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低温的物联网温/湿度变送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8229发布日期:2020-05-26 18:37阅读:174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低温的物联网温/湿度变送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物联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低温的物联网温/湿度变送器。



背景技术:

物联网是通过各种传感技术(rfid、传感器、gps、摄像机、激光扫描器……)、各种通讯手段(有线、无线、长距、短距……),将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以实现远程监视、自动报警、控制、诊断和维护,进而实现“管理、控制、营运”一体化的一种网络。

温/湿度变送器在物联网中是常用的一种器件,温/湿度数据是一种普遍且重要的物理参数,在智能家居领域里,例如对冰箱的温/湿度的监控等都是必要的。目前的温/湿度变送器通过通信模块可以实现无线发送数据。但是对于近距离而言,选择有线通信更有低延时效果。目前的温湿度变送器所用的电源线和信号线都是分开的,而且信号线相对于电源线耐低温性差。

例如,目前的一种物联网温/湿度变送器,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温/湿度传感器、a/d转换模块和mcu;温/湿度传感器与a/d转换模块电连接,用于将采集到的温/湿度模拟信号通过a/d转换模块转换成数字信号,a/d转换模块与mcu电连接,用于将数字信号传送至mcu进行处理。壳体外分别设有信号线和电源线,电源线和信号线分开设置。电源线用于连接外部电源,连接的外部电源用于给温/湿度传感器、a/d转换模块和mcu供电。信号线一端与mcu连接,另一端连接外部设备,例如电脑或显示设备。电源线和信号线分开设置。

当物联网温/湿度变送器置于低温环境下时,这种置于低温环境下的这一段的信号线和电源线往往要分别处理如何穿过封闭的低温环境,导致处理工序加长,而且信号线也要做耐低温的处理,增加了工序的繁琐。

值得一提的是,a/b包含三种意思: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也就是所述的物联网温/湿度变送器包含三种变送器:物联网温度变送器、物联网湿度变送器,以及物联网温度和湿度变送器。即“/”表示“和/或”的意思。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能够耐低温、更低延时、用于低温环境安装处理效率高的物联网温/湿度变送器。

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耐低温的物联网温/湿度变送器,包括壳体和延伸出壳体外的电源导线和用作信号线的光纤,在壳体外的低温环境段内,所述电源导线外包有第一内护套、所述光纤外包有第二内护套,所述第一内护套和第二内护套共同套接有外护套,所述第一内护套和第二内护套之间设有填充物;所述第一内护套、第二内护套和外护套均由耐低温的聚氯乙烯制成。

进一步地,所述填充物为eps泡沫块。

进一步地,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为单温、双温或三温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内护套和第二内护套之间还设有金属隔板。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第一方面,通过将电源导线和作为信号线的光纤在低温环境段内统一被包覆在外护套内,通过填充物将电源导线和光线稳固在外护套内,从而实现用于低温环境安装处理的更高效率,只需处理“一根”线。

第二方面,由于第一内护套、第二内护套和外护套均由耐低温的聚氯乙烯制成,从而实现信号线和电源导线一样的耐低温功能。

第三方面,用光纤作为信号线,能够实现更低延时的数字信号的传送。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实施例1的一种耐低温的物联网温/湿度变送器的框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的含有电源导线和光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2的含有电源导线和光线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耐低温的物联网温/湿度变送器,包括壳体10,壳体10内设有温/湿度传感器20、a/d转换模块30和mcu40;温/湿度传感器20与a/d转换模块30电连接,用于将采集到的温/湿度模拟信号通过a/d转换模块30转换成数字信号,a/d转换模块30与mcu40电连接,用于将数字信号传送至mcu40进行处理。

物联网温/湿度变送器还包括电源导线50和光纤60,电源导线50延伸出壳体外,用于连接外部电源,连接的外部电源用于给壳体内的温/湿度传感器20、a/d转换模块30和mcu40供电;光纤60一端伸入壳体10内,与mcu40电连接;光纤60另一端延伸出壳体10外,用于连接外部设备。

在低温环境段内,电源导线50外包有第一内护套51、光纤60外包有第二内护套61,第一内护套51和第二内护套61共同套接有外护套56,第一内护套51和第二内护套61之间设有填充物70;第一内护套51、第二内护套61和外护套56均由耐低温的聚氯乙烯制成。

这样就将电源导线和作为信号线的光纤合二为一在一个外护套内,从而在低温环境段内方便安装处理。

mcu可以采用现有的超低功耗产品的单片机。a/d转换模块可以采用现有市售的数模转换器。

填充物可以采用eps泡沫块。该eps泡沫块的作用有:1.用于将第一内护套和第二内护套挤压固定在外护套内;2.用于保温隔热,从而提高耐外部低温功能。

本实用新型的温/湿度传感器可以为单温、双温或三温传感器,也可以为湿度传感器或温湿度传感器,从而形成不同的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的温/湿度传感器包括但不限于设有温/湿度传感器20、a/d转换模块30和mcu40。这是温/湿度传感器内部最基本的设置,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更多的可实现的功能模块,这应当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2

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参见图3所示,第一内护套51和第二内护套61之间还设有金属隔板80,例如为钢板。该金属隔板80的作用在于,避免电源线对用作信号线的光纤造成信号干扰。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例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例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耐低温的物联网温/湿度变送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和延伸出壳体外的电源导线和用作信号线的光纤,在壳体外的低温环境段内,所述电源导线外包有第一内护套、所述光纤外包有第二内护套,所述第一内护套和第二内护套共同套接有外护套,所述第一内护套和第二内护套之间设有填充物;所述第一内护套、第二内护套和外护套均由耐低温的聚氯乙烯制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温的物联网温/湿度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填充物为eps泡沫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温的物联网温/湿度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温/湿度传感器为单温、双温或三温传感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低温的物联网温/湿度变送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内护套和第二内护套之间还设有金属隔板。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耐低温的物联网温/湿度变送器,其包括包括壳体和延伸出壳体外的电源导线和用作信号线的光纤,在壳体外的低温环境段内,所述电源导线外包有第一内护套、所述光纤外包有第二内护套,所述第一内护套和第二内护套共同套接有外护套,所述第一内护套和第二内护套之间设有填充物;所述第一内护套、第二内护套和外护套均由耐低温的聚氯乙烯制成。本实用新型能够实现耐低温、更低延时、用于低温环境安装处理效率高的技术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引路者仪器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11.05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