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地铁隧道管片内的强制对中测量控制点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29279发布日期:2020-05-20 03:30阅读:495来源:国知局
一种地铁隧道管片内的强制对中测量控制点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隧道测量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铁隧道管片内的强制对中测量控制点装置。



背景技术:

隧道工程测量(tunnelengineeringsurvey)是在隧道工程的规划、勘测设计、施工建造和运营管理的各个阶段进行的测量。为保证隧道能按规定的精度正确贯通及相关的建筑物与构筑物的位置正确,从而要求:规划阶段,提供隧道选线用的地形图和地质填图所需的测绘资料;勘测设计阶段,在隧道沿线布测测图控制网,测绘带状地形图,实地进行隧道的洞口点、中线控制桩和中线转折点的测设,绘制隧道线路平面图、纵断面图、洞身工程地质横断面图、正洞口和辅助洞口的纵断面图等工程设计图;施工建造阶段,根据隧道施工要求的精度和施工顺序进行相应的测量,首先根据隧道线路的形状和主洞口、辅助洞口、转折点的位置进行洞外施工控制网和洞口控制网的布没及施测,再进行中线进洞关系的计算及测量,随隧道向前延伸而阶段性地将洞内基本控制网向前延伸,并不断进行施工控制导线的布测和中线的施工放样,指导并保证不同工作面之间以预定的精度贯通,贯通后进行实际贯通误差的测定和线路中线的调整,施工过程中进行隧道纵横断面测量和相关建筑物的放样,以及进行竣工测量;在施工建造和运营管理阶段,定期进行地表、隧道洞身各部位及其相关建筑物的沉降观测和位移观测。

目前该领域隧道内控制点基本为固定式控制点,制作过程为在隧道内指定位置(隧道内控制点平均布设距离为150m,隧道长度通常在1km~3km之间)的管片表面钻孔后垂直固定一块铁板,然后在铁板表面水平焊接一段槽钢,槽钢表面焊接强制对中托盘,最后增加若干斜撑,增加控制点稳定性。

该方法存在制作程序繁琐、材料(工具)运输工作量大、人员工作效率低、环保性差、循环利用性差的技术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地铁隧道管片内的强制对中测量控制点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制作程序繁琐、材料(工具)运输工作量大、人员工作效率低、环保性差、循环利用性差的技术缺陷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地铁隧道管片内的强制对中测量控制点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连接有水平板;所述水平板顶部连接有强制对中托盘;所述水平板上连接有至少一个斜拉钢筋,每个所述斜拉钢筋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板连接;地铁隧道管片上开有与所述第一固定板插接匹配的第一固定口和与所述第二固定板插接匹配的第二固定口;所述第一固定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一固定口内部,所述第二固定板可拆卸连接于所述第二固定口内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口内部开有贯穿到所述第二固定口内部的管片螺栓孔;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通过管片螺栓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固定口与所述第一固定口处于隧道的同一截面上并且所述第二固定口处于所述第一固定口下方。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板呈方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板包括弧形端和平口端;所述弧形端开有螺栓孔。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板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平口端固定连接;所述水平板另一端与所述斜拉钢筋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斜拉钢筋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二固定板的平口端。

进一步的,所述强制对中托盘通过螺栓与所述水平板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强制对中托盘设置于所述水平板靠近所述斜拉钢筋的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水平板、斜拉钢筋和地铁隧道内壁截面形成三角形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水平板焊接;所述第二固定板与所述斜拉钢筋焊接。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一种地铁隧道管片内的强制对中测量控制点装置,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固定板和第二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上连接有水平板;水平板顶部连接有强制对中托盘;水平板上连接有至少一个斜拉钢筋,每个斜拉钢筋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固定板;地铁隧道管片上开有与第一固定板插接匹配的第一固定口和与第二固定板插接匹配的第二固定口;第一固定板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固定口内部,第二固定板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固定口内部;此装置制作工艺简单,材料广泛。按照不同管片内径调整固定板的角度,采用普通焊接工艺对各部件进行焊接。安装时,只需将管片螺栓拧下,使上下两块固定板对准固定口内的管片螺栓孔后,将管片螺栓拧回原位即可;与现有装置相比,可在加工厂进行批量预制,在隧道内直接安装、便于拆卸,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可做到多次循环利用,只需利用管片螺栓进行固定,安装简单,无需破坏管片自身结构。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示例性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引伸获得其它的实施附图。

本说明书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铁隧道管片内的强制对中测量控制点装置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铁隧道管片内的强制对中测量控制点装置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铁隧道管片内的强制对中测量控制点装置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第一固定板1、第二固定板11、水平板2、强制对中托盘3、斜拉钢筋5、第一固定口6、第二固定口61、弧形端13、平口端12、螺栓孔14、螺栓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所用试剂或仪器未注明生产厂商者,均为可以通过市售购买获得的常规产品。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铁隧道管片内的强制对中测量控制点装置,请参阅图1、图2和图3所示,包括结构相同的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1;第一固定板1上连接有水平板2;水平板2顶部连接有强制对中托盘3;水平板2上连接有至少一个斜拉钢筋5,每个斜拉钢筋5另一端连接于第二固定板11;地铁隧道管片上开有与第一固定板1插接匹配的第一固定口6和与第二固定板11插接匹配的第二固定口61;第一固定板1可拆卸连接于第一固定口6内部,第二固定板11可拆卸连接于第二固定口61内部。此装置制作工艺简单,材料广泛。按照不同管片内径调整固定板的角度,采用普通焊接工艺对各部件进行焊接。安装时,只需将管片螺栓拧下,使上下两块固定板对准固定口内的管片螺栓孔后,将管片螺栓拧回原位即可;与现有装置相比,可在加工厂进行批量预制,在隧道内直接安装、便于拆卸,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可做到多次循环利用,只需利用管片螺栓进行固定,安装简单,无需破坏管片自身结构。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固定口6内部开有贯穿到第二固定口61内部的管片螺栓孔;第一固定板1和第二固定板11通过管片螺栓连接。第二固定口61与第一固定口6处于隧道的同一截面上并且第二固定口61处于第一固定口6下方。水平板2呈方形结构。固定板1包括弧形端13和平口端12;弧形端11开有螺栓孔14。水平板2一端与第一固定板1的平口端12固定连接;水平板2另一端与斜拉钢筋5的一端固定连接;斜拉钢筋5的另一端连接第二固定板11的平口端12。强制对中托盘3通过螺栓4与水平板2连接。强制对中托盘3设置于水平板2靠近斜拉钢筋5的一端。水平板2、斜拉钢筋5和地铁隧道内壁截面形成三角形结构。第一固定板1与水平板2焊接;第二固定板11与斜拉钢筋5焊接。

使用时,根据需要制作第一固定板与水平板的角度,但是要保证水平板与水平面平行;安装时,将第一固定板插入第一固定口内,将第二固定板插入第二固定口内,第一固定板的螺栓孔与第一固定口内的管片螺栓孔对齐,第二固定板插入第二固定口内并且第二固定板上的螺栓孔与第二固定口内的管片螺栓孔对齐,第一固定板与第二固定板通过管片螺栓连接固定;不是用时可拆卸,达到灵活应用的目的,提高人员工作效率,可做到多次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降低经济浪费。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但不论在其形状或结构上作任何变化,凡是落入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界定范围内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