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流场均流的二次风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205876发布日期:2020-09-15 18:08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基于流场均流的二次风量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风量测量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基于流场均流的二次风量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大型燃煤电厂的现场布置越来越紧凑,空气预热器出口至二次风箱入口间的二次风道平直段过短,各个电厂在不同程度上都存在二次风量在线测量偏差过大、波动剧烈等问题。尤其是当前电网调度自动发电控制系统对发电机组的负荷响应速率要求越来越高,在线二次风量测量不准确的问题严重制约了燃煤电厂锅炉二次风量的精确自动控制,对锅炉风机电耗、煤粉燃烧、氮氧化物控制、低负荷稳燃等均产生了不利影响,对锅炉的安全运行也带来了一定程度的隐患。参见公开号为cn207248254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风量测量装置,其采用独立的全压管和静压管,实现了截面的多点测量,但未同步考虑流场均流,对于速度分布极为不均,甚至存在涡流、回流的流体环境,风量测量准确性将得不到保证。技术实现要素: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流场均流的二次风量测量装置。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流场均流的二次风量测量装置,包括:导流板:用于设置在二次风道的弯头处,壁面板:用于设置在二次风道弯头的内角处和外角处,测量组件:用于设置在二次风道的平直管内,所述的测量组件包括分布在同一平面上的多个测压元件、将多个所述的测压元件的进行连接的传压管以及与所述的传压管相连接的压力变送器。优选地,所述的导流板具有弧形段、与所述的弧形段一端相连接的平直段,当所述的导流板设置在二次风道的弯头处时,所述的导流板的平直段位于其弧形段的下游。优选地,所述的导流板在二次风道的一个弯头处设置有多块。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导流板在二次风道的一个弯头处设置有不少于3块。优选地,所述的壁面板的形状与二次风道弯头内角处和外角处的形状相匹配。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壁面板为弧形板。优选地,多个所述的测压元件均布在同一平面上。进一步优选地,所述的传压管设置有多根,每根所述的传压管将竖直分布在一直线上的多个测压元件进行连接,多根所述的传压管通过一根母管与所述的压力变送器相连接。优选地,所述的测压元件设置有不少于16个。优选地,当所述的测量组件设置在二次风道的平直管内时,所述的测量组件位于靠近平直管下游端的1/3处。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在不改变原有二次风道布置的前提下,通过导流板和壁面板进行流场均流,提高风量在线测量组件所在截面的速度分布均匀性与稳定性;2、综合导流板和壁面板优化布置、测量组件优化设计、测量位置优化选择,大幅提升二次风量在线测量的准确性,风量系数偏差控制在3%以内。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实施例设置在二次风道内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施例中测量组件的示意图。其中:1、导流板;10、弧形段;11、平直段;2、壁面板;3、测量组件;30、测压元件;31、传压管;32、母管;33、压力变送器;4、二次风道;40、弯头;41、平直管;42、膨胀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如图所示的一种基于流场均流的二次风量测量装置,包括导流板1、壁面板2以及测量组件3。具体的说:导流板1用于设置在二次风道4的弯头40处。导流板1具有弧形段10、与弧形段10一端相连接的平直段11,平直段11相当于整个导流板1的尾翼。当导流板1设置在二次风道4的弯头40处时,导流板1的平直段11位于其弧形段10的下游。导流板1在二次风道4的一个弯头40处设置有多块,优选地不少于3块。壁面板2用于设置在二次风道4弯头40的内角处和外角处,壁面板2的形状与二次风道4弯头40内角处和外角处的形状相匹配,通常二次风道4弯头40内角处和外角处具有弧形倒角,壁面板2则可以采用为弧形板。测量组件3用于设置在二次风道4的平直管41内。在本实施例中:测量组件3包括分布在同一平面上的多个测压元件30、将多个测压元件30的进行连接的传压管31以及与传压管31相连接的母管32和压力变送器33。多个测压元件30均布在同一平面上,测压元件30设置有不少于16个,图示以16个测压元件30为例。传压管31设置有多根,每根传压管31将竖直分布的多个测压元件30进行连接,并且多根传压管31通过一根母管32与压力变送器33相连接,图示以4根传压管31为例。如图1所示的一二次风道4,入口接收空气预热器出口热二次风来流,出口连接风箱入口,整个二次风道4具有三个弯头40、一个平直段,弯头40连接平直段的位置设置膨胀节42。以下具体阐述下本实施例在二次风道4中的应用:在二次风道4的弯头40处分别设置3块导流板1;在二次风道4弯头40的内角处和外角处分别设置壁面板2,壁面板2位于内角的弧形板半径不宜过大,应不干涉现场膨胀节42位置,壁面板2位于外角的弧形板半径不宜过小,应满足流场均流的需要;在二次风道4的平直管41内设置测量组件3。优化设计导流板1和壁面板2,根据二次风道4平直管41的各截面的速度分布相对标准差(数值模拟结果见表1),优选在线风量测量截面,最后确定测量元件30的总测量点数。表一:测量截面在二次风道平直管的位置截面速度分布相对标准差靠近下游端的2/3处5.9%靠近下游端的1/2处5.6%靠近下游端的1/3处5.4%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