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效检验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9433发布日期:2020-05-22 22:12阅读:297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效检验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验装置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高效检验台。



背景技术:

在生产过程中,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复合需求,在产品生产完毕后,需要一一对产品的质量进行检验。

现有技术中设计有一种检验台,参照图5,其包括用于放置产品的桌体1,多个工作人员在桌体1旁对桌体1上的产品进行一一检验,检测完毕后将产品放置在桌体1上,最后将桌体1上的产品拿着,完成检验。

但是,桌体上的产品较多,检测完的产品和未检测的产品容易发生混淆,同时检测完毕后,对产品搬运较为麻烦,影响了工作效率,因此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检验台,其具有对产品进行区分,便于对产品进行运输,提高工作效率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所述桌体上设置有第一输送机构,所述第一输送机构包括沿桌体长度方向开设的第一驱动槽,所述第一驱动槽内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有第一主动辊和第一从动辊,所述第一主动辊和第一从动辊的外侧壁张紧设置有第一输送带,所述桌体的底壁固定设置有驱动第一主动辊进行转动驱动电机;所述第一输送机构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输送机构,所述第二输送机构包括沿第一驱动槽长度方向开设的第二驱动槽,所述第二驱动槽内通过转轴转动设置有第二主动辊和第二从动辊,所述第二主动辊和第二从动辊的外侧壁张紧设置有第二输送带,所述第二主动辊与第一主动辊同轴设置且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所述桌体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回收产品的回收箱,所述回收箱的长度方向沿桌体的宽度方向进行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带动第一主动辊和第二主动辊同时进行转动,第一主动辊带动第一输送带转动,第二主动辊带动第二输送带进行转动,利用第一输送带对待检验的产品进行输送带,再对产品检验完成后将其放置在第二输送带时上,利用第二输送带对已检验完成的产品进行输送,便于工作人员对产品进行分类区分,同时对产品进行有效运输,产品最终掉落至回收箱内,便于对检验完的产品进行回收搬运,提高了工作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主动辊的直径与第二主动辊的直径相同,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上表面与桌体的上表面相齐平,所述第二输送带的上表面与桌体的上表面相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检验人员在桌体上拿动产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驱动槽内转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支撑辊,所述第一输送带可与支撑辊的外侧壁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支撑辊对第一输送带上传送的产品进行支撑,第一输送带不易发生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驱动槽内转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支撑辊,所述第二输送带可与第二支撑辊的外侧壁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支撑辊对第二输送带上送的产品进行支撑,第二输送带不易发生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固定连接有驱动齿轮,所述转轴的外侧壁固定套设有与驱动齿轮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所述驱动齿轮的直径大于驱动齿轮的直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驱动电机通过带动驱动齿轮进行转动,从而带动传动齿轮进行转动,此时转轴同时带动第一主动辊和第二主动辊进行转动,提高了驱动电机的工作效率,减少其工作产生的负荷,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地,所述桌体的底壁且位于其靠近回收箱的边缘处对称设置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朝向回收箱方向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燕尾槽,所述回收箱朝向桌体方向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可插设至第一燕尾槽内并进行滑移的燕尾块,所述桌体的表面开设有供燕尾块进行插设的第二燕尾槽,所述第二燕尾槽与第一燕尾槽相互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燕尾块同时插设至在第一燕尾槽和第二燕尾槽内,实现对回收箱的快速安装,回收箱在桌体的一侧较为稳定,提高了操作的便捷性。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燕尾槽的底壁设置有缓冲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随着回收箱内的产品的对接,回收箱的质量越来越重,缓冲层可以减少燕尾块对第一燕尾槽底壁的冲击力,装置不易发生损坏。

进一步地,所述回收箱的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把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驱动把手,便于对回收箱进行搬运。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输送机构和第二输送机构对产品进行区分,避免检验时出现混淆;

2、通过第一支撑辊对第一输送带进行支撑,第二支撑辊对第二输送带进行支撑,第一输送带和第二输送带不易发生损坏,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3、通过将燕尾块同与燕尾槽相互配合,实现对回收箱的快速拆卸和安装,便于对回收箱内的产品进行搬运,提高了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一种高效检验台的顶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用于体现实施例中桌体底部结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3为用于体现实施例中驱动电机与转轴之间连接关系的局部结构图;

图4为用于体现实施例中安装杆与桌体连接关系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图5为现有技术中一种检验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桌体;2、第一输送机构;21、第一驱动槽;22、第一安装块;23、第一主动辊;24、第一从动辊;25、第一输送带;3、驱动电机;31、驱动齿轮;4、转轴;41、传动齿轮;5、第二输送机构;51、第二驱动槽;52、第二安装块;53、第二主动辊;54、第二从动辊;55、第二输送带;6、回收箱;61、燕尾块;7、第一支撑辊;71、第二支撑辊;8、安装杆;81、第一燕尾槽;811、缓冲层;82、第二燕尾槽;9、把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高效检验台,参照图1至图3,其包括桌体1,桌体1上设置有第一输送机构2,第一输送机构2包括沿桌体1长度方向开设的第一驱动槽21,桌体1的底壁且位于第一驱动槽21的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两组第一安装块22,每组第一安装块22之间转动设置有转轴4,转轴4的长度方向沿桌体1的宽度方向进行设置,两个转轴4的外侧壁分别固定套设有第一主动辊23和第一从动辊24,第一主动辊23和第一从动辊24的外侧壁张紧设置有第一输送带25,第一输送带25的上表面与桌体1的上表面相互齐平,桌体1的底壁通过螺栓固定设置有驱动电机3,驱动电机3的输出轴键连接有驱动齿轮31,转轴4的外侧壁键连接有与驱动齿轮31相互啮合的传动齿轮41,驱动齿轮31的直径大于驱动齿轮31的直径;将待检验的产品放置在第一输送带25上,驱动电机3带动第一主动辊23进行转动,此时套接在第一主动辊23和第一从动辊24外侧壁的第一输送带25转动,实现对产品的运输,位于桌体1旁的工作人员将源源不断输送过来的产品拿起进行检验。

参照图1和图2,第一输送机构2的两侧对称设置有第二输送机构5,第二输送机构5包括沿第一驱动槽21长度方向开设的第二驱动槽51,桌体1的底壁且位于第二驱动槽51的两侧对称固定设置有两组第二安装块52,转轴4贯穿第二安装块52,两组第二安装块52之间通过转轴4转动有第二主动辊53和第二从动辊54,第二主动辊53的与第一主动辊23的同轴设置且直径相同,第二主动辊53和第二从动辊54的外侧壁张紧设置有第二输送带55,第二输送带55的上表面与桌体1的上表面相齐平,桌体1的侧壁设置有用于回收产品的回收箱6,回收箱6的长度方向沿桌体1的宽度方向进行设置;工作人员将检测完毕后的产品放置在第二输送带55上,转轴4带动第二主动辊53进行转动,从而第二输送带55可与第一输送带25同向转动,最终产品掉落在桌体1一侧的回收箱6内,实现对检测完产品的回收,便于对其进行搬运。

参照图2,第一驱动槽21内转动设置有若干个第一支撑辊7,第一输送带25可与支撑辊的外侧壁相抵,第二驱动槽51内转动设置有若干个第二支撑辊71,所述第二输送带55可与第二支撑辊71的外侧壁相抵,在传送产品时,利用第一支撑辊7和第二支撑辊71对产品进行支撑,第一输送带25与第二输送带55不易发生损坏,延迟了设备使用寿命。

参照图1和图4,桌体1的底壁且位于其靠近回收箱6的边缘处对称焊接设置有安装杆8,安装杆8朝向回收箱6方向的一侧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第一燕尾槽81,回收箱6朝向桌体1方向的一侧固定设置有可插设至第一燕尾槽81内并进行滑移的燕尾块61,桌体1的表面开设有供燕尾块61进行插设的第二燕尾槽82,第二燕尾槽82与第一燕尾槽81相互连通,回收箱6的两侧对称焊接固定设置有把手9;通过驱动把手9将燕尾块61同时插设在第一燕尾槽81和第二燕尾槽82内,便于对回收箱6快速安装拆卸,提高了操作便捷性;第一燕尾槽81的底壁设置有缓冲层811,缓冲层811可以为海绵或者橡胶,随着回收箱6内的产品的对接,回收箱6的质量越来越重,缓冲层811可以减少燕尾块61对第一燕尾槽81底壁的冲击力,装置不易发生损坏。

工作原理如下:

多个检验人员在桌体1旁对第一输送带25上输送过来的产品拿起进行检测,检测完毕后将产品放置在第二输送带55上,第二输送带55进行传动将产品最终输送至回收箱6内,从而便于人员对产品进行分类;最终工作人员驱动把手9,将燕尾块61与第一燕尾槽81和第二燕尾槽82相互脱离,将回收箱6进行拆卸,对回收的产品进行快速搬运。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