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性能电工铜线的拉力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87862发布日期:2020-09-23 00:40阅读:123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性能电工铜线的拉力测试工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基础件及其制造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高性能电工铜线的拉力测试工装。



背景技术:

铜线的导电性、导热性好,生活中,实用铜线做导线。导电性很好,大量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电刷等;导热性好,常用来制造须防磁性干扰的磁学仪器、仪表,如罗盘、航空仪表等;塑性极好,易于热压和冷压力加工,可制成管、棒、线、条、带、板、箔等铜材。铜绞线也叫接地铜绞线和裸铜绞线,同时也分为硬铜绞线和软铜绞线;原材料采用高纯无氧铜杆,保证了铜丝稳定性能好,铜丝连续性能优。铜合金绞线主要用于承力索、辅助承力索、横向承力索、上部定位绳、下部定位绳、中心锚接绳、弹性吊索、吊弦等。极细铜合金绞线其的承受拉力是一项重要的参数,也是安全的保证。因此测试时尤为重要。

铜线的承受拉力性能检测装置是为了检测铜线由均匀形塑性变向局部集中塑性变形过渡的临界值,而现有技术的铜线的承受拉力性能检测装置,功能单一,且固定铜线的夹具紧合度不高,并且不能适应不同长度的铜线的检测,因此,我们提出一种便于固定铜线的承受拉力性能检测装置,以便于解决上述中提出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性能电工铜线的拉力测试工装,解决了铜线检测装置中,不能都适应长短铜线的需求,灵活进行检测的问题,同时解决了铜线压紧过程中压紧力不足的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性能电工铜线的拉力测试工装,包括测试平台、一组铜线支撑组件、铜线压紧组件一、铜线压紧组件二、拉紧驱动组件一和拉紧驱动组件二,所述铜线支撑组件设置在测试平台的中间位置,所述铜线压紧组件一和铜线压紧组件二对称设置在测试平台上,并且铜线压紧组件一和铜线压紧组件二位于一组铜线支撑组件的两侧,所述拉紧驱动组件一与铜线压紧组件一连接,所述拉紧驱动组件二与铜线压紧组件二连接,所述铜线压紧组件一和铜线压紧组件二之间可设置铜线。

进一步的,上述的高性能电工铜线的拉力测试工装,所述铜线压紧组件一和铜线压紧组件二包括拉紧驱动螺杆、拉紧螺杆支撑座、拉紧滑动座和铜线压紧夹爪,所述拉紧螺杆支撑座固定设置在测试平台的上端面上,所述拉紧滑动座套设在拉紧驱动螺杆上,并且拉紧滑动座与测试平台滑动连接,所述拉紧驱动螺杆设置在拉紧螺杆支撑座上,所述铜线压紧夹爪设置在拉紧滑动座上。

进一步的,上述的高性能电工铜线的拉力测试工装,所述拉紧驱动组件一和拉紧驱动组件二包括拉紧驱动电机、拉紧减速机、拉紧主动轮、拉紧从动轮、拉紧传动链、拉紧转轴和转轴支撑座,所述拉紧驱动电机与拉紧减速机连接,所述拉紧减速机与拉紧转轴连接,所述拉紧转轴设置在转轴支撑座上,并且拉紧转轴与拉紧主动轮连接,所述拉紧主动轮通过拉紧传动链与拉紧从动轮连接,所述拉紧从动轮与拉紧驱动螺杆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的高性能电工铜线的拉力测试工装,所述测试平台的上端面上设有滑槽,所述拉紧滑动座的下端部设有拉紧滑块,所述拉紧滑块设置在滑槽内,并且拉紧滑块可在滑槽内滑动。

进一步的,上述的高性能电工铜线的拉力测试工装,所述拉紧滑动座的截面为l型,所述拉紧滑动座水平的上端部设有第一开口,所述铜线压紧夹爪设置在第一开口内,所述拉紧滑动座上设有穿线孔,所述穿线孔与第一开口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进一步的,上述的高性能电工铜线的拉力测试工装,所述铜线压紧夹爪包括上压紧齿条、下压紧齿条和一组上压紧齿条驱动组件,所述上压紧齿条与第一开口上端的内壁连接,所述下压紧齿条设置在第一开口的下端面上,并且下压紧齿条位于上压紧齿条的正下方,所述一组上压紧齿条驱动组件设置在拉紧滑动座水平的上端部上,并且一组上压紧齿条驱动组件位于第一开口处,所述一组上压紧齿条驱动组件与上压紧齿条连接,并且一组上压紧齿条驱动组件可驱动上压紧齿条压紧在下压紧齿条上。

进一步的,上述的高性能电工铜线的拉力测试工装,所述上压紧齿条驱动组件包括一组压紧螺母、压紧螺柱、压紧旋钮和一组上压紧齿条连接弹簧,所述一组压紧螺母依次固定连接,并且一组压紧螺母固定在拉紧滑动座的上端面上,所述压紧螺柱与一组压紧螺母螺纹连接,并且压紧螺柱的下端部可穿过拉紧滑动座与上压紧齿条的上端面相抵,所述压紧旋钮设置在压紧螺柱的上端部上,所述一组上压紧齿条连接弹簧的两端部分别与上压紧齿条和第一开口上端的内壁连接。

进一步的,上述的高性能电工铜线的拉力测试工装,所述上压紧齿条的上端面上设有耐磨片,所述压紧螺柱的下端部与耐磨片相抵。

进一步的,上述的高性能电工铜线的拉力测试工装,所述一组铜线支撑组件包括铜线支撑辊、支撑辊支撑座一和支撑辊支撑座二,所述支撑辊支撑座一和支撑辊支撑座二对称设置在测试平台上,所述铜线支撑辊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支撑辊支撑座一和支撑辊支撑座二上。

进一步的,上述的高性能电工铜线的拉力测试工装,所述支撑辊支撑座一和支撑辊支撑座二包括手轮、支撑辊高度调节螺柱、支撑辊滑块和支撑辊支撑座本体,所述支撑辊高度调节螺柱设置在支撑辊支撑座本体上,所述支撑辊高度调节螺柱伸出支撑辊支撑座本体的上端部设有手轮,所述支撑辊滑块套设在支撑辊高度调节螺柱上,所述铜线支撑辊的端部与支撑辊滑块连接,所述支撑辊支撑座本体上设有刻度尺。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高性能电工铜线的拉力测试工装,结构设计合理,不仅能够对铜线进行拉伸检测的功能,而且通过滑槽和滑块的使用能够使该装置适应不同长度的铜线的检测,该铜线的抗伸拉性能检测装置能够移动,且固定铜线的夹具紧合度较高,检测结果准确可靠,操作简便,大大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产品检测的频率,而且可及时发现产品生产时的不足点,充分给予品质保证,并且具有很高的推广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性能电工铜线的拉力测试工装的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高性能电工铜线的拉力测试工装的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拉紧滑动座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拉紧滑动座的左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铜线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测试平台101、一组铜线支撑组件102、铜线压紧组件一103、铜线压紧组件二104、拉紧驱动组件一105、拉紧驱动组件二106、拉紧驱动螺杆107、拉紧螺杆支撑座108、拉紧滑动座109、铜线压紧夹爪110、拉紧驱动电机111、拉紧减速机112、拉紧主动轮113、拉紧从动轮114、拉紧传动链115、拉紧转轴116、转轴支撑座117、滑槽118、拉紧滑块119、第一开口120、压紧齿条121、下压紧齿条122、上压紧齿条驱动组件123、压紧螺母124、压紧螺柱125、压紧旋钮126、上压紧齿条连接弹簧127、耐磨片128、铜线支撑辊129、支撑辊支撑座一130、支撑辊支撑座二131、手轮132、支撑辊高度调节螺柱133、支撑辊滑块134、支撑辊支撑座本体135、刻度尺136、穿线孔13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实施例

如图1、2所示的高性能电工铜线的拉力测试工装,包括测试平台101、一组铜线支撑组件102、铜线压紧组件一103、铜线压紧组件二104、拉紧驱动组件一105和拉紧驱动组件二106,所述铜线支撑组件102设置在测试平台101的中间位置,所述铜线压紧组件一103和铜线压紧组件二104对称设置在测试平台101上,并且铜线压紧组件一103和铜线压紧组件二104位于一组铜线支撑组件102的两侧,所述拉紧驱动组件一105与铜线压紧组件一103连接,所述拉紧驱动组件二106与铜线压紧组件二104连接,所述铜线压紧组件一103和铜线压紧组件二104之间可设置铜线。其中,所述铜线压紧组件一103和铜线压紧组件二104包括拉紧驱动螺杆107、拉紧螺杆支撑座108、拉紧滑动座109和铜线压紧夹爪110,所述拉紧螺杆支撑座108固定设置在测试平台101的上端面上,所述拉紧滑动座109套设在拉紧驱动螺杆107上,并且拉紧滑动座109与测试平台101滑动连接,所述拉紧驱动螺杆107设置在拉紧螺杆支撑座108上,所述铜线压紧夹爪110设置在拉紧滑动座109上。此外,所述拉紧驱动组件一105和拉紧驱动组件二106包括拉紧驱动电机111、拉紧减速机112、拉紧主动轮113、拉紧从动轮114、拉紧传动链115、拉紧转轴116和转轴支撑座117,所述拉紧驱动电机111与拉紧减速机112连接,所述拉紧减速机112与拉紧转轴116连接,所述拉紧转轴116设置在转轴支撑座117上,并且拉紧转轴116与拉紧主动轮113连接,所述拉紧主动轮113通过拉紧传动链115与拉紧从动轮114连接,所述拉紧从动轮114与拉紧驱动螺杆107连接。上述拉紧滑动座109的滑动结构为,所述测试平台101的上端面上设有滑槽118,所述拉紧滑动座109的下端部设有拉紧滑块119,所述拉紧滑块119设置在滑槽118内,并且拉紧滑块119可在滑槽118内滑动。铜线的两端分别压紧在铜线压紧组件一103的铜线压紧夹爪110和铜线压紧组件二104的铜线压紧夹爪110之间,通过拉紧驱动组件一105和拉紧驱动组件二106分别驱动对应的拉紧滑动座109向两侧移动,使得铜线压紧组件一103和铜线压紧组件二104之间的铜线被逐渐拉紧,从而进行铜线拉紧力测试。

如图3、4所示的拉紧滑动座109的截面为l型,所述拉紧滑动座109水平的上端部设有第一开口120,所述铜线压紧夹爪110设置在第一开口120内,所述拉紧滑动座109上设有穿线孔137,所述穿线孔137与第一开口120处于同一水平位置。铜线的两端部分别从拉紧滑动座109上的穿线孔137中穿过,并且铜线拉紧力测试过程中还可以将铜线穿过穿线孔137后,将铜线系紧并缠绕在一根圆柱杆上,使得此圆柱杆与拉紧滑动座109的侧壁相抵,这样测试铜线拉紧力的时候,可以不采用铜线压紧夹爪110,也可以进行测试。此装置中设置了铜线压紧夹爪110结构,能够压紧铜线,所述铜线压紧夹爪110包括上压紧齿条121、下压紧齿条122和一组上压紧齿条驱动组件123,所述上压紧齿条121与第一开口120上端的内壁连接,所述下压紧齿条122设置在第一开口120的下端面上,并且下压紧齿条122位于上压紧齿条121的正下方,所述一组上压紧齿条驱动组件123设置在拉紧滑动座109水平的上端部上,并且一组上压紧齿条驱动组件123位于第一开口120处,所述一组上压紧齿条驱动组件123与上压紧齿条121连接,并且一组上压紧齿条驱动组件123可驱动上压紧齿条121压紧在下压紧齿条122上。上述结构中,实现铜线压紧的具体结构为,所述上压紧齿条驱动组件123包括一组压紧螺母124、压紧螺柱125、压紧旋钮126和一组上压紧齿条连接弹簧127,所述一组压紧螺母124依次固定连接,并且一组压紧螺母124固定在拉紧滑动座109的上端面上,所述压紧螺柱125与一组压紧螺母124螺纹连接,并且压紧螺柱125的下端部可穿过拉紧滑动座109与上压紧齿条121的上端面相抵,所述压紧旋钮126设置在压紧螺柱125的上端部上,所述一组上压紧齿条连接弹簧127的两端部分别与上压紧齿条121和第一开口120上端的内壁连接。并且,所述上压紧齿条121的上端面上设有耐磨片128,所述压紧螺柱125的下端部与耐磨片128相抵。首先通过压紧旋钮126旋松压紧螺柱125,使得上压紧齿条121和下压紧齿条122之间的距离增加,将铜线的两端分别插入两侧的上压紧齿条121和下压紧齿条122之间,转动压紧旋钮126,使得上压紧齿条121压紧在下压紧齿条122上,同时将铜线压紧在上压紧齿条121和下压紧齿条122之间,童儿进行铜线的固定,以便后期进行测试。

如图5所示的一组铜线支撑组件102包括铜线支撑辊129、支撑辊支撑座一130和支撑辊支撑座二131,所述支撑辊支撑座一130和支撑辊支撑座二131对称设置在测试平台101上,所述铜线支撑辊129的两端分别设置在支撑辊支撑座一130和支撑辊支撑座二131上。其中,所述支撑辊支撑座一130和支撑辊支撑座二131包括手轮132、支撑辊高度调节螺柱133、支撑辊滑块134和支撑辊支撑座本体135,所述支撑辊高度调节螺柱133设置在支撑辊支撑座本体135上,所述支撑辊高度调节螺柱133伸出支撑辊支撑座本体135的上端部设有手轮132,所述支撑辊滑块134套设在支撑辊高度调节螺柱133上,所述铜线支撑辊129的端部与支撑辊滑块134连接,所述支撑辊支撑座本体135上设有刻度尺136。设置的铜线支撑辊129位于铜线压紧组件一103和铜线压紧组件二104之间,铜线支撑辊129的上端部与铜线接触,能够进行铜线的支撑。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