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间轴螺旋齿对齿位置度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39680发布日期:2020-07-10 16:14阅读:155来源:国知局
中间轴螺旋齿对齿位置度检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具领域,尤其涉及中间轴螺旋齿对齿位置度检具。



背景技术:

我司发明人曾在中间轴螺旋齿对齿位置度检具方面作出重要的研发成果,并于2018年12月29日向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中间轴螺旋齿对齿位置度检具的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专利申请号分别为cn201811639599.8和cn201822258548.2。之前研发的中间轴螺旋齿对齿位置度检具包括辅助测量装置和底座,底座上固定有用于支撑中间轴的支撑块,两个支撑块分别位于中间轴的两个轴端,用于定位中间轴的轴端外圆以及端面,底座上位于中间轴的侧边还固定有支座,支座上安装有用于定位中间轴上第一齿的第一插销,以及用于定位中间轴上第二齿的第二插销;辅助测量装置固定在中间轴上,辅助测量装置随中间轴转动而转动,辅助测量装置设有沿中间轴径向方向延伸的刻线标记面,本检具能在加工过程中直接在生产现场检测位置度,便于控制工序质量,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搬运环节。

但是对于上述检具,只能对固定直径的中间轴上的螺旋齿进行检测,若中间轴的直径变小,则中间轴的中心轴线的高度会相应的降低,若中间轴的直径变大,则中间轴的中心轴线的高度会升高,而支座固定在底座上,因此支座上的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的高度无法调节,故当中间轴的直径发生变化后,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无法正对中间轴上的轴心线,从而使得上述检具无法对其他直径的中间轴螺旋齿对齿位置度进行检测,检具只能对固定规格的中间轴螺旋齿对齿位置度进行检测,适用范围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中间轴螺旋齿对齿位置度检具,以实现对不同直径的中间轴螺旋齿对齿位置度进行检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中间轴螺旋齿对齿位置度检具,包括底座和支架,支架上设有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底座的两端上均设有垫块,每个垫块上均横向滑动连接有两个竖直设置的夹持板,垫块上设有用于使两个夹持板相互靠近的弹性件,夹持板上固定连接有横向设置的第一齿条,第一齿条上啮合有齿轮,齿轮上啮合有竖直设置的第二齿条;支架位于第二齿条的顶端上。

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和效果为:底座用于对整个检具进行支撑。支架用于对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进行支撑,为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安装的载体。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分别用于对中间轴上的两个齿轮进行定位。垫块用于放置中间轴的两个端部,当中间轴的两端放置在垫块上时,由于垫块将中间轴的两端垫高,使得中间轴的轴心线到底座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故中间轴上的两个齿轮不会与底座相接触,从而使得中间轴能够放置在本检具上。中间轴的两端放置在垫块上后,每个垫块上的两个夹持板在弹性件的作用下对中间轴进行夹持,中间轴在两个夹持板的夹持作用下比较稳定,中间轴不会自由转动,使得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对中间轴上的两个齿轮进行定位时比较精准。由于夹持板横向滑动连接在垫块上,故两个夹持板对不同直径的中间轴进行夹持时,两个夹持板之间的距离不同,从而使得夹持板上的第一齿条的横向位置不同,第一齿条通过齿轮的啮合使得第二齿条的位置也能够发生变化,进而使得第二齿条顶端上的支架的位置也不同,实现了支架的高度的变化。并且,对不同直径的中间轴进行夹持时,夹持板的横向移动距离直接反映的为中间轴半径的变化值,由于第一齿条固定连接在夹持板上,故第一齿条的横向移动的距离反映的也为中间轴半径的变化值,再由于第一齿条通过齿轮和第二齿轮啮合,因此第二齿条和第一齿条的线速度相等,第二齿条和第一齿条的移动距离相等,从而使得第二齿条带动支架的移动距离也为中间轴的半径变化值,即为中间轴的轴心线高度的变化,使得支架能够根据不同的直径的中间轴进行高度的自动调节,这样支架上的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始终能够与中间轴的轴心线相对。故通过本方案,保证了两个夹持板对不同的直径的中间轴进行夹持时,支架上的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始终能够指向中间轴的轴心线,从而能够对不同直径的中间轴螺旋齿对齿位置度进行检测,本检具适用范围广,能够对不同规格的中间轴螺旋齿对齿位置度进行检测。

进一步,支架横向滑动连接在第二齿条的顶端上,支架与夹持板之间连接有连接件。由此,当夹持板横向移动时可通过连接件带动支架在第二齿条上横向移动。当对直径较大的中间轴螺旋齿对齿位置度进行检测时,需要使支架距离中间轴的轴心线较远,以避免中间轴的直径较大而使得中间轴上的齿轮与支架相抵,当对直径较小的中间轴螺旋齿对齿位置度进行检测时,需要使支架距离中间轴的轴心线较近,以避免支架距离中间轴上的齿轮较远而无法进行检测。本方案中夹持板移动时,夹持板能够通过连接件自动带动支架在第二齿条上横向移动,从而实现了支架横向位置的自动调节,能够使得支架上的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对不同直径的中心轴的上的齿轮的距离始终处于合适的状态;另外,整个过程,无需对支架进行调节,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底座上设有矫正机构,矫正机构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第一连杆的中部和第二连杆的中部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两端和第二连杆的两端上均固定连接有用于与中间轴的端部相抵的矫正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之间连接有横杆,横杆的两端分别滑动连接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并且横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横杆上连接有手柄。由此,将中间轴直接放置在两块垫块上,中间轴有可能会放歪,中间轴的轴线与夹持板的平面不会相互平行,夹持板无法对中间轴进行准确的夹持,这样不利于对中间轴进行检测。为此,可通过推动手柄,手柄带动横杆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滑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发生转动,第一连杆端部的矫正杆和第二连杆端部的矫正杆相互靠近,矫正杆与中间轴的端部相抵,中间轴的两端在矫正杆的推动下,能够使得中间轴发生移动,中间轴能够摆正,便于夹持板对中间轴能够准确的夹持。由此,通过矫正机构可对放歪的中间轴快速的进行矫正,相比手动将中间轴放正,更加快速、高效。另外,第一连杆上的矫正杆和第二连杆上的矫正杆相互靠近对中间轴的端部进行夹持时,还能够对中间轴进行固定,起到了一定的固定的作用,利于提高检测的精准度。

进一步,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均滑动连接有滑块,横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滑块上。由此,横杆的两端分别转动连接在滑块上,实现了横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转动连接,通过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上均滑动连接滑块,实现了横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滑动连接。

进一步,夹持板的顶部上均固定连接有斜板,斜板的低端相互靠近,斜板的顶端相互远离。由此,夹持板顶部的两个斜板呈张开的状态,便于将中间轴放入到两个夹持板之间。

进一步,弹性件为压簧,垫块的内部设有腔体,腔体的顶部设有开口,压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腔体的内壁和夹持板上。由此,开口便于使夹持板从垫块中穿出。通过压簧的两端分别连接在腔体的内壁和夹持板上,压簧可为夹持板提供一定的压力,使得夹持板能够对中间轴的两端具有夹紧力。

进一步,连接件为连接杆。连接杆为常见的连接件。

进一步,底座的底部上设有矫正腔,横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位于矫正腔中,底座上设有与矫正腔连通的竖腔,竖腔的顶部开口,矫正杆的顶端从竖腔中伸出。由此设置,由于矫正腔位于底座的底部,横杆、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均位于矫正腔中,故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位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的下方,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不会影响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摆动。

进一步,第一连杆上的矫正杆和第二连杆上的矫正杆相对的侧面上均设有橡胶条。由此,橡胶条比较柔软,当矫正杆与中间轴的端部相抵时,橡胶条能够起到缓冲的作用,矫正杆不会与中间轴的端部产生较大的撞击。

进一步,两个夹持板相对的侧面上均设有橡胶块。由此,橡胶块比较柔软,夹持板对中间轴进行夹持时不易将中间轴的表面损坏。另外,橡胶块与中间轴之间的摩擦较大,中间轴位于两个夹持板之间不易发生转动。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中中间轴螺旋齿对齿位置度检具的俯向局部剖视图;

图2为图1中的左向局部剖视图;

图3为支架竖向高度变化的原理示意图;

图4为实施例2中中间轴螺旋齿对齿位置度检具的俯向局部剖视图;

图5为图4的左视图;

图6为图4方向中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底座1、垫块2、腔体3、夹持板4、弹性件5、连接件6、支架7、第二齿条8、齿轮9、第一齿条10、手柄12、第一矫正杆13、第二矫正杆14、第一连杆15、第二连杆16、横杆17、滑块18、距离二19、距离一20、矫正腔21。

实施例1

基本如附图1-图3所示:中间轴螺旋齿对齿位置度检具,包括底座1和支架7,支架7上设有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底座1的两端上均焊接有垫块2,每个垫块2上沿垫块2的长度方向上均横向滑动连接有两个竖直设置的夹持板4,具体的,垫块2上设有顶部开口的腔体3,夹持板4的底部位于腔体3中,腔体3的内侧壁上设有滑槽,夹持板4上焊接有凸块,凸块位于滑槽中。腔体3的两个端部上与两个夹持板4之间均连接有弹性件5,具体的,弹性件5为压簧,压簧的两端分别焊接在夹持板4和腔体3的内壁上。为了避免压簧压缩时产生弯曲,本实施例中的压簧的外侧套设有伸缩筒,伸缩筒可为两个套筒相互套设且滑动而成。夹持板4的顶部从开口中伸出,两个夹持板4相对的侧面上均粘接有橡胶块。结合图2所示,右侧的夹持板4(靠近支架7的两个夹持板4)上均焊接有横向设置的第一齿条10,两个第一齿条10的右端能够从垫块2的右端伸出,第一齿条10上均啮合有齿轮9,齿轮9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在垫块2的腔体3中。两个齿轮9右侧上均啮合有竖直设置的第二齿条8,垫块2的顶部和底座1的底部上均设有齿条孔,第二齿条8的顶端穿过垫块2上的齿条孔从腔体3中伸出,第二齿条8的底部插入到底座1上的齿条孔中。支架7的两端横向滑动连接在两个第二齿条8的顶端上,具体的,支架7的底部上设有横向设置的燕尾槽,第二齿条8的顶部上焊接有凸块,凸块位于燕尾槽中。支架7与图2中右侧的夹持板4之间焊接有连接件6。本实施例中的连接件6为弯折的连接杆,连接件6的数量为两个。为了便于将中间轴的端部放入到两个夹持板4之间,夹持板4的顶部上均焊接有斜板,两个夹持板4上的斜板的低端相互靠近,两个夹持板4上的斜板的顶端相互远离,由此使得两个斜板的顶端呈张开状,便于将中间轴的端部放入到两个夹持板4之间。

本实施例中对于检具上的支架7的具体结构、支架7上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的具体结构、第一插销、第二插销的工作原理以及本检具的具体检测原理等均属于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具体可参见公告号为cn109682276a的中间轴螺旋齿对齿位置度检具和公开号为cn209783446u的中间轴螺旋齿对齿位置度检具。

对于本实施例中的发明点具体实现过程如下:将中间轴的两端放置在垫块2上时,由于垫块2将中间轴垫高,使得中间轴的轴心线到底座1之间具有足够的距离,故中间轴上的两个齿轮9不会与底座1相接触,从而使得中间轴能够放置在本检具上。

中间轴的两端放置在垫块2上后,每个垫块2上的两个夹持板4在弹性件5的作用下相互靠近而对中间轴进行夹持,中间轴在两个夹持板4的夹持作用下比较稳定,中间轴不会自由转动,使得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对中间轴上的两个齿轮9进行定位时比较精准。

由于夹持板4横向滑动连接在垫块2上,故两个夹持板4对不同直径的中间轴进行夹持时,两个夹持板4之间的距离不同,从而使得夹持板4上的第一齿条10的横向位置不同,第一齿条10通过齿轮9的啮合使得第二齿条8的位置也能够发生变化,进而使得第二齿条8顶端上的支架7的位置也不同,实现了支架7的高度的变化。并且,对不同直径的中间轴进行夹持时,夹持板4的横向移动距离即为中间轴半径的变化值,由于第一齿条10固定连接在夹持板4上,故第一齿条10的横向移动的距离即也为中间轴半径的变化值,再由于第一齿条10通过齿轮9和第二齿条8啮合,因此第二齿条8和第一齿条10的移动距离相等,从而使得第二齿条8带动支架7的移动距离也为中间轴的半径变化值,即为中间轴的轴心线高度的变化,使得支架7能够根据不同的直径的中间轴进行高度的自动调节,这样支架7上的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始终能够与中间轴的轴心线相对。具体可结合图3所示,假设图3中小圆代表的为直径较小的中间轴,大圆代表的为直径较大的中间轴,初始时两个夹持板4之间放置的为直径较小的中间轴,此时支架7上的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均与直径较小的中间轴的轴心线相对。当将直径较大的中间轴放在两个夹持板4之间时,两个夹持板4移动的距离为距离一20(容易理解,距离一20等于大圆的半径减去小圆的半径),夹持板4带动第一齿条10向右移动的距离也为距离一20,图2中第一齿条10向右移动,第一齿条10带动齿轮9转动,齿轮9带动第二齿条8向上移动,第二齿条8向上移动的距离为距离二19,由于第一齿条10和第二齿条8的线速度相等,故距离二19等于距离一20,第二齿条8顶部上的支架7上的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又会对直径较大的中间轴的轴心线相对,能够对直径较大的中间轴螺旋齿对齿位置度进行检测。同理,当中间轴的直径变小时,支架7上的第一插销和第二插销也是与中间轴的轴心线相对,能够对直径较小的中间轴螺旋齿对齿位置度进行检测。

实施例2

结合图4-图6所示,本实施例中的底座1上设有矫正机构,底座1的底部上设有矫正腔21,图5中矫正腔21的右侧面设有开口,底座1上的两端上均设有与矫正腔21连通的竖腔,竖腔的顶部开口。矫正机构位于矫正腔21中。结合图6所示,矫正机构包括第一连杆15和第二连杆16,第一连杆15的中部和第二连杆16的中部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矫正腔21中,第一连杆15的两端和第二连杆16的两端上分别焊接有用于与中间轴的端部相抵的第一矫正杆13和第二矫正杆14,第一连杆15朝向矫正腔21的开口的侧面上和第二连杆16朝向矫正腔21的开口的侧面上均沿杆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滑块18,具体的,第一连杆15和第二连杆16上均设有沿杆长度方向的燕尾槽,滑块18上设有凸块,凸块位于燕尾槽中。两个滑块18之间连接有横杆17,横杆17的两端分别通过销轴转动连接在滑块18上。横杆17上焊接有手柄12,手柄12从矫正腔21的开口中伸出。第一矫正杆13的顶端和第二矫正杆14的顶端均从竖腔中伸出。图6中左侧的第一矫正杆13和左侧的第二矫正杆14相对的侧面上、右侧的第一矫正杆13和右侧的第二矫正杆14相对的侧面上均粘接有橡胶条,第一矫正杆13和第二矫正杆14能够与中间轴的端部的侧面相抵。

由此,将中间轴直接放置在两块垫块2上(中间轴的两端分别位于第一矫正杆13和第二矫正杆14之间),中间轴有可能会放歪(中间轴的轴线与夹持板4的平面不会相互平行),这样夹持板4无法对中间轴进行准确的夹持,不利于对中间轴进行检测。此时,可向矫正腔21内部方向推动手柄12,手柄12带动横杆17在第一连杆15和第二连杆16上向第一连杆15和第二连杆16的转动连接处滑动,第一连杆15和第二连杆16发生转动,底座1上同一端上的第一连杆15端部的第一矫正杆13和第二连杆16端部的第二矫正杆14相互靠近,第一矫正杆13和第二矫正杆14均与中间轴的端部相抵,并推动中间轴的端部向中间移动,这样中间轴的两端均在第一矫正杆13和第二矫正杆14的推动下,中间轴由倾斜的状态能够摆正(中间轴的轴心线与夹持板4平行),便于夹持板4对中间轴能够准确的夹持,实现了中间轴的快速摆正。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实用新型所省略描述的技术、形状、构造部分均为公知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