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环境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365786发布日期:2020-09-29 09:20阅读:92来源:国知局
一种车载环境监测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环境监测领域,尤其涉及车载的环境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的环境监测是指对自然环境中客观的自然因素进行监测。在生产生活中,会对自然环境产生影响,在全人类都认可环保的前提下,如何能减轻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一直都是在不断完善的。

我国各地对建设施工时工程场地及环境的要求每年都在提高。整体上对施工现场环境保护的要求时在完成施工任务的同时,还要减少或者消除对环境进行有害的那部分影响,最大限度的保证环境的再生与自我修复机制的有效运行。具体的,要求在施工时可能会产生的扬尘、废弃物、噪声污染等污染环境的因素进行管控,但管控的前提是需要提前发现。

在现有的环境监测手段中,最适合的是网格化大气环境监测系统。该系统是固定于地面的无人值守的监测站,具有多种监测设备,将施工地点分为多个监控点,多个监控点之间连接成网格化监测系统。这套系统虽效果不错,但要发挥效果就需要对施工地四周进行全面的布局规划,需要数十个乃至数百个监测站,建设成本是很高的,并不适合所有的施工项目都采用。

在多山的矿场中,气候变化的规律与城市或者平原地区迥异,而多山的地形会导致网格化布局变的比较困难,总是会有检测缺口或者检测漏洞的存在。针对这种问题,可通过环境监测车解决。环境监测车是将环境监测设备安装在车辆上,车辆普遍采用以依维柯、福特全顺或者上汽大通g10等平台改装,将一部分设备安装在车顶外,另一部分设备采用手持式或者便携式的方式置于车内,这种监测车设备齐全,功能强大,但由于监测车是一种改装车,改装厂需要有改装资质,且产量低,单辆成本居高不下。目前行业内比较认可且具有代表性的改装厂为江铃汽车改装、奇瑞瑞弗等,这些改装厂平常工期繁忙,提车时间较长,使得采购环境监测车的成本与网格化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相差无几,甚至更高。

在此情况下,同为工具车的皮卡性价比较高,若能在皮卡上设置监测设备,使其具备传统的环境监测车的大部分功能,便能在大多数情况下实现替代。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车载环境监测装置,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有设置在车斗底部的底座、设置在底座上的支撑杆、设置在支撑杆顶部的监测设备、设置在支撑杆中间的车厢固定组件,监测设备至少包括具有数据采集功能的多功能箱、颗粒物传感器、环境噪声传感器、风速传感器、大气温度湿度传感器、无线网络传输单元,多功能箱用以采集上述多个传感器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单元向外传输,车厢固定组件包括有设置在支撑杆前端的格栅夹持部与设置在支撑杆两侧的车斗夹持部,格栅夹持部包括有前支撑臂和设置在前支撑臂端部的前抓手,车斗夹持部包括有侧支撑臂和设置在侧支撑臂端部的侧抓手,前抓手夹持住车斗前端的格栅,侧抓手夹持住车斗两侧的栏板。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车厢固定组件还包括有固定套装在支撑杆上的固定环套和滑动的设置在固定环套上的滑动环套,格栅夹持部与车斗夹持部均设置在滑动环套上,滑动环套与固定环套直接通过固定件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侧支撑臂分为可伸缩外套管与内套管,侧抓手分为外夹持板与内夹持板,外夹持板通过延伸板安装在内套管端部上缘,内夹持板安装在内套管端部的下缘,内、外套管之间通过固定件固定。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前支撑臂与滑动环套铰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固定件为固定螺栓。

有益效果:提供了一种监测装置,能够在不使用螺纹连接的情况下,尽可能的适配不同类型、不同尺寸的皮卡车斗上,使其成为一个平台,整合现有的监测设备在平台上,形成了一个能够移动的、性价比高的、性能可靠的车载环境检测装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的a-a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格栅夹持部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立体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侧支撑臂的结构示意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一种车载环境监测装置,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包括有设置在车斗1底部的底座4、设置在底座4上的支撑杆5、设置在支撑杆5顶部的监测设备、设置在支撑杆5中间的车厢固定组件,监测设备至少包括具有数据采集功能的多功能箱6、颗粒物传感器7、环境噪声传感器8、风速传感器9、大气温度湿度传感器10、无线网络传输单元(未示出),多功能箱6用以采集上述多个传感器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单元向外传输,车厢固定组件包括有设置在支撑杆5前端的格栅夹持部11与设置在支撑杆5两侧的车斗夹持部12,格栅夹持部11包括有前支撑臂13和设置在前支撑臂13端部的前抓手14,车斗夹持部12包括有侧支撑臂15和设置在侧支撑臂15端部的侧抓手16,前抓手14夹持住车斗1前端的格栅3,侧抓手16夹持住车斗1两侧的栏板2。

本实施例的安装方法如下。

将车斗夹持部12的侧抓手16对准车斗1的栏板2夹持住,当这一动作完成时,前抓手14夹持住车斗1前方的格栅3,并且底座4贴合在车斗1底部,完成安装。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车斗1为皮卡车后部的储物车斗1,该车斗1为常见结构,由三个栏板2围合形成,每个栏板2均可放下。其中格栅3为驾驶室与车斗1之间的间隔件,一般驾驶室后部有后车窗便于观察车辆后部情况,而为防止车斗1内的货物碰撞到后车窗导致玻璃碎裂,便在驾驶室与车斗1之间设置一格栅3,用以保护驾驶室不受碰撞。该格栅3可为车辆出厂时配备,例如长城风骏系列皮卡部分车型、江铃域虎系列部分车型等,也可根据需要后期通过焊接的方式自行安装。抓手的结构不限,可采用任何现有的结构实现,只要能够保证前抓手14夹持住格栅3,侧抓手16夹持住栏板2即可,如有更高强度的越野需求,则可增加紧箍件配合抓手进行额外的加固,例如使用固定绳将支撑杆5或者底座4与车斗1内的锚点进行连接,提供更好的固定效果。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法如下。

驾驶车辆行驶至施工点的下风向处,停车并进行监测。监测基本逻辑是:由多个传感器感知环境信息,例如风速、风量;颗粒物数量;环境噪音频率;大气湿度与温度等数据信息。多功能箱6内的数据采集设备将采集到的数据信息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单元传输到某指挥部或者预设的数据接收点即可。

多功能箱6内置数据采集设备,必要时可将无线网络传输单元置于其中,便于统一安排防水处理,其与各传感器均可采购自供应商,例如恩易扬尘监测系统或者赛默飞的移动环境监测解决方案等,现有技术中具有成熟稳定的传感器设备、数据采集方案、无线网络传输方案等均可直接采用。

实施例二。

在第一实施例的基础上,得到本实施例。

在本实施例中,车厢固定组件具有可滑动的滑动环套18,滑动环套18在固定环套17上滑动。具体滑动方式可以为自由滑动,也可在固定环套17外壁开设滑轨19(如图2、图3和图4所示),并在滑动环套18内壁设置滑块20,使滑动环套18的滑动收到限制并且滑动的距离可量化。由于格栅夹持部11与车斗夹持部12设置在滑动环套18上,因此能随滑动环套18的运动而运动。

本实施例的使用方式以及设置目的如下。

当需要在车斗1内安装本发明时,先将底座4安装在车斗1上,再向下滑动滑动环套18,使侧抓手16能够以合适的高度夹持住车斗1的栏板2,同时前抓手14夹持格栅3。

虽然皮卡车的车斗1尺寸是有规范进行限制与规定的,但该限制并不是定值,而是一个范围,因此不同品牌的皮卡的车斗1尺寸会有不同,栏板2高度存在些许差距,使用可滑动的车厢固定组件能够适应不同高度的栏板2。

第二实施例还存在第一变形例。在本变形例中,侧支撑臂15为可伸缩设计,分为相互套装在一起的内套管22与外套管21。侧抓手16分为内夹持板24与外加持板23,且内、外加持板均连接在内套管22上,随内套管22伸缩滑动。当不同品牌皮卡车的车斗1两侧栏板2的间距不同时,可伸缩内套管22并使侧支撑臂15伸长,便于侧抓手16夹持栏板2。侧抓手16的内、外加持板将栏板2夹持在中间,可通过摩擦配合仅需固定,还可在内、外加持板与栏板2接触的内壁上设置防滑结构或者粘合剂等,便于更好的固定。

所述内、外套管为管状,其内部中空,且两端开口,内夹持板24直接安装在内套管22开口的下缘,外加持板23通过延伸板25安装在内套管22开口的上缘,安装方式可以为焊接等。

内、外套管的固定件可采用固定螺栓固定,滑动环套18与固定环套17的固定件也可采用固定螺栓。内、外加持板直接也可采用固定螺栓,固定螺栓穿过内外加持板23,并将其与栏板2紧紧的固定在一起。

第二实施例还存在第二变形例,本变形例中格栅夹持部11与滑动环套18之间是转动连接的,如图5所示,前支撑臂13与滑动环套18之间铰接,同时前支撑臂13为多个,每个前支撑臂13上均设置有一前抓手14。目的在于不同车型由于定位不同,格栅3数量与密度存在不一致的情况,不同品牌的车型更是如此,因此将前支撑臂13与滑动环套18直接的连接方式变为铰接,可使其根据现有车型格栅3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位置进行夹持。同时多个抓手能够同时夹持多个位置,固定效果更好。

需要说明的是,多个前支撑臂13可交错设置,无需强制位于同一纵轴线上。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