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漆膜膜厚测量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90083发布日期:2020-10-13 07:59阅读:78来源:国知局
汽车漆膜膜厚测量辅助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漆膜测量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汽车漆膜膜厚测量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工厂在做新车型漆膜外观调试时,需要对漆膜的膜厚进行调试,从单涂层膜厚到复合涂层膜厚均需要调试,以最终形成合格的膜厚调试报告。

在膜厚调试过程中,需要对各个车身部件以及每个车身部件的各个位置进行膜厚测量,每个位置需要进行中涂复合涂层膜厚测量、电泳膜厚测量、色漆和清漆单涂层膜厚测量等多次测量。以上测量结果的准确性的前提是每一次测量的位置必须保证一致或尽可能一致,如果测量位置出现偏差则测量结果也将存在偏差。

而在现实测量中,很难保证每一次测量的位置均是同一位置,不同的人测量位置均有偏差,即使测量的是同一个人也存在位置的偏差,从而严重影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汽车漆膜膜厚测量辅助装置,以确保膜厚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汽车漆膜膜厚测量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主体和连接件,所述主体具有与汽车的待测车身部件相同的轮廓形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主体上以用于将所述主体贴合定位于所述车身部件,所述主体上开设有多个测量孔,多个所述测量孔从所述主体的边缘沿所述主体的周向朝向所述主体的中心呈螺旋排布。

可选地,所述辅助装置包括多个所述连接件,多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主体的周向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主体的边缘。

可选地,所述主体采用皮革,所述连接件为磁铁。

可选地,所述主体上最外圈的所述测量孔与所述主体的边沿之间的间距d1为25-35mm。

可选地,所述主体上最外圈的所述测量孔之间的间距d2为30-50mm。

可选地,所述主体上相邻的两圈所述测量孔之间的间距d3为100-150mm。

可选地,所述主体上除最外圈外的其它圈的所述测量孔之间的间距d4为100-150mm。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测量车身部件的漆膜膜厚时,可将辅助装置的主体贴合定位在相应的车身部件上,主体上的多个测量孔分别对应车身部件的不同位置,不管进行几次测量都可以确保测量位置的一致性,避免测量位置出现偏差,从而能够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辅助装置的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其中主体的轮廓形状对应于汽车的左前翼子板;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辅助装置的主体的一种实施方式的边缘局部示意图;

图3是在excel表中制作的对应于汽车的11个车身部件的模型。

附图标记说明

1-主体,2-测量孔,3-引擎盖,4-左前翼子板,5-左前门,6-左后门,7-左后侧围,8-右前翼子板,9-右前门,10-右后门,11-右后侧围,12-顶盖,13-尾盖。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实用新型中,在未作相反说明的情况下,使用的方位词如“前、后、左、右”通常是指参照汽车的方位。“内、外”是指相对于各部件本身轮廓的内、外。

本实用新型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漆膜膜厚测量辅助装置,所述辅助装置包括主体1和连接件,所述主体1具有与汽车的待测车身部件相同的轮廓形状,所述连接件设置在所述主体1上以用于将所述主体1贴合定位于所述车身部件,所述主体1上开设有多个测量孔2,多个所述测量孔2从所述主体1的边缘沿所述主体1的周向朝向所述主体1的中心呈螺旋排布。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测量车身部件的漆膜膜厚时,可将辅助装置的主体1贴合定位在相应的车身部件上,主体1上的多个测量孔2分别对应车身部件的不同位置,不管进行几次测量都可以确保测量位置的一致性,避免测量位置出现偏差,从而能够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一致性,缩短漆膜调试周期。

需要说明的是,汽车包括引擎盖3、左前翼子板4、左前门5、左后门6、左后侧围7、右前翼子板8、右前门9、右后门10、右后侧围11、顶盖12、尾盖13等11个车身部件(参考图3)。根据待测车身部件的不同,所述主体1的轮廓形状也不同,并且所述主体1上设置的测量孔2的位置及数量也不同。而且,随着不同车型的造型差异,各个车身部件的测量孔个数也是不同的。例如在图3所示的车型中,引擎盖3的测量孔个数可以为320,前翼子板(即左前翼子板4或右前翼子板8)的测量孔个数可以为125,前门(即左前门5或右前门9)的测量孔个数可以为150,后门(即左后门6或右后门10)的测量孔个数可以为150,后侧围(即左后侧围7或右后侧围11)的测量孔个数可以为190,顶盖12的测量孔个数可以为30,尾盖13的测量孔个数可以为100。当然,同一车型的同一车身部件中测量孔的位置及数量也可以不同,可根据实际测量需求进行调整。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保证所述主体1在所述车身部件上定位的可靠性,所述辅助装置可包括多个所述连接件,多个所述连接件沿所述主体1的周向间隔地设置在所述主体1的边缘。可以理解的是,所述连接件与车身部件的连接是可拆卸的,并且不对车身部件产生影响。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主体最好采用具有一定重量、弹性低、与车身部件贴合性好的材质,例如皮革。所述连接件可采用任意能够将所述主体定位于所述车身部件的部件,例如磁铁。磁铁可直接吸附在车身部件上且不会对车身部件产生任何影响。

本实用新型中,参考图2,所述主体1上最外圈的所述测量孔2与所述主体1的边沿之间的间距d1优选为25-35mm,所述主体1上最外圈的所述测量孔2之间的间距d2优选为30-50mm,所述主体1上相邻的两圈所述测量孔2之间的间距d3优选为100-150mm,所述主体1上除最外圈外的其它圈的所述测量孔2之间的间距d4优选为100-150mm。其中,之所以将所述主体1上最外圈的所述测量孔2设置为距离所述主体1的边沿较近,且所述测量孔2之间的间距较小,是因为所述车身部件的边缘处的膜厚不好控制,这样设置能够确保测量数据的广泛性和可靠性,利于漆膜的调试。

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汽车漆膜膜厚测量方法,所述方法采用以上所述的汽车漆膜膜厚测量辅助装置,所述方法包括:

将与待测的车身部件相同轮廓形状的所述主体1贴合定位于所述车身部件;

对所述主体1上的多个所述测量孔2沿其螺旋方向(即多个测量孔2从外至内的螺旋排布方向)依次编号(可采用1234…);

采用膜厚测量仪按编号依次测量所述车身部件在各个所述测量孔处的膜厚。

为了减少后期数据导出后的加工处理,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制定与所述车身部件对应的具有相同编号的excel表,将所测得的膜厚数据按编号对应导入所述excel表。也就是说,excel表中设置有与对应于待测车身部件的主体1的测量孔2相同的编号,导出数据时,按照编号顺序依次将数据导入excel表的对应编号中。

进一步地,为了直观显示车身部件各个位置的膜厚数据是否合格,是否需要调试,所述方法还可包括:在所述excel表中制作对应于所述车身部件的模型,将所测得的膜厚数据对应导入所述模型的各个位置,并设置所述车身部件的膜厚合格范围,使在所述合格范围内的膜厚数据和不在所述合格范围内的膜厚数据显示为不同颜色。具体地,可使膜厚值在所述合格范围内的数据显示为绿色,使膜厚值高于所述合格范围的数据显示为蓝色,使膜厚值低于所述合格范围的数据显示为红色。也就是说,可在excel表中制作与待测车身部件相同轮廓形状的模型,对应于相应主体1的测量孔位置和数量在模型中的对应位置进行编号(可以理解的是,该模型具有与主体相同的形状结构),在将膜厚数据导入模型后,根据设置的合格范围,合格的膜厚数据与不合格的膜厚数据将显示不同的颜色,而且具体哪个位置不合格、哪个位置合格一目了然。

另外,在漆膜膜厚调试过程中,需要对汽车的全部车身部件进行膜厚测量,因此,在对整车进行测量时,可以按照从左到右、从前到后的方式对所述11个车身部件进行膜厚测量,这样可利于后期数据的处理。例如测量顺序可以是:引擎盖3、左前翼子板4、左前门5、左后门6、左后侧围7、右前翼子板8、右前门9、右后门10、右后侧围11、顶盖12、尾盖13。

下面结合图1详细介绍本实用新型的汽车漆膜膜厚测量方法。

参考图1,利用皮革剪切成左前翼子板的轮廓形状以获得对应于左前翼子板的主体1,然后在主体1上打125个孔以形成125个测量孔2,使125个测量孔2从主体1的边缘沿主体1的周向朝向主体1的中心呈螺旋排布并依次编号;在主体1的四个角处分别设置磁铁,通过磁铁将主体1吸附固定在左前翼子板上,并使主体1的周边轮廓与左前翼子板的周边轮廓吻合;采用膜厚测量仪按编号顺序由外向内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测量每个测量孔2处的膜厚数据,最终将125个测量孔2全部测量完成;在excel表中制作与左前翼子板对应的模型,将所测数据导入模型中,模型中与125个测量孔2一一对应的125个位置分别显示相应的膜厚数据;在excel表中设置一个上限值、一个下限值以及一个中间值,中间值为最优值,与中间值相等的膜厚数据显示为绿色,高于上限值的膜厚数据显示为蓝色(表示膜厚偏高),低于下限值的膜厚数据显示为红色(表示膜厚偏低),其中高于上限值和低于下限值的膜厚数据均表示不合格。如此,左前翼子板各个位置的膜厚数据合格与否一目了然,而且可在excel表中获得合格率,只要将数据按编号对应导入,即可自动完成统计,无需任何人工处理即可满足数据的使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能够提高车身漆膜厚度测量的精度,减少因测量位置偏差导致的数据偏差;

2)能够减少数据的后处理过程,提高测量效率并缩短调试周期;

3)通用性强,仅调整主体的轮廓形状即可满足不同车身部件、不同车型的测量需求。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