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治疗肺疾病的雾化气流量智能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87638发布日期:2020-06-12 17:00阅读:4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治疗肺疾病的雾化气流量智能传感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医用气体流量测量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肺疾病的雾化气流量智能传感器。



背景技术:

呼吸系统由呼吸道(鼻、咽、喉、气管和各级支气管)和肺泡组成。肺脏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肺部疾病属于呼吸系统疾病。人体为了完成新陈代谢需要不断从空气中摄取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气体交换),这种气体交换称呼吸。肺与外界环境的气体交换和肺换气──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外呼吸(亦叫肺呼吸),气体经过血液运输到达组织后血液与组织细胞或组织液之间的气体交换称内呼吸(亦叫组织呼吸)。故肺脏与心血管系统有着密切的联系。肺脏除了主管呼吸功能外还具备非呼吸性的防御、免疫及内分泌代谢功能。呼吸系统有一整套完善的防御系统,受外界致敏原侵袭时,肺内可产生保护性的免疫和过敏反应。过敏性肺部疾病以支气管哮喘最多见,尤其是工业发达的国家,支气管哮喘患病率普遍升高。外源性哮喘多由体外抗原性物质侵入体内引起发病,如花粉、灰尘、工业上的化学物或药物等特异性抗原性物质。若脱离这种环境,或用这种物质作脱敏疗法后,有的患者可得到缓解。内源性哮喘患者多在某些遗传素质、体质较差或精神影响的基础上,由于呼吸道经常感染或经常受到某些物质刺激,使支气管粘膜反应性增高,在气候变化或吸入某些刺激性物体时发病,与喘息型支气管炎很难区别,预后较差。

雾化治疗主要指气溶胶吸入疗法。所谓气溶胶是指悬浮于空气中微小的固体或液体微粒。因此雾化吸入疗法是用雾化的装置将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滴或微粒,使其悬浮于气体中,并进入呼吸道及肺内,达到洁净气道,湿化气道,局部治疗及全身治疗的目的。

雾化气流量传感器属于精密电子检测部件,是雾化治疗过程中监测气体容量和流量的核心部件。目前,由于厂家不同,呼吸机的结构与原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对应使用的流量传感器也不同。现有的雾化气流量传感器普遍存在使用不便、维护保养成本高等缺点,因此,需要设计一种用于治疗肺疾病的雾化气流量智能传感器。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肺疾病的雾化气流量智能传感器。

本发明通过下述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治疗肺疾病的雾化气流量智能传感器,该传感器包括安装座,所述安装座为筒状结构,在所述安装座的中部对应设有隔板,所述隔板的上端与发热电阻对应连接,在所述隔板的底部与电路安装腔对应连接,在所述电路安装腔内对应设有气体流量转换采集电路对应连接,所述发热电阻与气体流量转换采集电路对应电连接,在所述安装座的上部对应设有连接环,在所述连接环的外侧对应设有连接螺纹。

在所述隔板的上端对应设有导电的热丝安装导柱,所述热丝安装导柱伸出安装座的上端敞口,所述热丝安装导柱的末端与发热电阻对应电连接;

在所述隔板的上端还对应设有导电的冷丝安装导柱,所述冷丝安装导柱伸出安装座的上端敞口,在所述冷丝安装导柱的末端与温度补偿电阻对应电连接。

所述安装座底部的敞口处与外壳对应可拆连接,所述安装座与外壳之间的空腔为密闭的电路安装腔,在所述电路安装腔内对应设有电路安装板,在所述电路安装板上对应设有气体流量转换采集电路,所述热丝安装导柱和冷丝安装导柱的底部均通过对应的导线与气体流量转换采集电路对应电连接,所述导线均对应穿过隔板。

在所述电路安装腔内远离隔板的一端对应设有限位环槽,所述电路安装板对应插入限位环槽内。

在所述隔板的上端对应设有可拆的导柱安装座,所述导柱安装座通过螺栓与隔板对应可拆连接,在所述导柱安装座上对应设有与冷丝安装导柱、热丝安装导柱一一匹配的安装通孔,所述安装通孔的另一端导线对应接触。

所述冷丝安装导柱包括两根,所述两根冷丝安装导柱对应设置在热丝安装导柱的两边。

在所述安装座内对应设有滤膜,所述滤膜位于连接环与安装座的连接处。

所述气体流量转换采集电路还与无线传输模块对应电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肺疾病的雾化气流量智能传感器设有发热电阻,使用时,发热电阻发热产生的温度由气体流量转换采集电路保持其温度与流过气体温度相差一定值,当气体流量增大时,气体流量转换采集电路使热线通过的电流加大,反之则减小。这样,就使得通过发热电阻的电流是雾化气流量的单一函数,即发热电阻的电流随气体流量增大而增大,随其减小而减小,可以快速便捷的检测雾化器的气体流量;而且本申请的传感器还具有结构紧凑、方便拆装、易于保养维护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用于治疗肺疾病的雾化气流量智能传感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安装座,2为发热电阻,3为热丝安装导柱,4为冷丝安装导柱,5为温度补偿电阻,6为电路安装腔,7为气体流量转换采集电路,8为隔板,9为电路安装板,10为外壳,11为限位环槽,12为连接环,13为连接螺纹,14为滤膜,15为导柱安装座,16为无线传输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治疗肺疾病的雾化气流量智能传感器,该传感器包括安装座1,所述安装座1为筒状结构,在所述安装座1的中部对应设有隔板8,所述隔板8的上端与发热电阻2对应连接,在所述隔板8的底部与电路安装腔6对应连接,在所述电路安装腔6内对应设有气体流量转换采集电路7对应连接,所述发热电阻2与气体流量转换采集电路7对应电连接,在所述安装座1的上部对应设有连接环12,在所述连接环12的外侧对应设有连接螺纹13。

在所述隔板8的上端对应设有导电的热丝安装导柱3,所述热丝安装导柱3伸出安装座1的上端敞口,所述热丝安装导柱3的末端与发热电阻2对应电连接;在所述隔板8的上端还对应设有导电的冷丝安装导柱4,所述冷丝安装导柱4伸出安装座1的上端敞口,在所述冷丝安装导柱4的末端与温度补偿电阻5对应电连接。

本申请中作为发热体的发热电阻是用直径为70μm的铂丝制成,张紧装于热丝安装导柱的末端,本实施例中,设计使其比进气温度高120℃。另外,为了克服环境温度的影响,本申请另还有两个温度补偿电阻,两个温度补偿电阻分别设置在发热电阻两侧,最大程度起到补偿的作用。

所述安装座1底部的敞口处与外壳10对应可拆连接,所述安装座1与外壳10之间的空腔为密闭的电路安装腔6,在所述电路安装腔6内对应设有电路安装板9,在所述电路安装板9上对应设有气体流量转换采集电路7,所述热丝安装导柱3和冷丝安装导柱4的底部均通过对应的导线与气体流量转换采集电路7对应电连接,所述导线均对应穿过隔板8。隔板8将安装座1分隔为两个相互隔绝的结构,只有导线对应穿过隔板8,使得发热电阻和温度补偿电阻与气体流量转换采集电路处于可以导通的状态,只有较细的导线穿过隔板8,可以更大程度上保证隔板8的密封性,防止雾化过程中药剂或者唾沫逸出。

在所述电路安装腔6内远离隔板8的一端对应设有限位环槽11,所述电路安装板9对应插入限位环槽11内。所述电路安装板9安装在限位环槽11内,便于安装和维护。

在所述隔板8的上端对应设有可拆的导柱安装座15,所述导柱安装座15通过螺栓(附图中未画出)与隔板8对应可拆连接,在所述导柱安装座15上对应设有与冷丝安装导柱4、热丝安装导柱3一一匹配的安装通孔(附图中未画出),所述安装通孔的另一端导线对应接触。各个部件大部分为可拆连接,便于安装和保养。

所述冷丝安装导柱4包括两根,所述两根冷丝安装导柱4对应设置在热丝安装导柱3的两边。

在所述安装座1内对应设有滤膜14,所述滤膜14位于连接环12与安装座1的连接处。滤膜可以对气溶胶状态的药剂及病人飞沫进行一定程度的阻拦,减小对内部构件造成影响,节约了传感器的清洗工作强度。

所述气体流量转换采集电路7还与无线传输模块16对应电连接。本申请采用现有技术中成熟的无线传输模块16,将气体流量转换采集电路7采集到的流量信息通过无线传输模块16传输至上位机,减少了雾化现场的线缆,方便使用。

本申请中,气体流量转换采集电路控制发热电阻和温度补偿电阻进行气流量的采集过程、原理及气体流量转换采集电路的具体电路结构为公知技术,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传感器采用的发热电阻和温度补偿电阻需要经常进行保养、维修、更换,尤其是发热电阻,发热电阻是铂金金属丝,细而易断,安装或拆卸时要轻拿轻放。一般使用后需用75%酒精浸泡消毒60min,取出在空气中自然凉干,绝对不允许用水冲洗。

在雾化治疗的过程中,如果病人的分泌物及冷凝水吸附在传感器的发热电阻的铂丝上,特别是进行雾化治疗后残余的药液也会吸附在流量传感器的发热电阻上,从而造成流量传感器失灵无法正常工作。本申请可以直接将导柱安装座取下,就可以将发热电阻和温度补偿电阻进行保养、维修、更换,节约了维护保养时间。

现有的同类型传感器在发热电阻和温度补偿电阻损坏时,基本上就需要购置新的设备,本申请只需要更换其中一部分零部件,降低了使用成本,而且更换过程简单便捷,不需要专业操作。

本申请的智能传感器属于精密电子检测部件,是雾化治疗过程中监测气体流量的核心部件,使用时,因为在所述安装座1的上部对应设有连接环12,在所述连接环12的外侧对应设有连接螺纹13,在雾化器气路上对应设置一个检测口,检测口的内壁与连接螺纹13相匹配

在雾化器频繁使用时,连接螺纹13与检测口可拆连接在一起,在不是频繁使用时,如换班或者夜班时,连接螺纹13与检测口分开,即可将最容易损坏的传感器单独保护起来。检测口的具体结构和尺寸与连接螺纹13一一匹配即可,在此不再赘述。

尽管已经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做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和列举,应当理解,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对上述实施例做出修改或者采用等同的替代方案,这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在不偏离本发明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发明要求保护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