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烟雾检漏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21650发布日期:2021-02-03 16:56阅读:330来源:国知局
一种烟雾检漏设备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漏装置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雾检漏设备。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汽车的普及,伴随的汽车故障也日益增多,其中动力系统漏气会造成发动机出现缺火、怠速不稳或者混合气稀等症状,因此,汽修工作者通常需要使用烟雾检漏仪对管路进行漏气检测,而现有的烟雾检漏仪耗能较大,不利于缩减维修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0003]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烟雾检漏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烟雾检漏仪耗能较大,不利于缩减维修成本的技术问题。
[0004]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烟雾检漏设备,所述烟雾检漏设备包括:
[0005]
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腔体,所述腔体内储存有液体油;
[0006]
加热件,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壳体上,并部分延伸至所述腔体的内部;
[0007]
套筒,所述套筒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套筒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套筒套设于所述加热件上,所述套筒与所述壳体之间设置有进油通道,所述套筒的内周壁与所述加热件的表面之间形成有汽化间隙,所述进油通道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汽化间隙和所述腔体连通,所述汽化间隙还与所述壳体的外部连通;
[0008]
其中,所述液体油通过所述进油通道进入所述汽化间隙内,所述液体油在所述汽化间隙内被加热形成油烟,并通过所述汽化间隙输出至壳体的外部。
[0009]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出气孔,所述套筒上开设有排气孔,所述出气孔与所述排气孔均与所述腔体连通。
[0010]
优选地,所述排气孔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排气孔设置于所述套筒靠近所述出气孔的一侧上。
[0011]
优选地,所述壳体包括:
[0012]
外壳,所述外壳内形成有所述腔体,所述外壳上设置有加热孔;
[0013]
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设置于所述加热孔内,所述连接件设置有安装孔,所述加热件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套筒朝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套筒朝向所述连接件一侧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一缺口,所述第一缺口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形成所述进油通道。
[0014]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环形设置有加热凸起,所述套筒朝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加热凸起抵接,所述套筒朝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与所述加热凸起之间形成有加热间隙,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加热间隙连通形成所述进油通道。
[0015]
优选地,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上环形设置有加热凸起,所述套筒朝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加热凸起抵接,所述套筒朝向所述连接件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
口与所述加热凸起之间形成有加热间隙,所述第一缺口和所述加热间隙连通形成所述进油通道。
[0016]
优选的,所述连接件上开设有进气孔,所述加热件呈圆柱形结构,所述加热件包括:
[0017]
第一加热部,所述第一加热部设置于所述套筒内,所述加热凸起套设于所述第一加热部远离所述套筒的一侧上,所述加热凸起的周壁与所述第一加热部的周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气流间隙;
[0018]
第二加热部,所述第二加热部设置于所述安装孔内,所述第二加热部的周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气流间隙,所述第一气流间隙与所述第二气流间隙连通,所述第二气流间隙与所述进气孔连通,所述进气孔外接气源。
[0019]
优选地,所述套筒朝向所述连接件一侧的外周壁与所述安装孔的孔壁螺纹连接。
[0020]
优选地,所述壳体的顶部开设有进油孔,所述进油口与所述腔体连通。
[0021]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开设有水位监测口,所述水位监测口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烟雾检漏设备还包括:
[0022]
透明管道,所述透明管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水位监测口上,所述透明管道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设置,所述透明管道与所述水位监测口连通;
[0023]
其中,所述透明管道用于显示所述腔体内液体油的水位高度。
[0024]
优选地,所述壳体上开设有压力监测口,所述压力监测口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烟雾检漏设备还包括:
[0025]
压力阀,所述压力阀设置于所述压力监测口上,所述压力阀用于检测腔体内部的压力。
[0026]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通过采用加热件和套筒,加热件和套筒均设置于壳体内部的腔体内,腔体内放置有液体油,而加热件至少部分与液体油接触,以对液体油进行高温加热,其中,套筒可套设在加热件上,使套筒的内周壁与加热件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狭窄的汽化间隙,套筒与壳体之间可以设置进油通道,液体油通过进油通道进入汽化间隙内,并且使汽化间隙与腔体连通,液体油在汽化间隙内被加热形成油烟,这个过程中,利用汽化间隙,将热量进行集中,有效防止热能损。
附图说明
[002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烟雾检漏设备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30]
图3为图2中q-q的截面图;
[0031]
图4为图3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0032]
图5为本实用新型烟雾检漏设备一实施例的分解结构示意图。
[0033]
附图标号说明:
[0034][0035][0036]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8]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0039]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0040]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一种烟雾检漏设备100。
[0041]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所示,该所述烟雾检漏设备100包括:壳体10,所述壳体10内形成有腔体(图未标),所述腔体内储存有液体油;加热件20,所述加热件20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上,并部分延伸至所述腔体的内部;套筒30,所述套筒30设置于所述壳体10上,所述套筒30位于所述腔体内,所述套筒30套设于所述加热件20上,所述套筒30与所述壳体10之间设置有进油通道a,所述套筒30的内周壁与所述加热件20的表面之间形成有汽化间隙b,所述进油通道a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汽化间隙b和所述腔体连通,所述汽化间隙b还与所述壳体10的外部连通;其中,所述液体油通过所述进油通道a进入所述汽化间隙b内,所述
液体油在所述汽化间隙b内被加热形成油烟,并通过所述汽化间隙b输出至壳体10的外部。
[0042]
本实施例中,为了便于维修工人检查汽车管路(例如油管等)是否泄漏,可采用本实用新型烟雾检漏设备100,本实用新型烟雾检漏设备100包括壳体10、加热件20和套筒30。其中,加热件20和套筒30均设置于壳体10内部的腔体内,腔体内放置有液体油,而加热件20至少部分与液体油接触,以对液体油进行高温加热。其中,为了降低加热件20汽化液体油的能耗,套筒30可套设在加热件20上,使套筒30的内周壁与加热件20的外表面之间形成狭窄的汽化间隙b,套筒30与壳体10之间可以设置进油通道a,液体油通过进油通道a进入汽化间隙b内,并且使汽化间隙b与腔体连通,例如,可在套筒30上开设孔位等,或者套筒30的顶端设置开口。液体油在汽化间隙b内被加热形成油烟,这个过程中,利用汽化间隙b,将热量进行集中,有效防止热能损。而汽化间隙b与外部连通的方式可以是:在套筒30上开设孔位,使汽化间隙b与腔体连接,在壳体10顶部开设与腔体连通的接头,接头可以直接与汽车油管连接,以便于将油烟排出腔体外部;或者,在套筒30上开设孔位,在壳体10顶部开设与汽化间隙b连通的接头,接头可以直接与汽车油管连接,以便于将油烟排出腔体外部。
[0043]
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了,可在液体油内掺入耐高温荧光剂,荧光剂与液体油一同被加热汽化成荧光烟雾和油烟,以便于将带有荧光烟雾的油烟输入至油管中,使得汽车维修工人检查时,可以快速辨别油管泄漏的位置。
[0044]
可以理解的是,加热件20可以是棒状结构,采用金属材料制作而成。
[0045]
具体的,所述壳体10上开设有出气孔c,所述套筒30上开设有排气孔d,所述出气孔c与所述排气孔d均与所述腔体连通。本实施例中,出气孔c可设置在壳体10的顶部,以便于烟雾排出,同时,可以在套筒30的上侧开设多个排气孔d,使汽化间隙b与腔体连通。
[0046]
具体的,所述排气孔d设置有四个,四个所述排气孔d设置于所述套筒30靠近所述出气孔c的一侧上。本实施例中,排气孔d的数量可以设置四个,四个排气孔d以套筒30的轴线为中心,绕该轴线等间距环周设置在套筒30的周壁上。
[0047]
具体的,所述壳体10包括:外壳11,所述外壳11内形成有所述腔体,所述外壳11上设置有加热孔e;连接件12,所述连接件12设置于所述加热孔e内,所述连接件12设置有安装孔f,所述加热件20设置于所述安装孔f内,所述套筒30朝向所述连接件12的一端插设于所述安装孔f内,所述套筒30朝向所述连接件12一侧的外周壁上开设有第一缺口a1,所述第一缺口a1与所述安装孔f的孔壁形成所述进油通道a。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液体油能够更好的被汽化,可在外壳11的底部上开设加热孔e,并将连接件12设置于加热孔e内,再将加热件20插设于安装孔f内,同时,套筒30插设于安装孔f内,为了使液体油进入汽化间隙b,可在套筒30朝向连接件12一侧的外周壁上开设第一缺口a1,第一缺口a1与安装孔f的孔壁形成进油通道a。位于腔体内的液体油漫过连接件12的顶端时,液体油渗入第一缺口a1内,并与加热件20接触,直至液体油完全进入汽化间隙b,此时,加热件20不断地对汽化间隙b的液体油进行加热汽化。可通过调节第一缺口a1的侧壁与安装孔f的孔壁之间的间隙大小,控制液体油进入汽化间隙b的流速,提高汽化效率。
[0048]
具体的,所述安装孔f的孔壁上环形设置有加热凸起121,所述套筒30朝向所述连接件12的一端与所述加热凸起121抵接,所述套筒30朝向所述连接件12的一端开设有第二缺口a2,所述第二缺口a2与所述加热凸起121之间形成有加热间隙,所述第一缺口a1和所述加热间隙连通形成所述进油通道a。本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提高液体油汽化的效率,可在
连接件12上,且位于安装孔f的孔壁上设置加热凸起121,套筒30朝向连接件12的一端与加热凸起121抵接,可在套筒30朝向连接件12的一端上开设第二缺口a2,第二缺口a2与加热凸起121之间形成有加热间隙,第一缺口a1和加热间隙连通形成进油通道a。由于加热间隙较小,且加热凸起121靠近加热件20,因此,加热凸起121的温度相较于其他部件,温度最高,因此,当液体油进入加热间隙后,可瞬间被汽化,油烟进入至汽化间隙b中,可向汽化间隙b内通入气流,使汽化间隙b形成负压,有利于油烟快速进入汽化间隙b。通过加热间隙进行加热,可有效的将热能进行集中,降低热能损耗。
[0049]
具体的,所述连接件12上开设有进气孔g,所述加热件20呈圆柱形结构,所述加热件20包括:第一加热部(图未标),所述第一加热部设置于所述套筒30内,所述加热凸起121套设于所述第一加热部远离所述套筒30的一侧上,所述加热凸起121的周壁与所述第一加热部的周壁之间形成有第一气流间隙h1;第二加热部(图未标),所述第二加热部设置于所述安装孔f内,所述第二加热部的周壁与所述安装孔f的孔壁之间形成有第二气流间隙h2,所述第一气流间隙h1与所述第二气流间隙h2连通,所述第二气流间隙h2与所述进气孔g连通,所述进气孔g外接气源。本实施例中,为了使油烟快速进入汽化间隙b,可在加热凸起121的周壁与第一加热部的周壁之间设置第一气流间隙h1,在第二加热部的周壁与安装孔f的孔壁之间设置第二气流间隙h2,使第一气流间隙h1和第二气流间隙h2连通,同时在连接件12上开设进气孔g,进气孔g外接气源,使气体通过第一气流间隙h1和第二气流间隙h2进入汽化间隙b,使汽化间隙b形成负压。
[0050]
具体的,所述套筒30朝向所述连接件12一侧的外周壁与所述安装孔f的孔壁螺纹连接。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套筒30的外周壁与安装孔f的孔壁之间可以采用螺纹连接。当然,套筒30的外周壁与安装孔f的孔壁之间还可以通过过盈配合固定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0051]
具体的,所述壳体10的顶部开设有进油孔j,所述进油口与所述腔体连通。本实施例中,进油孔j可以在壳体10的顶部开设,以便于往腔体内部注入液体油。
[0052]
具体的,所述壳体10上开设有水位监测口k,所述水位监测口k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烟雾检漏设备100还包括:透明管道(图未示),所述透明管道的一端设置于所述水位监测口k上,所述透明管道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设置,所述透明管道与所述水位监测口k连通;其中,所述透明管道用于显示所述腔体内液体油的水位高度。本实施例中,可在壳体10的下半部分周壁上开设水位监测口k,并设置一透明管道,透明管道的一端设置于水位监测口k上,透明管道的另一端向上延伸设置,以便于显示腔体内部的水位。
[0053]
可以理解的是,可在透明管道上设置刻度线,以便于维修工人更好的读数。
[0054]
具体的,所述壳体10上开设有压力监测口n,所述压力监测口n与所述腔体连通,所述烟雾检漏设备100还包括:压力阀(图未示),所述压力阀设置于所述压力监测口n上,所述压力阀用于检测腔体内部的压力。作为一个可选实施例,可在壳体10上开设压力监测口n,并在该压力监测口n上装设压力阀,以用于检测腔体内部的压力。
[005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