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397413发布日期:2020-07-07 14:30阅读:184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装置。



背景技术:

勘测测绘,建筑工程测量部分主要包括测量仪器的构成与使用、普通测量、工业与民用建筑测量、其他测量;建筑工程勘察部分主要包括建筑工程勘察的基本知识、岩土测试、岩土工程分析评价。但现有的地质勘探测绘装置在使用时不易携带,且占地面积较大,而且勘探声波管位置不易放置,基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勘探装置不易便携,不易收叠等缺陷,提供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装置。所述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装置具有勘探方便效果好等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装置,包括收缩支架、分接合页、电缆箱、电缆箱门、拉接把手、底座凸台、便携提手、中控板、显示屏、独立按键、测绘装置壳体、储物箱、勘探集中盖、勘探声波管、电缆接口、射频通信线口,所述收缩支架的上方固定设有电缆箱,所述电缆箱表侧转动设有电缆箱门,所述电缆箱门与分接合页转动连接,所述电缆箱门上表面右侧固定安装了拉接把手,所述电缆箱的上端与底座凸台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凸台的上端面转动安装了便携提手,所述便携提手的下方固定设有中控板,所述中控板的面板左侧与显示屏固定连接,所述中控板的中部边缘右端固定设有独立按键,所述测绘装置壳体的右侧固定设有储物箱,所述测绘装置壳体的与储物箱固定连接,所述测绘装置壳体的中部底端表面固定安装了勘探集中盖,所述勘探集中盖的正下方固定安装了勘探声波管。

优选的,所述的便携提手数量具体为两个,所述的射频通信线口具体为一兆赫兹的高频线缆结构。

优选的,所述电缆箱门、拉接把手外表均涂有绝缘材料。

优选的,所述分接合页的横截面呈凸型结构。

优选的,所述电缆箱整体由分接合页、电缆箱门、拉接把手组成,其内部主要由电缆接口、射频通信线口组成。

优选的,所述电缆箱整体由分接合页、电缆箱门、拉接把手组成,其内部主要由电缆接口、射频通信线口组成。

优选的,所述勘探集中盖呈倒梯形结构,所述勘探声波管、内径为一百厘米圆筒结构。

优选的,所述收缩支架为两级折叠底端设有撑板结构。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装置,设置了便携提手和收缩支架,减少了占地空间和物体,可以有效的使其便携,节省大量开发时间和开发成本,同时勘探声波管上处于最下方可以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直接放好装置进行设置测量即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装置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装置电缆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装置俯视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装置侧视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1、收缩支架;2、分接合页;3、电缆箱;4、电缆箱门;5、拉接把手;6、底座凸台;7、便携提手;8、中控板;9、显示屏;10、独立按键;11、测绘装置壳体;12、储物箱;13、勘探集中盖;14、勘探声波管;15、电缆接口;16、射频通信线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装置,包括收缩支架1、分接合页2、电缆箱3、电缆箱门4、拉接把手5、底座凸台6、便携提手7、中控板8、显示屏9、独立按键10、测绘装置壳体11、储物箱12、勘探集中盖13、勘探声波管14、电缆接口15、射频通信线口16,所述收缩支架1的上方固定设有电缆箱3,所述电缆箱3表侧转动设有电缆箱门4,所述电缆箱门4与分接合页2转动连接,所述电缆箱门4上表面右侧固定安装了拉接把手5,所述电缆箱3的上端与底座凸台6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凸台6的上端面转动安装了便携提手7,所述便携提手7的下方固定设有中控板8,所述中控板8的面板左侧与显示屏9固定连接,所述中控板8的中部边缘右端固定设有独立按键10,所述测绘装置壳体11的右侧固定设有储物箱12,所述测绘装置壳体11的与储物箱12固定连接,所述测绘装置壳体11的中部底端表面固定安装了勘探集中盖13,所述勘探集中盖13的正下方固定安装了勘探声波管14。

具体的,所述的便携提手7数量具体为两个,所述的射频通信线口16具体为一兆赫兹的高频线缆结构,使用起来更为精确,且方便易携。

具体的,所述电缆箱门4、拉接把手5外表均涂有绝缘材料,符合行业标准,保证了使用安全,也防止了干扰。

具体的,所述分接合页2的横截面呈凸型结构,使其受力均匀,易于使用,同时可以延长使用寿命,方便持续使用。

具体的,所述电缆箱3整体由分接合页2、电缆箱门4、拉接把手5组成,其内部主要由电缆接口15、射频通信线口16组成,这样使得电缆箱内部可以配合其他箱体使用,既解决了空间问题,同时满足勘探测绘的方便。

具体的,所述勘探集中盖13呈倒梯形结构,所述勘探声波管14、内径为一百厘米圆筒结构,增大了勘探测绘的距离和范围,更为精确。

具体的,所述收缩支架1为两级折叠底端设有撑板结构,方便携带放置。

工作原理:先在使用本事实用新型时对进行检查,主要进行电气连接方面工作原理,接着主要进行电器盒机械连接方面的检验,确保连接可靠,在确定无误后在进行上电操作。

首先是将左右两侧的收缩支架1打开,放在指定地点,将其确保稳定放在地上,接着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将有一些东西放入或者拿出储物箱12,接着根据自己需要通过独立按键10进行设置,部分参数会显示到显示屏9上,接着通过拉接把手5将左侧的电缆箱3的电缆箱门4打开,将外界电力电缆插入进电缆接口15,将射频通信线口16连接到上位机上,上电后通过勘探声波管14进行声波传输进行勘探就可以了。

在勘探结束时依旧通过上述步骤,将其收缩支架1闭合,将箱门关闭,东西放进储物箱12,提着可弯折的便携提手7即可。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装置,包括收缩支架(1)、分接合页(2)、电缆箱(3)、电缆箱门(4)、拉接把手(5)、底座凸台(6)、便携提手(7)、中控板(8)、显示屏(9)、独立按键(10)、测绘装置壳体(11)、储物箱(12)、勘探集中盖(13)、勘探声波管(14)、电缆接口(15)、射频通信线口(16),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支架(1)的上方固定设有电缆箱(3),所述电缆箱(3)表侧转动设有电缆箱门(4),所述电缆箱门(4)与分接合页(2)转动连接,所述电缆箱门(4)上表面右侧固定安装了拉接把手(5),所述电缆箱(3)的上端与底座凸台(6)固定连接,所述底座凸台(6)的上端面转动安装了便携提手(7),所述便携提手(7)的下方固定设有中控板(8),所述中控板(8)的面板左侧与显示屏(9)固定连接,所述中控板(8)的中部边缘右端固定设有独立按键(10),所述测绘装置壳体(11)的右侧固定设有储物箱(12),所述测绘装置壳体(11)的与储物箱(12)固定连接,所述测绘装置壳体(11)的中部底端表面固定安装了勘探集中盖(13),所述勘探集中盖(13)的正下方固定安装了勘探声波管(1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便携提手(7)数量具体为两个,所述的射频通信线口(16)具体为一兆赫兹的高频线缆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箱门(4)、拉接把手(5)外表均涂有绝缘材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接合页(2)的横截面呈凸型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箱(3)整体由分接合页(2)、电缆箱门(4)、拉接把手(5)组成,其内部主要由电缆接口(15)、射频通信线口(16)组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凸台(6)与便携提手(7)呈卡扣结构,所述便携提手(7)为金属丝弹性卡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勘探集中盖(13)呈倒梯形结构,所述勘探声波管(14)、内径为一百厘米圆筒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缩支架(1)为两级折叠底端设有撑板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装置,包括收缩支架、分接合页、电缆箱、电缆箱门、拉接把手、底座凸台、便携提手、中控板、显示屏、独立按键、测绘装置壳体、储物箱、勘探集中盖、勘探声波管、电缆接口、射频通信线口,所述收缩支架的上方固定设有电缆箱,所述电缆箱表侧转动设有电缆箱门,所述电缆箱门与分接合页转动连接。本实用新型该一种便携式地质勘探测绘装置,设置了便携提手和收缩支架,减少了占地空间和物体,可以有效的使其便携,节省大量开发时间和开发成本,同时勘探声波管上处于最下方可以使用起来更为方便,直接放好装置进行设置测量即可。

技术研发人员:逯贺庆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土建设(北京)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0.14
技术公布日:2020.07.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