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人体探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91908发布日期:2020-10-13 08:03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人体探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人体探测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人体探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人体探测装置通常只能探测空间中是否有人体存在,其无法对空间中的人体进行计数,进而无法便于了解空间中的人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改进的人体探测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人体探测装置,安装于设定空间中,包括安装座、以及间隔设置于所述安装座上多个人体探测单元;

每个所述人体探测单元包括感测元件、设置于所述感测元件感应方向上的透镜、设置于所述透镜内侧或者外侧以遮挡部分透镜的遮挡件;所述透镜未被遮挡的部分形成感应部,

所述感应部投射于所述空间中的区域形成仅容纳一个进入者的感应区域,并且,多个所述人体探测单元的所述感应部分别分布于多个方向上,且所述感应部对应设置的所述感应区域相互独立。

优选地,所述遮挡件包括罩设于所述透镜外围的罩体;所述罩体的一侧设有开口;

所述罩体上设有供感测元件感测的缺口。

优选地,所述罩体包括非透光罩体;所述罩体与所述透镜可拆卸且可转动连接;

所述缺口设置在所述罩体的侧壁上或者设置于所述罩体的底壁。

优选地,所述缺口上设有遮挡所述缺口以调节所述感应区域大小的挡片;

所述缺口两相对设置的侧壁上设置有容置槽,所述挡片可拆卸地设置于其中一侧的所述容置槽中并可朝另一侧的所述容置槽伸缩以调节所述感应部的大小。

优选地,所述罩体与所述透镜之间设有螺纹结构;

所述螺纹结构包括在所述罩体的所述开口内侧设置的内螺纹,以及在所述透镜的外侧壁设置且与所述内螺纹对应设置的外螺纹。

优选地,多个所述人体探测单元中的部分所述人体探测单元靠近所述安装座中心设置,其余所述人体探测单元靠近所述安装座的边缘设置且沿该安装座的周向间隔分布。

优选地,位于靠近所述安装座中心位置的所述人体探测单元的所述感应部设置在所述透镜的中心位置;

位于靠近所述安装座的边缘设置的所述人体探测单元所述感应部分别设置于所述透镜与所述安装座的边缘相对设置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人体探测单元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于安装座上与多个所述人体探测单元连接的线路板。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与所述安装座相背于所述人体探测单元一侧以将所述安装座安装在所述空间的天花板上的吸顶组件;

所述吸顶组件包括将所述安装座固定于所述天花板上的紧固件。

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人体探测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人体探测装置通过在每个人体探测单元的内侧或者外侧设置遮挡部分透镜的遮挡件,使得未被遮挡的部分形成感应部,并将该感应部投射于空间中的区域设计成仅容纳一个进入者的感应区域,且将该多个人体探测单元的感应部分别于多个方向上,使得其感应区域相互独立,进而可基于设定时间人体探测单元被触发的个数来实现人体计数,从而可便于用户确定空间中人体的数量。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些实施例中人体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人体探测装置的遮挡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本实用新型人体探测装置的一些优选实施例。该人体探测装置可安装于空间中,其不仅可以用于探测空间中是否存在人体,还可用于计算空间中人体的个数。该人体探测装置具有结构简单、操作简便的优点。

如图1所示,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人体探测装置可包括安装座10以及多个人体探测单元20。该安装座10可安装于该空间的天花板上,其可用于供该多个人体探测单元20安装。该多个人体探测单元20可间隔设置于该安装座10上,其可探测空间中相应的感应区域内是否有人体存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安装座10可采用塑料制成,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是实施例中,该安装座10可不限于采用塑料制成。该安装座10可呈圆盘状,其可通过设置吸顶组件安装于该空间的天花板上。该吸顶组件可设置于该安装座10相背于该人体探测单元20的一侧。可以理解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吸顶组件可以为紧固件,具体地,其可以为紧固螺钉。该安装座10上可设置过孔,该紧固螺钉可从该过孔穿入,将该安装座10安装固定于该空间的天花板上。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吸顶组件可不限于紧固件。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人体探测装置还可包括线路板。该线路板的形状以及尺寸与该安装座10的形状以及尺寸相适配。该线路板可呈圆形。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线路板可不限于呈圆形。该线路板可与该人体探测单元20连接,以给该人体探测单元20接入电信号。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人体探测单元20为热释电红外传感器,其可安装于该线路板上,与该线路板电连接。该人体探测单元20可包括感测元件、透镜21、以及遮挡件22。该感测元件可用于用于感测空间中是否有人体存在。该透镜21可位于该感测元件的感应方向上,该遮挡件22可设置于该透镜21的外侧,其可遮挡部分透镜21。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遮挡件22也可以设置是于该透镜21的内侧,不限于设置于该透镜21的外侧。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透镜21可罩设于该感测元件外围,其可用于将人体辐射的红外线聚焦至该感应元件上。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选择的,该透镜21可以为菲涅尔透镜。该透镜21未被遮挡的部分可形成感应部211,该感应部211可供红外线穿过,以便于该感应元件接收感应信号。该感应部211投射于该空间中的区域可形成感应区域,该感应区域可以仅容纳一个进入者进入,即该感应区域的有效投射面积可被调节成与进入者站立时的正投影面积相适配,且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多个人体探测单元20的感应部211分别分布于多个方向上,且每个感应部211对应设置的感应区域相互独立,进而可使得在设定时间某一个人体探测单元20被触发时,则可判定为空间中仅有一个进入者存在,从而可提高计数的精确度,当设定时间多个人体探测单元20被触发时,则可根据该人体探测单元20被触发的个数确定空间中的人数。其中设定时间可以为同时或者极短时间(如几毫秒)。

如图1及图2所示,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遮挡件22可包括罩体221以及缺口222。该罩体221可罩设于该透镜21外围,其可与该透镜21可转动连接,且其也可与该透镜21可拆卸连接。该罩体221可以呈半球状或者球状,且其可以为非透光罩体。当然,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罩体221可以不限于呈半球状或者球状。该罩体221的一侧开设有开口2211,通过该开口2211,可便于该罩体221罩设于该透镜21的外围。该缺口222可设置于该罩体221上,其可与透镜21相对设置的部分可以形成该感应部211,以便于感测元件感测空间的人体存在。该缺口222可设置于罩体221的侧壁上,其可呈弧形。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缺口222也可设置于该罩体221的底壁。在一些实施例中,该多个人体探测单元20的部分罩体221的缺口222可设置于该罩体221的侧壁,部分罩体221的缺口222可设置于该罩体221的底壁,且位于该底壁的中部。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罩体221与该透镜21之间可通过设置螺纹结构可拆卸连接,且可转动连接,以便于调节该缺口222的方向。该螺纹结构可包括内螺纹2212以及外螺纹。该内螺纹2212可设置于该罩体221的开口2211的内侧,该外螺纹可设置于该透镜21的外侧壁,且其与该内螺纹对应设置,通过该内螺纹2212和该外螺纹的配合,该罩体221可与该透镜21可转动且可拆卸连接,并且使得该缺口222的方向可调节设置。

进一步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缺口222上还可设置挡片223。该挡片223可用于遮挡该缺口222,从而可调节该感应部211的大小,进而可调节该感应区域的大小。该挡片223可与该罩体221可拆卸连接。在一些实施例中,该缺口22两相对设置的侧壁上可设置容置槽2221,该挡板223可茶歇的设置于其中一侧壁的容置槽2221中,并可伸缩设置,其可朝另一侧的容置槽2221伸缩,从而可调节该透镜21上未被遮挡部分的大小,进而可调节该感应部211的大小。该挡片223可以呈弧形,可以理解地,在其他一些实施例中,该挡片223不限于呈弧形。使用时,可先推动该挡片223,带动该挡片223伸缩,进而可根据需要调节感应区域的大小,使得该感应区域仅能容纳一个人。

该多个人体探测单元20的部分人体探测单元20可靠近该安装座10的中心设置,其与人体探测单元20可靠近该安装座10的便于设置,且沿该安装座10的周向间隔分布。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为两个人体探测单元20靠近该安装座10的中心设置,其余人体探测单元20可设置于该两个人体探测单元20的外周,且沿周向间隔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位于靠近该安装座10中心位置的人体探测单元20的感应部211可设置于该透镜21的中心位置,位于靠近该安装座10的边缘设置的人体探测单元20的感应部211可分别设置于该透镜21与该安装座10的边缘相对设置的一侧,进而可使得该人体探测装置的探测区域可覆盖该空间。

该人体探测装置使用时,当设定时间内,仅有某一人体探测单元20被触发,即产生探测信号,则可判断该空间中的人数为一;当不同设定时间内,相邻的几个人体探测单元20被依次触发,即相邻的几个人体探测单元20依次产生探测信号,则可判断该空间中存在一个正在走动的人。当设定时间内,多个人体探测单元20被触发,包括相邻的n个人体探测单元20或者非相邻的n个传感器,则可判断该空间中的人数为n。其中设定时间可以为同时或者极短时间(如几毫秒)。若有紧挨的两个人同时位于某一感应区域内,可在经过一定时间后,紧挨的两个人分别走动后,在同一设定时间根据被触发的对应的人体探测单元20来识别。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