述脚座设置于所述螺栓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中的技术方案,支撑螺杆可调节固定板在四角位置的高度,当需要检测表面不平整的混凝土试样时,通过调节各个位置的制衡螺杆,使固定板尽量平行于待检裂缝所处平面,减小因试样不平整而造成的检测误差。

进一步的,所述脚座包括调节杆、胶垫,所述调节杆远离所述螺栓的一端设置有调节球,所述胶垫上设置有盲孔,所述调节球设置于所述盲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中的技术方案,调节球插嵌在盲孔内,由于球面的作用下,胶垫可在调节杆上三维转动,在检测表面不平整的混凝土试样过程中,胶垫可贴合在任意角度布置的混凝土表面上,有利于加强固定板检测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螺杆的头部设置有防滑纹路。

通过采用上述中的技术方案,支撑螺杆的头部体积很小,调节时很容易造成打滑,防滑纹路可增大其头部与手指之间的摩擦力,便于调节支撑螺杆。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中心处设置有定位线,所述定位线呈“十”字布置,且“十”字线分别设置在所述固定板水平中心线、垂直中心线上。

通过采用上述中的技术方案,定位线用于定位待检测裂缝,确保换能器正中间能处于待检测裂缝的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刻度尺,所述刻度尺设置于所述固定板的长边处。

通过采用上述中的技术方案,在检测过程中,刻度尺可记录换能器之间的距离,其距离是计算裂缝深度的数据之一。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1.两处滑板在调节丝杆上的旋向分别为右旋和左旋,当调节丝杆右旋时,两处滑板可均远离固定板中心滑动,当调节丝杆左旋时,两处滑板可均朝向固定板中心滑动,进而可实现由同一根调节丝杆转动来调节滑板之间的间距,不用双手控制换能器,避免双手抖动而造成的检测误差,同时释放双手,节省人力;2.在检测过程中,换能器可倾斜布置,避免因两个换能器的连线方向与混凝土内部的钢筋走向平行而造成混凝土内部的绕射声波被横跨裂缝的钢筋短路;3.固定板可应用到任意形状、任意角度布置混凝土试样,调节支撑螺杆可使固定板尽量平行于待检测裂缝所在平面,同时胶垫可贴合在任意角度的混凝土上,确保固定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处剖视图;

图3是图1中b处的放大图。

图中,1、换能器;2、固定板;21、滑动构件;211、滑动框架;2111、滑槽;212、滑板;2121、滑块;2122、安装槽;22、调节丝杆;221、吊环螺头;23、支撑螺杆;231、螺栓;2311、调节球;232、脚座;2321、盲孔;233、防滑纹路;24、定位线;25、刻度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裂缝深度测试仪换能器固定板2,包括换能器1和固定板2,固定板2呈长板状,固定板2上设置两处滑动构件21。滑动构件21关于固定板2上平行于其宽度的中心线对称布置。滑动构件21包括滑动框架211、滑板212,滑板212两侧一体成型有滑块2121,滑块2121在滑动框架内的滑槽2111上可滑动(滑块2121、滑槽2111图中未标识),可使滑板212滑动连接在框架上。调节丝杆22的一端连接过盈装配有吊环螺头221,调节丝杆22与滑板212通过螺纹连接,且调节丝杆22上与两处滑板212连接的螺纹旋向相反。

换能器1通过放置在滑板212上来检测裂缝深度,释放双手,节省人力,两处滑板212在调节丝杆22上的螺纹旋向不同,分别为右旋和左旋,并且滑板212能在滑动框架211上滑动,防止滑板212转动。当调节丝杆22右旋时,两处滑板212可均远离固定板2中心滑动,当调节丝杆22左旋时,两处滑板212可均朝向固定板2中心滑动,进而可实现由同一根调节丝杆22转动来调节滑板212之间的间距,不用双手控制两个换能器1之间的距离,避免双手抖动而造成的检测误差。结合图3,调节丝杆22与固定板2的连接处均由滚针轴承固定,滚针轴承可使调节丝杆22在固定板2上转动,有利于调节丝杆22调节滑板212,在调节时,用手拨动吊环螺头221,即可带动调节丝杆22转动。

固定板2中心处刻有定位线24,定位线24呈“十”字布置,且“十”字线分别设置在固定板2水平中心线、垂直中心线上。定位线24用于定位待检测裂缝,确保换能器1正中间能处于待检测裂缝的上方。固定板2上螺纹连接有刻度尺25,刻度尺25布置在固定板2的长边处。在检测过程中,刻度尺25可记录换能器1之间的距离,其距离是计算裂缝深度的数据之一。

滑板212上设开设有安装槽2122,安装槽2122横截面呈半圆形布置,其直边靠近固定板2中心布置,且平行于固定板2的宽度方向。换能器1由圆柱及圆台组合而成,圆台倒贴在圆柱的一端上,故而换能器1倒置的圆台处可斜放入安装槽2122内。如此放置可避免因两个换能器1的连线方向与混凝土内部的钢筋走向平行而造成混凝土内部的绕射声波被横跨裂缝的钢筋短路。

固定板2的四角位置均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纹连接有支撑螺杆23。支撑螺杆23包括螺栓231、脚座232,脚座232设置于螺栓231底部。支撑螺杆23可调节固定板2在四角位置的高度,当需要检测表面不平整的混凝土试样时,通过调节各个位置的制衡螺杆,使固定板2尽量平行于待检裂缝所处平面,减小因试样不平整而造成的检测误差,支撑螺杆23的头部车削有防滑纹路233,支撑螺杆23的头部体积很小,调节时很容易造成打滑,防滑纹路233可增大其头部与手指之间的摩擦力,便于调节支撑螺杆23。

结合图2,脚座232包括调节杆、胶垫,调节杆远离螺栓231的一端设置有调节球2311,胶垫中心处开设有盲孔2321,调节球2311插嵌在盲孔2321内,由于球面的作用下,胶垫可在调节杆上三维转动,在检测表面不平整的混凝土试样过程中,胶垫可贴合在任意角度布置的混凝土表面上,有利于加强固定板2检测过程中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原理为:将定位线24对准待检测裂缝,调节支撑螺杆23,使固定板2尽可能的平行于待检测裂缝所在平面,转动吊环螺头221,使滑板212均紧贴在固定板2中心处,把换能器1的倒置圆台处斜插入安装槽2122,再根据待检测裂缝的实际情况,调节换能器1的距离,在检测过程中,不用双手夹持换能器1,节省时间和人力。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次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