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洪水水痕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054601发布日期:2020-03-06 06:06阅读:2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洪水水痕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文信息采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洪水水痕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水文部门需要常年对区域内的各种水文信息进行监测,为国家的各种建设规划提供水文资料,对河道周边的发展规划起到重要作用。水文部门根据实际条件,监测的水文信息越多越好、越全越好、越准越好。水文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河道各个时节的流量、流速、水位信息,各个区域的降水量信息,洪水水位信息。受限于经费、人员和监测技术,水文部门也仅能对区域内的主要河道建立基站做到自动化实时监测水文信息,对于一些次要河道,一般通过流动监测站进行定时采样。

在一些洪水的少发地带,由于洪水并不常见,现有的监测装置无法及时的采集洪水的水痕数据,只能洪水和结束后去寻找其他痕迹来确定水痕,且目前的监测装置固定和安装不方便,目前的水痕监测装置无法显示当前的水位。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洪水水痕监测装置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洪水水痕监测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洪水水痕检测装置无法及时的采集洪水水痕数据,无法显示当前的水位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洪水水痕监测装置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固定筒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监测筒,所述监测筒的左侧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滑轨,所述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轨的左侧开设有移动槽,所述滑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位于移动槽的内部,所述连接块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浮块,所述固定板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指针,所述监测筒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合页铰接有长板,所述长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所述监测筒的内部设置有浮球。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的内部为螺纹结构。

优选的,所述固定筒的右侧连通有对流管,所述对流管的左端贯穿监测筒并延伸至监测筒的内部,所述监测筒的右侧开设有对流口。

优选的,所述固定筒的右侧和监测筒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过滤网,两个所述过滤网分别位于对流管和对流口的表面。

优选的,所述监测筒的表面设置有透明观察窗,所述监测筒的表面设置有刻度。

优选的,所述监测筒的顶部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有标签卡。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洪水水痕监测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洪水水痕监测装置,通过底座和安装槽可以简单方便的将装置整体进行安装,通过标签卡可以设置标签记录时间与地点,方便信息的分类处理,通过浮块和指针可以明确的显示当前水位,通过浮球可以及时且准确的记录历史水痕,通过过滤网可以防止水流中的杂物进入监测筒内部,影响装置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洪水水痕监测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监测筒的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滑轨的结构示意仰视图。

图中标号:1、底座,2、固定筒,3、监测筒,4、滑轨,5、滑块,6、移动槽,7、连接块,8、固定板,9、浮块,10、指针,11、固定板,12、长板,13、限位块,14、浮球,15、安装槽,16、对流管,17、对流口,18、过滤网,19、透明观察窗,20、标签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结合参阅图1、图2、图3和图4,其中,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洪水水痕监测装置的一种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监测筒的表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所示a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图1所示滑轨的结构示意仰视图。洪水水痕监测装置包括底座1,所述底座1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筒2,所述固定筒2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监测筒3,固定筒2的顶部与监测筒3接触的部分设置有固定圈,进一步的提高了装置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所述监测筒3的左侧通过连接杆固定连接有滑轨4,所述滑轨4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5,所述滑轨4的左侧开设有移动槽6,所述滑块5的左侧固定连接有连接块7,所述连接块7位于移动槽6的内部,所述连接块7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8,所述固定板8的左侧固定连接有浮块9,所述固定板8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指针10,所述监测筒3内壁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所述固定块11的一侧合页铰接有长板12,所述长板1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块13,所述监测筒3的内部设置有浮球14,两个长板12顶端之间的间距小于浮球14的直径。

所述底座1的表面开设有安装槽15,所述安装槽15的内部为螺纹结构,安装时可以使用螺栓将其固定,拆卸时将螺栓拧松取下即可。

所述固定筒2的右侧连通有对流管16,所述对流管16的左端贯穿监测筒3并延伸至监测筒3的内部,所述监测筒3的右侧开设有对流口17,水流从对流管16和对流口17进入监测筒3的内部。

所述固定筒2的右侧和监测筒3的右侧均固定连接有过滤网18,两个所述过滤网18分别位于对流管16和对流口17的表面,过滤网18的材料为细纱网,防止水流中的脏污进入监测筒3内部。

所述监测筒3的表面设置有透明观察窗19,所述监测筒3的表面设置有刻度,透明观察窗19的窗面材料为钢化玻璃,可以承受水流中的碎石子、沙子冲击,不会轻易碎裂。

所述监测筒3的顶部通过连接架固定连接有标签卡20,标签卡20可以固定标签,通过标签记录该装置是何时放置在何处,方便后续的资料收集处理。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洪水水痕监测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

使用时通过螺栓和安装槽15将装置整体固定在需要监测的地方,随后将记录时间与地点的标签固定在标签卡20上,水流从对流管16和对流口17进入监测筒3内部,浮球14随着水面的上涨而向上浮起,浮球14在浮起的过程中,将长板12向上推开,浮球14经过长板12后,长板12因重力原因回落,随着水面的下降,浮球14失去浮力下落,因浮球14的直径大于两个长板12之间的间距,浮球14被两个长板12支撑柱,浮球所处在的位置就是历史最大洪水水痕,长板12由于有限位块13的支撑,不会向下翻折,只会向上翻起或者保持水平状态,透过透明观察窗19观察浮球14的位置,再对照监测筒3表面的刻度,就可以知道洪水的最大洪峰水痕,在装置安装至水中后,浮块9向上浮起,通过固定板8和连接块7带动滑块5移动,固定板8带动指针10移动,指针10指向监测筒3表面的刻度,即为目前的当前水位。

与相关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洪水水痕监测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通过底座1和安装槽15可以简单方便的将装置整体进行安装,通过标签卡可以设置标签记录时间与地点,方便信息的分类处理,通过浮块9和指针10可以明确的显示当前水位,通过浮球14可以及时且准确的记录历史水痕,通过过滤网18可以防止水流中的杂物进入监测筒3内部,影响装置的使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