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48535发布日期:2020-10-28 11:49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采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环境监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采水装置。



背景技术:

生态文明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水质达标、水环境安全稳定作为水生态构建的基础,被较多地关注。对河湖水环境进行采水监测是评价其水环境状态的基础工作,需要对水深、温度等各种环境因素进行全面的调查与监控,如何采集获取有代表性的水质样品,成为是其关键环节。

例如对于较深的水体,需要分层采集水样,综合分析不同水深条件下的水环境状态。目前,水体分层采样过程中,多通过测量采样器连接绳的长度以估算采样水深,由于水流致使连接绳在水中并非保持垂直状态,因此,测量存在较大的偏差,导致监测结果不准确而不能反映水体的真实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采水装置无法获得较为准确的水体环境而导致获得的监测结果反映水体的真实情况并不准确的缺陷,从而提供一种采水装置。

一种采水装置,包括:

采水本体,具有贯通设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处设有进水翻盖,所述出水口处设有出水翻盖;

连接绳,其连接于所述采水本体上;

采水连接架,其设于所述采水本体的外围且连接于所述采水本体;

传感检测件,其上设有安装连接孔,连接件通过所述安装连接孔连接于所述采水连接架。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件包括若干第一连接环,所述第一连接环连接所述安装连接孔和所述采水连接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环设有多个,存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环之间设有连接链条,以及存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环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连接孔和所述采水连接架。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连接环的内壁面和位于其内的采水连接架的外壁面沿垂直于所述进水口指向所述出水口的方向贴合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口小于所述出水口。

进一步地,采水连接架包括连接立杆、连接环形件和连接横杆,多个所述连接立杆沿所述采水本体的高度方向设置,多个连接环形件连接所述连接立杆,多个所述连接横杆连接所述连接环形件和所述采水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传感检测件至少包括测深传感器。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翻盖和所述出水翻盖均枢接于所述采水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进水翻盖对称设有两个,分别枢接于连接凸条上,其中所述连接凸条设于所述进水口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连接所述连接绳和所述连接凸条。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水装置,包括:采水本体,具有贯通设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处设有进水翻盖,所述出水口处设有出水翻盖;连接绳,其连接于所述采水本体上;采水连接架,其设于所述采水本体的外围且连接于所述采水本体;传感检测件,其上设有安装连接孔,连接件通过所述安装连接孔连接于所述采水连接架。此结构的一种采水装置,通过将传感检测件和采水本体连接,当采水本体进入水体中采集水样时,例如测深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传感检测件可较为准确地获取水深、温度等环境参数,使得监测结果较为准确而能反映水体的真实情况,且便于操作。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水装置,所述第一连接环设有多个,存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环之间设有连接链条,以及存在两个所述第一连接环分别连接于所述安装连接孔和所述采水连接架。此结构的一种采水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环和连接链条,当安装连接孔和采水连接架之间的间距较长时,可通过第一连接环和连接链条来填充连接,降低了对安装连接孔的位置要求且便于安装连接。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水装置,所述第一连接环的内壁面和位于其内的采水连接架的外壁面沿垂直于所述进水口指向所述出水口的方向贴合设置。此结构的一种采水装置,通过第一连接环的内壁面和位于其内的采水连接架的外壁面沿垂直于进水口指向出水口的方向贴合设置,使得第一连接环和采水连接架沿垂直于进水口指向出水口的方向没有间隙,尽可能避免第一连接环在采水连接架上晃动,从而获得较为准确的监测结果。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采水装置,还包括第二连接环,所述第二连接环连接所述连接绳和所述连接凸条。此结构的一种采水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二连接环,便于安装连接绳和连接凸条。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采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采水本体,11-进水翻盖,12-出水翻盖,13-连接凸条;

2-连接绳;

31-连接立杆,32-连接环形件,33-连接横杆;

4-传感检测件;

5-第二连接环;

61-第一连接环,62-连接链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

如图1所示的一种采水装置,其包括采水本体1、连接绳2、采水连接架、传感检测件4和第二连接环5。

本实施例中的采水本体1具有贯通设置的进水口和出水口,其中进水口小于出水口;以及进水口处设有进水翻盖11,出水口处设有出水翻盖12,其中进水翻盖11和出水翻盖12均枢接于采水本体1。具体参见图1,进水翻盖11对称设有两个,分别枢接于连接凸条13上,其中连接凸条13设于进水口上。在使用过程中,当采样本体进入水体中向下运动时,图1中的进水翻盖11和出水翻朝上打开,水从进水口进入采样本体内,当取得采样的水后,将采样本体拉动使得其向上运动,图1中的进水翻盖11和吹水翻盖关闭,水位于采样本体内,随后可通过出水口取出水。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绳2连接于采水本体1上。具体地,连接凸条13上设有固定孔,第二连接环5部分穿设于固定孔内且部分穿设于连接绳2内,或者连接绳2缠绕并系在第二连接环5上,从而实现第二连接环5连接连接绳2和连接凸条13。通过设置有第二连接环5,便于安装连接绳2和连接凸条13。

如图1所示,采水连接架设于采水本体1的外围且连接于采水本体1。具体地,本实施例中的采水连接架包括连接立杆31、连接环形件32和连接横杆33,多个连接立杆31沿采水本体1的高度方向设置,多个连接环形件32连接连接立杆31,多个连接横杆33连接连接环形件32和采水本体1。

本实施例中的传感检测件4上设有安装连接孔,连接件通过安装连接孔连接于采水连接架。其中安装连接孔可设于传感检测件4的任一端部或者两个端部或者其他位置处,且当设有两个及两个以上的安装连接孔时,传感检测件4和采水本体1连接得更稳定,获得的监测结果更加准确。

其中传感检测件4至少包括测深传感器,或者还可包括温度传感器等。具体地,测深传感器可为现有技术中的美国ysi的智能水深传感器exo或者美国onset的智能水深传感器hobo或者其他,本实施例中所需设置的安装连接孔可定制于其上。

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包括若干第一连接环61,第一连接环61连接安装连接孔和采水连接架。具体地,第一连接环61设有多个,存在两个第一连接环61之间设有连接链条62,以及存在两个第一连接环61分别连接于安装连接孔和采水连接架。当然,第一连接环61也可仅设有一个而无需设有连接链条62,第一连接环61分别连接于安装连接孔和采水连接架。其中第一连接环61的内壁面和位于其内的采水连接架的外壁面沿垂直于进水口指向出水口的方向贴合设置。

通过设置有第一连接环61和连接链条62,当安装连接孔和采水连接架之间的间距较长时,可通过第一连接环61和连接链条62来填充连接,降低了对安装连接孔的位置要求且便于安装连接;通过第一连接环61的内壁面和位于其内的采水连接架的外壁面沿垂直于进水口指向出水口的方向贴合设置,使得第一连接环61和采水连接架沿垂直于进水口指向出水口的方向没有间隙,尽可能避免第一连接环61在采水连接架上晃动,从而获得较为准确的监测结果。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采水装置,通过将传感检测件4和采水本体1连接,当采水本体1进入水体中采集水样时,例如测深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传感检测件4可较为准确地获取水深、温度等环境参数,使得监测结果较为准确而能反映水体的真实情况,且便于操作。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