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数字钳形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031826发布日期:2020-11-25 14:35阅读:183来源:国知局
一种数字钳形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钳形表,属于交流钳形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市面上现有的数字式交流钳形多用表,其工作原理是:建立在电流互感器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当握紧钳形电流表扳手时,电流互感器的铁芯张开,被测电流的导线进入钳口内部作为电流互感器的一次绕组。放松扳手后铁芯闭合,根据互感器的原理可在其二次绕组上产生感应电流,经过内部电路转换显示被测电流值。然而对于一定形状和体积的铁芯来说都存在着磁饱和现象,即当测试电流较高时即会存在非线性失真,因此市面上的交流钳形表的最大测试电流基本只能测到1000a,再者作为测量交流电流的钳形表铁芯必须可以开合,在开合处结构上很难使铁芯完全封闭,使用者测试时,如果测试导线靠近开合处就会存在较大的漏磁现象,因此这类产品都存在较大的位置误差问题,很多产品在说明书上都有要求测试导线必须置于测试钳头的中心位置,有的产品说明书会具体说明如测试导线不在中心位置须增加2.5%的附加位置误差(如:产品ms2033a),再者电子产品在制程中的安规要求有爬电距离即:—带电导体之间沿绝缘表面的最短距离的设计标准。对于安全等级较高的产品,因为铁芯的存在使得结构上的设计增加了很多难度。

另外,市面上常见的交流钳形表多数表身厚度约为25-45mm,重量约为200-400克,由于表身尺寸、重量较大,握在手上时感觉沉重,单手操作不便,影响使用体验。虽然市面上也有个别款产品,做到了轻薄,如钳形表cm3280,重量仅100克,厚度为16mm,但该产品为了减少表身厚度,使用1个cr2032纽扣电池,续航时间短,需要经常更换电池;使用薄的旋钮结构,用于拨动旋钮的塑料肋很矮且尖锐,切换挡位功能不便,手上会有痛感。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交流钳形多用表,设置塑料制成的塑料绕线架,塑料绕线架上开设数个绕线槽,方便线圈绕设以及定位,使线圈绕线组相对均匀分布于类似于圆环的塑料绕线架内,弥补因钳头没有铁芯的导磁作用及因应安全要求在距离钳口处一定范围内不能有线圈绕制引起的实际测量时上下端的位置误差比较大的缺陷,大大降低万用表的实际位置测量误差;钳头内部没有采用矽钢片铁芯,降低整机重量,使钳头轻薄;采用硅胶按键循环切换功能,不采用旋钮、转盘、滑道结构,使整机厚度减薄,且方便单手操作;采用2节aa电池串联放置于印制电路板侧边上的内置电池仓内,既能减少表身厚度,又能保障较长的续航时间。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数字钳形表,包括表体上盖和表体下盖,所述表体上盖和表体下盖拼接形成多用表的表体;所述表体上盖的上端左右分布设置有左钳头和右钳头,所述左钳头和右钳头内均设置有塑料绕线架,所述塑料绕线架外侧壁上间隔开设有复数个内凹的绕线槽,导线绕设于各所述绕线槽内形成感应线圈,两所述塑料绕线架上的感应线圈相配合形成电流互感器;所述表体上盖内固定有印制电路板,所述印制电路板的侧边设置有一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内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印制电路板电连接的正极弹簧和负极弹簧;两所述塑料绕线架在靠近钳口的一端均套设有塑料堵头。

进一步的,所述左钳头或右钳头的顶部设置有一三角形的凸部,所述凸部用于在测量带电导体时拨开障碍物;所述凸部内开设有一预留空腔。

进一步的,所述印制电路板内包括一功能选择电路,所述功能选择电路用于切换多用表的测量功能;所述表体上盖上设置有一用于触发所述功能选择电路的硅胶按键。

进一步的,所述表体上盖上设置有一lcd显示屏,所述lcd显示屏与所述印制电路板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右钳头的下端设置有一扳手;所述左钳头和右钳头在远离钳口处均穿设有弹簧固定柱,所述左钳头中的弹簧固定柱穿出所述左钳头的两端用于固定弹簧的一端,所述右钳头中的弹簧固定柱穿出所述右钳头的两端用于固定弹簧的另一端。

进一步的,所述左钳头在远离钳口处设置有第一齿轮部,所述右钳头在远离钳口处设置有第二齿轮部,所述第一齿轮部和第二齿轮部啮合。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钳形表,设置塑料制成的塑料绕线架,塑料绕线架上开设数个绕线槽,方便线圈绕设以及定位,使线圈绕线组相对均匀分布于类似于圆环的塑料绕线架内,弥补因钳头没有铁芯的导磁作用及因应安全要求在距离钳口处一定范围内不能有线圈绕制引起的实际测量时上下端的位置误差比较大的缺陷,大大降低万用表的实际位置测量误差。

2、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钳形表,采用塑料绕线架,防止磁饱和现象。

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钳形表,塑料绕线架在上方钳口处一端装有塑料堵头,能满足内部线路到钳口双重绝缘的安全要求,做到较高的安全等级。

4、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钳形表,实现表体轻、薄,硅胶按键一键循环切换功能,可以轻便地单手操作,且采用2节aaa电池供电,兼顾仪器的续航时间。

5、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数字钳形表,钳头内部预留空间,可装ncv感应片、导线,方便后续扩展ncv测试功能。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中表体内部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实施例中塑料绕线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表体外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中钳头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实施例中表体轴套、输入柱部位剖视图;

图6为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表笔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表示为:

1、左钳头;101、凸部;102、预留空腔;103、第一齿轮部;2、右钳头;201、扳手;202、第二齿轮部;3、塑料绕线架;301、绕线槽;4、aaa电池;5、正极弹簧;6、负极弹簧;7、印制电路板;8、输入柱;9、轴套;10、表体上盖;1001、电池仓;11、塑料堵头;12、硅胶按键;13、lcd显示屏;14、表笔;15、弹簧;16、表体下盖;18、弹簧固定柱。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参见图1-6,一种数字钳形表,包括表体上盖10、表体下盖16、输入柱8和轴套9,所述表体上盖10和表体下盖16拼接形成多用表的表体;所述表体上盖10的上端左右分布设置有左钳头1和右钳头2,所述左钳头1和右钳头2内均设置有塑料绕线架3,所述塑料绕线架3外侧壁上间隔开设有复数个内凹的绕线槽301,导线绕设于各所述绕线槽301内形成感应线圈,两所述塑料绕线架3上的感应线圈相配合形成电流互感器;所述表体上盖10内固定有印制电路板7,所述印制电路板7的侧边设置有一电池仓1001,2节aaa电池4串联,放置于电池仓1001中,所述电池仓1001内固定设置有与所述印制电路板7电连接的正极弹簧5和负极弹簧6;两所述塑料绕线架3在靠近钳口的一端均套设有塑料堵头11。

进一步的,所述左钳头1或右钳头2的顶部设置有一三角形的凸部101,所述凸部101用于在测量带电导体时拨开障碍物;所述凸部101内开设有一预留空腔102;预留空腔102可装ncv感应片、导线,方便后续扩展ncv测试功能。

进一步的,所述印制电路板7内包括一功能选择电路,所述功能选择电路用于切换多用表的测量功能;所述表体上盖10上设置有一用于触发所述功能选择电路的硅胶按键12。

进一步的,所述表体上盖10上设置有一lcd显示屏13,所述lcd显示屏13与所述印制电路板7电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右钳头2的下端设置有一扳手201;所述左钳头1和右钳头2在远离钳口处均穿设有弹簧固定柱18,所述左钳头1中的弹簧固定柱18穿出所述左钳头1的两端用于固定弹簧15的一端,所述右钳头2中的弹簧固定柱18穿出所述右钳头1的两端用于固定弹簧15的另一端;钳头的正反两面均设置有弹簧15,弹簧15为双钩环压中心圆柱螺旋拉伸弹簧,其两端的钩环分别固定在两弹簧固定柱18的端部,弹簧固定柱18的端部设置有防止弹簧15脱落的卡钩。

进一步的,所述左钳头1在远离钳口处设置有第一齿轮部103,所述右钳头2在远离钳口处设置有第二齿轮部202,所述第一齿轮部103和第二齿轮部202啮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在所述塑料绕线架3上饶设线圈;取一段漆包线,定义线头为起始端,线头预留一段长度,从远离钳口处的塑料绕线架3尾端的绕线槽301开始绕设线圈,从下往上绕设至钳口处的绕线槽301,再重上往下绕设回第一个开始绕线的绕线槽301,结束塑料绕线架3的绕制,各槽绕线均匀,匝数相同。

完成绕线后,将两塑料绕线架3在钳口处的绕线槽307一端分别套上塑料堵头11,再分别安装至所述左钳头1和右钳头2内。

本实施例的绕线方法可使线圈绕组相对均匀分布于类似于圆环的塑料绕线架3上,用于弥补因钳头没有铁芯的导磁作用及因应安全要求在距离钳口处一定范围内不能有线圈绕制引起的实际测量时上下端的位置误差比较大的缺陷,采用此方法进行调试后可使产品的实际位置测量误差控制在1%之内。

塑料绕线架3加装塑料堵头11,增大了内部线路到钳口的爬电距离、电气间隙,以满足双重绝缘的要求,使产品达到较高的安全等级。

采用塑料制造塑料绕线架3,不采用传统矽钢片层叠铁芯,绕设导线匝数较少,同时采用高强度的塑料壳,做到壳体壁薄,实现钳头重量轻,外形厚度尺寸薄。

采用硅胶按键12触发功能选择电路,可通过lcd显示屏12查看所切换的功能状态,代替传统的旋钮、转盘、滑道结构,可实现单手操作,轻便切换仪器功能;在满足catⅲ600v安全要求且表笔14的输入插头与表体上的输入柱配合可靠的前提下,采用高度较低的输入柱8、轴套9,配合使用输入插头较短的表笔14,避免增加表体厚度。

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实现表体轻、薄,便携易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