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机盖铰链用检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43103发布日期:2020-08-05 02:06阅读:25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汽车前机盖铰链用检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零部件检测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汽车前机盖铰链用检具。



背景技术:

在汽车领域,前机盖铰链是用于连接汽车前机盖与汽车车身的一种连接结构,通过为前机盖提供足够的刚度和强度,以便实现对前机盖的正常开启和关闭,为保证前机盖铰链能够与周围零部件紧密配合,在安装前通常需要采用检具检测前机盖铰链的尺寸是否满足使用要求。

现有的可参申请号为201620757744.2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新型汽车铰链尺寸检测机构,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底座、立柱、上合页定位块、下合页定位块、百分表以及百分表校零块,所述立柱、百分表校零块以及下合页定位块分别固定设置于底座上,所述立柱的侧面呈纵向设置有至少一个纵向导轨,所述上合页定位块通过设置于其侧面的滑块活动连接于纵向导轨上,汽车铰链上合页以及下合页分别通过螺栓锁紧固定于上合页定位块下部以及下合页定位块上部,百分表通过固定支架固定于立柱侧面且百分表底部正对于上合页定位块上表面。

上述的现有技术方案中存在以下缺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先通过百分表校零块对百分表进行校零,然后将百分表安装在固定支架上,将汽车铰链的下合页螺栓固定在下合页定位块上部,将汽车铰链的上合页螺栓固定于上合页定位块底部,上合页固定块可以通过滑块沿着纵向导轨上下滑动,通过位于固定支架上的百分表检测并显示出铰链的尺寸偏差,最终根据尺寸偏差来确定汽车铰链是否满足使用要求,操作较为复杂,且检测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前机盖铰链用检具,其优点是能够较为简单、高效的检测出汽车前机盖铰链的尺寸是否满足使用性要求。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汽车前机盖铰链用检具,设置在检测台上,包括工装夹具和检测销,所述前机盖铰链安装在所述工装夹具上,所述检测销放置在所述检测台上,检测销包括销体,销体的两端分别固接有第一量规和第二量规,所述第一量规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量规的直径,当前机盖铰链固定在工装夹具上时,所述前机盖铰链的外轮廓与所述工装夹具之间形成有工装间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工装夹具将前机盖铰链固定在检测台上,工装夹具与前机盖铰链的外轮廓之间留有工装间隔,检测台上放置有检测销,检测销的销体两端分别设有第一量规和第二量规,且第一量规的直径大于第二量规的直径,检测人员首先握持销体使第一量规抵着前机盖铰链的外轮廓绕一圈,如果第一量规能够在某一处插入到工装间隔内,则说明该前机盖铰链的尺寸小于前机盖铰链所允许的最小尺寸,因此,不符合使用要求;如果第一量规未能够插入到工装间隔内,则证明该前机盖铰链的尺寸大于前机盖铰链所允许的最小尺寸,还需要检测其是否小于前机盖铰链所允许的最大尺寸;检测人员再将第二量规插入到工装间隔内,并且沿着工装间隔绕一圈,如果第二量规在工装间隔内的某一处会被卡住,则证明该前机盖铰链的尺寸大于前机盖铰链所允许的最大尺寸,因此,不符合实用要求,反之,则满足使用要求。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前机盖铰链上具有安装孔,所述工装夹具对应安装孔的位置开设有同心的工装孔,在前机盖铰链放置于工装夹具上后,向安装孔与工装孔内插入有定位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前,首先将前机盖铰链放置在工装夹具上,调整前机盖铰链的位置,使得前机盖铰链上的安装孔对准工装夹具上的工装孔,然后再向二者内插入定位柱,通过定位柱可以方便的对前机盖铰链在工装夹具上进行定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定位柱的侧壁上沿其轴线方剖切构造形成有切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切面的设置可以防止打滑,以便检测人员能够在检测前后更为顺利将定位柱插入或拔出。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销体呈六棱柱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销体设置成六棱柱状,可以增大销体与手掌之间的摩擦力,便于检测人员更好的握持销体进行检测工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检测台上设置有弹性夹紧件,所述弹性夹紧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弹性夹片。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检测完成后,通过弹性夹紧件的两个弹性夹片可以对检测销进行夹持固定,以防检测销因随意摆放而导致丢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量规的直径为3.5mm。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量规的直径为2.5mm。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通过在工装夹具与前机盖铰链之间留有工装间隔,检测人员在检测过程中如果能够将第一量规插入到工装间隔内或者使第二量规在工装间隔内被卡住,则证明该前机盖铰链的尺寸不符合使用要求。如果检测过程中第一量规未能够插入到工装间隔内,且第二量规在工装间隔内未被卡住,则证明该前机盖铰链的尺寸符合使用要求,这个检测过程操作较为简单方便、检测效率较高;

2、通过弹性夹紧件的两个弹性夹片可以对检测销进行夹持固定,以防检测完成后对检测销随意摆放,导致检测销丢失,避免影响下一次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爆的爆炸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检测台;2、工装夹具;21、工装间隔;22、工装孔;23、定位柱;231、切面;3、检测销;31、销体;32、第一量规;33、第二量规;4、前机盖铰链;41、安装孔;5、弹性夹紧件;51、弹性夹片。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汽车前机盖铰链4用检具,设置在检测台1上,包括工装夹具2和检测销3,工装夹具2与检测台1之间固定连接,而检测销3则可以直接放置在检测台1上。

参照图2,具体的,待检测的前机盖铰链4上设置有多个安装孔41,通过安装孔41可以使前机盖铰链4与汽车的其他零部件进行组装,工装夹具2上对应安装孔41的位置开设有工装孔22,工装孔22的设置主要是为了实现前机盖铰链4在工装夹具2上的快速定位,安装时,首先将前机盖铰链4放置在工装夹具2上,然后调整前机盖铰链4,以使前机盖铰链4上的安装孔41能够对准工装夹具2上的工装孔22,最后向对准后的安装孔41与工装孔22内插入有定位柱23,通过定位柱23可以方便的将前机盖铰链4固定在工装夹具2上。此时,前机盖铰链4的外轮廓与工装夹具2之间形成有工装间隔21,通过检测销3对工装间隔21的尺寸大小进行检测,则可以方便的确定出前机盖铰链4的尺寸是否能够满足使用性要求。

参照图1,更具体的,检测销3包括销体31,销体31呈六棱柱状,销体3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有特定直径的第一量规32和第二量规33,且第一量规32的直径大于第二量规33的直径,例如,前机盖铰链4的尺寸公差为3±0.5mm,当其标准件安装在工装夹具2上时,标准件的外轮廓与工装夹具2之间所形成的工装间隔21在各个位置处的宽度均为3mm,而本实用新型中的第一量规32的直径可以为3.5mm,相应地,第二量规33的直径则为2.5mm。

在检测过程中,检测人员手握销体31,首先将第一量规32沿工装间隔21环绕一周,环绕过程中同时向下用力,如果能够在某一处将第一量规32捅进工装间隔21,则证明该前机盖铰链4在该位置处的尺寸小于前机盖铰链4所允许的最小尺寸,故该前机盖铰链4不满足使用要求,也无需进一步检测;如果第一量规32未能捅进工装间隔21,则证明该前机盖铰链4的尺寸大于前机盖铰链4所允许的最小尺寸,还需要确定该前机盖铰链4的尺寸是否大于前机盖铰链4所允许的最大尺寸;然后,检测人员将第二量规33插入到第二工装间隔21内,并且在第二间隔内环绕一周,如果环绕过程中第二量规33在某一处被卡住,则证明该前机盖铰链4在该位置处的尺寸大于前机盖铰链4所允许的最大尺寸,故不符合使用要求;如果第二量规33为被卡住,则证明该前机盖铰链4的尺寸大于前机盖铰链4所允许的最小尺寸且小于前机盖铰链4所允许的最大尺寸,因此,该前机盖铰链4能够满足使用性要求,整个检测过程较为简单方便、且能够较为高效的确定出待检测的前机盖铰链4是否合格。

参照图1或图2,考虑到在安装或卸下前机盖铰链4的过程中需要插拔定位柱23,而直接握持定位柱23进行插拔操作,手掌与定位柱23之间容易发生打滑,这里在定位柱23的侧壁上沿其轴线方向剖切构造形成有切面231,插拔过程的同时握持切面231进行转动可以较为方便省力。

参照图3,为避免检测销3因随意乱放而导致丢失,检测台1上还设置有弹性夹紧件5,弹性夹紧件5具有两个弹性夹片51,在检测完成后可以将检测销3的销体31以水平的姿态按压到两个弹性夹片51之间,通过弹性夹片51对检测销3进行夹持固定,使用时,可以将检测销3从弹性夹片51内取出即可。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