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血型系统自动检测卡及检测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584661发布日期:2020-07-24 16:25阅读:70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血型系统自动检测卡及检测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属于临床检验体外诊断
技术领域
,涉及一种多血型系统自动检测卡及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血型是指血液成分表面抗原的类型,通常是指红细胞(rbc)膜上特异性抗原的分型。已经发现并为国际输血协会承认的血型系统超过35种,与其中人类输血关系最密切的是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另有mns、kell等系统也与某些疾病息息相关。血型鉴定是指对血液成分中细胞表面抗原进行鉴定的技术,其主要用于临床输血、器官移植、新生儿溶血症等时。准确的血型鉴定至关重要,因血型错配或急救时采用异型输血极易导致输血性溶血反应的发生,造成溶血性贫血、肾衰竭、休克以至死亡。目前临床用血时常用血型鉴定方法为血清法,包括传统的玻片法、纸片法、试管法,后续发展起来的卡式微柱凝胶法。其通过判断红细胞凝集进行血型鉴定,其原理为检测受检者血液中rbc表面抗原以及血浆中的特异性抗体,若rbc表面存在相应抗原,即可与相应的抗体试剂发生凝集反应;同理,若受检者血浆中存在特异性抗体,则可与试剂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目前临床使用最为广泛的为试管法和卡式微柱凝胶法,其优点是其结果准确,检测灵敏度、特异性好,但其耗时较长,大量的样本也加重临床工作负担,增加差错风险发生率,为紧急条件下临床用血带来严重挑战。同时,现有血型大多需借助于实验室专用仪器进行检测,且常用血型定型试剂需保存于4℃条件下,室温条件下难以长期保存,给室外血型检测带来极大不便。再者,受试剂及检测条件限制,仪器、试剂成本较高,为经济较落后地区血型检测带来困难,阻碍基层整体医疗水平提高,同时增加患者经济负担。随着生物技术发展,便携式血型检测卡得到迅速发展。中国专利cn101603967b公开了一种快速检测人abo/rh/mn血型的方法及试剂盒。通过预先包被固定了抗a或抗b或抗d或抗m或抗n血型抗体的测试条上,在用冲洗液洗脱后,观察是否加样垫上是否有凝集的红细胞残留来判断被测血样的血型。该检测卡易携带,检测速度快,但仅检测abo正定型,若出现abo正反定型不符,容易导致检测错误。中国专利cn103389384b公开了一种miltenberger血型抗体检测免疫荧光层析试纸条及其检测方法,以荧光定量检测miltenberger血型,但荧光检测往往需配备大型专业的仪器,在实际推广应用中受限,不适用于资源稀少及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国专利cn107167616b提供了一种血型检测方法和装置,利用多个反应腔包被不同抗体后,待测血液与抗体进行免疫反应后采集图像,将彩色图像转为灰度图像,通过灰度值判断血型结果;虽然为自动化检测提供一定支持,但是不同的两个彩色可能出现接近的灰度值,导致检测结果误差,提高检测假阴性率和假阳性率;同时,不能鉴别是否是血液样本;所有上述方法大多检测血型系统中的单一血型或某几种抗原,无法对常见血型(如rh血型、mns血型等)进行自动同步检测;常规技术检测时间较长,需额外配置专用设备,无通用型检测方式,自动化检测未能完全实现,难以满足紧急情况下及经济落后地区的使用,极大限制了其应用价值。因此,快速、准确、便携式通用型的自动血型检测技术及方法可为抢救危急病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保障,为提升资源稀缺地区医疗卫生保健助力。技术实现要素: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血型系统自动检测卡及检测方法,将血型检测与条形码、二维码技术结合,无需大型专用仪器,可快速检测多种血型,实现多种血型自动识别,减少人工判断误差,提高检测效率,实现血型快速、准确自动化便携式检测。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血型系统自动检测卡,由上而下包括加样层、反应层、显色层、识别层四部分,在加样层上开设加样孔,反应层上设有全血垫或从全血中过滤红细胞的过滤垫,加样孔的底部与全血垫或过滤垫相连,所述全血垫的末端与若干个预包被血型抗体的抗体垫相连,所述过滤垫的末端通过延时垫与预包被血型抗原的抗原垫相连;反应层单独设置质控条带;显色层上设有若干个与抗体垫或抗原垫末端相连的显色区;所述识别层反向与显色层相连,包括二维码定位区、校准区、检测区、受检者信息区,所述的检测区与显色区的位置一一对应。优选的,所述检测卡的结构为三维或二维,采用试纸串联、折纸技术、蜡打印、光敏印章、光刻蚀或三维(3d)打印中任一种方法加工得到。优选的,所述加样层与反应层分开设置或者合为一体。优选的,所述加样层的材质优选为玻璃纤维、棉浆纸、餐巾纸、滤纸、纱布或水凝胶等,加样孔可为圆形或方形的任意形状,其加样孔采用蜡打印、光刻蚀技术等使加样层形成亲水与疏水区域。优选的,所述全血垫、抗体垫、延时垫和抗原垫的材质为孔径8μm~20μm的无纺布、无纺纸、滤纸、棉浆纸或玻璃纤维。优选的,所述过滤垫的材质选自普鲁士蓝膜、玻璃纤维、石墨烯布、碳布、碳纸、全血分离膜或硝酸纤维膜。优选的,所述抗体垫预包被商品化的abo、rh、mns、kell、p、kidd、duffy血型抗体,可采用igm、igg、igm-igg混合抗体,其包被固定方式可为﹣80℃冷冻干燥后固定、等离子处理、共价键偶联、20~50℃真空干燥、免疫磁珠结合或静电吸附。优选的,所述质控条带包括与抗体垫位置对应的质控区域,质控区域包被pbs或生理盐水试剂,30~50℃干燥;其余顺序与包被试剂与其他条带一致。优选的,所述延时垫用于调控抗体检测反应时间,采用化学方式或物理方式实现延时,化学方式为预包被糖类(蔗糖、葡聚糖、果胶等)、石蜡或烷基烯酮二聚体,物理方式为改变延时垫的形状或增加长度、宽度。其预包被固定方式为﹣80℃冷冻干燥后固定、30~50℃真空干燥。优选的,所述抗原垫预包被abo血型抗原,包括a1、a2、b、o型红细胞,其包被固定方式为﹣80℃冷冻干燥后固定、4-30℃真空干燥、免疫磁珠结合或静电吸附;或者直接加入新鲜红细胞作为抗原。a1、a2、b、o型红细胞可为商品化试剂。优选的,所述显色层的材质选自硝酸纤维素膜、醋酸纤维素膜、聚酯纤维素膜等。所述显色方式为颜色变化或灰度值变化,显色区域为正方形、长方形或圆形的任意形状,预包被试剂可为纳米粒子或染料;所述纳米粒子包括乳胶微粒、金纳米粒子、银纳米粒子等,染料包括双缩脲试剂、甲基绿、吡罗红、溴代麝香草酚蓝溶液、茚三酮等。优选的,所述观察区的形状为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或圆形的任意形状。优选的,所述识别层的材质选自打印纸、棉纸或吸墨纸,通过蜡打印、激光打印或光敏印章法呈现定位区、校准区、受检者信息区;所述定位区用于自动检测中自动定位、纠偏,其图案可为内圆外方、外圆内方、同心圆、内外皆方;所述校准区用于颜色校准,预防外部环境及拍摄仪器的干扰,其可为5~18个色块组成,其颜色以rgb表示,可为(0,0,0)至(255,255,255)间的任意组合;所述受检者信息区用于受检者信息登记与存储,为可为二维码、三维码或条形码,二维码、三维码的种类选自datamatrix、maxicode、aztec或qrcode,条形码的种类选自ean、upc或摩德巴码。所述信息包括基本姓名、年龄、性别、id号、科室、标本类型、检验项目、检验人员、备注。优选的,所述检测区与显色区域重叠,为镂空结构或透明膜,其镂空加工方式为激光切割、化学腐蚀或手工剪裁;其透明膜材质可为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或树脂。利用上述检测卡实现的一种多血型系统自动检测方法,先向加样孔加入全血,经过血液分离及抗原抗体反应,30s-1min后加入pbs、生理盐水或超纯水,10秒后肉眼观察到检测区颜色变化,既可肉眼识别,也可采用自动识码软件进行结果判读。优选的,向加样孔中注入的全血为新鲜或经抗凝剂处理的全血。优选的,abo血型反定型所需样本量为50~250μl,其余检测单一靶标所需样本量为5~15μl。优选的,所述自动识别软件安装在通用的智能手机、电脑或手持式扫码仪上。优选的,所述自动识别软件的识别流程包括:图像采集、图像定位与分割、识别采样、二维码或条形码识别;最后与内置数据库对比分析,自动获得图像中的信息并显示。进一步优选的,图像采集通过拍照、扫描或录像等方式实现。进一步优选的,图像定位与分割的具体方法是:利用opencv的findcontours函数区分定位区内部或外部边界,分五个参数,第一个参数对采集的图案进行二值化处理;第二个参数是内存存储器,findcontours找到的轮廓放到内存里面;第三个参数是层级;第四个参数是类型,采用树结构;第五个参数是节点拟合模式,全部寻找;从二值图像中检索轮廓作为轮廓树,指针fisrtcontour由该函数填充,获取层次结构值,可选用岛津法动态查找阈值,将所有点由链码形转化为点序列形式;对定位区的定位点图案进行轮廓识别,校正因不同拍摄角度导致的图像位置及形状差异,通过与定位点标定的几何变形对应标定检测区的位置。进一步优选的,识别采样的具体方法是:对检测区颜色进行提取,借助彩色条带图案对检测对象的深度确定方法,根据校准区域条带的颜色rgb对比找相似度,根据每个检测区在校准区域条带上对应的位置确定真实的输出结果;检测区取得的检测值与校准区彩色条带从左到右依次比对,得出实际值而不受拍照色差、光线、角度的影响。进一步优选的,二维码或条形码识别通过zbar工具包或zxing工具包实现。优选的,判读标准为:根据包被反应时间出现红色、褐色或棕色表示对应检测区阴性,出现白色、蓝色或黄色表示对应检测区阳性。优选的,根据实际值自动与内置数据库对比,自动在软件界面输出血型判读结果。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将血型检测卡与编码技术结合,利用多层血型检测卡实现微量样本快速、便携式血型检测;其卡为一次性使用,安全便捷,防止交叉污染;采用自动化结果判读,解决大样本临床检测问题;利用编码技术可实现自动定位、纠偏、校准,解决因拍照颜色、角度、手机型号等的偏差导致的检测稳定性低的难题,提高检测稳定性与准确率;将患者信息与检测结果自动对接,无需手工录入,减少操作人员工作量;自动识别软件无需专业仪器,可安装于通用的智能手机、电脑等设备,极大减轻基层卫生保健负担。总而言之,可采用微量血液快速检测多种血型,并实现多种血型自动识别,减少人工判断误差,提高检测效率,实现血型快速、准确、自动化、便携式检测。附图说明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本发明提供如下附图进行说明:图1a~图1d为本发明检测卡的结构示意图,图1a为加样层,图1b为反应层,图1c为显色层,图1d为识别层;其中,1为加样孔,2为过滤垫,3为全血垫,4为抗体垫,5为延时垫,6为抗原垫,7为观察区,8为检测区,9为定位区,10为校准区,11为受检者信息区。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实施例1:人abo血型及rh(c/c/d/e/e)血型自动检测选用蜡打印技术构建三维检测卡结构,如图1a~图1d所示,加样层和反应层分开设置,加样孔1为圆形;加样层材质以玻璃纤维为例,反应层全血垫3、抗体垫4、延时垫5和抗原垫6的材质以无纺纸为例,过滤垫2的材质以全血分离膜为例。抗体垫4预包抗a、b、c、c、d、e、e7个抗体,为igm型;质控区域以生理盐水浸润后干燥;所述延时垫5以预包被葡聚糖为例,均采用﹣80℃冷冻干燥后固定;显色层材质以硝酸纤维素膜为例,显色区域为8个正方形区域,分布对应abo和rh血型7个检测结果(编号1-7)及8号质控区,预包被甲基绿染料;观察区7为正方形;识别层的材质以打印纸为例,通过蜡打印呈现定位区9、校准区10、受检者信息区11,定位区9为内圆外方图案,校准区10由6个色块组成,其rgb分别为(68,114,196)、(240,142,24)、(44,220,65)、(218,46,148)、(220,78,44)、(41,219,223);受检者信息区11为qr二维码,信息包括基本姓名、年龄、性别、id号、科室、标本类型、检验项目、检验人员、备注。由上而下组装加样层、反应层、显色层、识别层,检测区8与显色区域重叠,采用激光切割镂空结构。具体操作过程:向加样孔1中加入70μl全血,30s后加入140μl超纯水,观察1-8号显色区域颜色变化并用手机对准检测卡拍照,10s后手机界面自动弹出血型结果;显色绿色为阳性,显示黄色为阴性结果。其中a、b、c、c、d、e、e对应1-7号显色区域,8号检测区为质控结果。结果举例见表1。表1.实施例1检测结果显色(1-8号显色区域)结果血型1、3、5、6显色绿色,其余黄色a阳性及cde阳性a型及rh(cde)型1、2、3、5、6显色绿色,其余黄色a、b阳性及cde阳性ab型及rh(cde)型3、4、5、6显色绿色,其余黄色a、b阴性及ccde阳性o型及rh(ccde)型2、3、4、5、6、7显色绿色,其余黄色b阳性及ccdee阳性b型及rh(ccdee)型以上不为全部结果,其他结果以此类推,结果判断标准一致。实施例2:人mns、kell、p、kidd血型自动检测选用折纸技术构建三维检测卡结构,如图1a~图1d所示,加样层和反应层合二为一,加样孔1为方形;反应层全血垫3、抗体垫4、延时垫5和抗原垫6的材质以滤纸为例,过滤垫2的材质以碳纸为例;抗体垫预包抗m、n、s、s、k、k、p、jka、jkb9个抗体,为igm、igg混合型,均采用30℃真空干燥后固定;质控区域以超纯水浸润后干燥;显色层材质以醋酸纤维素膜为例,显色区域为10个正方形区域,分布对应mns、kell、p、kidd血型9个检测结果(编号1-9)及10号质控区,预包被茚三酮;观察区7为正方形;识别层的材质以打印纸为例,通过蜡打印呈现定位区9、校准区10、受检者信息区11,定位区9为内圆外方图案,校准区10由10个色块组成,其rgb分别为(34,151,230)、(229,100,35)、(208,226,38)、(224,40,202)、(236,28,127)、(41,219,223)、(65,215,49)、(204,84,60)、(58,174,206)、(48,6,22);受检者信息区11为qr二维码,信息包括基本姓名、年龄、性别、id号、科室、标本类型、检验项目、检验人员、备注。由上而下组装加样层、反应层、显色层、识别层,检测区8与显色区域重叠,采用激光切割镂空结构。具体操作过程:向加样孔1中加入100μl全血,1min后加入200μl超纯水,观察1-10号显色区域颜色变化并用手机对准检测卡拍照,10s后手机界面自动弹出血型结果;显色绿色为阳性,显示黄色为阴性结果。其中m、n、s、s、k、k、p、jka、jkb对应1-9号显色区域,10号检测区为质控结果。结果举例见表2。表2.实施例2检测结果以上不为全部结果,其他结果以此类推,结果判断标准一致。实施例3:人abo正反定型、rh(c/c/d/e/e)血型自动检测选用蜡打印技术构建三维检测卡结构,如图1a~图1d所示,加样层和反应层分开设置,加样孔1为圆形;加样层材质以滤纸为例,反应层全血垫3、抗体垫4、延时垫5和抗原垫6的材质以无纺布为例,过滤垫2的材质以玻璃纤维为例;抗体垫预包抗a、b、c、c、d、e、e7个抗体,为igm型;质控区域以生理盐水浸润后干燥;所述延时垫以预包被果胶为例,均采用﹣80℃冷冻干燥后固定;抗原垫加入abo血型a1、a2、b、o型红细胞检测abo血型反定型,显色层材质以硝酸纤维素膜为例,显色区域为8个正方形区域,分布对应abo和rh血型7个检测结果(编号1-7)及8号质控区,预包被甲基绿染料;观察区7为正方形;识别层的材质以打印纸为例,通过蜡打印呈现定位区9、校准区10、受检者信息区11,定位区9为内圆外方图案,校准区10由15个色块组成,其rgb分别为(68,114,196)、(240,142,24)、(44,220,65)、(218,46,148)、(220,78,44)、(41,219,223)、(50,148,46)、(80,44,78)、(150,150,225)、(60,15,210)、(120,90,50)、(41,165,223)、(140,20,220)、(150,45,80)、(41,165,223);受检者信息区11为条形码,信息包括基本姓名、年龄、性别、id号、科室、标本类型、检验项目、检验人员、备注。由上而下组装加样层、反应层、显色层、识别层,检测区8与显色区域重叠,采用聚乙烯透明膜结构;具体操作过程:向加样孔1中加入300μl全血,60s后加入180μl超纯水,观察1-12号显色区域颜色变化并用手机对准检测卡拍照,10s后手机界面自动弹出血型结果;显色绿色为阳性,显示黄色为阴性结果。其中a、b、c、c、d、e、e对应1-7号显色区域,a1、a2、b、o型红细胞对应8-11号显色区域,12号检测区为质控结果。结果举例见表3。表3.实施例3检测结果以上不为全部结果,其他结果以此类推,结果判断标准一致。最后说明的是,以上优选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通过上述优选实施例已经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出各种各样的改变,而不偏离本发明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