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总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727514发布日期:2021-01-26 17:43阅读:54来源:国知局
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总成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发明属于汽车制造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气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的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总成,尤其涉及一种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总成。


背景技术:

[0002]
目前,国内外生产的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性能、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的试验台,全部是在不同的专用试验台上进行试验,气制动阀性能在气制动阀性能专用试验台上进行试验,气制动阀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在气制动阀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的专用试验台上进行试验。同样,制动缸性能在制动缸性能专用试验台上进行试验,制动缸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在制动缸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的专用试验台上进行试验。这些专用试验台都是固定在试验室内,具有结构简单、价格适中、制造容易等优点。但是,专用试验台的底座是通过地脚螺栓固定在地面上,不便于移动。试验操作人员在对专用试验台做维护与保养时劳动强度大、进行试验前的准备时间较长、很容易使操作人员疲劳,劳动强度增大,且工作效率较低。申请人的发明人于2019年1月23日申请的中国专利申请,名称为“农业拖拉机气制动阀与制动气室多功能试验台底座总成”(申请号:2019100646079),和同日申请的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名称为“农业拖拉机气制动阀与制动气室多功能试验台底座总成”(申请号:201920114305.3),采用的是单轴驱动试验台底座总成。其不足之处如下:将零件组装成行走轮支架总成时,装配工艺比较复杂,且焊接工艺要求比较高;同样,驱动轴和从动轴较长,加工难度比较大,装配工艺仍然比较复杂、不便拆装;试验台底座总成只能直线行走与制动,不能做转向运动,直线行走也不能变速,维护与保养比较繁琐。
[0003]
因此,研制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维护与保养比较容易、试验前的准备时间较短、工作效率较高,且具备液压驱动行走、转向与制动能力、可变速行走与转向、安装方便,使用安全可靠的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总成,必将受到广大用户的青睐。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合理、成本适中、具备液压驱动变速行走、变速转向与制动能力,安装方便且使用可靠的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总成。
[0005]
为了实现上述任务,本发明采取如下的技术解决方案:
[0006]
一种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总成,包括: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液压驱动底座装置;其特征在于:
[0007]
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通过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一三通接头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二变量液压泵吸油管总成连接;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通过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一液压系统回油管总成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二三通接头连接;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通过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
力总成中的液压油箱总成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冷却器出油管连接;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通过液压油箱总成与液压驱动底座装置中的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连接;液压油箱总成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通过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通过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一电动机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通过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通过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与液压驱动底座装置中的第一高压油管总成和第三高压油管总成连接;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通过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二电动机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通过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通过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通过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气制动阀性能试验台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通过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气制动阀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通过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制动缸性能试验台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通过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制动缸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通过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冷却器总成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通过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电气控制柜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
[0008]
根据本发明,所述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包括:第一压力传感器总成、第一先导式比例溢流阀总成、第一变量液压泵压油管总成、第一变量液压泵、第一端盖、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第一平键、第一注润滑油螺堵、第一变量液压泵传动套、第二平键、第二端盖、第一电动机、第一变量液压泵吸油管总成、液压油箱总成、第一三通接头、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第一电液比例换向阀、第二单向比例调速阀、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第一压力表、第一液压系统回油管总成、液压油箱吸油管总成和第三单向比例调速阀;其中:
[0009]
液压油箱总成设置在液压驱动底座装置中的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中部;液压油箱总成四个角的支撑腿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的四个等直径螺纹孔相匹配的等直径圆柱孔;液压油箱总成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第一电动机设置在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前部的左边,且处于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二电动机之间;第一电动机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由一个水平圆柱体、两个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垂直立板、两个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l形板组成一个整体;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中的水平圆柱体外部上方中间设置有一个垂直螺纹通孔;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水平圆柱体外部上方中间的垂直螺纹通孔与第一注润滑油螺堵的螺纹相匹配;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水平圆柱体内部,设置有两个同轴不同直径的圆柱孔,其中左边圆柱孔直径小于右边圆柱孔直径;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水平圆柱体内部左边圆柱孔上方设置有一个与第一平键相匹配的矩形凹槽;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两个水平圆柱孔轴心线周围左端面和右端面上均布六个水平螺纹孔;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两个水平圆柱孔轴心线,与左端和右端两组六个水平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圆的轴
心线同轴;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水平圆柱体左端面上的六个水平螺纹孔与第一端盖上的六个水平圆柱孔相匹配;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水平圆柱体右端面上的六个水平螺纹孔与第二端盖上的六个水平圆柱孔相匹配;第一端盖中间,设置有一个水平圆柱孔;第一端盖中间水平圆柱孔直径与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的左边圆柱孔直径相等;第一端盖中间水平圆柱孔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驱动轴圆柱体相匹配;第二端盖中间,设置有一个水平圆柱孔与第一电动机输出轴圆柱体相匹配;第一变量液压泵传动套外部为水平圆柱体;第一变量液压泵传动套水平圆柱体内部,设置有两个同轴不同直径的圆柱孔,其中左边圆柱孔直径小于右边圆柱孔直径;第一变量液压泵传动套左边圆柱孔内设置有一个与第一平键相匹配的平键槽;第一变量液压泵传动套右边圆柱孔内设置有一个与第二平键相匹配的平键槽;第一变量液压泵传动套水平圆柱体轴心线与两个同轴不同直径的圆柱孔轴心线同轴;第一变量液压泵传动套安装在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右边圆柱孔内,且第一变量液压泵传动套左端与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左边圆柱孔右端接触;第二端盖安装在第一电动机输出轴圆柱体上;第二平键安装在第一电动机输出轴圆柱体平键槽内;第二端盖、第二平键、第一电动机装配完成后,通过第一变量液压泵传动套右边圆柱孔内平键槽沿着第二平键安装在第一电动机输出轴圆柱体上;第二端盖与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螺接;第一端盖安装在第一变量液压泵驱动轴圆柱体上;第一平键安装在第一变量液压泵驱动轴圆柱体平键槽内;第一端盖、第一平键、第一变量液压泵装配完成后,通过第一变量液压泵驱动轴圆柱体上第一平键沿着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和第一变量液压泵传动套平键槽安装在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上;第一变量液压泵连接板通过第一端盖与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螺接;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第一变量液压泵吸油口、压油口分别安装一个管接头,通过密封圈密封;第一变量液压泵吸油管总成左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一变量液压泵吸油管接头连接;第一变量液压泵吸油管总成右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一三通接头左端管接头连接;第一三通接头右端通过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二变量液压泵吸油管总成左端管接头连接;液压油箱吸油管总成一端通过管接头与液压油箱总成前面下部的右端吸油管接头连接,另一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一三通接头后端管接头连接;第一变量液压泵压油管总成左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右端管接头连接;第一变量液压泵压油管总成右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一变量液压泵压油口管接头连接;第一液压系统回油管总成左边前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后端管接头连接;第一液压系统回油管总成右端通过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二三通接头左端管接头连接;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为长方体;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右端中间设置有一个管接头;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右端中间管接头与第一变量液压泵压油管总成左端管接头相匹配;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后边中间设置有一个管接头;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后边中间管接头与第一液压系统回油管总成左边前端管接头相匹配;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左端设置有两个管接头;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左端前边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底座装置中的第一高压油管总成上边右端管接头相匹配;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左端后边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底座装置中的第三高压油管总成上边右端管接头相匹配;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左端前边管接头与第一高压油管总成上边右端管接头连接;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左端后边管接头与第三高压油管总成上边右端管接头连接;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等直径垂直圆柱孔;第一变量液
压泵集成块为长方体;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等直径垂直圆柱孔;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四个角上四个等直径垂直圆柱孔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四个角上四个等直径垂直圆柱孔相匹配;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安装在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上面;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下表面通过密封圈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上表面密封接触;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与液压驱动底座装置中的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前面设置有四个与第二单向比例调速阀四个圆柱通孔相匹配的螺纹孔;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前面四个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正方形内部设置有两个油孔;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前面两个油孔与第二单向比例调速阀两个油孔相匹配;第二单向比例调速阀通过密封圈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前面密封接触;第二单向比例调速阀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前面螺接;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后面设置有四个与第三单向比例调速阀四个圆柱孔相匹配的螺纹孔;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后面四个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正方形内部设置有两个油孔;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后面两个油孔与第三单向比例调速阀两个油孔相匹配;第三单向比例调速阀通过密封圈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后面密封接触;第三单向比例调速阀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后面螺接;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左侧面设置有四个与第一电液比例换向阀四个圆柱孔相匹配的螺纹孔;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左侧面四个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长方形内部设置有四个油孔;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左侧面四个油孔与第一电液比例换向阀四个油孔相匹配;第一电液比例换向阀通过密封圈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左侧面密封接触;第一电液比例换向阀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左侧面螺接;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右侧面设置有四个与第一先导式比例溢流阀总成四个圆柱孔相匹配的螺纹孔;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右侧面四个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长方形内部设置有两个油孔;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右侧面两个油孔与第一先导式比例溢流阀总成两个油孔相匹配;第一先导式比例溢流阀总成通过密封圈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右侧面密封接触;第一先导式比例溢流阀总成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右侧面螺接;第一压力传感器总成安装在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上表面中间右端;第一压力表安装在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上表面中间左端。
[0010]
所述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包括:第二电动机、第二变量液压泵吸油管总成、第三端盖、第三平键、第二变量液压泵传动套、第二注润滑油螺堵、第四平键、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第四端盖、第二变量液压泵、第二变量液压泵压油管总成、第二先导式比例溢流阀总成、第二压力传感器总成、第二液压系统回油管总成、第二压力表、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第一单向比例调速阀、第二电液比例换向阀、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冷却器出油管总成、冷却器进油管总成、第二三通接头、第四单向比例调速阀、气制动阀性能试验台、气制动阀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制动缸性能试验台、制动缸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冷却器出水管总成、冷却器进水管总成、冷却器总成和电气控制柜;其中:
[0011]
第二电动机设置在液压驱动底座装置中的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前部的右边,且处于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与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一电动机之间;第二电动机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由一个水平圆柱体、两个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垂直立板、两个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l形板组成一个整体;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中的水平圆柱体外部上方中间设置有一个垂直螺纹通孔;第二变量液压泵支
撑架水平圆柱体外部上方中间的垂直螺纹通孔与第二注润滑油螺堵的螺纹相匹配;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水平圆柱体内部,设置有两个同轴不同直径的圆柱孔,其中左边圆柱孔直径大于右边圆柱孔直径;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水平圆柱体内部右边圆柱孔上方设置有一个与第四平键相匹配的矩形凹槽;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两个水平圆柱孔轴心线周围左端面和右端面上均布六个水平螺纹孔;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两个水平圆柱孔轴心线,与左端和右端两组六个水平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圆的轴心线同轴;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水平圆柱体左端面上的六个水平螺纹孔与第三端盖上的六个水平圆柱孔相匹配;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水平圆柱体右端面上的六个水平螺纹孔与第四端盖上的六个水平圆柱孔相匹配;第三端盖中间,设置有一个水平圆柱孔与第二电动机输出轴圆柱体相匹配;第四端盖中间,设置有一个水平圆柱孔与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右边圆柱孔相等;第四端盖中间水平圆柱孔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驱动轴圆柱体相匹配;第二变量液压泵传动套外部为水平圆柱体;第二变量液压泵传动套水平圆柱体内部,设置有两个同轴不同直径的圆柱孔,其中左边圆柱孔直径大于右边圆柱孔直径;第二变量液压泵传动套左边圆柱孔内设置有一个与第三平键相匹配的平键槽;第二变量液压泵传动套右边圆柱孔内设置有一个与第四平键相匹配的平键槽;第二变量液压泵传动套水平圆柱体轴心线与两个同轴不同直径的圆柱孔轴心线同轴;第二变量液压泵传动套安装在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左边圆柱孔内,且第二变量液压泵传动套右端与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右边圆柱孔左端接触;第三端盖安装在第二电动机输出轴圆柱体上;第三平键安装在第二电动机输出轴圆柱体平键槽内;第三端盖、第三平键、第二电动机装配完成后,通过第二变量液压泵传动套左边圆柱孔内平键槽沿着第三平键安装在第二电动机输出轴圆柱体上;第三端盖与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螺接;第四端盖安装在第二变量液压泵驱动轴圆柱体上;第四平键安装在第二变量液压泵驱动轴圆柱体平键槽内;第四端盖、第四平键、第二变量液压泵装配完成后,通过第二变量液压泵驱动轴圆柱体上第四平键沿着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和第二变量液压泵传动套平键槽安装在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上;第二变量液压泵连接板通过第四端盖与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螺接;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第二变量液压泵吸油口、压油口分别安装一个管接头,通过密封圈密封;第二变量液压泵吸油管总成左端通过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一三通接头右端管接头连接;第二变量液压泵吸油管总成右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二变量液压泵吸油管接头连接;第二变量液压泵压油管总成左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二变量液压泵压油口管接头连接;第二变量液压泵压油管总成右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左端管接头连接;第二液压系统回油管总成左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二三通接头右端管接头连接;第二液压系统回油管总成右边前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后端管接头连接;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为长方体;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左端中间设置有一个管接头;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左端中间管接头与第二变量液压泵压油管总成右端管接头相匹配;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后边中间设置有一个管接头;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后边中间管接头与第二液压系统回油管总成右边前端相匹配;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右端设置有两个管接头;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右端前边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底座装置中的第六高压油管总成上边左端管接头相匹配;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右端后边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底座装置中的第四高压油管总成上边左端管接头相匹配;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右端前边管接头与第六高压油管总
成上边左端管接头连接;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右端后边管接头与第四高压油管总成上边左端管接头连接;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等直径垂直圆柱孔;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为长方体;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等直径垂直圆柱孔;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四个角上四个等直径垂直圆柱孔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四个角上四个等直径垂直圆柱孔相匹配;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安装在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上面;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下表面通过密封圈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上表面密封接触;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前面设置有四个与第一单向比例调速阀四个圆柱通孔相匹配的螺纹孔;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前面四个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正方形内部设置有两个油孔;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前面两个油孔与第一单向比例调速阀两个油孔相匹配;第一单向比例调速阀通过密封圈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前面密封接触;第一单向比例调速阀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前面螺接;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后面设置有四个与第四单向比例调速阀四个圆柱孔相匹配的螺纹孔;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后面四个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正方形内部设置有两个油孔;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后面两个油孔与第四单向比例调速阀(74)两个油孔相匹配;第四单向比例调速阀通过密封圈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后面密封接触;第四单向比例调速阀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后面螺接;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右侧面设置有四个与第二电液比例换向阀四个圆柱孔相匹配的螺纹孔;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右侧面四个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长方形内部设置有四个油孔;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右侧面四个油孔与第二电液比例换向阀四个油孔相匹配;第二电液比例换向阀通过密封圈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右侧面密封接触;第二电液比例换向阀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右侧面螺接;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左侧面设置有四个与第二先导式比例溢流阀总成四个圆柱孔相匹配的螺纹孔;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左侧面四个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长方形内部设置有两个油孔;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左侧面两个油孔与第二先导式比例溢流阀总成两个油孔相匹配;第二先导式比例溢流阀总成通过密封圈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左侧面密封接触;第二先导式比例溢流阀总成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左侧面螺接;第二压力传感器总成安装在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上表面中间左端;第二压力表安装在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上表面中间右端;气制动阀性能试验台设置在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后部左端;气制动阀性能试验台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的四个等直径螺纹孔相匹配的等直径圆柱孔;气制动阀性能试验台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气制动阀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设置在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后部,处于气制动阀性能试验台右边,且处于制动缸性能试验台左边;气制动阀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的四个等直径螺纹孔相匹配的等直径圆柱孔;气制动阀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制动缸性能试验台设置在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后部,处于气制动阀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右边,且处于制动缸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左边;制动缸性能试验台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的四个等直径螺纹孔相匹配的等直径圆柱孔;制动缸性能试验台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制动缸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设置在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后部右端;制动缸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的四个等直径螺纹孔相匹配的等直径圆柱孔;制动缸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与试验台液压驱
动底座螺接;冷却器总成设置在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中部右端;冷却器总成四个等直径圆柱孔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的四个等直径螺纹孔相匹配;冷却器总成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冷却器进油管总成前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二三通接头后端管接头连接;冷却器进油管总成后端通过管接头与冷却器总成进油口管接头连接;冷却器出油管总成右端通过管接头与冷却器总成出油口管接头连接;冷却器出油管总成左端通过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液压油箱总成后面回油管接头连接;冷却器出水管总成左端通过管接头与冷却器总成出水口管接头连接;冷却器出水管总成右端通过管接头与冷却水回水管接头连接;冷却器进水管总成左端通过管接头与冷却器总成进水口管接头连接;冷却器进水管总成右端通过管接头与冷却水源管接头连接;电气控制柜设置在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中部左端;电气控制柜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的四个等直径螺纹孔相匹配的等直径圆柱孔;电气控制柜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螺接。
[0012]
所述液压驱动底座装置包括:第一行走轮支架、第三注润滑油螺堵、第一液压马达、第一衬套、第一行走轮轴、第一行走轮、第一固定卡环、第二衬套、第四注润滑油螺堵、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第二行走轮支架、第五注润滑油螺堵、第三衬套、第二固定卡环、第二行走轮、第二行走轮轴、第四衬套、第二液压马达、第六注润滑油螺堵、第一高压油管总成、第二高压油管总成、第三高压油管总成、第四高压油管总成、第五高压油管总成、第六高压油管总成、第七注润滑油螺堵、第三液压马达、第五衬套、第三行走轮轴、第三行走轮、第三固定卡环、第六衬套、第八注润滑油螺堵、第三行走轮支架、第九注润滑油螺堵、第七衬套、第四固定卡环、第四行走轮、第四行走轮轴、第八衬套、第四液压马达、第十注润滑油螺堵和第四行走轮支架;其中:
[0013]
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为等厚度长方形钢板;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表面后部左端,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气制动阀性能试验台底座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表面后部左边,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气制动阀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底座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表面后部右边,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制动缸性能试验台底座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表面后部右端,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制动缸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底座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表面中部,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液压油箱总成底座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表面中部右端,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冷却器总成底座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表面中部左端,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电气控制柜底座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表面前部左端,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表面前部左边,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表面前部左边,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一电动机底座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
的腰子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表面前部右边,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二电动机底座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腰子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表面前部右边,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表面前部右端,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表面右前角,设置有四个与第一行走轮支架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下表面右前角,设置有一个与第一行走轮支架上端圆柱体相匹配的圆形沉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表面左前角,设置有四个与第二行走轮支架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下表面左前角,设置有一个与第二行走轮支架上端圆柱体相匹配的圆形沉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表面左后角,设置有四个与第三行走轮支架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下表面左后角,设置有一个与第三行走轮支架上端圆柱体相匹配的圆形沉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表面右后角,设置有四个与第四行走轮支架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下表面右后角,设置有一个与第四行走轮支架上端圆柱体相匹配的圆形沉孔;第一行走轮支架由一个等厚度圆形钢板、两个平行的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半圆弧形加强筋板、两个平行的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等腰梯形钢板,等腰梯形钢板下端采用圆弧过渡的立板组成一个整体;第一行走轮支架的圆形钢板上,均布四个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四个等直径螺纹孔相匹配的等直径圆柱孔;第一行走轮支架两个平行的下端采用圆弧过渡的立板下部凸台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第一衬套、第二衬套圆柱体相匹配的水平圆柱孔;第一行走轮支架两个平行的立板下部凸台轴心线与两个水平圆柱孔轴心线同轴;第一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的水平圆柱孔与第二衬套圆柱体相匹配;第一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的水平圆柱孔与第一衬套圆柱体相匹配;第一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设置有一个与第四注润滑油螺堵圆柱体螺纹相匹配的垂直螺纹孔;第一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设置有一个与第三注润滑油螺堵圆柱体螺纹相匹配的垂直螺纹孔;第一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的右侧面凸台上设置有六个与第一液压马达连接板上六个水平圆柱孔相匹配的水平螺纹孔;第一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的右侧面凸台上水平圆柱孔的轴心线与六个水平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圆的轴心线同轴;第一衬套右边设置有一个垂直圆柱孔;第一衬套右边垂直圆柱孔与第一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凸台上垂直螺纹孔相匹配;第一衬套安装在第一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圆柱孔内;第二衬套左边设置有一个垂直圆柱孔;第二衬套左边垂直圆柱孔与第一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凸台上垂直螺纹孔相匹配;第二衬套安装在第一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圆柱孔内;第一行走轮水平轴心线上设置有一个与第一行走轮轴圆柱体花键相匹配的圆柱孔内花键;第一行走轮轴外部,设置有三个同轴不同直径的圆柱体,其中左边圆柱体直径大于中间圆柱体直径,中间圆柱体直径大于右边圆柱体直径;第一行走轮轴中间圆柱体上设置有花键;第一行走轮轴右边圆柱体内部设置有内花键;第一行走轮轴右边圆柱孔内花键轴心线与中间圆柱体上花键轴心线同轴;第一行走轮轴中间圆柱体花键左边设置有一个与第一固定卡环相匹配的圆环凹槽;第一行走轮轴右端依次从第二衬套、第一固定卡环、第一行走轮穿入,第一行走轮轴右端从第一衬套伸出;第一固定卡环安装在第一行走轮轴圆环凹槽内,且第一固
定卡环左端与第一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右端接触;第一行走轮轴左边圆柱体右端与第一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左端接触;第一行走轮安装在第一行走轮轴中间圆柱体花键上;第四注润滑油螺堵安装在第一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垂直螺纹孔内;第三注润滑油螺堵安装在第一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垂直螺纹孔内;第一液压马达输出轴插入第一行走轮轴右边圆柱孔花键内;第一液压马达连接板左端与第一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右端接触;第一液压马达连接板与第一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右端螺接;第一行走轮支架圆形钢板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右前角下表面螺接;第六高压油管总成下边右端管接头与第一液压马达左端管接头连接;第六高压油管总成上边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右端前边管接头连接;第五高压油管总成左端管接头与第一液压马达右端管接头连接;第五高压油管总成右端管接头与第四液压马达左端管接头连接;第二行走轮支架由一个等厚度圆形钢板、两个平行的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半圆弧形加强筋板、两个平行的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等腰梯形钢板,等腰梯形钢板下端采用圆弧过渡的立板组成一个整体;第二行走轮支架的圆形钢板上,均布四个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四个等直径螺纹孔相匹配的等直径圆柱孔;第二行走轮支架两个平行的下端采用圆弧过渡的立板下部凸台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第三衬套、第四衬套圆柱体相匹配的水平圆柱孔;第二行走轮支架两个平行的立板下部凸台轴心线与两个水平圆柱孔轴心线同轴;第二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的水平圆柱孔与第四衬套圆柱体相匹配;第二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的水平圆柱孔与第三衬套圆柱体相匹配;第二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设置有一个与第六注润滑油螺堵圆柱体螺纹相匹配的垂直螺纹孔;第二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设置有一个与第五注润滑油螺堵圆柱体螺纹相匹配的垂直螺纹孔;第二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设置有六个与第二液压马达连接板上六个水平圆柱孔相匹配的水平螺纹孔;第二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水平圆柱孔的轴心线与六个水平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圆的轴心线同轴;第三衬套右边设置有一个垂直圆柱孔;第三衬套右边垂直圆柱孔与第二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凸台上垂直螺纹孔相匹配;第三衬套安装在第二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圆柱孔内;第四衬套左边设置有一个垂直圆柱孔;第四衬套左边垂直圆柱孔与第二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凸台上垂直螺纹孔相匹配;第四衬套安装在第二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圆柱孔内;第二行走轮水平轴心线上设置有一个与第二行走轮轴圆柱体花键相匹配的圆柱孔内花键;第二行走轮轴外部,设置有三个同轴不同直径的圆柱体,其中左边圆柱体直径小于中间圆柱体直径,中间圆柱体直径小于右边圆柱体直径;第二行走轮轴中间圆柱体上设置有花键;第二行走轮轴左边圆柱体内部设置有内花键;第二行走轮轴左边圆柱孔内花键轴心线与中间圆柱体上花键轴心线同轴;第二行走轮轴中间圆柱体花键右边设置有一个与第二固定卡环相匹配的圆环凹槽;第二行走轮轴左端依次从第三衬套、第二固定卡环、第二行走轮穿入,第二行走轮轴左端从第四衬套伸出;第二固定卡环安装在第二行走轮轴圆环凹槽内,且第二固定卡环右端与第二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左端接触;第二行走轮轴右边圆柱体左端与第二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右端接触;第二行走轮安装在第二行走轮轴中间圆柱体花键上;第六注润滑油螺堵安装在第二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垂直螺纹孔内;第五注润滑油螺堵安装在第二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垂直螺纹孔内;第二液压马达输出轴插入第二行走轮轴左边圆柱体花键
内;第二液压马达连接板右端与第二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左端接触;第二液压马达连接板与第二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左端螺接;第二行走轮支架圆形钢板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左前角下表面螺接;第一高压油管总成下边左端管接头与第二液压马达右端管接头连接;第一高压油管总成上边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左端前边管接头连接;第二高压油管总成右端管接头与第二液压马达左端管接头连接;第二高压油管总成左端管接头与第三液压马达右端管接头连接;第三行走轮支架由一个等厚度圆形钢板、两个平行的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半圆弧形加强筋板、两个平行的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等腰梯形钢板,等腰梯形钢板下端采用圆弧过渡的立板组成一个整体;第三行走轮支架的圆形钢板上,均布四个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四个等直径螺纹孔相匹配的等直径圆柱孔;第三行走轮支架两个平行的下端采用圆弧过渡的立板下部凸台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第五衬套、第六衬套圆柱体相匹配的水平圆柱孔;第三行走轮支架两个平行的立板下部凸台轴心线与两个水平圆柱孔轴心线同轴;第三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的水平圆柱孔与第六衬套圆柱体相匹配;第三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的水平圆柱孔与第五衬套圆柱体相匹配;第三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设置有一个与第八注润滑油螺堵圆柱体螺纹相匹配的垂直螺纹孔;第三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设置有一个与第七注润滑油螺堵圆柱体螺纹相匹配的垂直螺纹孔;第三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的右侧面凸台上设置有六个与第三液压马达连接板上六个水平圆柱孔相匹配的水平螺纹孔;第三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的右侧面凸台上水平圆柱孔的轴心线与六个水平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圆的轴心线同轴;第五衬套右边设置有一个垂直圆柱孔;第五衬套右边垂直圆柱孔与第三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凸台上垂直螺纹孔相匹配;第五衬套安装在第三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圆柱孔内;第六衬套左边设置有一个垂直圆柱孔;第六衬套左边垂直圆柱孔与第三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凸台上垂直螺纹孔相匹配;第六衬套安装在第三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圆柱孔内;第三行走轮水平轴心线上设置有一个与第三行走轮轴圆柱体花键相匹配的圆柱孔内花键;第三行走轮轴外部,设置有三个同轴不同直径的圆柱体,其中左边圆柱体直径大于中间圆柱体直径,中间圆柱体直径大于右边圆柱体直径;第三行走轮轴中间圆柱体上设置有花键;第三行走轮轴右边圆柱体内部设置有内花键;第三行走轮轴右边圆柱孔内花键轴心线与中间圆柱体上花键轴心线同轴;第三行走轮轴中间圆柱体花键左边设置有一个与第三固定卡环相匹配的圆环凹槽;第三行走轮轴右端依次从第六衬套、第三固定卡环、第三行走轮穿入,第三行走轮轴右端从第五衬套伸出;第三固定卡环安装在第三行走轮轴圆环凹槽内,且第三固定卡环左端与第三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右端接触;第三行走轮轴左边圆柱体右端与第三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左端接触;第三行走轮安装在第三行走轮轴中间圆柱体花键上;第八注润滑油螺堵安装在第三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垂直螺纹孔内;第七注润滑油螺堵安装在第三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垂直螺纹孔内;第三液压马达输出轴插入第三行走轮轴右边圆柱体花键内;第三液压马达连接板左端与第三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右端接触;第三液压马达连接板与第三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右端螺接;第三行走轮支架圆形钢板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左后角下表面螺接;第三高压油管总成下边右端管接头与第三液压马达左端管接头连接;第三高压油管总成上边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左端后
边管接头连接;第二高压油管总成左端管接头与第三液压马达右端管接头连接;第二高压油管总成右端管接头与第二液压马达左端管接头连接;第四行走轮支架由一个等厚度圆形钢板、两个平行的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半圆弧形加强筋板、两个平行的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等腰梯形钢板,等腰梯形钢板下端采用圆弧过渡的立板组成一个整体;第四行走轮支架的圆形钢板上,均布四个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上四个等直径螺纹孔相匹配的等直径圆柱孔;第四行走轮支架两个平行的下端采用圆弧过渡的立板下部凸台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第七衬套、第八衬套圆柱体相匹配的水平圆柱孔;第四行走轮支架两个平行的立板下部凸台轴心线与两个水平圆柱孔轴心线同轴;第四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的水平圆柱孔与第八衬套圆柱体相匹配;第四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的水平圆柱孔与第七衬套圆柱体相匹配;第四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设置有一个与第十注润滑油螺堵圆柱体螺纹相匹配的垂直螺纹孔;第四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设置有一个与第九注润滑油螺堵圆柱体螺纹相匹配的垂直螺纹孔;第四行走轮支架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设置有六个与第四液压马达连接板上六个水平圆柱孔相匹配的水平螺纹孔;第四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水平圆柱孔的轴心线与六个水平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圆的轴心线同轴;第七衬套右边设置有一个垂直圆柱孔;第七衬套右边垂直圆柱孔与第四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凸台上垂直螺纹孔相匹配;第七衬套安装在第四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圆柱孔内;第八衬套左边设置有一个垂直圆柱孔;第八衬套左边垂直圆柱孔与第四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凸台上垂直螺纹孔相匹配;第八衬套安装在第四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圆柱孔内;第四行走轮水平轴心线上设置有一个与第四行走轮轴圆柱体花键相匹配的圆柱孔内花键;第四行走轮轴外部,设置有三个同轴不同直径的圆柱体,其中左边圆柱体直径小于中间圆柱体直径,中间圆柱体直径小于右边圆柱体直径;第四行走轮轴中间圆柱体上设置有花键;第四行走轮轴左边圆柱体内部设置有内花键;第四行走轮轴左边圆柱孔内花键轴心线与中间圆柱体上花键轴心线同轴;第四行走轮轴中间圆柱体花键右边设置有一个与第四固定卡环相匹配的圆环凹槽;第四行走轮轴左端依次从第七衬套、第四固定卡环、第四行走轮穿入,第四行走轮轴左端从第八衬套伸出;第四固定卡环安装在第四行走轮轴圆环凹槽内,且第四固定卡环右端与第四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左端接触;第四行走轮轴右边圆柱体左端与第四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右端接触;第四行走轮安装在第四行走轮轴中间圆柱体花键上;第十注润滑油螺堵安装在第四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垂直螺纹孔内;第九注润滑油螺堵安装在第四行走轮支架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垂直螺纹孔内;第四液压马达输出轴插入第四行走轮轴左边圆柱体花键内;第四液压马达连接板右端与第四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左端接触;第四液压马达连接板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第四行走轮支架左边立板下部左端螺接;第四行走轮支架圆形钢板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右后角下表面螺接;第四高压油管总成下边左端管接头与第四液压马达右端管接头连接;第四高压油管总成上边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中的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右端后边管接头连接;第五高压油管总成右端管接头与第四液压马达左端管接头连接;第五高压油管总成左端管接头与第一液压马达右端管接头连接。
[0014]
采用本发明的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总成,产生的积极效果是: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总成的成本适中、结构合理、具备灵活的液
压驱动变速行走、变速转向与制动能力、强度和刚度好,试验准备时间较短、便于维护与保养、工作效率高,安装方便且很好地保证了在维护与保养及使用时,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总成的变速行走、变速转向与制动的灵活性,提高了试验操作人员对试验台的维护与保养效率,提高了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寿命,减轻了试验操作人员的劳动强度,缩短了试验准备时间,提高了试验操作人员工作效率,保证了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测试性能。
附图说明
[0015]
图1为本发明的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总成结构示意主视图;
[0016]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7]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0018]
图4为图1的右视图;
[0019]
图5为图1的后视图。
[0020]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给出一种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总成,主要由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第一压力传感器总成2、第一先导式比例溢流阀总成3、第一变量液压泵压油管总成4、第一变量液压泵5、第一端盖6、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7、第一平键8、第一注润滑油螺堵9、第一变量液压泵传动套10、第二平键11、第二端盖12、第一电动机13、第一变量液压泵吸油管总成14、液压油箱总成15、第一三通接头16、第二电动机17、第二变量液压泵吸油管总成18、第三端盖19、第三平键20、第二变量液压泵传动套21、第二注润滑油螺堵22、第四平键23、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24、第四端盖25、第二变量液压泵26、第二变量液压泵压油管总成27、第二先导式比例溢流阀总成28、第二压力传感器总成29、第二液压系统回油管总成30、第二压力表31、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第一单向比例调速阀33、第二电液比例换向阀34、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35、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第一行走轮支架37、第三注润滑油螺堵38、第一液压马达39、第一衬套40、第一行走轮轴41、第一行走轮42、第一固定卡环43、第二衬套44、第四注润滑油螺堵45、液压驱动底座装置46、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第二行走轮支架48、第五注润滑油螺堵49、第三衬套50、第二固定卡环51、第二行走轮52、第二行走轮轴53、第四衬套54、第二液压马达55、第六注润滑油螺堵56、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57、第一电液比例换向阀58、第二单向比例调速阀59、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第一压力表61、第一液压系统回油管总成62、冷却器出油管总成63、液压油箱吸油管总成64、冷却器进油管总成65、第二三通接头66、第三单向比例调速阀67、第一高压油管总成68、第二高压油管总成69、第三高压油管总成70、第四高压油管总成71、第五高压油管总成72、第六高压油管总成73、第四单向比例调速阀74、气制动阀性能试验台75、气制动阀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76、制动缸性能试验台77、制动缸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78、冷却器出水管总成79、冷却器进水管总成80、冷却器总成81、电气控制柜82、第七注润滑油螺堵83、第三液压马达84、第五衬套85、第三行走轮轴86、第三行走轮87、第三
固定卡环88、第六衬套89、第八注润滑油螺堵90、第三行走轮支架91、第九注润滑油螺堵92、第七衬套93、第四固定卡环94、第四行走轮95、第四行走轮轴96、第八衬套97、第四液压马达98、第十注润滑油螺堵99、第四行走轮支架100组成。
[0022]
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通过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中的第一三通接头16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第二变量液压泵吸油管总成18连接;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通过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中的第一液压系统回油管总成62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第二三通接头66连接;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通过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中的液压油箱总成15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冷却器出油管63连接;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通过液压油箱总成15与液压驱动底座装置46中的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连接;液压油箱总成15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通过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中的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7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通过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中的第一电动机13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螺母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通过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中的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57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通过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57与液压驱动底座装置46中的第一高压油管总成68和第三高压油管总成70连接;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通过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第二电动机17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螺母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通过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24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通过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35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通过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气制动阀性能试验台75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通过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气制动阀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76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通过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制动缸性能试验台77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通过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制动缸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78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通过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冷却器总成81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通过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电气控制柜82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
[0023]
液压油箱总成15设置在液压驱动底座装置46中的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中部;液压油箱总成15四个角的支撑腿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的四个等直径螺纹孔相匹配的等直径圆柱孔;液压油箱总成15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第一电动机13设置在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前部的左边,且处于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7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第二电动机17之间;第一电
动机13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7由一个水平圆柱体、两个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垂直立板、两个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l形板组成一个整体;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7中的水平圆柱体外部上方中间设置有一个垂直螺纹通孔,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7水平圆柱体外部上方中间的垂直螺纹通孔与第一注润滑油螺堵9的螺纹相匹配;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7水平圆柱体内部,设置有两个同轴不同直径的圆柱孔,其中左边圆柱孔直径小于右边圆柱孔直径;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7水平圆柱体内部左边圆柱孔上方设置有一个与第一平键8相匹配的矩形凹槽;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7两个水平圆柱孔轴心线周围左端面和右端面上均布六个水平螺纹孔;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7两个水平圆柱孔轴心线,与左端和右端两组六个水平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圆的轴心线同轴;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7水平圆柱体左端面上的六个水平螺纹孔与第一端盖6上的六个水平圆柱孔相匹配;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7水平圆柱体右端面上的六个水平螺纹孔与第二端盖12上的六个水平圆柱孔相匹配;第一端盖6中间,设置有一个水平圆柱孔;第一端盖6中间水平圆柱孔直径与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7的左边圆柱孔直径相等;第一端盖6中间水平圆柱孔与第一变量液压泵5驱动轴圆柱体相匹配;第二端盖12中间,设置有一个水平圆柱孔与第一电动机13输出轴圆柱体相匹配;第一变量液压泵传动套10外部为水平圆柱体;第一变量液压泵传动套10水平圆柱体内部,设置有两个同轴不同直径的圆柱孔,其中左边圆柱孔直径小于右边圆柱孔直径;第一变量液压泵传动套10左边圆柱孔内设置有一个与第一平键8相匹配的平键槽;第一变量液压泵传动套10右边圆柱孔内设置有一个与第二平键11相匹配的平键槽;第一变量液压泵传动套10水平圆柱体轴心线与两个同轴不同直径的圆柱孔轴心线同轴;第一变量液压泵传动套10安装在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7右边圆柱孔内,且第一变量液压泵传动套10左端与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7左边圆柱孔右端接触;开始使用前,在第一变量液压泵传动套10、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7上加润滑油,以便减小机械摩擦;第二端盖12安装在第一电动机13输出轴圆柱体上;第二平键11安装在第一电动机13输出轴圆柱体平键槽内;第二端盖12、第二平键11、第一电动机13装配完成后,通过第一变量液压泵传动套10右边圆柱孔内平键槽沿着第二平键11安装在第一电动机13输出轴圆柱体上;开始使用前,在第一变量液压泵传动套10、第二平键11、第一电动机13输出轴圆柱体上加润滑油,以便减小机械摩擦;第二端盖12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7螺接;第一端盖6安装在第一变量液压泵5驱动轴圆柱体上;第一平键8安装在第一变量液压泵5驱动轴圆柱体平键槽内;第一端盖6、第一平键8、第一变量液压泵5装配完成后,通过第一变量液压泵5驱动轴圆柱体上第一平键8沿着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7和第一变量液压泵传动套10平键槽安装在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7上;开始使用前,在第一端盖6、第一平键8、第一变量液压泵5驱动轴圆柱体上加润滑油,以便减小机械摩擦;第一变量液压泵5连接板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第一端盖6与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7螺接;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7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第一变量液压泵5吸油口、压油口分别安装一个管接头,通过密封圈密封;第一变量液压泵吸油管总成14左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一变量液压泵5吸油管接头连接;第一变量液压泵吸油管总成14右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一三通接头16左端管接头连接;第一三通接头16右端通过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第二变量液压泵吸油管总成18左端管接头连接;液压油箱吸油管总成64一端通过管接头与液压油箱总成15前面下部
的右端吸油管接头连接,另一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一三通接头16后端管接头连接;第一变量液压泵压油管总成4左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57右端管接头连接;第一变量液压泵压油管总成4右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一变量液压泵5压油口管接头连接;第一液压系统回油管总成62左边前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57后端管接头连接;第一液压系统回油管总成62右端通过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第二三通接头66左端管接头连接;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57为长方体;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57右端中间设置有一个管接头;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57右端中间管接头与第一变量液压泵压油管总成4左端管接头相匹配;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57后边中间设置有一个管接头;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57后边中间管接头与第一液压系统回油管总成62左边前端管接头相匹配;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57左端设置有两个管接头;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57左端前边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底座装置46中的第一高压油管总成68上边右端管接头相匹配;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57左端后边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底座装置46中的第三高压油管总成70上边右端管接头相匹配;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57左端前边管接头与第一高压油管总成68上边右端管接头连接;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57左端后边管接头与第三高压油管总成70上边右端管接头连接;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57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等直径垂直圆柱孔;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为长方体;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等直径垂直圆柱孔;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57四个角上四个等直径垂直圆柱孔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四个角上四个等直径垂直圆柱孔相匹配;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安装在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57上面;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下表面通过密封圈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57上表面密封接触;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57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液压驱动底座装置46中的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前面设置有四个与第二单向比例调速阀59四个圆柱通孔相匹配的螺纹孔;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前面四个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正方形内部设置有两个油孔;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前面两个油孔与第二单向比例调速阀59两个油孔相匹配;第二单向比例调速阀59通过密封圈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前面密封接触;第二单向比例调速阀59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前面螺接;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后面设置有四个与第三单向比例调速阀67四个圆柱孔相匹配的螺纹孔;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后面四个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正方形内部设置有两个油孔;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后面两个油孔与第三单向比例调速阀67两个油孔相匹配;第三单向比例调速阀67通过密封圈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后面密封接触;第三单向比例调速阀67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后面螺接;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左侧面设置有四个与第一电液比例换向阀58四个圆柱孔相匹配的螺纹孔;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左侧面四个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长方形内部设置有四个油孔;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左侧面四个油孔与第一电液比例换向阀58四个油孔相匹配;第一电液比例换向阀58通过密封圈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左侧面密封接触;第一电液比例换向阀58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左侧面螺接;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右侧面设置有四个与第一先导式比例溢流阀总成3四个圆柱孔相匹配的螺纹孔;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右侧面四个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长方形内部设置有两个油孔;第一变量液压
泵集成块60右侧面两个油孔与第一先导式比例溢流阀总成3两个油孔相匹配;第一先导式比例溢流阀总成3通过密封圈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右侧面密封接触;第一先导式比例溢流阀总成3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右侧面螺接;第一压力传感器总成2安装在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上表面中间右端;第一压力表61安装在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上表面中间左端。
[0024]
第二电动机17设置在液压驱动底座装置46中的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前部的右边,且处于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24与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中的第一电动机13之间;第二电动机17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24由一个水平圆柱体、两个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垂直立板、两个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l形板组成一个整体;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24中的水平圆柱体外部上方中间设置有一个垂直螺纹通孔,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24水平圆柱体外部上方中间的垂直螺纹通孔与第二注润滑油螺堵22的螺纹相匹配;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24水平圆柱体内部,设置有两个同轴不同直径的圆柱孔,其中左边圆柱孔直径大于右边圆柱孔直径;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24水平圆柱体内部右边圆柱孔上方设置有一个与第四平键23相匹配的矩形凹槽;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24两个水平圆柱孔轴心线周围左端面和右端面上均布六个水平螺纹孔;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24两个水平圆柱孔轴心线,与左端和右端两组六个水平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圆的轴心线同轴;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24水平圆柱体左端面上的六个水平螺纹孔与第三端盖19上的六个水平圆柱孔相匹配;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24水平圆柱体右端面上的六个水平螺纹孔与第四端盖25上的六个水平圆柱孔相匹配;第三端盖19中间,设置有一个水平圆柱孔与第二电动机17输出轴圆柱体相匹配;第四端盖25中间,设置有一个水平圆柱孔与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24右边圆柱孔相等;第四端盖25中间水平圆柱孔与第二变量液压泵26驱动轴圆柱体相匹配;第二变量液压泵传动套21外部为水平圆柱体;第二变量液压泵传动套21水平圆柱体内部,设置有两个同轴不同直径的圆柱孔,其中左边圆柱孔直径大于右边圆柱孔直径;第二变量液压泵传动套21左边圆柱孔内设置有一个与第三平键20相匹配的平键槽;第二变量液压泵传动套21右边圆柱孔内设置有一个与第四平键23相匹配的平键槽;第二变量液压泵传动套21水平圆柱体轴心线与两个同轴不同直径的圆柱孔轴心线同轴;第二变量液压泵传动套21安装在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24左边圆柱孔内,且第二变量液压泵传动套21右端与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24右边圆柱孔左端接触;开始使用前,在第二变量液压泵传动套21、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24上加润滑油,以便减小机械摩擦;第三端盖19安装在第二电动机17输出轴圆柱体上;第三平键20安装在第二电动机17输出轴圆柱体平键槽内;第三端盖19、第三平键20、第二电动机17装配完成后,通过第二变量液压泵传动套21左边圆柱孔内平键槽沿着第三平键20安装在第二电动机17输出轴圆柱体上;开始使用前,在第二变量液压泵传动套21、第三平键20、第二电动机17输出轴圆柱体上加润滑油,以便减小机械摩擦;第三端盖19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24螺接;第四端盖25安装在第二变量液压泵26驱动轴圆柱体上;第四平键23安装在第二变量液压泵26驱动轴圆柱体平键槽内;第四端盖25、第四平键23、第二变量液压泵26装配完成后,通过第二变量液压泵26驱动轴圆柱体上第四平键23沿着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24和第二变量液压泵传动套21平键槽安装在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24上;开始使用前,在第四端盖25、第四平键23、第二变量液压泵26驱动轴圆柱体上加
润滑油,以便减小机械摩擦;第二变量液压泵26连接板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第四端盖25与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24螺接;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24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第二变量液压泵26吸油口、压油口分别安装一个管接头,通过密封圈密封;第二变量液压泵吸油管总成18左端通过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中的第一三通接头16右端管接头连接;第二变量液压泵吸油管总成18右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二变量液压泵26吸油管接头连接;第二变量液压泵压油管总成27左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二变量液压泵26压油口管接头连接;第二变量液压泵压油管总成27右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35左端管接头连接;第二液压系统回油管总成30左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二三通接头66右端管接头连接;第二液压系统回油管总成30右边前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35后端管接头连接;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35为长方体;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35左端中间设置有一个管接头;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35左端中间管接头与第二变量液压泵压油管总成27右端管接头相匹配;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35后边中间设置有一个管接头;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35后边中间管接头与第二液压系统回油管总成30右边前端相匹配;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35右端设置有两个管接头;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35右端前边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底座装置46中的第六高压油管总成73上边左端管接头相匹配;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35右端后边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底座装置46中的第四高压油管总成71上边左端管接头相匹配;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35右端前边管接头与第六高压油管总成73上边左端管接头连接;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35右端后边管接头与第四高压油管总成71上边左端管接头连接;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35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等直径垂直圆柱孔;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为长方体;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个等直径垂直圆柱孔;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35四个角上四个等直径垂直圆柱孔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四个角上四个等直径垂直圆柱孔相匹配;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安装在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35上面;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下表面通过密封圈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35上表面密封接触;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35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前面设置有四个与第一单向比例调速阀33四个圆柱通孔相匹配的螺纹孔;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前面四个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正方形内部设置有两个油孔;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前面两个油孔与第一单向比例调速阀33两个油孔相匹配;第一单向比例调速阀33通过密封圈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前面密封接触;第一单向比例调速阀33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前面螺接;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后面设置有四个与第四单向比例调速阀74四个圆柱孔相匹配的螺纹孔;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后面四个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正方形内部设置有两个油孔;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后面两个油孔与第四单向比例调速阀74两个油孔相匹配;第四单向比例调速阀74通过密封圈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后面密封接触;第四单向比例调速阀74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后面螺接;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右侧面设置有四个与第二电液比例换向阀34四个圆柱孔相匹配的螺纹孔;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右侧面四个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长方形内部设置有四个油孔;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右侧面四个油孔与第二电液比例换向阀34四个油孔相匹配;第二电液比例换向阀34通过密封圈与第二
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右侧面密封接触;第二电液比例换向阀34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右侧面螺接;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左侧面设置有四个与第二先导式比例溢流阀总成28四个圆柱孔相匹配的螺纹孔;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左侧面四个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长方形内部设置有两个油孔;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左侧面两个油孔与第二先导式比例溢流阀总成28两个油孔相匹配;第二先导式比例溢流阀总成28通过密封圈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左侧面密封接触;第二先导式比例溢流阀总成28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左侧面螺接;第二压力传感器总成29安装在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上表面中间左端;第二压力表31安装在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上表面中间右端;气制动阀性能试验台75设置在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后部左端;气制动阀性能试验台75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的四个等直径螺纹孔相匹配的等直径圆柱孔;气制动阀性能试验台75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气制动阀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76设置在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后部,处于气制动阀性能试验台75右边,且处于制动缸性能试验台77左边;气制动阀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76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的四个等直径螺纹孔相匹配的等直径圆柱孔;气制动阀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76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制动缸性能试验台77设置在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后部,处于气制动阀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76右边,且处于制动缸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78左边;制动缸性能试验台77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的四个等直径螺纹孔相匹配的等直径圆柱孔;制动缸性能试验台77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制动缸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78设置在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后部右端;制动缸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78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的四个等直径螺纹孔相匹配的等直径圆柱孔;制动缸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78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冷却器总成81设置在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中部右端;冷却器总成81四个等直径圆柱孔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的四个等直径螺纹孔相匹配;冷却器总成81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冷却器进油管总成65前端通过管接头与第二三通接头66后端管接头连接;冷却器进油管总成65后端通过管接头与冷却器总成81进油口管接头连接;冷却器出油管总成63右端通过管接头与冷却器总成81出油口管接头连接;冷却器出油管总成63左端通过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中的液压油箱总成15后面回油管接头连接;冷却器出水管总成79左端通过管接头与冷却器总成81出水口管接头连接;冷却器出水管总成79右端通过管接头与冷却水回水管接头连接;冷却器进水管总成80左端通过管接头与冷却器总成81进水口管接头连接;冷却器进水管总成80右端通过管接头与冷却水源管接头连接;电气控制柜82设置在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中部左端;电气控制柜82四个角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的四个等直径螺纹孔相匹配的等直径圆柱孔;电气控制柜82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螺接。
[0025]
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为等厚度长方形钢板;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表面后部左端,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气制动阀性能试验台75底座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表面后部左边,设置有四
个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气制动阀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76底座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表面后部右边,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制动缸性能试验台77底座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表面后部右端,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制动缸可靠性和耐久性试验台78底座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表面中部,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中的液压油箱总成15底座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表面中部右端,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冷却器总成81底座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表面中部左端,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电气控制柜82底座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表面前部左端,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中的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57、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60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表面前部左边,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中的第一变量液压泵支撑架7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表面前部左边,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中的第一电动机13底座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腰子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表面前部右边,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第二电动机17底座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腰子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表面前部右边,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第二变量液压泵支撑架24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表面前部右端,设置有四个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32、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35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表面右前角,设置有四个与第一行走轮支架37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下表面右前角,设置有一个与第一行走轮支架37上端圆柱体相匹配的圆形沉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表面左前角,设置有四个与第二行走轮支架48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下表面左前角,设置有一个与第二行走轮支架48上端圆柱体相匹配的圆形沉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表面左后角,设置有四个与第三行走轮支架91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下表面左后角,设置有一个与第三行走轮支架91上端圆柱体相匹配的圆形沉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表面右后角,设置有四个与第四行走轮支架100上四个等直径圆柱孔相匹配的等直径螺纹孔;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下表面右后角,设置有一个与第四行走轮支架100上端圆柱体相匹配的圆形沉孔;第一行走轮支架37由一个等厚度圆形钢板、两个平行的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半圆弧形加强筋板、两个平行的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等腰梯形钢板,等腰梯形钢板下端采用圆弧过渡的立板,压铸成型为一个整体;第一行走轮支架37的圆形钢板上,均布四个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四个等直径螺纹孔相匹配的等直径圆柱孔;第一行走轮支架37两个平行的下端采用圆弧过渡的立板下部凸台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第一衬套40、第二衬套44圆柱体相匹配的水平圆柱孔;第一行走轮支架37两个平行的立板下部凸台轴心线与两个水平圆柱孔轴心线同轴;第一行走轮支架37左边立板下部的水平圆柱孔与第二衬套44圆柱体相匹配;第一行走轮支架37右边立板下部的水平圆柱孔与
第一衬套40圆柱体相匹配;第一行走轮支架37左边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设置有一个与第四注润滑油螺堵45圆柱体螺纹相匹配的垂直螺纹孔;第一行走轮支架37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设置有一个与第三注润滑油螺堵38圆柱体螺纹相匹配的垂直螺纹孔;第一行走轮支架37右边立板下部的右侧面凸台上设置有六个与第一液压马达39连接板上六个水平圆柱孔相匹配的水平螺纹孔;第一行走轮支架37右边立板下部的右侧面凸台上水平圆柱孔的轴心线与六个水平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圆的轴心线同轴;第一衬套40右边设置有一个垂直圆柱孔;第一衬套40右边垂直圆柱孔与第一行走轮支架37右边立板下部凸台上垂直螺纹孔相匹配;第一衬套40安装在第一行走轮支架37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圆柱孔内;第二衬套44左边设置有一个垂直圆柱孔;第二衬套44左边垂直圆柱孔与第一行走轮支架37左边立板下部凸台上垂直螺纹孔相匹配;第二衬套44安装在第一行走轮支架37左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圆柱孔内;第一行走轮42水平轴心线上设置有一个与第一行走轮轴41圆柱体花键相匹配的圆柱孔内花键;第一行走轮轴41外部,设置有三个同轴不同直径的圆柱体,其中左边圆柱体直径大于中间圆柱体直径,中间圆柱体直径大于右边圆柱体直径;第一行走轮轴41中间圆柱体上设置有花键;第一行走轮轴41右边圆柱体内部设置有内花键;第一行走轮轴41右边圆柱孔内花键轴心线与中间圆柱体上花键轴心线同轴;第一行走轮轴41中间圆柱体花键左边设置有一个与第一固定卡环43相匹配的圆环凹槽;第一行走轮轴41右端依次从第二衬套44、第一固定卡环43、第一行走轮42穿入,第一行走轮轴41右端从第一衬套40伸出;第一固定卡环43安装在第一行走轮轴41圆环凹槽内,且第一固定卡环43左端与第一行走轮支架37左边立板下部右端接触;第一行走轮轴41左边圆柱体右端与第一行走轮支架37左边立板下部左端接触;第一行走轮42安装在第一行走轮轴41中间圆柱体花键上;第四注润滑油螺堵45安装在第一行走轮支架37左边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垂直螺纹孔内;第三注润滑油螺堵38安装在第一行走轮支架37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垂直螺纹孔内;第一液压马达39输出轴插入第一行走轮轴41右边圆柱孔花键内;第一液压马达39连接板左端与第一行走轮支架37右边立板下部右端接触;开始使用前,在第一行走轮支架37、第一行走轮轴41、第一衬套40、第二衬套44、第一固定卡环43、第一行走轮42、第一液压马达39输出轴上加润滑油,以便减小机械摩擦;第一液压马达39连接板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第一行走轮支架37右边立板下部右端螺接;第一行走轮支架37圆形钢板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右前角下表面螺接;第六高压油管总成73下边右端管接头与第一液压马达39左端管接头连接;第六高压油管总成73上边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35右端前边管接头连接;第五高压油管总成72左端管接头与第一液压马达39右端管接头连接;第五高压油管总成72右端管接头与第四液压马达98左端管接头连接;第二行走轮支架48由一个等厚度圆形钢板、两个平行的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半圆弧形加强筋板、两个平行的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等腰梯形钢板,等腰梯形钢板下端采用圆弧过渡的立板,压铸成型为一个整体;第二行走轮支架48的圆形钢板上,均布四个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四个等直径螺纹孔相匹配的等直径圆柱孔;第二行走轮支架48两个平行的下端采用圆弧过渡的立板下部凸台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第三衬套50、第四衬套54圆柱体相匹配的水平圆柱孔;第二行走轮支架48两个平行的立板下部凸台轴心线与两个水平圆柱孔轴心线同轴;第二行走轮支架48左边立板下部的水平圆柱孔与第四衬套54圆柱体相匹配;第二行走轮支架48右边立板下部的水平圆柱孔与第三衬套
50圆柱体相匹配;第二行走轮支架48左边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设置有一个与第六注润滑油螺堵56圆柱体螺纹相匹配的垂直螺纹孔;第二行走轮支架48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设置有一个与第五注润滑油螺堵49圆柱体螺纹相匹配的垂直螺纹孔;第二行走轮支架48左边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设置有六个与第二液压马达55连接板上六个水平圆柱孔相匹配的水平螺纹孔;第二行走轮支架48左边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水平圆柱孔的轴心线与六个水平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圆的轴心线同轴;第三衬套50右边设置有一个垂直圆柱孔;第三衬套50右边垂直圆柱孔与第二行走轮支架48右边立板下部凸台上垂直螺纹孔相匹配;第三衬套50安装在第二行走轮支架48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圆柱孔内;第四衬套54左边设置有一个垂直圆柱孔;第四衬套54左边垂直圆柱孔与第二行走轮支架48左边立板下部凸台上垂直螺纹孔相匹配;第四衬套54安装在第二行走轮支架48左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圆柱孔内;第二行走轮52水平轴心线上设置有一个与第二行走轮轴53圆柱体花键相匹配的圆柱孔内花键;第二行走轮轴53外部,设置有三个同轴不同直径的圆柱体,其中左边圆柱体直径小于中间圆柱体直径,中间圆柱体直径小于右边圆柱体直径;第二行走轮轴53中间圆柱体上设置有花键;第二行走轮轴53左边圆柱体内部设置有内花键;第二行走轮轴53左边圆柱孔内花键轴心线与中间圆柱体上花键轴心线同轴;第二行走轮轴53中间圆柱体花键右边设置有一个与第二固定卡环51相匹配的圆环凹槽;第二行走轮轴53左端依次从第三衬套50、第二固定卡环51、第二行走轮52穿入,第二行走轮轴53左端从第四衬套54伸出;第二固定卡环51安装在第二行走轮轴53圆环凹槽内,且第二固定卡环51右端与第二行走轮支架48右边立板下部左端接触;第二行走轮轴53右边圆柱体左端与第二行走轮支架48右边立板下部右端接触;第二行走轮52安装在第二行走轮轴53中间圆柱体花键上;第六注润滑油螺堵56安装在第二行走轮支架48左边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垂直螺纹孔内;第五注润滑油螺堵49安装在第二行走轮支架48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垂直螺纹孔内;第二液压马达55输出轴插入第二行走轮轴53左边圆柱体花键内;第二液压马达55连接板右端与第二行走轮支架48左边立板下部左端接触;开始使用前,在第二行走轮支架48、第二行走轮轴53、第三衬套50、第四衬套54、第二固定卡环51、第二行走轮52、第二液压马达55输出轴上加润滑油,以便减小机械摩擦;第二液压马达55连接板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第二行走轮支架48左边立板下部左端螺接;第二行走轮支架48圆形钢板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左前角下表面螺接;第一高压油管总成68下边左端管接头与第二液压马达55右端管接头连接;第一高压油管总成68上边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中的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57左端前边管接头连接;第二高压油管总成69右端管接头与第二液压马达55左端管接头连接;第二高压油管总成69左端管接头与第三液压马达84右端管接头连接;第三行走轮支架91由一个等厚度圆形钢板、两个平行的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半圆弧形加强筋板、两个平行的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等腰梯形钢板,等腰梯形钢板下端采用圆弧过渡的立板,压铸成型为一个整体;第三行走轮支架91的圆形钢板上,均布四个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四个等直径螺纹孔相匹配的等直径圆柱孔;第三行走轮支架91两个平行的下端采用圆弧过渡的立板下部凸台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第五衬套85、第六衬套89圆柱体相匹配的水平圆柱孔;第三行走轮支架91两个平行的立板下部凸台轴心线与两个水平圆柱孔轴心线同轴;第三行走轮支架91左边立板下部的水平圆柱孔与第六衬套89圆柱体相匹配;第三行走轮支架91右边立板下部的水平圆柱孔与第五衬套85圆柱体相匹
配;第三行走轮支架91左边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设置有一个与第八注润滑油螺堵90圆柱体螺纹相匹配的垂直螺纹孔;第三行走轮支架91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设置有一个与第七注润滑油螺堵83圆柱体螺纹相匹配的垂直螺纹孔;第三行走轮支架91右边立板下部的右侧面凸台上设置有六个与第三液压马达84连接板上六个水平圆柱孔相匹配的水平螺纹孔;第三行走轮支架91右边立板下部的右侧面凸台上水平圆柱孔的轴心线与六个水平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圆的轴心线同轴;第五衬套85外部为水平圆柱体;第五衬套85右边设置有一个垂直圆柱孔;第五衬套85右边垂直圆柱孔与第三行走轮支架91右边立板下部凸台上垂直螺纹孔相匹配;第五衬套85安装在第三行走轮支架91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圆柱孔内;第六衬套89左边设置有一个垂直圆柱孔;第六衬套89左边垂直圆柱孔与第三行走轮支架91左边立板下部凸台上垂直螺纹孔相匹配;第六衬套89安装在第三行走轮支架91左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圆柱孔内;第三行走轮87水平轴心线上设置有一个与第三行走轮轴86圆柱体花键相匹配的圆柱孔内花键;第三行走轮轴86外部,设置有三个同轴不同直径的圆柱体,其中左边圆柱体直径大于中间圆柱体直径,中间圆柱体直径大于右边圆柱体直径;第三行走轮轴86中间圆柱体上设置有花键;第三行走轮轴86右边圆柱体内部设置有内花键;第三行走轮轴86右边圆柱孔内花键轴心线与中间圆柱体上花键轴心线同轴;第三行走轮轴86中间圆柱体花键左边设置有一个与第三固定卡环88相匹配的圆环凹槽;第三行走轮轴86右端依次从第六衬套89、第三固定卡环88、第三行走轮87穿入,第三行走轮轴86右端从第五衬套85伸出;第三固定卡环88安装在第三行走轮轴86圆环凹槽内,且第三固定卡环88左端与第三行走轮支架91左边立板下部右端接触;第三行走轮轴86左边圆柱体右端与第三行走轮支架91左边立板下部左端接触;第三行走轮87安装在第三行走轮轴86中间圆柱体花键上;第八注润滑油螺堵90安装在第三行走轮支架91左边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垂直螺纹孔内;第七注润滑油螺堵83安装在第三行走轮支架91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垂直螺纹孔内;第三液压马达84输出轴插入第三行走轮轴86右边圆柱体花键内;第三液压马达84连接板左端与第三行走轮支架91右边立板下部右端接触;开始使用前,在第三行走轮支架91、第三行走轮轴86、第五衬套85、第六衬套89、第三固定卡环88、第三行走轮87、第三液压马达84输出轴上加润滑油,以便减小机械摩擦;第三液压马达84连接板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第三行走轮支架91右边立板下部右端螺接;第三行走轮支架91圆形钢板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左后角下表面螺接;第三高压油管总成70下边右端管接头与第三液压马达84左端管接头连接;第三高压油管总成70上边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左侧轮系动力总成1中的第一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57左端后边管接头连接;第二高压油管总成69左端管接头与第三液压马达84右端管接头连接;第二高压油管总成69右端管接头与第二液压马达55左端管接头连接;第四行走轮支架100由一个等厚度圆形钢板、两个平行的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半圆弧形加强筋板、两个平行的几何尺寸完全相同的等厚度等腰梯形钢板,等腰梯形钢板下端采用圆弧过渡的立板,压铸成型为一个整体;第四行走轮支架100的圆形钢板上,均布四个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上四个等直径螺纹孔相匹配的等直径圆柱孔;第四行走轮支架100两个平行的下端采用圆弧过渡的立板下部凸台上分别设置有一个与第七衬套93、第八衬套97圆柱体相匹配的水平圆柱孔;第四行走轮支架100两个平行的立板下部凸台轴心线与两个水平圆柱孔轴心线同轴;第四行走轮支架100左边立板下部的水平圆柱孔与第八衬套97圆柱体相匹配;第四行走轮支架100右边立板下部的水平
圆柱孔与第七衬套93圆柱体相匹配;第四行走轮支架100左边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设置有一个与第十注润滑油螺堵99圆柱体螺纹相匹配的垂直螺纹孔;第四行走轮支架100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设置有一个与第九注润滑油螺堵92圆柱体螺纹相匹配的垂直螺纹孔;第四行走轮支架100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设置有六个与第四液压马达98连接板上六个水平圆柱孔相匹配的水平螺纹孔;第四行走轮支架100左边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水平圆柱孔的轴心线与六个水平螺纹孔轴心线所形成的圆的轴心线同轴;第七衬套93右边设置有一个垂直圆柱孔;第七衬套93右边垂直圆柱孔与第四行走轮支架100右边立板下部凸台上垂直螺纹孔相匹配;第七衬套93安装在第四行走轮支架100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圆柱孔内;第八衬套97左边设置有一个垂直圆柱孔;第八衬套97左边垂直圆柱孔与第四行走轮支架100左边立板下部凸台上垂直螺纹孔相匹配;第八衬套97安装在第四行走轮支架100左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圆柱孔内;第四行走轮95水平轴心线上设置有一个与第四行走轮轴96圆柱体花键相匹配的圆柱孔内花键;第四行走轮轴96外部,设置有三个同轴不同直径的圆柱体,其中左边圆柱体直径小于中间圆柱体直径,中间圆柱体直径小于右边圆柱体直径;第四行走轮轴96中间圆柱体上设置有花键;第四行走轮轴96左边圆柱体内部设置有内花键;第四行走轮轴96左边圆柱孔内花键轴心线与中间圆柱体上花键轴心线同轴;第四行走轮轴96中间圆柱体花键右边设置有一个与第四固定卡环94相匹配的圆环凹槽;第四行走轮轴96左端依次从第七衬套93、第四固定卡环94、第四行走轮95穿入,第四行走轮轴96左端从第八衬套97伸出;第四固定卡环94安装在第四行走轮轴96圆环凹槽内,且第四固定卡环94右端与第四行走轮支架100右边立板下部左端接触;第四行走轮轴96右边圆柱体左端与第四行走轮支架100右边立板下部右端接触;第四行走轮95安装在第四行走轮轴96中间圆柱体花键上;第十注润滑油螺堵99安装在第四行走轮支架100左边立板下部的左侧面凸台上垂直螺纹孔内;第九注润滑油螺堵92安装在第四行走轮支架100右边立板下部的凸台上垂直螺纹孔内;第四液压马达98输出轴插入第四行走轮轴96左边圆柱体花键内;第四液压马达98连接板右端与第四行走轮支架100左边立板下部左端接触;开始使用前,在第四行走轮支架100、第四行走轮轴96、第七衬套93、第八衬套97、第四固定卡环94、第四行走轮95、第四液压马达98输出轴上加润滑油,以便减小机械摩擦;第四液压马达98连接板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第四行走轮支架100左边立板下部左端螺接;第四行走轮支架100圆形钢板依次通过螺栓、弹簧垫圈、平垫圈与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47右后角下表面螺接;第四高压油管总成71下边左端管接头与第四液压马达98右端管接头连接;第四高压油管总成71上边管接头与液压驱动右侧轮系动力总成36中的第二变量液压泵集成块底座35右端后边管接头连接;第五高压油管总成72右端管接头与第四液压马达98左端管接头连接;第五高压油管总成72左端管接头与第一液压马达39右端管接头连接。
[0026]
当第一电液比例换向阀58和第二电液比例换向阀34电磁铁断电,同时处于中位时,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总成处于制动状态,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总成原地停止;当第一电液比例换向阀58电磁铁通电处于左位工作状态,且第二电液比例换向阀34电磁铁通电处于右位工作状态时,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总成原地做顺时针旋转运动;当第一电液比例换向阀58电磁铁通电处于右位工作状态,且第二电液比例换向阀34电磁铁通电处于左位工作状态时,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总成原地做逆时针旋转运动;当第一电液比例换向阀58电
磁铁通电处于左位工作状态,且第二电液比例换向阀34电磁铁通电处于左位工作状态时,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总成向前移动,可以对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前部的部件或元件及管路进行试验准备、维护与保养等工作;当第一电液比例换向阀58电磁铁通电处于右位工作状态,且第二电液比例换向阀34电磁铁通电处于右位工作状态时,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总成向后移动,可以对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后部的部件或元件及管路进行试验准备、维护与保养等工作。
[0027]
本实施例给出的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总成,结构合理、成本较低、安装方便、具备灵活的液压驱动变速行走、变速转向与制动能力、强度和刚度好,可实现快速制动与解除制动,试验准备时间较短、便于维护与保养,提高了试验操作人员工作效率,提高了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寿命,保证了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总成综合性能。
[0028]
经过试验验证,上述实施例给出的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液压驱动底座总成具备上述优点,完全适用于汽车气制动阀与制动缸试验台上。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