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索拉伸试验卡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462503发布日期:2021-03-30 19:54阅读:153来源:国知局
钢索拉伸试验卡头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钢索拉伸试验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钢索拉伸试验卡头,用于钢索组件在制作前的钢索预拉伸试验。



背景技术:

在钢索组件制作前,都需要对钢索进行预拉伸试验,以验证钢索相关参数是否满足要求。目前在进行钢索预拉伸试验时,都是在钢索两端现编钢索环,通过钢索环与拉伸设备连接。由于每次试验中被测钢索数量较大,规格较多,编结过程复杂繁琐,导致工作效率低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钢索拉伸试验卡头,通过卡头上预设的钢索环与拉伸设备连接,而被测钢索直接插入卡头即可试验,简化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所述一种钢索拉伸试验卡头,包括卡头主体、调节螺套、调节螺母以及多瓣卡爪;

所述卡头主体为中空圆柱结构,卡头主体前端面上具有相对于卡头主体中心轴线均匀分布的多个斜孔,斜孔个数与卡爪个数相同,斜孔的倾斜方向是由前端面内侧向前端面外侧逐渐靠近卡头主体中心轴线的方向倾斜,每个斜孔用于与一个卡爪配合;卡头主体前端面中心还具有轴向通孔;

卡头主体前端面之后为供卡爪运动的空腔,空腔的轴向长度和径向尺寸满足卡爪前后移动过程中的空间需求;卡头主体后端面上具有轴向的螺纹通孔,用于与调节螺套螺纹配合;

所述卡爪的主体结构与卡头主体前端面上的斜孔配合,使卡爪能够沿斜孔移动;所述卡爪上还具有抓持面,且当卡爪安装在卡头主体前端面的斜孔中时,卡爪的抓持面平行与卡头主体的中心轴线,当多个卡爪同步沿斜孔移动时,对应的抓持面同步靠近或远离,实现对钢索的紧固或放松;

所述调节螺套前部与卡头主体后部同轴螺纹配合,调节螺套后部与调节螺母同轴螺纹配合;所述调节螺母后端面固定有用于与拉伸设备连接的钢索环。

进一步的,卡爪个数为三瓣。

进一步的,调节螺母后端面中心也具有一个通孔,用于当被测钢索过长时,将被测钢索穿过钢索拉伸试验卡头,防止被测钢索在卡头内堆积。

进一步的,所述卡爪为类圆柱体,是由一个圆柱体被多个不同面切割后而得到:圆柱体直径与卡头主体前端面斜孔直径相同;卡爪前部由三个相邻的平面斜切圆柱体下部而得到,三个相邻的平面依次为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其中第二平面与所述圆柱体中心轴线相交,且第二平面与所述圆柱体中心轴线的夹角等于卡头主体前端面斜孔轴线与卡头主体中心轴线的夹角;第一平面与第三平面的夹角为360°/n,n为卡爪个数。

进一步的,卡爪的前端面与所述第二平面垂直,卡爪后端面平行与卡爪前端面。

进一步的,卡爪后端面还具有径向凸台;在卡爪中后部由第四平面、第五平面和第六平面沿卡爪轴线方向切割圆柱体得到,第四平面、第五平面和第六平面与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对应相连;第四平面、第五平面和第六平面与卡爪主体轴线平行。

进一步的,在被测钢索上套有卡套,在夹持钢索时,夹持套有卡套部分的被测钢索。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钢索拉伸试验卡头,通过卡头上预设的钢索环与拉伸设备连接,而被测钢索直接插入卡头即可试验,节省了钢索在拉伸试验前的编结时间,简化了工作流程,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图1:卡头结构图;

其中:1、夹头主体;2、调节螺套;3、调节螺母;4、卡爪;5、卡套;

图2:图1的b向视图;

图3:图1的a向视图;

图4:卡头工作示意图;

其中:6、卡头;7、被测钢索;8、设备连接钢索;

图5:夹头主体立体示意图;

图6:夹头主体剖视图;

图7:夹头主体端面示意图;

图8:卡爪立体示意图;

图9:卡爪主视图;

图10:卡爪端面示意图;

图11:卡套主视图;

图12:卡套端面示意图;

图13:夹头主体和卡爪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施例提出的钢索拉伸试验卡头,其目的是提供被测钢索与拉伸设备之间的通用接头,使得拉伸试验时不需要再对每个被测钢索现编钢索环与拉伸设备进行连接,而是能够将被测钢索快速插入钢索拉伸试验卡头即可进行试验。

为此,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提出的钢索拉伸试验卡头包括卡头主体1、调节螺套2、调节螺母3以及多瓣卡爪4,本实施例中卡爪数为三瓣。

如图5~图7所示,所述卡头主体为中空圆柱结构。卡头主体前端面上具有相对于卡头主体中心轴线均匀分布的多个斜孔,斜孔个数与卡爪个数相同,斜孔的倾斜方向是由前端面内侧向前端面外侧逐渐靠近卡头主体中心轴线的方向倾斜,三个斜孔用于与三瓣卡爪对应配合。本实施例中,卡头主体前端面中心还具有轴向通孔,主要作用是待试验钢缆可以伸入卡头内部,并进一步可以穿过钢索拉伸试验卡头。本实施例中,三个斜孔在卡头主体前端面外侧已有部分重叠,而且轴向通孔与三个斜孔也具有重叠,简单的从图中不能直观的看清中心轴向通孔的设计,但从图5和图7中可以看出卡头主体前端面具有中心通孔。

卡头主体前端面之后为供卡爪运动的空腔,这里对空腔的轴向长度和径向尺寸有要求,主要是要满足卡爪前后移动过程中空间需求。在卡头主体后端面上具有轴向的螺纹通孔,用于与调节螺套螺纹配合。

图8~图10所示为卡爪。对于卡爪而言,有两个基本的要求,一是卡爪主体要能够与卡头主体前端面上的斜孔配合,使卡爪能够沿斜孔移动;二是卡爪要具有抓持面,且当卡爪安装在卡头主体前端面的斜孔中时,卡爪的抓持面应当平行与卡头主体的中心轴线,这样多个卡爪同步沿斜孔移动时,对应的抓持面就能够同步靠近或远离,实现对钢索的紧固或放松。

具体到本实施例而言,以图9的方向为基准,卡爪主体部分为类圆柱体,即一个圆柱体被其他多个不同面切割后而得到:圆柱体直径与卡头主体前端面斜孔直径相同;对于卡爪主体前部,由三个相邻的平面斜切圆柱体下部,这里我们将这三个相邻的平面依次称为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其中第二平面与所述圆柱体中心轴线相交,且第二平面与所述圆柱体中心轴线的夹角为α,等于卡头主体前端面斜孔轴线与卡头主体中心轴线的夹角;第一平面与第三平面的夹角为120°,主要是为了满足三个卡爪相互靠近进行对钢索夹紧操作时,三个卡爪相互不干扰的目的。卡爪的前端面与第二平面垂直,这样当卡爪安装在卡头主体前端面的斜孔中时,卡爪前端面垂直于卡头主体轴线。

在卡爪后端面平行与卡爪前端面,这样在卡爪安装在卡头主体前端面的斜孔中时,卡爪后端面也是垂直于卡头主体轴线的,这样卡爪后端面能够可靠的与调节螺套接触,通过调节螺套能够同步推动多个卡爪移动,实现对被测钢索的预抓紧。

卡爪后端面还具有径向凸台,用于防止卡爪从卡头主体中滑脱。由于径向凸台的存在,卡爪无法从卡头主体前端面外侧向内侧安装,只能从卡头主体前端面内侧向外侧安装,那么如果卡爪主体中后部为完整的圆柱段的话,有可能卡爪安装时出现卡爪相互干涉或卡爪与卡头主体相互干涉,因此在卡爪主体中后部,沿卡爪主体轴线方向,与前述第一平面、第二平面和第三平面对应相连的有第四平面、第五平面和第六平面,第四平面、第五平面和第六平面与卡爪主体轴线平行,将卡爪主体中后部的完整圆柱段进行了局部切割,从而能够更加方便的安装卡爪。

调节螺套前部与卡头主体后部同轴螺纹配合,而调节螺套后部与调节螺母同轴螺纹配合,当调节螺母和调节螺套紧固连接后,继续转动调节螺母能够实现调节螺套与卡头主体的轴向相对移动,进而同步推动多个卡爪移动,实现对被测钢索的预抓紧。

而在调节螺母后端面固定有用于与拉伸设备连接的钢索环,这样就不用对每个被测钢索都现编钢索环。在调节螺母后端面中心也具有一个通孔,用于当被测钢索过长时,可以将被测钢索穿过钢索拉伸试验卡头,防止被测钢索在卡头内堆积,造成被测钢索头部扭曲、散股。

使用时,向后移动调节螺套,空出卡爪的移动空间,将三个卡爪向后滑动;将被测钢索从钢索拉伸试验卡头前部伸入钢索拉伸试验卡头中,如果被测钢索较长,可以将被测钢索从钢索拉伸试验卡头后端再伸出;然后旋转调节螺母,带动调节螺套向前运动,同步推进多个卡爪移动,利用卡爪的抓持面实现对被测钢索的预抓紧;利用钢索拉伸试验卡头后端的钢索环与拉伸设备连接,当采用拉伸设备拉动钢索拉伸试验卡头时,卡爪会沿斜孔继续向前移动,使得钢索越拉越紧。

为了防止被测钢索表面被夹伤,在被测钢索上套有卡套,在夹持钢索时,夹持套有卡套部分的被测钢索。

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