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束导线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5093发布日期:2020-10-20 12:03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集束导线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集束导线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集束导线是通讯天线电力输送的主要载体,为了提高通讯天线通讯的可靠性,需要严格管控每根集束导线的互调参数值。现有的测试方法是作业员手工使用活动扳手逐个将线缆一头拧紧螺母连接到测试仪器,一头拧紧螺母连接到负载端来进行参数测试,并在测试过程中手动敲击线缆来观察参数是否稳定。这样的测试方式效率低下,作业员劳动强度大;而且敲击频率、力度不一难以始终保持一致,测试结果并不准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效的集束导线测试设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集束导线测试设备,用于检测集束导线,包括机架和设于机架上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压紧组件和第一驱动件,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还设有一检测接头,所述集束导线固定于所述压紧组件上并与所述检测接头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架上敲击组件,所述敲击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和用于敲击所述集束导线的敲击杆,所述敲击杆设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板、安装板、第三驱动件及相配合的第一压紧块和第二压紧块,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安装板分别固定在所述机架上且所述安装板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的上方,所述第三驱动件安装在所述安装板上,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压紧块,所述第二压紧块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上。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组件还包括导向板和第一导向柱,所述安装板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柱连接所述机架或所述第一固定板,所述导向板安装在所述第三驱动件的输出端,所述导向板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柱相配合的第一导向孔。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浮动块、浮动限位块、弹性件和设于机架上的第二固定板,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所述浮动限位块,所述检测接头固定于所述浮动块上,所述浮动块嵌设于浮动限位块内,所述浮动限位块与浮动块之间设有所述弹性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件的输出端设有所述第二固定板。

进一步的,还包括相配合的第二导向柱和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有所述第二导向孔,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所述第二导向柱。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柱与第二导向柱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检测机构并排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驱动件驱动检测接头靠近压紧组件,并且与压紧组件上集束导线形成电性连接,提高检测接头与集束导线连接的可靠性以及测试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集束导线测试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集束导线测试设备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集束导线测试设备的部分结构爆炸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集束导线测试设备的压紧组件爆炸图。

标号说明:

1、集束导线;

2、机架;

3、压紧组件;

31、第一固定板;

32、安装板;

33、第三驱动件;

34、第一压紧块;

35、第二压紧块;

36、导向板;

37、第一导向柱;

4、第一驱动件;

5、检测接头;

6、第二驱动件;

7、敲击杆;

8、浮动块;

9、浮动限位块;

10、弹性件;

11、第二固定板;

12、第二导向柱;

13、第二导向孔;

14、电控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检测接头在第一驱动件的驱动下与集束导线形成电性连接,提高测试效率。

请参照图1至图4,一种集束导线测试设备,用于检测集束导线1,包括机架2和设于机架2上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压紧组件3和第一驱动件4,所述第一驱动件4的输出端还设有一检测接头5,所述集束导线1固定于所述压紧组件3上并与所述检测接头5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简述如下:待测试的集束导线压紧在压紧组件上,启动第一驱动件驱动检测接头,使检测接头向压紧组件靠近,将检测接头电连接在待测试的集束导线上,提高测试效率。

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第一驱动件驱动检测接头靠近压紧组件,并且与压紧组件上集束导线形成电性连接,提高检测接头与集束导线连接的可靠性以及测试效率。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架2上敲击组件,所述敲击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6和用于敲击所述集束导线1的敲击杆7,所述敲击杆7设于所述第二驱动件6的输出端。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驱动件能够输出稳定的功率,有利于减小测试误差。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组件3包括第一固定板31、安装板32、第三驱动件33及相配合的第一压紧块34和第二压紧块35,所述第一固定板31和所述安装板32分别固定在所述机架2上且所述安装板3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1的上方,所述第三驱动件33安装在所述安装板32上,第三驱动件3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压紧块34,所述第二压紧块35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1上。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三驱动件带动第一压紧件向第二压紧件运动,将集束导线压紧在压紧组件内。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组件3还包括导向板36和第一导向柱37,所述安装板32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柱37连接所述机架2或所述第一固定板31,所述导向板36安装在所述第三驱动件33的输出端,所述导向板36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柱37相配合的第一导向孔。

由上述描述可知,导向板在第一导向柱上运动,有利于减小运动过程中的晃动。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浮动块8、浮动限位块9、弹性件10和设于机架2上的第二固定板11,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上设有所述浮动限位块9,所述检测接头5固定于所述浮动块8上,所述浮动块8嵌设于浮动限位块9内,所述浮动限位块9与浮动块8之间设有所述弹性件10。

由上述描述可知,浮动块与浮动限位块之间设有的弹性件便于检测接头的调节,使检测接头与集束导线之间的连接更加紧密。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驱动件4的输出端设有所述第二固定板11。

进一步的,还包括相配合的第二导向柱12和第二导向孔13,所述第一固定板31上设有所述第二导向孔13,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上设有所述第二导向柱12。

由上述描述可知,第二导向柱能够提高第二固定板移动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导向柱37与第二导向柱12相互垂直。

进一步的,所述检测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检测机构并排设置。

由上述描述可知,并排设置的两个检测机构具有较高的检测效率。

实施例一

请参照图1至图4,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一种集束导线测试设备,用于检测集束导线1,包括机架2和设于机架2上检测机构,所述检测机构包括压紧组件3和第一驱动件4,所述第一驱动件4的输出端还设有一检测接头5,所述集束导线1固定于所述压紧组件3上并与所述检测接头5电性连接。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4为气缸或步进电机。

请参照图1,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架2上敲击组件,所述敲击组件包括第二驱动件6和用于敲击所述集束导线1的敲击杆7,所述敲击杆7设于所述第二驱动件6的输出端,所述敲击杆7能够按照第二驱动件6输出的稳定功率对集束导线1进行敲击,以此测试集束导线1的稳定性。

请参照图4,所述压紧组件3包括第一固定板31、安装板32、第三驱动件33及相配合的第一压紧块34和第二压紧块35,所述第一固定板31和所述安装板32分别固定在所述机架2上且所述安装板32位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1的上方,所述第三驱动件33安装在所述安装板32上,第三驱动件33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压紧块34,所述第二压紧块35设于所述第一固定板31上,详细的,所述压紧组件3还包括导向板36和第一导向柱37,所述安装板32通过所述第一导向柱37连接所述机架2或所述第一固定板31,所述导向板36安装在所述第三驱动件33的输出端,所述导向板36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导向柱37相配合的第一导向孔。所述集束导线1放置于第一压紧块34和第二压紧块35之间,第三驱动件33驱动第一压紧块34向下运动,将集束导线1稳定夹持在压紧组件3中。可选的,所述第一驱动件4、第二驱动件6和第三驱动件33分别为气缸或步进电机。

请参照图3,所述检测机构还包括浮动块8、浮动限位块9、弹性件10和设于机架2上的第二固定板11,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上设有所述浮动限位块9,所述检测接头5固定于所述浮动块8上,所述浮动块8嵌设于浮动限位块9内,所述浮动限位块9与浮动块8之间设有所述弹性件10。所述浮动板相对浮动限位板可移动设置,便于检测接头5进行微调,加强检测接头5与集束导线1之间的连接。

详细的,所述第一驱动件4的输出端设有所述第二固定板11,具体的,还包括相配合的第二导向柱12和第二导向孔13,所述第一固定板31上设有所述第二导向孔13,所述第二固定板11上设有所述第二导向柱12。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向柱37与第二导向柱12相互垂直。

所述检测机构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检测机构并排设置。容易理解的是,两个集束导线1同时在所述压紧组件3内被压紧,两个第一驱动件4分别带动两个检测接头5与两个集束导线1相连接,检测接头5的另一端与pc端或测试仪相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设于所述机架2上的电控组件14,电控组件14用于控制第一驱动件4、第二驱动件6和第三驱动件33的启停,所述第一驱动件4、第二驱动件6和第三驱动件33分别与所述电控组件14电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集束导线测试设备,第一驱动件驱动检测接头靠近压紧组件,并且与压紧组件上集束导线形成电性连接,提高检测接头与集束导线连接的可靠性以及测试效率。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