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帘线脱离扭转限位轮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69400发布日期:2020-05-22 22:12阅读:318来源:国知局
防帘线脱离扭转限位轮槽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帘线生产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帘线脱离扭转限位轮槽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帘线生产过程中,每次换股线、单丝过接头时易导致帘线脱离扭转限位轮槽,特别是在调试完后需要重新换新轮开机时更为突出,由于相应数量的钢丝或股线捻制成帘线后会产生较大的残余扭,转需要其进行矫正,若帘线脱离扭转限位轮槽则会产生废品,员工需重新调试机床合格后才能开机,这样不仅增加了员工的劳动强度,同时还严重影响了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针对上述不足,有必要提出一种防帘线脱离扭转限位轮槽检测装置。

防帘线脱离扭转限位轮槽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限位板、第一固定件、第二固定件、第三固定件,所述固定板设置于外部机床支撑架一侧,所述固定板一侧设置有第一扭转限位轮、第二扭转限位轮,所述第一扭转限位轮、第二扭转限位轮平行、交错设置,所述限位板固定设置于固定板一端,所述限位板沿长度方向在中间位置两侧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限位板一侧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限位板靠近第一扭转限位轮、第二扭转限位轮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一端敞口,所述第一凹槽另一端延伸至限位板沿宽度方向的板体内部,所述第一凹槽与第一扭转限位轮槽、第二扭转限位轮槽位于同一平面,所述第一固定件设置于第一通孔中,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于第二通孔中,所述第三固定件设置于第三通孔中,所述第三固定件还与外部断丝保护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件与第一通孔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垫片,所述第二固定件与第二通孔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垫片,所述第三固定件与第三通孔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垫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垫片、第二垫片为尼龙垫片,所述第三垫片为刚性垫片。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件为螺栓、螺钉、顶丝之一,所述第二固定件为螺栓、螺钉、顶丝之一,所述第三固定件为螺栓、螺母组件。

本方案设置有限位板,且限位板与外部断丝保护装置电性连接,以使限位板本身带电,所述限位板开设有第一凹槽,且第一凹槽始终与第一扭转限位轮槽、第二扭转限位轮槽位于同一平面,以使从第一扭转限位轮槽、第二扭转限位轮槽引出的帘线始终位于第一凹槽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在帘线正常通过第一凹槽中时,帘线始终不与限位板本体触碰。但当帘线从第一扭转限位轮槽或第二扭转限位轮槽脱离时,帘线承受拉力瞬间减小产生摆动、跳线,与第一凹槽两侧的限位板本体触碰后产生电流,外部断丝保护装置检测到电流后报警停车,实现了帘线脱硫扭转限位轮槽的实时检测。本实用新型大幅提高帘线脱离扭转限位轮槽实时检测效率,大幅提高帘线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显著降低员工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防帘线脱离扭转限位轮槽检测装置的正视示意图。

图2为图1局部放大轴侧示意图。

图3为图2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固定板10、限位板20、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第一固定件30、第一垫片31、第二固定件40、第二垫片41、第三固定件50、第三垫片51;第一扭转限位轮101、第二扭转限位轮102、第一过线引轮103、第二过线引轮104、第三过线引轮105、帘线20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参见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帘线脱离扭转限位轮槽检测装置,包括固定板10、限位板20、第一固定件30、第二固定件40、第三固定件50,所述固定板10设置于外部机床支撑架一侧,所述固定板10为刚性四边形板体,所述固定板10一侧设置有第一扭转限位轮101、第二扭转限位轮102,所述第一扭转限位轮101、第二扭转限位轮102平行、交错设置,以使从第一扭转限位轮101槽、第二扭转限位轮102槽牵引出的帘线200在第一凹槽23中相互平行,所述限位板20固定设置于固定板10一端,所述限位板20为四边设置于倒角的刚性长方形板体,所述限位板20沿长度方向在中间位置两侧开设有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所述限位板20一侧开设有第三通孔,所述限位板20靠近第一扭转限位轮101、第二扭转限位轮102的一侧开设有第一凹槽23,所述第一凹槽23一端敞口,以通过敞口将帘线200引入至第一凹槽23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凹槽23另一端延伸至限位板20沿宽度方向的板体内部,以使帘线200在正常情况下不会从第一凹槽23中脱离,并增加帘线200脱离路径,所述第一凹槽23与第一扭转限位轮101槽、第二扭转限位轮102槽位于同一平面,确保从第一扭转限位轮101槽、第二扭转限位轮102槽向第一凹槽23引出的帘线200始终位于第一凹槽23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所述第一固定件30设置于第一通孔21中,所述第二固定件设置于第二通孔22中,以将限位板20固定设置于固定板10一端,所述第三固定件50设置于第三通孔中,所述第三固定件50还与外部断丝保护装置电性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通孔21、第二通孔22在限位板20上对称设置,所述第一通孔21是两端呈半圆形、中间呈长方形的通孔,以使限位板20在固定板10一端固定设置的位置可局部移动,确保限位板20的第一凹槽23始终与第一扭转限位轮101槽、第二扭转限位轮102槽位于同一平面,以使从第一扭转限位轮101槽、第二扭转限位轮102槽引出的帘线200始终位于第一凹槽23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帘线200在中间位置不与限位板20本体接触,不产生电流,不会引起外部断丝保护装置报警。所述第三通孔为圆形通孔,通过第三固定件50将第三垫片51及电线设置于第三通孔上,而第三垫片51、限位板20自身为导电体,促使经第一扭转限位轮101槽、第二扭转限位轮102槽向第一凹槽23牵引出的帘线200始终位于导电空间中。

本方案设置有限位板20,且限位板20与外部断丝保护装置电性连接,以使限位板20本身带电,所述限位板20开设有第一凹槽23,且第一凹槽23始终与第一扭转限位轮101槽、第二扭转限位轮102槽位于同一平面,以使从第一扭转限位轮101槽、第二扭转限位轮102槽引出的帘线200始终位于第一凹槽23宽度方向的中间位置,将从第一过线引轮103的帘线200牵引至第一扭转限位轮101槽中,以减小帘线200的残余扭矩,再将帘线200从第一凹槽23中间外置牵引出至第二过线引轮104,帘线200环绕第二过线引轮104再通过第一凹槽23中间位置并牵引至第二扭转限位轮102槽中,然后再从第三过线引轮105引出,以进一步减小帘线200的残余扭矩,在帘线200正常通过第一凹槽23中时,帘线200始终不与限位板20本体触碰。但当帘线200从第一扭转限位轮101槽或第二扭转限位轮102槽脱离时,帘线200承受拉力瞬间减小产生摆动、跳线,与第一凹槽23两侧的限位板20本体触碰后产生电流,外部断丝保护装置检测到电流后报警停车,实现了帘线200脱离扭转限位轮槽的实时检测。本实用新型大幅提高帘线200脱离扭转限位轮槽实时检测效率,大幅提高帘线200产品质量及生产效率,显著降低员工劳动强度。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件30与第一通孔21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垫片31,以使第一固定件30牢固的固定于第一通孔21中,所述第二固定件40与第二通孔22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垫片41,以使第二固定件40牢固的固定于第二通孔22中,所述第三固定件50与第三通孔之间还设置有第三垫片51,以使第三固定件50及电线牢固的固定于第三通孔中。

具体的,所述第一通孔21底部与固定板10之间还设置有第一垫片31,以使固定板10与限位板20绝缘,所述第二通孔22底部与固定板10之间还设置有第二垫片41,以使固定板10与限位板20绝缘。

进一步,所述第一垫片31、第二垫片41为尼龙垫片,尼龙垫片具备优异的绝缘性能,无磁性,隔热,将第一固定件30设置于第一通孔21中、第二固定件40设置于第二通孔22中后,以使第一固定件30、第二固定件40与限位板20隔开,确保第一固定件30、第二固定件40不带电,进而防止将限位板20的电流传输至固定板10中,确保机床运行安全,所述第三垫片51为刚性垫片,用于固定电线。

进一步,所述第一固定件30为螺栓、螺钉、顶丝之一,具有较强的单向固定作用,所述第二固定件40为螺栓、螺钉、顶丝之一,具有较强的单向固定作用,以将限位板20牢固的固定于固定板10一端,所述第三固定件50为螺栓、螺母组件,具有较强的双向固定作用,以将第三垫片51及电线牢固的固定于第三通孔上。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装置中的模块或单元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合并、划分和删减。

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实现上述实施例的全部或部分流程,并依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于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