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频局部放电智能传感器锁紧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30736发布日期:2020-10-17 01:21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特高频局部放电智能传感器锁紧固定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设备局部放电检测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到一种特高频局部放电智能传感器锁紧固定机构。



背景技术:

局部放电是引发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绝缘故障的主要因素,其活动的强烈程度可以作为绝缘劣化程度的参考,所以近年来特高频局部放电智能传感器广泛应用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局部放电的检测与监测,是变电站状态监测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特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普遍采用的固定方式有三种:第一种,通过皮带环抱的方式固定到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上;第二种,通过用胶水固定到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上;第三种,手持式,即手持特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放置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电气盆式绝缘子处进行检测;以上三种方式都存在着不同的问题点:皮带环抱式,由于皮带易老化,不能长时间的维持传感器的监测工作,易出现密闭性不强导致信号外漏现象;胶水式,会破坏原有电力设备表面外观及传感器本身的外观,且牢固性性能不佳;手持检测极其不方便,在检测时检测人员手持不稳定会带来干扰信号,影响检测结果,且也只适用于短时间的监测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特高频局部放电智能传感器锁紧固定机构,其能解决上述相关问题。

设计原理:为了能达到特高频局部放电智能传感器与电力设备密闭、安装可靠牢固,抗老化等性能;本实用新型通过探讨和理论分析计算,采用钢丝绳锁紧机构的形式有效地解决了依靠松紧带或通过胶水来固定特高频局部放电传感器出现的问题;用钢丝绳穿过滑块及特高频传感器的过孔使之连接在一起,钢丝绳的末端利用双孔椭圆铝套固定,并套在电力设备的螺母上,进行初步的固定,再通过特高频传感器上的螺栓锁紧带动滑块与钢丝绳,实现特高频局部放电智能传感器的锁紧。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特高频局部放电智能传感器锁紧固定机构,所述锁紧固定机构包括双孔椭圆铝套、钢丝绳、不锈钢滑块、行程调节螺栓和传感器外套壳。在所述传感器外套壳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滑块行程孔,在所述滑块行程孔上部内壁开设与所述行程调节螺栓对应的内螺纹段;在所述滑块行程孔的外孔壁上开设外套壳穿绳孔;所述双孔椭圆铝套套接固定至所述钢丝绳的一端末段形成连接环,用于与待检测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所述不锈钢滑块行程可调的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套壳的滑块行程孔内,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套壳穿绳孔后连接至所述不锈钢滑块;所述行程调节螺栓螺接至所述滑块行程孔的内螺纹段,用于调节定位不锈钢滑块并压紧钢丝绳。

优选的,所述不锈钢滑块为柱状滑块体,垂直于所述柱状滑块体轴线贯通的开设滑块穿绳孔,在所述不锈钢滑块的底面开设十字槽。

优选的,在所述不锈钢滑块的外周壁上从滑块顶面向下包覆所述滑块穿绳孔两端轴向的开设两个钢丝绳避让槽。

优选的,在传感器外套壳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多个两个滑块行程孔。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高频局部放电智能传感器的紧固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传感器,将行程调节螺栓螺接至传感器外套壳的滑块行程孔内,并将行程调节螺栓的底部调节至接近外套壳穿绳孔上方。

滑块预调,将传感器外套壳翻转,底面朝上,将不锈钢滑块从滑块顶面插入所述滑块行程孔中,调节行程调节螺栓和不锈钢滑块底面的十字槽,直至使不锈钢滑块的滑块穿绳孔正对外套壳穿绳孔。

穿绳紧定,将钢丝绳穿过外套壳穿绳孔后插入滑块穿绳孔,旋拧行程调节螺栓直至钢丝绳被紧定在所述传感器外套壳上。

设置拉环,根据传感器在待检测件上的安装位及固定点距离确定钢丝绳长度,通过双孔椭圆铝套将钢丝绳的末段圈绕压紧出一个连接环。

传感器预定位,将传感器外套壳的底座安装至待检测件的安装位上,将钢丝绳预拉紧并通过螺栓将连接环固定至待检测件的固定点上。

传感器紧定,通过旋拧行程调节螺栓,拉紧钢丝绳并将传感器精确定位。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该固定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固定与拆除较为方便,可以有效地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特高频局部放电智能传感器锁紧固定机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为不锈钢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特高频局部放电智能传感器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处的截面视图。

图中:

1、双孔椭圆铝套;

2、钢丝绳;21、连接环;

3、不锈钢滑块;31、柱状滑块体;32、滑块穿绳孔;33、十字槽;34、钢丝绳避让槽;

4、行程调节螺栓;

5、传感器外套壳;51、滑块行程孔;52、外套壳穿绳孔;53、内螺纹段;

81、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82、定位螺栓;83、盆式绝缘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一种特高频局部放电智能传感器锁紧固定机构,所述锁紧固定机构包括双孔椭圆铝套1、钢丝绳2、不锈钢滑块3、行程调节螺栓4和传感器外套壳5。

连接关系:在所述传感器外套壳5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开设滑块行程孔51,在所述滑块行程孔51上部内壁开设与所述行程调节螺栓4对应的内螺纹段53;在所述滑块行程孔51的外孔壁上开设外套壳穿绳孔52。

其中,双孔椭圆铝套1套接固定至所述钢丝绳2的一端末段形成连接环21,用于与待检测件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连接环21的直径根据带连接件的所用螺栓自由设定。

其中,所述不锈钢滑块3行程可调的设置在所述传感器外套壳5的滑块行程孔51内,所述钢丝绳2的另一端穿过所述外套壳穿绳孔52后连接至所述不锈钢滑块3。

其中,所述行程调节螺栓4螺接至所述滑块行程孔51的内螺纹段53,用于调节定位不锈钢滑块3并压紧钢丝绳2。

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绳2的截面直径小于所述外套壳穿绳孔52的内径,所述外套壳穿绳孔52的内径小于滑块行程孔51的内径;所述不锈钢滑块3的最大外径小于所述滑块行程孔51的内径;且所述不锈钢滑块3与所述滑块行程孔51的间隙小于钢丝绳2的截面直径。

一个实施例中,不锈钢滑块3与所述滑块行程孔51的间隙为0.5mm,行程调节螺栓4采用m6螺栓。

参见图2(2a、2b和2c),不锈钢滑块3为柱状滑块体31,垂直于所述柱状滑块体31轴线贯通的开设滑块穿绳孔32,在所述不锈钢滑块3的底面开设十字槽33。

进一步的,在所述不锈钢滑块3的外周壁上从滑块顶面向下包覆所述滑块穿绳孔32两端轴向的开设两个钢丝绳避让槽34。

一个优选实施例中,所述滑块穿绳孔32开设在所述不锈钢滑块3的外周面中部。

进一步的,所述钢丝绳避让槽34的槽宽大于钢丝绳2的直径,所述钢丝绳避让槽34的槽深大于钢丝绳2的半径小于钢丝绳2的直径。

其中,对于滑块行程孔51的数量,可以根据待检测件的实际需要设置多个,至少为两个,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在传感器外套壳5相对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两个滑块行程孔51,即总共设置为四个。

参见图3和图4,采用上述的锁紧固定机构对所述高频局部放电智能传感器进行固定的紧固方法,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准备传感器,将行程调节螺栓4螺接至传感器外套壳5的滑块行程孔51内,并将行程调节螺栓4的底部调节至接近外套壳穿绳孔52上方。

滑块预调,将传感器外套壳5翻转,底面朝上,将不锈钢滑块3从滑块顶面插入所述滑块行程孔51中,行程调节螺栓4的底面与不锈钢滑块3的滑块顶面抵接,调节行程调节螺栓4和不锈钢滑块3底面的十字槽33,直至使不锈钢滑块3的滑块穿绳孔32正对外套壳穿绳孔52。

穿绳紧定,将钢丝绳2穿过外套壳穿绳孔52后插入滑块穿绳孔32,旋拧行程调节螺栓4直至钢丝绳2被紧定在所述传感器外套壳5上。

设置拉环,根据传感器在待检测件上的安装位及固定点距离确定钢丝绳长度,通过双孔椭圆铝套1将钢丝绳2的末段圈绕压紧出一个连接环21。

传感器预定位,将传感器外套壳5的底座安装至待检测件的安装位上,将钢丝绳2预拉紧并通过螺栓将连接环21固定至待检测件的固定点上。

传感器紧定,通过旋拧行程调节螺栓4,拉紧钢丝绳2并将传感器精确定位。

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特高频局部放电智能传感器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81连接。根据上述紧固方法,将传感器外套壳5底面放置在盆式绝缘子83上,钢丝绳2末端连接环21套在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81安装位处的定位螺栓82上,通过m6的行程调节螺栓4的螺纹实现上、下方向的导向,推动不锈钢滑块3向下移动拉紧钢丝绳2来实现锁紧的功能,滑块行程孔51与不锈钢滑块3的间隙为0.5mm,使不锈钢滑块3在滑块行程孔51不会左右晃动及错位,在推动不锈钢滑块3和钢丝绳2向下锁紧时,钢丝绳2会进入滑块行程孔51,由于不锈钢滑块3与滑块行程孔51中间的间隙比较小,导致钢丝绳2与滑块行程孔51干涉,会出现锁不紧的现象,所以在不锈钢滑块3的两侧各开了一个钢丝绳避让槽34。

锁紧机构的特点:钢性锁紧,使得特高频局部放电智能传感器与气体绝缘金属封闭开关设备充分密闭,避免干扰;所有固定部件都为金属件,固定的可靠性得到提升;固定与拆除较为方便,有效地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