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物理学实验用拉力测试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236037发布日期:2020-06-23 23:07阅读:440来源:国知局
一种物理学实验用拉力测试机器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实验教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物理学实验用拉力测试机器人。



背景技术:

物理力学是力学的一个新分支,它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及其运动规律出发,运用近代物理学、物理化学和量子化学等学科的成就,通过分析研究和数值计算,目前在物理学实验中大多使用到拉力测试机器人,通过智能化检测来对数据进行整合,现有的拉力测试组件功能较为单一,防护性较差,不使用时受外力碰撞时容易对拉力测试组件造成较大的伤害,且拉力测试组件不便于携带,给老师教学工作带来不便,且无法对拉力测试组件的高度进行调节,无法满足教室内后排位置的学员进行观看,影响教学的效果,适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物理学实验用拉力测试机器人,解决了现有的拉力测试组件功能较为单一,防护性较差,不使用时受外力碰撞时容易对拉力测试组件造成较大的伤害,且拉力测试组件不便于携带,给老师教学工作带来不便,且无法对拉力测试组件的高度进行调节,无法满足教室内后排位置的学员进行观看,影响教学的效果,适用性较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物理学实验用拉力测试机器人,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与盒体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盒体内设置有螺纹柱,所述螺纹柱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组件,所述旋转组件卡接在盒体内壁的下表面,所述螺纹柱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所述螺纹帽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

所述支撑杆的顶端与支撑板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的上表面设置有拉力测试仪,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与挡板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挡板的背面通过四个合页分别与两个盖板的左右两侧面铰接,两个所述盖板的相对面搭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螺纹柱的外表面卡接有从动齿轮,所述从动齿轮与主动齿轮相啮合,所述主动齿轮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调节组件,所述调节组件卡接在盒体的背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调节组件包括第二轴承,所述第二轴承卡接在盒体的背面,所述第二轴承内套接有第二转轴,所述第二转轴正面的一端与主动齿轮的背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轴背面的一端设置有转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旋转组件包括第一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卡接在盒体内壁的下表面,所述第一轴承内套接有第一转轴,所述第一转轴的顶端与螺纹柱的底端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板内壁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滑动连接在滑槽内,所述滑槽开设在盒体的右侧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方案:所述支撑杆位于盒体上表面开设的穿孔内,所述转盘位于挡板背面开设的通孔内,所述盖板的正面设置有把手。

(三)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该物理学实验用拉力测试机器人,通过设置转盘、螺纹柱、螺纹帽、支撑杆、支撑板和拉力测试仪,当需要调节拉力测试仪的高度时,老师正转转盘,使得转盘通过第二转轴带动主动齿轮、从动齿轮旋转及螺纹柱旋转,使得螺纹帽通过两个支撑杆带动支撑板和拉力测试仪向上移动,便于对拉力测试仪的高度进行调节,满足对教室内后排位置的学员进行观看,提高了教学的效果,适用性较强。

2、该物理学实验用拉力测试机器人,通过设置挡板、拉力测试仪、盖板、把手和盒体,当需要携带拉力测试仪及盒体时,老师调节拉力测试仪的高度至挡板下方,再合上两个盖板,当两个盖板相互接触时,老师直接通过两个把手提起挡板及盒体,便于对该测试机器人进行携带。

3、该物理学实验用拉力测试机器人,通过设置挡板、盖板、支撑板、滑块和滑槽,当不需要使用拉力测试仪时,合上两个盖板,防止拉力测试仪受外力撞击受到较大的伤害,还有效的起到了防尘的作用,对拉力测试仪进行一定的保护,因设置有滑块,使得滑块与滑槽相配合起到了一定的限位作用,使得支撑板带动拉力测试仪上下移动时不会晃动且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盒体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从动齿轮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挡板后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正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盒体、3螺纹柱、4旋转组件、41第一转轴、42第一轴承、5从动齿轮、6主动齿轮、7调节组件、71转盘、72第二轴承、73第二转轴、8螺纹帽、9支撑板、10滑块、11滑槽、12拉力测试仪、13挡板、14合页、15盖板、16通孔、17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如图1-5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物理学实验用拉力测试机器人,包括底座1,底座1的上表面与盒体2的下表面固定连接,盒体2内设置有螺纹柱3,螺纹柱3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旋转组件4,通过设置第一轴承42,使得从动齿轮5带动螺纹柱3旋转时更加稳定,旋转组件4包括第一轴承42,第一轴承42卡接在盒体2内壁的下表面,第一轴承42内套接有第一转轴41,第一转轴41的顶端与螺纹柱3的底端固定连接,旋转组件4卡接在盒体2内壁的下表面,通过主动齿轮6和从动齿轮5之间的相互配合工作,有效的改变力的传递方向,便于调节螺纹帽8的位置,螺纹柱3的外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帽8,螺纹柱3的外表面卡接有从动齿轮5,从动齿轮5与主动齿轮6相啮合,主动齿轮6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调节组件7,调节组件7卡接在盒体2的背面,螺纹帽8的左右两侧面均固定连接有支撑杆17。

支撑杆17的顶端与支撑板9内壁的上表面固定连接,支撑板9内壁的相对面均固定连接有滑块10,滑块10滑动连接在滑槽11内,滑槽11开设在盒体2的右侧面,通过设置滑块10,使得滑块10与滑槽11相配合起到了一定的限位作用,使得支撑板9带动拉力测试仪12上下移动时更加稳定,调节组件7包括第二轴承72,第二轴承72卡接在盒体2的背面,第二轴承72内套接有第二转轴73,第二转轴73正面的一端与主动齿轮6的背面固定连接,第二转轴73背面的一端设置有转盘71,通过设置第二轴承72,使得转盘71通过第二转轴73带动主动齿轮6旋转时更加稳定,支撑板9的上表面设置有拉力测试仪12,支撑杆17位于盒体2上表面开设的穿孔内,转盘71位于挡板13背面开设的通孔16内,盖板15的正面设置有把手,通过设置把手,合上两个盖板15,当两个盖板15相互接触时,老师直接通过两个把手提起挡板13及盒体2,便于对该测试机器人进行携带,底座1的上表面与挡板13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挡板13的背面通过四个合页14分别与两个盖板15的左右两侧面铰接,通过设置盖板15,防止拉力测试仪12受外力撞击受到较大的伤害,还有效的起到了防尘的作用,对拉力测试仪12进行一定的保护,两个盖板15的相对面搭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s1、当需要调节拉力测试仪12的高度时,老师正转转盘71,使得转盘71通过第二转轴73带动主动齿轮6旋转,使得主动齿轮6通过从动齿轮5带动螺纹柱3旋转,使得螺纹柱3在旋转的过程中,两个螺纹帽8通过两个支撑杆17带动支撑板9和拉力测试仪12向上移动;

s2、当需要对该机器人进行携带时,老师反转转盘71,使得转盘71通过第二转轴73带动主动齿轮6、从动齿轮5旋转及螺纹柱3旋转,使得螺纹帽8通过两个支撑杆17带动支撑板9和拉力测试仪12向下移动,直至拉力测试仪12位于挡板13下方;

s3、当拉力测试仪12向下移动至挡板13下方时,人员合上两个盖板15,两个盖板15相互接触时,直接通过两个把手提起盖板15即可。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通过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