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元件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71844发布日期:2020-08-25 19:02阅读:20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子元件测试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元器件生产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电子元件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在元件自动化生产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半成品进行通电测试,作为封装之前的前置工序,另外还经常需要将分度盘中的元件进行转移,比如从第一分度盘转移至第二分度盘,或是从传送带上将元件转移到分度盘上。

通常元件生产在阶段工序完成之后,下一工序开始之前做测试,工序之间切换的时候往往会进行工位转移,因此,将这两个步骤合二为一,必将提高自动化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要素:

鉴于上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元件测试装置,该设备可将元件在不同工位上进行转移,并在转移过程中进行通电测试。

一种电子元件测试装置,包括第一气爪、第二气爪、卡臂和测试机构;

卡臂位于两个分度盘之间;

联排固定连接设置的第一气抓和第二气爪位于卡臂的上方,并且排列方向与两个分度盘的中心连接线延伸方向平行;

测试机构与卡臂前端相对设置,其前端设置有用于测试的电极。

优选的,还包括第一支架,第一支架的上部设置有横向支撑臂,中部设置有卡座;

第一气爪通过第一滑座滑动安装于横向支撑臂上;

第二气爪通过第二滑座滑动安装于横向支撑臂上;

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横向固定连接;

卡臂的后部固定安装于卡座上。

优选的,横向支撑臂的内侧面设置有上滑轨和下滑轨;

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的背部均固定设置有上卡槽和下卡槽;

上滑轨卡接于上卡槽内,下滑轨卡接于下卡槽内,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通过上卡槽和下卡槽沿横向支撑臂横向滑动。

优选的,横向支撑臂延伸方向的一端外侧设置有横向推杆,横向推杆的一端与第一滑座或第二滑座连接,另一端与气缸连接。

优选的,横向支撑臂延伸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缓冲弹簧。

优选的,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的前部均设置有竖向滑轨,上部均设置有气缸,气缸设置有竖向推杆;

第一气爪和第二气爪的背部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座和第二滑座,第一气爪和第二气爪的顶端分别与所在滑座上部的气缸的竖向推杆连接。

优选的,卡臂的前端设置有纵向的p形通孔,p形通孔的p形底部水平方向在卡臂的前端面开口设置。

优选的,测试机构包括前伸的夹持机构和后部的伸缩机构,夹持机构的后部固定安装于伸缩机构的前部。

优选的,夹持机构包括左右设置的第一夹持臂和第二夹持臂;

第一夹持臂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夹口,第二夹持臂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夹口,第一夹口和第二夹口左右合拢时呈内空的矩形框形状,第一夹口和第二夹口的上框部组成上夹持部,下框部组成下夹持部,内部空间形成中空部;

测试时,夹持机构将卡臂的前端含于中空部中;

上夹持部与下夹持部绝缘设置。

优选的,测试机构还包括第二支架,伸缩机构包括第一伸缩臂和第二伸缩臂;

第一伸缩臂滑动安装于第二支架的上部,第二伸缩臂滑动安装于第一伸缩臂的上部,第二伸缩臂的前端与夹持机构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一种电子元件测试装置,包括第一气爪、第二气爪、卡臂和测试机构;卡臂位于两个分度盘之间;联排固定连接设置的第一气抓和第二气爪位于卡臂的上方,并且排列方向与两个分度盘的中心连接线延伸方向平行;测试机构与卡臂前端相对设置,其前端设置有用于测试的电极;该装置可将元件在不同工位上进行转移,并在转移过程中进行通电测试。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元件测试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元件测试装置与分度盘的配合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元件测试装置与分度盘的俯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元件测试装置的立体图。

图4是第一支架及其安装组件的装配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元件测试装置的右视图。

图6是卡臂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7是夹持机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

1-第一气爪,11-第一滑座,01-竖向滑轨,2-第二气爪,21-第二滑座,3-卡臂,31-p形通孔,4-测试机构,41-夹持机构,411-第一夹持臂,412-第二夹持臂,413-上夹持部,414-下夹持部,415-中空部,42-伸缩机构,421-第一伸缩臂,422-第二伸缩臂,43-第二支架,5-第一支架,51-横向支撑臂,511-上滑轨,512-下滑轨,513-横向推杆,514-缓冲弹簧,52-卡座,100-第一分度盘,200-第二分度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7对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子元件测试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一种电子元件测试装置,包括第一气爪1、第二气爪2、卡臂3和测试机构4;

卡臂3位于两个分度盘之间,两个分度盘的周侧各自对称设置有工件卡位;

联排固定连接设置的第一气爪1和第二气爪2位于卡臂3的上方,并且排列方向与两个分度盘的中心连接线延伸方向平行;

测试机构4与卡臂3前端相对设置,其前端设置有用于测试的电极。

本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支架5,第一支架5的上部设置有横向支撑臂51,中部设置有卡座52;

第一气爪1通过第一滑座11滑动安装于横向支撑臂51上;

第二气爪2通过第二滑座21滑动安装于横向支撑臂51上;

第一滑座11和第二滑座21横向固定连接;

卡臂3的后部固定安装于卡座52上。

本实施例中,横向支撑臂51的内侧面设置有上滑轨511和下滑轨512;

第一滑座11和第二滑座21的背部均固定设置有上卡槽和下卡槽;

上滑轨511卡接于上卡槽内,下滑轨512卡接于下卡槽内,第一滑座11和第二滑座21通过上卡槽和下卡槽沿横向支撑臂51横向滑动。

本实施例中,横向支撑臂51延伸方向的一端外侧设置有横向推杆513,横向推杆513的一端与第一滑座11或第二滑座21连接,另一端与气缸连接。

本实施例中,横向支撑臂51延伸方向两端分别设置有缓冲弹簧514。

本实施例中,第一滑座11和第二滑座21的前部均设置有竖向滑轨01,上部均设置有气缸,气缸设置有竖向推杆;

第一气爪1和第二气爪2的背部分别滑动连接于第一滑座11和第二滑座21,第一气爪1和第二气爪2的顶端分别与所在滑座上部的气缸的竖向推杆连接;

气爪不仅可以横向移动,还可以在竖直方向移动。

本实施例中,卡臂3的前端设置有纵向的p形通孔31,p形通孔31的p形底部水平方向在卡臂3的前端面开口设置;

p形通孔31包括圆形部和线形部,圆形部用于固定工件,线形部作为测试机构4夹持工件脱离卡臂3的通道,即第一气爪1将工件从第一分度盘100夹持转移至卡臂3的p形通孔31的圆形部,然后测试机构4对位于圆形部的工件进行测试;测试通过则第二气爪2将工件夹起转移至第二分度盘200,测试不通过则测试机构4将该不良工件从p形通孔31的线形部拽出抛弃。

本实施例中,测试机构4包括前伸的夹持机构41和后部的伸缩机构42,夹持机构41的后部固定安装于伸缩机构42的前部。

本实施例中,夹持机构41包括左右设置的第一夹持臂411和第二夹持臂412;

第一夹持臂411的前端设置有第一夹口,第二夹持臂412的前端设置有第二夹口,第一夹口和第二夹口左右合拢时呈内空的矩形框形状,第一夹口和第二夹口的上框部组成上夹持部413,下框部组成下夹持部414,内部空间形成中空部415;

测试时,夹持机构41将卡臂3的前端含于中空部415中;

上夹持部413与下夹持部414绝缘设置,并与测试电路连通作为测试电极。

本实施例中,测试机构4还包括第二支架43,伸缩机构42包括第一伸缩臂421和第二伸缩臂422;

第一伸缩臂421滑动安装于第二支架43的上部,第二伸缩臂422滑动安装于第一伸缩臂421的上部,第二伸缩臂422的前端与夹持机构41固定连接。

本实施例的工序流程为:

a.横向固定连接的第一气爪1和第二气爪2向第一分度盘100横移;

b.第一气爪1下探并从第一分度盘100的工件卡位上抓起待测工件,同时第二气爪2下探并从卡臂3上抓起合格工件;

c.第一气爪1和第二气爪2向第二度盘200横移;

d.第一气爪1下探并将待测工件插入卡臂3的p形通孔31,同时第二气爪2下探并将合格工件插入第二度盘200的工件卡位;

e.夹持机构41同时张开上夹持部413和下夹持部414,并前伸至p形通孔31后合拢,并将卡臂3前端及工件含入中空部415,此时上夹持部413和下夹持部414分别夹紧工件上下端的两个测试极;

f.通电测试,工件合格则夹持机构41再次张开回缩至初始位置,工件不合格则夹持机构41将工件拖拽出p形通孔31,并在回缩至初始位置前张开上夹持部413和下夹持部414,将不良工件抛弃至下方的废品筐中。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