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62346发布日期:2020-07-31 20:30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温度检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温度检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在诸多应用领域,对零部件的耐蚀性提出了一定要求,中性盐雾试验是常用的一种检测方法。其中,温度是影响测试过程的核心参数之一,盐雾试验箱体空间内温度的分布情况直接会影响测试过程,进而影响测试结果,最终影响对产品腐蚀性能的评价,并直接影响测试结果及其评价。现有的温度检测装置也有用于中性盐雾试验中,但是一般结构比较复杂,且不便于安装和拆卸。

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温度检测装置予以改进,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温度检测装置,用以在实现同时对不同温度检测点进行温度检测的情况下简化整个装置的结构,且便于安装和拆卸。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度检测装置,包括:

防护壳体;

所述防护壳体内配置有电路板安装壳和配置在电路板安装壳内的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板安装壳的底板沿着所述电路板安装壳的纵长方向形成渐缩的支撑壳,所述支撑壳上安装有分别与所述电路模块通信连接的多个红外探测器,以通过所述电路模块控制多个所述红外探测器采集温度数据;

所述防护壳体为具有一开口的球形体,所述开口覆盖有防护盖,所述电路板安装壳与所述防护盖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板安装壳的底板形成有连接通孔,所述红外探测器通过所述连接通孔与所述电路模块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支撑壳的侧壁沿着其轴线方向均匀布置有多个安装孔,多个红外探测器分别对应安装于多个安装孔中。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红外探测器的数量为七;

所述支撑壳的侧壁沿着其轴线方向均匀布置有六个安装孔,且所述支撑壳的底部布置有一个安装孔,六个红外探测器分别安装于所述支撑壳侧壁的六个安装孔中,一个红外探测器安装于所述支撑壳底部的安装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电路模块包括:与所述红外探测器通信连接的控制器,与所述控制器通信连接的无线发送接收器;

所述无线发送接收器用于接收用户端发送的控制信号,将所述控制信号发送给所述控制器;

所述控制器用于基于所述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红外探测器采集温度数据,并将所述温度数据通过所述无线发送接收器发送给所述用户端。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器包括数据接收端和数据发送端,所述数据接收端和所述数据发送端分别与所述无线发送接收器的信号接收端和信号发送端通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器包括两个数据控制端,两个数据控制端分别与所述红外探测器的两个电平控制端对应通信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红外探测器的两个电平控制端分别连接有限流电阻,且两个电平控制端分别通过所述限流电阻与供电电源相连。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控制器连接有晶振电路和复位电路;

所述晶振电路由并联在所述控制器的两个晶振端的石英晶振,和分别连接在所述石英晶振两端的晶振电容构成,其中,两个晶振电容的第二端均连接至接地端,所述两个晶振电容的第一端均为两个晶振电容的与所述石英晶振相连的端部,所述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端相对;

所述复位电路由连接至所述控制器的复位端和供电电源之间的电容,以及连接在所述控制器的复位端与接地端之间的电阻构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检测装置通过配置在电路板安装壳内的电路模块与安装在支撑壳上的多个红外探测器通信连接,实现电路模块同时控制多个红外探测器对温度数据进行采集的目的。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温度检测装置结构简单,安装和拆卸方便,且能够同时通过多个红外探测器对多个温度检测点的温度进行检测,以符合国标要求。并且,本实用新型通过防护壳体的作用能够降低温度检测装置的故障概率,以提高温度检测装置的稳定性。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检测装置通过电路模块中的控制器控制红外探测器对温度数据进行采集,并将所检测的温度数据通过无线发送收发器反馈至用户端,从而不仅能够实现用户端对温度检测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而且能够简化对温度检测点的记录程序,以降低记录过程对温度检测过程的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温度检测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图2为图1的温度检测装置的示意性爆炸图;

图3为温度检测装置的示意性结构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路模块中控制器的示意性电路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路模块中无线发送接收器的示意性电路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红外探测器的示意性电路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具体实施例的温度检测装置的示意性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的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应当说明的是,这些实施方式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根据这些实施方式所作的功能、方法、或者结构上的等效变换或替代,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以下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

请参图1至图2所示出的本实用新型的温度检测装置的示意性结构图。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温度检测装置,包括:防护壳体10a;防护壳体10a内配置有电路板安装壳20和配置在电路板安装壳20内的电路模块30,电路板安装壳20的底板201沿着电路板安装壳20的纵长方向形成渐缩的支撑壳40,支撑壳40上安装有分别与电路模块30通信连接的多个红外探测器50,以通过电路模块30控制多个红外探测器50分别采集温度数据。电路板安装壳20的底板201形成有连接通孔21,红外探测器50通过连接通孔21与电路模块30相连。

其中,防护壳体10a的顶部覆盖有防护盖10b,电路板安装壳20与防护盖10b固定连接。防护盖10b所用材料具有抗腐蚀性能,防护壳体10a所用材料(如红外专用玻璃材料)具有红外透过性和防腐蚀性能。在保证防护壳体10a内的红外探测器50发出的红外信号能够穿透防护壳体10a的前提下,通过防护壳体10a和防护盖10b的密封相连,能够防止外在的腐蚀环境对红外探测器以及防护壳体10a内的其他结构如电路模块30的影响。

防护壳体10a呈具有一开口101的球形体,配置有电路模块30的电路板安装壳20,以及与电路板安装壳20固定连接(或一体成型连接)且安装有红外探测器50的支撑壳40,可从开口101处安装在防护壳体10a内,并通过防护盖10b覆盖在防护壳体10a的开口101处,以密封防护壳体10a,从而使配置在防护壳体10a内的各个部件不受外在测试环境的影响,达到防止外在腐蚀环境对红外探测器以及防护壳体10a内的其他结构如电路模块30的影响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温度检测装置通过配置在电路板安装壳20内的电路模块30与安装在支撑壳40上的多个红外探测器50通信连接,实现电路模块30同时控制多个红外探测器50对温度数据进行采集的目的。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温度检测装置结构简单,便于对温度检测装置进行安装和拆卸,且能够同时通过多个红外探测器50对多个温度检测点的温度进行检测,以符合国标gb/t10587-2006要求。并且,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防护壳体10a以及防护盖10b的作用能够降低温度检测装置的故障概率,以提高温度检测装置的稳定性。

国标gb/t10587-2006(盐雾试验箱技术条件)的温度要求为:试验温度和偏差为35℃±2℃,温度波动不大于1℃。对温度测量过程的要求为:若盐雾箱工作容积不大于2m3,需要按要求布置9个测试点,测温点位于一个长方体的8个顶点和体积中心附近。若盐雾箱的工作容积在2~10m3时,需要布置15个测试点,具体布置方式参考国标gb/t10587-2006。当中心点的温度达到规定值并稳定2个小时后,每隔1min对每隔测量点记录一次,每个测量点需要记录30次。

需要说明的是,支撑壳40的侧壁沿着其轴线方向均匀布置有多个安装孔41a,多个红外探测器50分别对应安装于多个安装孔41a中。具体地,红外探测器50的数量可以设置为。支撑壳40的侧壁沿着其轴线方向均匀布置有六个安装孔41a,且支撑壳40的底部401布置有一个安装孔41b,六个红外探测器50分别安装于支撑壳40侧壁的六个安装孔中,一个红外探测器50安装于支撑壳40底部401的安装孔41b。其中,支撑壳40的侧壁可以由六个呈梯形状的壁面拼接构成,每一梯形壁面的中心位置设有一个安装孔41a,以在每一个安装孔41a中安装红外探测器50,且六个梯形壁面围合构成的底部401布置一个安装孔41b,以安装一个红外探测器50。如此,当温度检测装置被置于待测环境中时,由于布置结构的设置能够通过七个红外探测器同时检测七个温度检测点的温度。因此能够满足国标gb/t10587-2006对温度检测的要求。

其中,可根据具体实际需求设置安装孔的数量,以确定安装红外探测器50的数量,从而满足实验中对温度检测点的数量的需求。

在上述实施例中,结合图3至图6进行说明,电路模块30包括:与红外探测器50通信连接的控制器60,与控制器60通信连接的无线发送接收器70。其中,无线发送接收器70用于接收用户端80发送的控制信号,将控制信号发送给控制器60;控制器60用于基于控制信号控制红外探测器50采集温度数据,并将温度数据通过无线发送接收器70发送给用户端80。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温度检测装置通过电路模块30中的控制器60控制红外探测器50对温度数据进行采集,并将所检测的温度数据通过无线发送接收器70反馈至用户端80,从而不仅能够实现用户端对温度检测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而且能够简化对温度检测点的记录程序,以降低记录过程对温度检测过程的影响。并且,电路模块30中控制器60,无线发送接收器70采用模块化设计,因此,当电路模块30发生故障时,能够分别对电路模块30中的各个模块进行检测,从而有效地确定电路模块30中存在的故障点,并便于更换控制器60或无线发送接收器70或红外探测器50。

以控制器60为单片机at89c51,无线发送接收器70为wireless为例进行说明。控制器60包括数据接收端p3.0/rxd(引脚10)和数据发送端p3.1/txd(引脚11),数据接收端p3.0/rxd(引脚10)和数据发送端p3.1/txd(引脚11)分别与无线发送接收器70的信号接收端rxd(引脚5)和信号发送端txd(引脚4)通信连接。控制器60包括数据控制端p1.3(引脚4)和数据控制端p1.4(引脚5),数据控制端p1.3(引脚4)与红外探测器50的电平控制端sda(引脚1)通信连接,数据控制端p1.4(引脚5)与红外探测器50的电平控制端slc(引脚2)通信连接。红外探测器50的电平控制端sda(引脚1)连接有限流电阻r2,以通过限流电阻r2与供电电源(5v)相连;电平控制端slc(引脚2)连接有限流电阻r3,以通过限流电阻r3与供电电源(5v)相连。其中,限流电阻r2和限流电阻r3的电阻值均可以为10kω。此外,红外探测器50的引脚5,引脚6,引脚7分别与控制器60的引脚1,引脚2,引脚3相连。

控制器60连接有晶振电路61和复位电路62。晶振电路61由并联在控制器60的晶振端xtal1(引脚19)和晶振端xtal2(引脚18)的石英晶振x1(晶振频率为12mhz),和分别连接在石英晶振x1两端的晶振电容(晶振电容c1和晶振电容c2)构成。晶振电容c1和晶振电容c2的电容大小可以为22pf。其中,两个晶振电容的第二端均连接至接地端,两个晶振电容的第一端均为两个晶振电容的与石英晶振x1相连的端部,第二端与第一端相对。复位电路62由连接至控制器60的复位端rst(引脚9)和供电电源(5v)之间的电容c3(10uf),以及连接在控制器60的复位端rst(引脚9)与接地端之间的电阻r1(10kω)构成。

如图7所示,采用七个红外探测器50(即ir1~ir7)分别与控制器60的数据接收端p3.0/rxd(引脚10)和数据发送端p3.1/txd(引脚11)通信连接。并且,七个红外探测器50分别安装在支撑壳40侧壁的六个安装孔41a以及支撑壳40底部401的一个安装孔41b中,以通过七个红外探测器50分别探测待测环境(如盐雾试验箱)中指定位置的温度数据。

应理解,用户可通过用户端80达到对红外探测器50进行控制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温度检测装置通过无线发送接收器70接收到用户端80发送的控制信号(如采集频率,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等信号)后,(通过uart协议)将控制信号发送至控制器60,然后控制器60将控制信号解析后(通过i2c协议)发送给红外探测器50,以控制红外探测器50采集温度检测点处的温度数据,并将所检测的温度数据发送给控制器60,控制器60则将所接收的温度数据处理后头盖骨uart协议发送给无线发送接收器70,以通过无线发送接收器70将温度数据反馈给用户端80。如此,通过无线数据传输的方式不仅能够实现用户端80对温度检测过程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而且能够简化对温度检测点的记录程序,以降低记录过程对温度检测过程的影响。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温度检测装置可用于中性盐雾试验过程的检测以及检测结构的评价分析等应用场景。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实用新型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或变更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