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相色谱仪的进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42859发布日期:2021-02-03 21:39阅读:84来源:国知局
一种气相色谱仪的进样装置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化学检测仪器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气相色谱仪的进样装置。


背景技术:

[0002]
气相色谱仪在石油、化工、生物化学、医药卫生、食品工业、环保等方面应用很广,气相色谱仪除用于定量和定性分析外,还能测定样品在固定相上的分配系数、活度系数、分子量和比表面积等物理化学常数,是一种对混合气体中各组成分进行分析检测的仪器。
[0003]
现有的一种气相色谱仪,包括检测箱体、水平设置在检测箱体上表面的固定盘,固定盘上转动连接有取样盘,设置在取样盘一侧的检测机构。取样盘上开设有若干个用于盛放试样瓶的放置口,取样盘的中部设置有将试样瓶从放置口中取出并将试样瓶转移到检测机构的转移机构。转移机构包括设置在取样盘中部与取样盘转动连接的驱动盘,设置在驱动盘上与驱动盘滑移连接的滑动架,设置在滑动架端部的升降拾取组件。升降拾取组件包括与滑动架竖直方向滑移连接的升降块,竖直固接在升降块下表面的夹爪。检测机构包括检测条,检测条上开设有用于放置试样瓶的对位孔。
[0004]
气相色谱仪在对试样瓶中的气体或者液体进行检测时,需通过滑动架与驱动盘的滑移,使升降块移动到与试样瓶对应的位置,然后升降块下降时夹爪对准试样瓶瓶口对应的位置,夹住将试样瓶夹起,接着将升降块上升,使夹住将试样瓶从放置口内夹出,然后通过滑动架与驱动盘的滑移带动升降块移动到对位孔对应的区域,通过升降块的升降,使试样瓶进入到对位孔内,然后夹爪松开,使试样瓶脱离。
[0005]
但是操作者在对取样盘放置试样瓶时,需将若干个试样瓶逐个放入至放置口内,操作较为麻烦,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要素:

[0006]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相色谱仪的进样装置,能够高效简便地将试样瓶放入放置口内。
[0007]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气相色谱仪的进样装置,包括进料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安装于固定盘上,进料装置包括进料支架,进料支架上沿竖直方向开有进料孔,进料支架内设有沿水平方向延伸的传动轨道,进料孔连通于传动轨道;进料支架上固定有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活塞杆穿入至传动轨道并沿传动轨道的长度方向延伸;传动轨道的下表面开有沿传动轨道长度方向延伸的通槽;进料支架上沿传动轨道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下料机构,下料机构包括封堵于通槽的滑板,滑板上开有下料孔,下料孔对准于放置口。
[000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者将试样瓶直接放于进料孔内,操作者滑动下料机构,此时下料孔对准于放置口,且使滑板封堵于部分通槽,使试样瓶仅能从下料孔滑出;操作者启动取样盘,使取样盘转动,第一气缸推动试样瓶滑动至下料孔处,下料机构将试样瓶
从下料孔推出至放置口;取样盘转动,操作者继续放入试样瓶,并滑动至下一个放置口内,操作者仅需不断将试样瓶放入至进料孔,无需再按照取样盘的顺序,一圈一圈地逐个将试样瓶放入至放置口内,使操作更为简便。
[0009]
优选的:所述下料孔的内壁固定有若干弹性片,若干弹性片封堵于下料孔的部分孔口。
[001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气缸推动试样瓶至下料孔时,弹性片具有支撑作用,避免试样瓶直接从下料孔滑出,防止试样瓶出现破裂;下料机构推动试样瓶穿过弹性片后,弹性片由于弹性恢复原状,使弹性片继续封堵于下料孔。
[0011]
优选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用于防止试样瓶破裂的缓冲组件。
[001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下料机构在推动试样瓶至放置口的过程中,缓冲组件对试样瓶起到保护作用,减小试样瓶发生破裂的几率。
[0013]
优选的:所述进料支架上固定有第二气缸,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于下料机构的一侧,且第二气缸的活塞杆平行于传动轨道的方向。
[0014]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气缸推动下料机构滑动,操作者放入试样瓶的过程中,第二气缸推动下料机构,配合取样盘转动,使操作者将最外层一圈的放置口填满试样瓶后,第二气缸自动推动下料机构,使下料孔对准于靠内一圈的放置口,操作者仅需继续放入试样瓶,即可对靠内一圈的放置口进行填充,操作较为简便。
[0015]
优选的:所述第一气缸的活塞杆固定连接有推板,推板呈圆弧状设置。
[001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推板与试样瓶的外周壁贴合,增大了推板与试样瓶的接触面积,以保证试样瓶的稳定性。
[0017]
优选的:所述推板远离第一气缸的一侧固定有橡胶片。
[0018]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试样瓶起到缓冲作用,避免试样瓶被推板撞裂。
[0019]
优选的:所述进料孔的孔口处固定有进料斗,进料斗呈扩口设置。
[0020]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操作者更易将试样瓶从进料孔放入,使操作更为简便。
[0021]
优选的:所述滑板上固定有挡板,挡板位于下料孔孔口远离第一气缸的一侧。
[0022]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气缸推动试样瓶时,避免将试样瓶推的太远,保证使试样瓶从下料孔滑出。
[0023]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0024]
1.本方案中,操作者仅需将试样瓶依次放入至进料孔内,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取样盘配合即可将试样瓶依次放入至放置口内,操作简便;
[0025]
2.本方案中,下料机构包括防止试样瓶破裂的缓冲组件,对试样瓶起到缓冲作用;
[0026]
3.本方案中,下料孔的孔壁固定有若干弹性片,对试样瓶起到缓冲作用,对试样瓶起到保护作用。
附图说明
[0027]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2是图1中进料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3是图2中的剖视图,示出其内部结构。
[0030]
图4是图2中另一剖视图,示出其内部结构。
[0031]
图中,1、进料装置;11、传动轨道;12、进料斗;13、进料孔;14、第一气缸;15、推板;151、橡胶片;16、通槽;2、固定盘;3、取样盘;31、放置口;4、进料支架;41、竖直板;42、水平板;5、下料机构;51、下料架;511、连接杆;512、滑动杆;52、第二气缸;53、第三气缸;54、滑槽;55、滑板;56、下料孔;561、弹性片;57、挡板;6、缓冲组件;61、升降槽;62、压缩弹簧;63、抵接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2]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33]
参考图1,为本实施例公开的一种气相色谱仪的进样装置,包装进料装置1,进料装置1安装于固定盘2上,操作者可通过进料装置1将试样瓶依次放入至取样盘3的放置口31内,使操作更为简便。
[0034]
参考图2和图3,进料装置1包括进料支架4,进料支架4由水平板42和竖直板41组成,竖直板41固定连接于固定盘2外周;水平板42向靠近取样盘3的方向延伸,使水平板42位于取样盘3的正上方;水平板42内开有沿水平板42长度方向延伸的传动轨道11;水平板42的上侧开有进料孔13,进料孔13连通于传动轨道11,水平板42的上侧固定有进料斗12,进料斗12位于进料孔13的孔口处,且进料斗12朝远离进料孔13的方向呈扩口设置。
[0035]
参考图2和图3,水平板42的一侧固定有第一气缸14,第一气缸14的活塞杆穿入至传动轨道11内,并沿水平方向延伸,第一气缸14的活塞杆端部固定有推板15,推板15呈圆弧状设置,且推板15远离第一气缸14的一侧固定有橡胶片151;水平板42的下侧开有通槽16,通槽16沿水平板42的长度方向延伸,且通槽16连通于传动轨道11。
[0036]
参考图2和图3,水平板42上沿传动轨道11的长度方向滑动连接有下料机构5,下料机构5包括包裹于水平板42外周的下料架51,水平板42的侧面固定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气缸52,第二气缸52的活塞杆固定连接于下料架51的一侧,第二气缸52推动下料架51沿水平方向滑动。
[0037]
参考图2和图3,下料机构5还包括固定连接于下料架51上的第三气缸53,第三气缸53沿竖直方向设置;水平板42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开有滑槽54,第三气缸53的活塞杆穿过滑槽54至传动轨道11内;下料轨道包括固定连接于下料架51下侧的滑板55,滑板55封堵于部分通槽16;滑板55表面贯穿有下料孔56,下料孔56对准于放置口31;第三气缸53的活塞杆对准于下料孔56,下料孔56的内周壁固定有若干弹性片561,若干弹性片561封堵于下料孔56的部分孔口;滑板55的上表面固定有呈圆弧状设置的挡板57,挡板57位于下料孔56孔口远离第一气缸14的一侧。
[0038]
参考图4,下料机构5还包括用于防止试样瓶破裂的缓冲组件6,下料架51包括连接于第三气缸53外周的两根连接杆511,连接杆511内开有沿竖直方向的升降槽61,缓冲组件6包括固定连接于升降槽61内的压缩弹簧62;下料架51还包括部分滑动卡接于升降槽61内的滑动杆512,滑动杆51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压缩弹簧62,滑动杆512位于升降槽61内的一端固定有抵接片63,抵接片63防止滑动杆512脱出至升降槽61外;滑动杆512远离升降槽61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滑板55的侧面。
[0039]
第三气缸53推动试样瓶时,由于试样瓶被弹性片561支撑,使试样瓶还未从下料孔56穿出,此时试样瓶给予弹性片561压力,从而带动滑动沿竖直方向下降,直到下降至抵接
片63抵接于升降槽61的槽孔壁时,限制滑动杆512继续下降,此时第三气缸53将试样瓶从下料孔56推出,降低了试样瓶从弹性片561到放置口31间的高度,从而减小试样瓶的撞击力,避免试样瓶发生破裂。
[0040]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操作者将试样瓶直接放于进料孔13内,此时下料孔56对准于放置口31,且使滑板55封堵于部分通槽16,使试样瓶仅能从下料孔56滑出;操作者启动取样盘3,使取样盘3转动,第一气缸14推动试样瓶滑动至下料孔56处,下料机构5将试样瓶从下料孔56推出至放置口31;
[0041]
取样盘3转动,操作者继续放入试样瓶,并滑动至下一个放置口31内;当该圈的放置口31放置完后,第二气缸52推动下料机构5,使下料孔56对准于下一圈的放置口31上方,即循环上述操作,操作者仅需不断将试样瓶放入至进料孔13,试样瓶即可不断填满每一圈的放置口31;无需再按照取样盘3的顺序,一圈一圈地逐个将试样瓶放入至放置口31内,使操作更为简便。
[0042]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