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检修的电能表箱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139833发布日期:2021-03-02 18:24阅读:95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检修的电能表箱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能表箱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到一种便于检修的电能表箱。


背景技术:

[0002]
电能表箱在整个供电系统中是最常用的设备之一。居民用电中通常采用单相电能表箱,其主要包括箱体、设置在箱体中的计量表和与箱体盖合的箱盖,箱体内部分隔成进线室、出线室和仪表室,计量表安装在仪表室中,计量表具有四个接线端子,分别为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和第四接线端子,其中第一接线端子用于接进线火线,第二接线端子用于接出线火线,第三接线端子用于接进线零线,第四接线端子用于接出线零线,进线火线和进线零线均位于进线室内,它们属于供电方,用户无权进行对它们操作;出线室内设置有空气开关,箱盖上设置有用于操作空气开关的窗口,出线火线和出线零线位于出线室内,它们与空气开关连接后供用户接线,用户可以对其进行操作及维护。
[0003]
在进行电表检修维护时,工作人员经常需要对计量表的读数进行抄写认定,显示屏在灯光不足的情况下,无法看清显示屏所显示的用电量,此时就需要工作人员手持手电筒等照明设备进行照明,较为麻烦。针对这一情况,也有改进后的电能表箱,其主要针对显示屏进行改进,采用具有亮屏功能的液晶屏幕,并且在计量表上设置控制亮屏的按钮,通过按压按钮,使液晶屏幕亮起来,过一段时间后会自动熄灭,从而便于计电,虽然上述电能表箱省去了工作人员随身携带手电筒设备的麻烦,但是在实际操作中,由于有些电能表箱安装位置较高,在不踮脚或不借住其他增高工具的情况下,较难按压到按钮,而且按压按钮需要打开相关窗口,还是较为繁琐。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检修的电能表箱,其便于计电,方便供电企业日常检修,且操作较为方便。
[0005]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便于检修的电能表箱,包括箱体、计量表和箱盖,所述的箱盖活动盖合在所述的箱体上,所述的计量表固定在所述的箱体内,所述的计量表具有一液晶屏幕和一控制所述的液晶屏幕亮灭的按钮,所述的箱体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侧翼,每个所述的侧翼上均开设有第一螺丝孔和穿孔,所述的箱体上端的中部固定有安装板,所述的安装板上开设有第二螺丝孔,所述的安装板上还向后水平延伸固定有定位板,所述的箱体内设置有击发管,所述的击发管的一端正对所述的按钮,且所述的击发管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接触所述的按钮的击发杆,所述的击发管的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的箱体外,所述的击发管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所述的击发杆内外移动的击发机构。
[0006]
所述的箱盖上正对所述的液晶屏幕处固定有镀膜玻璃。该结构中,镀膜玻璃既能防止太阳直晒,又不影响观察液晶屏幕显示的数值,较为实用。
[0007]
所述的击发管由内管、中间管和外管组成,所述的外管水平固定在所述的箱体的侧壁上,且左右分布,所述的中间管与所述的外管垂直固定,且上下分布,所述的内管与所
述的中间管垂直固定,且前后分布,所述的击发杆设置在所述的内管中,且所述的击发杆与所述的内管之间设置有控制所述的击发杆保持向外移动趋势的第一弹簧。该结构中,击发管由内管、中间管和外管分段组成,击发杆位于内管内,这样在不需要打开箱盖的情况下,通过在外管处对击发机构进行操作,使击发杆向内移动,触碰到按钮,从而使液晶屏幕亮起,当击发杆不受外力时,在第一弹簧的带动下,向外移动,与按钮进行分离。
[0008]
所述的击发机构包括按压杆、联动杆和多个滚珠,所述的中间管与所述的内管以及所述的外管之间均为圆弧过渡,所述的按压杆可水平移动设置在所述的外管内,所述的联动杆可竖直移动设置在所述的中间管内,所述的按压杆与所述的联动杆之间设置有所述的滚珠,所述的联动杆与所述的击发杆之间也设置有所述的滚珠。该结构中,当对按压杆进行施力时,通过滚珠改变力的方向,使联动杆向上移动,再通过滚珠改变力的方向,对击发杆进行挤压,使其向内运动,最终触碰到按钮,松开按压杆后,击发杆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进行复位,联动杆和按压干受滚珠的影响也自动复位,其中,滚珠设置在圆弧过渡处。
[0009]
所述的按压杆由按压段、连接段和运动段组成,所述的运动段设置在所述的外管内,所述的连接段的一端与所述的运动段固定,所述的连接段的另一端穿出所述的外管后与所述的按压段固定,所述的运动段与所述的外管之间还设置有控制所述的运动段保持向左运动趋势的第二弹簧,所述的第二弹簧套设在所述的连接段上。该结构中,第二弹簧的设置用于在松开按压段后迫使运动段向左移动,使其自动复位。
[0010]
所述的箱体内设置有空气开关,所述的空气开关位于所述的计量表的下方,所述的箱盖设置有用于操作所述的空气开关的第一窗口,所述的第一窗口上活动设置有第一盖板。该结构中,第一窗口的设置便于对空气开关进行操作,第一盖板的设置则避免了空气开关外露。
[0011]
所述的计量表上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第二接线端子、第三接线端子和第四接线端子,所述的箱体内还设置有竖向线槽和横向线槽,所述的竖向线槽的一端连接在所述的箱体的顶部,所述的竖向线槽的另一端与所述的横向线槽相连通,所述的横向线槽靠近所述的计量表。该结构中,进线火线与第一接线端子对接、进线零线与第三接线端子对接,它们的走向是先沿竖向线槽纵向向下,然后沿横向线槽横向往左,出线火线与第二接线端子对接、出线零线于第四接线端子对接,它们的走向是沿横向线槽纵向往下,再与空气开关对接,整体线路布局较为合理。
[0012]
所述的箱盖上设置有第二窗口,所述的第二窗口上活动设置有第二盖板,所述的第二窗口的下沿向内延伸设置有挡板,所述的挡板位于所述的计量表与所述的空气开关之间,且所述的挡板上设置有与所述的第二接线端子相对应的第一缺口以及与所述的第四接线端子相对应的第二缺口。该结构中,通过第二窗口的设置,能够对计量表进行操作,第二盖板的设置则保护了箱体内的结构不轻易外露;挡板位于第二窗口的下沿,且向内延伸,从而减小了计量表与箱盖的间隙,防止在此处可以改变接线;第一缺口和第二缺口的设置方便了出线零线和出线火线与空气开关连接,在操作时有足够的空间间隙,方便了操作,同时不破坏封印。
[0013]
所述的横向线槽上设置有第三缺口和第四缺口,所述的第三缺口与所述的第二接线端子相对应,所述的第四缺口与所述的第四接线端子相对应。该结构中,横向线槽方便了进线火线和进线零线与计量表对接,使排线有序,同时横向线槽与挡板之间存在空隙,第三
缺口与第一缺口处于同一直线上,且与第二接线端子相对应,方便了出线火线从第二接线端子接线后,穿过第三缺口与空气开关连接,第四缺口与第二缺口处于同一直线上,且与第四接线端子相对应,方便了出线零线从第四接线端子接线后,穿过第四缺口与空气开关连接。
[0014]
所述的挡板上连接有一自上而下向内倾斜的遮板,所述的遮板覆盖所述的横向线槽,且所述的遮板的下端向外水平延伸有搁置板。该结构中,遮板的设置挡住了横向线槽内的接线,防止了对横向线槽内的接线的操作。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侧翼上的第一螺丝孔和安装板上的第二螺丝孔供螺丝安装,这样形成一个三角定位,使电能表箱固定较为牢靠;穿孔的设置则方便铁丝或铝丝穿过,便于将电能表箱绑在电杆上;定位板向后延伸约1-2厘米,其一方面便于定位,另一方面通过在设置在墙面的定位槽相配合,起到支撑作用;击发杆的设置用于触碰按钮,其通过击发管内设置的击发机构进行控制,在不打开箱盖的情况下也能对按钮进行操作,此外还减小了对操作者身高的要求,也能使液晶屏幕亮起,从而便于计电;本实用新型便于计电,方便供电企业日常检修,且操作较为方便。
附图说明
[0016]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箱盖的结构示意图;
[0019]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击发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
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按压杆与联动杆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1]
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击发杆与联动杆配合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23]
实施例一:如图所示,一种便于检修的电能表箱,包括箱体1、计量表2和箱盖3,箱盖3活动盖合在箱体1上,计量表2固定在箱体1内,计量表2具有一液晶屏幕21和一控制液晶屏幕21亮灭的按钮22,箱体1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侧翼11,每个侧翼11上均开设有第一螺丝孔12和穿孔13,箱体1上端的中部固定有安装板14,安装板14上开设有第二螺丝孔15,安装板14上还向后水平延伸固定有定位板16,箱体1内设置有击发管4,击发管4的一端正对按钮22,且击发管4的一端设置有用于接触按钮22的击发杆5,击发管4的另一端延伸至箱体1外,击发管4内还设置有用于控制击发杆5内外移动的击发机构6。
[0024]
实施例二:如图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一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箱盖3上正对液晶屏幕21处固定有镀膜玻璃31。该结构中,镀膜玻璃31既能防止太阳直晒,又不影响观察液晶屏幕21显示的数值,较为实用。
[0025]
击发管4由内管41、中间管42和外管43组成,外管43水平固定在箱体1的侧壁上,且左右分布,中间管42与外管43垂直固定,且上下分布,内管41与中间管42垂直固定,且前后分布,击发杆5设置在内管41中,且击发杆5与内管41之间设置有控制击发杆5保持向外移动趋势的第一弹簧51。该结构中,击发管4由内管41、中间管42和外管43分段组成,外管43固定
在箱体1的侧壁上,起到固定整体的作用,为了使击发管4固定更为牢靠,可通过支架将中间管或内管固定在箱体1的内壁上,击发杆5位于内管41内,这样在不需要打开箱盖3的情况下,通过在外管43处对击发机构6进行操作,使击发杆5向内移动,触碰到按钮22,从而使液晶屏幕21亮起,当击发杆5不受外力时,在第一弹簧51的带动下,向外移动,与按钮22进行分离。
[0026]
在说明书附图1中,外管43设置在箱体1的左侧,但是在实际情况中,外管43的朝向根据按钮的设置位置进行适应性调整。
[0027]
实施例三:如图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二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击发机构6包括按压杆61、联动杆62和多个滚珠63,中间管42与内管41以及外管43之间均为圆弧过渡,按压杆61可水平移动设置在外管43内,联动杆62可竖直移动设置在中间管42内,按压杆61与联动杆62之间设置有滚珠63,联动杆62与击发杆5之间也设置有滚珠63。该结构中,当对按压杆61进行施力时,通过滚珠63改变力的方向,使联动杆62向上移动,再通过滚珠63改变力的方向,对击发杆5进行挤压,使其向内运动,最终触碰到按钮22,松开按压杆61后,击发杆5在第一弹簧51的作用下进行复位,联动杆62和按压干受滚珠63的影响也自动复位,其中,滚珠63设置在圆弧过渡处。
[0028]
按压杆61由按压段64、连接段65和运动段66组成,运动段66设置在外管43内,连接段65的一端与运动段66固定,连接段65的另一端穿出外管43后与按压段64固定,运动段66与外管43之间还设置有控制运动段66保持向左运动趋势的第二弹簧67,第二弹簧67套设在连接段65上。该结构中,第二弹簧67的设置用于在松开按压段64后迫使运动段66向左移动,使其自动复位。
[0029]
箱体1内设置有空气开关71,空气开关71位于计量表2的下方,箱盖3设置有用于操作空气开关71的第一窗口17,第一窗口17上活动设置有第一盖板18。该结构中,第一窗口17的设置便于对空气开关71进行操作,第一盖板18的设置则避免了空气开关71外露。
[0030]
实施例四:如图所示,其他结构与实施例三相同,其不同之处在于,计量表2上设置有第一接线端子72、第二接线端子73、第三接线端子74和第四接线端子75,箱体1内还设置有竖向线槽19和横向线槽,竖向线槽19的一端连接在箱体1的顶部,竖向线槽19的另一端与横向线槽相连通,横向线槽靠近计量表2。该结构中,进线火线与第一接线端子72对接、进线零线与第三接线端子74对接,它们的走向是先沿竖向线槽19纵向向下,然后沿横向线槽横向往左,出线火线与第二接线端子73对接、出线零线于第四接线端子75对接,它们的走向是沿横向线槽纵向往下,再与空气开关71对接,整体线路布局较为合理。
[0031]
箱盖3上设置有第二窗口32,第二窗口32上活动设置有第二盖板33,第二窗口32的下沿向内延伸设置有挡板34,挡板34位于计量表2与空气开关71之间,且挡板34上设置有与第二接线端子73相对应的第一缺口35以及与第四接线端子75相对应的第二缺口36。该结构中,通过第二窗口32的设置,能够对计量表2进行操作,第二盖板33的设置则保护了箱体1内的结构不轻易外露;挡板34位于第二窗口32的下沿,且向内延伸,从而减小了计量表2与箱盖3的间隙,防止在此处可以改变接线;第一缺口35和第二缺口36的设置方便了出线零线和出线火线与空气开关71连接,在操作时有足够的空间间隙,方便了操作,同时不破坏封印。
[0032]
横向线槽上设置有第三缺口101和第四缺口102,第三缺口101与第二接线端子73相对应,第四缺口102与第四接线端子75相对应。该结构中,横向线槽方便了进线火线和进
线零线与计量表2对接,使排线有序,同时横向线槽与挡板34之间存在空隙,第三缺口101与第一缺口35处于同一直线上,且与第二接线端子73相对应,方便了出线火线从第二接线端子73接线后,穿过第三缺口101与空气开关71连接,第四缺口102与第二缺口36处于同一直线上,且与第四接线端子75相对应,方便了出线零线从第四接线端子75接线后,穿过第四缺口102与空气开关71连接。
[0033]
挡板34上连接有一自上而下向内倾斜的遮板37,遮板37覆盖横向线槽,且遮板37的下端向外水平延伸有搁置板38。该结构中,遮板37的设置挡住了横向线槽内的接线,防止了对横向线槽内的接线的操作。
[0034]
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各种零部件的构造进行材料和结构的改进,或者是采用技术等同物进行替换。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或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其他相关技术领域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