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电缆实时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98204发布日期:2020-05-26 18:36阅读:275来源:国知局
地下电缆实时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下电缆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地下电缆实时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国家电网地下隧道电缆在线监测预警系统采用了分布式的网络结构,由传感终端、现场采集单元和后台监控中心组成,具备以下监控功能:电缆隧道环境温湿度监测、井沟积水水位监测、隧道井盖状态监测、隧道可燃与可燃气体监测、隧道火灾预警监测、电缆接头识别与定位、电缆接头局部放电及接头温度监测,具有实用性、稳定性、安全性、灵活性、易维护性。

目前针对地下隧道内电缆的实时监测,需要布置多个不同种类的传感器,来对电缆所处环境信息,以及电缆本身的状态进行监测,但是该种监测方式出现报警后,需要人工排查,报警范围不够精确。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地下电缆实时监测装置,具有精确监测报警范围,方便工作人员排查与检修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地下电缆实时监测装置,包括检测器以及安装在所述检测器上用于监测数据的气流检测器、温度传感器和温湿度传感器,所述检测器包括检测器上壳和检测器下壳,所述检测器上壳和所述检测器下壳卡合固定,且所述检测器上壳与所述检测器下壳之间开设有接线腔,所述检测器上壳和所述检测器下壳的两端均开设有用于安装电缆的通孔,所述通孔贯穿所述接线腔,所述接线腔的内部靠近两个所述电缆节点处安装有所述温度传感器,且所述接线腔的内部填充有导热硅胶,所述导热硅胶包覆在所述电缆和所述温度传感器的外部,所述检测器上壳的顶部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挡风斜坡,所述挡风斜坡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检测器安装台,所述气流检测器固定安装在所述检测器安装台上,所述挡风斜坡与所述检测器安装台之间具有导风板,所述挡风斜坡、导风板、所述检测器安装台与所述检测器上壳一体成型,所述温湿度传感器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所述挡风斜坡的外侧壁上,另一个所述挡风斜坡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无线信号接收器,所述气流检测器、无线信号接收器、温度传感器均通过所述无线信号接收器与外部处理器信号连接,所述挡风斜坡的高度大于所述气流检测器的高度,两个所述气流检测器通过所述导风板和所述挡风斜坡分隔,以使两个所述气流检测器监测的气流方向不同。

优选的,所述气流检测器包括风碗、支撑柱和可燃气体传感器,所述支撑柱固定在所述检测器安装台的顶部,所述风碗数量为三个,且均匀分布在所述支撑柱的顶部,与所述支撑柱转动连接,所述可燃气体传感器固定安装在所述风碗的受风面。

优选的,所述风碗与所述支撑柱的连接处安装有旋转式电磁计数器。

优选的,所述检测器上壳和所述检测器下壳的外侧壁对应位置均固定有螺接座,所述检测器下壳和所述检测器上壳通过所述螺接座螺接固定,所述检测器与所述电缆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

优选的,所述检测器的内部还安装有蓄电池,所述气流检测器、无线信号接收器、温度传感器、温湿度传感器均与所述蓄电池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风板为v字形,所述挡风斜坡为等腰三角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电缆的节点处包覆导热硅胶,可以形成密封环境,防止接头处的导线氧化,导致的电阻增大,同时能够将温度传感器进行固定,对节点处的电缆温度进行监测,相对于现有的监测方式,更加准确。

2、本实用新型中,将检测器上壳的顶部设置导风板和挡风斜坡,两侧分别安装两个气流检测器,可以分别从电缆的两个方向来监测空气中的可燃气体以及空气流动的速度,可以快速准确的分析出有毒气流的发生点和扩散范围。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检测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检测器;101、接线腔;11、检测器上壳;111、挡风斜坡;112、导风板;113、检测器安装台;12、检测器下壳;13、螺接座;2、气流检测器;21、风碗;22、支撑柱;23、可燃气体传感器;3、无线信号接收器;4、温度传感器;41、导热硅胶;5、温湿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以下技术方案:地下电缆实时监测装置,包括检测器1以及安装在检测器1上用于监测数据的气流检测器2、温度传感器4和温湿度传感器5,检测器1包括检测器上壳11和检测器下壳12,检测器上壳11和检测器下壳12卡合固定,且检测器上壳11与检测器下壳12之间开设有接线腔101,检测器上壳11和检测器下壳12的两端均开设有用于安装电缆的通孔,通孔贯穿接线腔101,接线腔101的内部靠近两个电缆节点处安装有温度传感器4,且接线腔101的内部填充有导热硅胶41,导热硅胶41包覆在电缆和温度传感器4的外部,检测器上壳11的顶部设有两个对称分布的挡风斜坡111,挡风斜坡111的左右两侧均设有检测器安装台113,气流检测器2固定安装在检测器安装台113上,挡风斜坡111与检测器安装台113之间具有导风板112,挡风斜坡111、导风板112、检测器安装台113与检测器上壳11一体成型,温湿度传感器5固定安装在其中一个挡风斜坡111的外侧壁上,另一个挡风斜坡111的外侧壁上固定安装有无线信号接收器3,气流检测器2、无线信号接收器3、温度传感器4均通过无线信号接收器3与外部处理器信号连接,挡风斜坡111的高度大于气流检测器2的高度,两个气流检测器2通过导风板112和挡风斜坡111分隔,以使两个气流检测器2监测的气流方向不同。

本实施例中,在检测器1的内部开设接线腔101,接线腔101的内部靠近两个电缆节点处安装有温度传感器4,且接线腔101的内部填充有导热硅胶41,导热硅胶41包覆在电缆和温度传感器4(型号为pt100)的外部,通过在电缆的节点处包覆导热硅胶41,可以形成密封环境,防止接头处的导线氧化,导致的电阻增大,同时能够将温度传感器4进行固定,对节点处的电缆温度进行监测,相对于现有的监测方式,更加准确,并将检测器上壳11的顶部设置导风板112和挡风斜坡111,两侧分别安装两个气流检测器2,可以分别从电缆的两个方向来监测空气中的可燃气体以及空气流动的速度,根据地下管道中布置的多个检测器1,通过气流检测器2监测有毒气流的方向和速度,可以快速准确的分析出有毒气流的发生点和扩散范围,并设有用于监测环境温度和温度的温湿度传感器5(型号为dht22),可以对电缆所处环境进行多方面的监测,并将监测数据通过无线信号接收器3及时传输到整个监控系统中,以便于人工观察。

具体的,气流检测器2包括风碗21、支撑柱22和可燃气体传感器23,支撑柱22固定在检测器安装台113的顶部,风碗21数量为三个,且均匀分布在支撑柱22的顶部,与支撑柱22转动连接,可燃气体传感器23固定安装在风碗21的受风面,风碗21与支撑柱22的连接处安装有旋转式电磁计数器(通过风碗21的转动过程产生的电流,来感应转动圈数),通过设置可以转动的三个风碗21,令风碗21可以被气流吹动进行转动,依次来对气流的速度进行判断,其中风碗21内安装有可燃气体传感器23(型号为gnd-20),来监测气流中是否含有可燃气体,根据受风一侧的气流检测器2,可以判断气流的方向,因此,气流检测器2可以同时监测地下管道中气流流动的大小,是否含有可燃气体,以及含有可燃气体的气流方向,更加方便人工判断。

具体的,检测器上壳11和检测器下壳12的外侧壁对应位置均固定有螺接座13,检测器下壳12和检测器上壳11通过螺接座13螺接固定,检测器1与电缆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通过设置螺接座13,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螺丝方式进行固定,更加方便,且在与电缆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可以保证检测器1壳体的密封性。

具体的,检测器1的内部还安装有蓄电池,气流检测器2、无线信号接收器3、温度传感器4、温湿度传感器5均与蓄电池电性连接,用于对检测器1内的用电器进行供电。

具体的,导风板112为v字形,挡风斜坡111为等腰三角形,导风板112和挡风斜坡111之间形成一个斜坡空间,用来安装气流检测器2,使两个气流检测器2可以仅监测一侧的气流,不受对向的气流影响。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使用流程:检测器下壳12和检测器上壳11通过螺接座13螺接固定,工作人员可以通过螺丝方式进行固定,检测器1与电缆的连接处安装有密封圈,可以保证检测器1壳体的密封性,检测器1内部的接线腔101的内部填充有导热硅胶41,导热硅胶41包覆在电缆和温度传感器4的外部,通过在电缆的节点处包覆导热硅胶41,可以形成密封环境,防止接头处的导线氧化,同时能够将温度传感器4进行固定,对节点处的电缆温度进行监测,并将检测器上壳11的顶部设置导风板112和挡风斜坡111,两侧分别安装两个气流检测器2,可以分别从电缆的两个方向来监测空气中的可燃气体以及空气流动的速度,根据地下管道中布置的多个检测器1,通过气流检测器2监测有毒气流的方向和速度,可以快速准确的分析出有毒气流的发生点和扩散范围,并设有用于监测环境温度和温度的温湿度传感器5,可以对电缆所处环境进行多方面的监测,并将监测数据通过无线信号接收器3及时传输到整个监控系统中,以便于人工观察。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