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移动实验室检测设备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921139发布日期:2020-08-18 20:34阅读:143来源:国知局
一种移动实验室检测设备固定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移动实验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移动实验室检测设备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将检验检测设备转移到移动实验室内使用的现象越来越多,而检验检测设备在移动实验室内的固定方式主要采用的是卡槽结合绑带的形式,移动实验室是将原本实验室内的设备安装在车子上,由车子实现实验室的随时随地转移,不仅灵活性得到了提升,而且可以及时到达所需地点,减少了平常检测情况下到实验室的往返路程,提高了工作效率。

但是其在实际使用时,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为现有的移动实验室检测设备的固定装置大多体型过大,固定检测设备时的占用空间不小,对于狭小的车内来说显得更加拥挤,同时卡槽式每一种检测设备由于支撑腿的距离不同需要不同的卡槽。

因此,发明一种移动实验室检测设备固定装置来解决上述问题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实验室检测设备固定装置,通过圆弧通槽与支撑腿的贴合,使得支撑腿的前后左右运动被限位,同时由于圆弧通槽表面存在的防滑纹路,提高了圆弧通槽与支撑腿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支撑腿的上下运动被限位,以解决技术中的上述不足之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移动实验室检测设备固定装置,包括底板,所述底板顶部固定连接有矩形空心板,所述矩形空心板的外壁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柱,所述第一柱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蜗杆,所述第一柱的一端贯穿矩形空心板,所述底板的顶部开有滑槽,所述滑槽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底板的顶部设有传动机构;

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第二柱,所述第二柱底部与底板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柱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涡轮,所述第二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菱形体,所述菱形体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杆,所述第一杆远离菱形体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杆,所述第二杆远离第一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夹持块,所述夹持块的底部与滑块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板内部贯穿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的数量设置为多个。

优选的,所述第一柱贯穿矩形空心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六边形柱,所述六边形柱的外部插接有把手。

优选的,所述涡轮与蜗杆互相啮合。

优选的,所述滑槽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滑槽对称分布于底板顶部。

优选的,所述第一杆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杆对称分布于菱形体两端。

优选的,所述夹持块远离菱形体的一端开有圆弧通槽,所述圆弧通槽一侧开有防滑纹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通过把手与六边形柱的插接,可以使一个把手用于多个此装置,减少了使用成本,而且便于把手的储存,防止把手碍事,通过圆弧通槽与支撑腿的贴合,使得支撑腿的前后左右运动被限位,同时由于圆弧通槽表面存在的防滑纹路,提高了圆弧通槽与支撑腿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支撑腿的上下运动被限位,此装置不仅不会对测量仪器本体造成损害,而且是在测量仪器底部安装,不会占用的移动实验室车内的其余空间,同时可以适用于支撑腿距离不同的检测设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3为图2的a部放大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底板、2矩形空心板、3第一柱、4蜗杆、5滑槽、6滑块、7传动机构、8第二柱、9涡轮、10菱形体、11第一杆、12第二杆、13夹持块、14六边形柱、15把手、16圆弧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4所示的一种移动实验室检测设备固定装置,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顶部固定连接有矩形空心板2,所述矩形空心板2的外壁一侧转动连接有第一柱3,所述第一柱3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蜗杆4,所述第一柱3的一端贯穿矩形空心板2,所述底板1的顶部开有滑槽5,所述滑槽5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6,所述底板1的顶部设有传动机构7;

所述传动机构7包括第二柱8,所述第二柱8底部与底板1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柱8的外周面固定连接有涡轮9,所述第二柱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菱形体10,所述菱形体1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第一杆11,所述第一杆11远离菱形体10的一端转动连接有第二杆12,所述第二杆12远离第一杆11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夹持块13,所述夹持块13的底部与滑块6的顶部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底板1内部贯穿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的数量设置为多个,通过螺纹通孔可以将底板1固定在移动实验室的车子上;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柱3贯穿矩形空心板2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六边形柱14,所述六边形柱14的外部插接有把手15,通过插接把手15完成对把手15在六边形柱14的安装,使得把手15在安装完成后便于储存,且一个把手15可用于多个设备;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涡轮9与蜗杆4互相啮合,通过涡轮9与蜗杆4的传动特性,使得涡轮9不能反向带动蜗杆4转动,达到自锁的目的;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滑槽5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滑槽5对称分布于底板1顶部,通过滑槽5使得夹持块13的运动轨迹被固定;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杆11的数量设置为两个,两个第一杆11对称分布于菱形体10两端,通过俩个第一杆11使得两个夹持块13均匀的向两边滑动;

进一步的,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夹持块13远离菱形体10的一端开有圆弧通槽16,所述圆弧通槽16一侧开有防滑纹路,通过圆弧通槽16使得检测设备的支撑腿被契合,通过防滑纹路使得稳定性提高。

实施方式具体为:将此装置放置到移动实验室车子上所需的位置,然后通过螺栓将底板1与车子进行固定,然后将所需固定的检测设备放置到底板1上,使检测设备的两条支撑腿位于两个夹持块13两侧,然后将把手15插接到六边形柱14上,通过把手15与六边形柱14的插接,可以使一个把手15用于多个此装置,减少了使用成本,而且便于把手15的储存,防止把手15碍事,然后转动把手15,把手15带动六边形柱14转动,六边形柱14带动第一柱3转动,第一柱3带动蜗杆4转动,蜗杆4带动涡轮9转动,涡轮9带动第二柱8转动,第二柱8带动菱形体10转动,菱形体10带动第一杆11绕第二柱8中轴线转动,第一杆11带动第二杆12运动,第二杆12带动夹持块13移动,夹持块13带动滑块6在滑槽5内滑动,当两个夹持块13上的圆弧通槽16均与检测设备的两条支撑腿贴合时,停止转动把手15,将把手15取下进行储存,完成对检测设备的固定,通过圆弧通槽16与支撑腿的贴合,使得支撑腿的前后左右运动被限位,同时由于圆弧通槽16表面存在的防滑纹路,提高了圆弧通槽16与支撑腿之间的摩擦力,使得支撑腿的上下运动被限位,此装置不仅不会对测量仪器本体造成损害,而且是在测量仪器底部安装,不会占用的移动实验室车内的其余空间,同时可以适用于支撑腿距离不同的检测设备,该实施方式具体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移动实验室检测设备的固定装置大多体型过大,固定检测设备时的占用空间不小,对于狭小的车内来说显得更加拥挤,卡槽式每一种检测设备由于支撑腿的距离不同需要不同的卡槽问题。

本实用工作原理:

参照说明书附图1-4,将此装置放置到移动实验室车子上所需的位置,然后通过螺栓将底板1与车子进行固定,然后将所需固定的检测设备放置到底板1上,使检测设备的两条支撑腿位于两个夹持块13两侧,然后将把手15插接到六边形柱14上,然后转动把手15,把手15带动六边形柱14转动,六边形柱14带动第一柱3转动,第一柱3带动蜗杆4转动,蜗杆4带动涡轮9转动,涡轮9带动第二柱8转动,第二柱8带动菱形体10转动,菱形体10带动第一杆11绕第二柱8中轴线转动,第一杆11带动第二杆12运动,第二杆12带动夹持块13移动,夹持块13带动滑块6在滑槽5内滑动,当两个夹持块13上的圆弧通槽16均与检测设备的两条支撑腿贴合时,停止转动把手15,将把手15取下进行储存,完成对检测设备的固定。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