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表同检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11926发布日期:2021-04-02 09:30阅读:37来源:国知局
多表同检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量计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多表同检系统。



背景技术:

现有的燃气表检测系统和流量计检测系统大都通过串联方式在同一检表台位上串联多台待检表或多个流量计,以此实现同时检测多台待检表或多个流量计的目的。但是,现有的燃气表检测系统和流量计检测系统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存在有不足之处:

1)待检表在被检测过程中会使检测系统形成压损,在对多台待检表进行串检时会使检测系统的压损加大,导致检测系统无法适用于小流量的检测环境;

2)检测系统中的气流通过前端的待检表时会产生脉冲和旋涡,导致后端的待检表出现进气不稳定的现象,影响检测系统对后端待检表的检测精度;

3)当待检表组中有一台或多台待检表不合格时,会影响其余待检表的检测数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中的至少一个。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表同检系统,多表同检系统包括多个待检表工位以及具有不同流量检测范围的多条检测线,多个待检表工位之间相互并联设置,多条检测线之间相互并联设置,多个待检表工位和多条检测线与待检表的多个流量检测点一一对应,每条检测线上均设置有标准流量检测装置和流量控制装置,流量控制装置用于控制对应的检测线上的流量检测范围,标准流量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与对应的检测线的流量检测范围匹配,每个待检表工位均通过控制阀模组分别与多条检测线连通或断开,通过多条检测线同时检测多个待检表处于不同流量检测点时的性能。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多表同检系统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检测线和第n检测线,以及第一待检表工位和第n待检表工位,第一检测线适用于第一流量检测点的环境,第n检测线适用于第n流量检测点的环境,第一待检表工位通过第一控制阀模组分别与第一检测线和第n检测线连接,第n待检表工位通过第n控制阀模组分别与第一检测线和第n检测线连接,其中,n≥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所述多表同检系统处于第一检测状态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待检表工位通入第一流量检测点的流体,所述第一待检表工位通过所述第一控制阀模组与所述第一检测线连通,所述第n待检表工位通入第n流量检测点的流体,所述第n待检表工位通过所述第n控制阀模组与所述第n检测线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多表同检系统处于第n检测状态的情况下,第一待检表工位通入第n流量检测点的流体,第一待检表工位通过第一控制阀模组与第n检测线连通,第n待检表工位通入第一流量检测点的流体,第n待检表工位通过第n控制阀模组与第一检测线连通。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在n=3的情况下,多表同检系统包括三个待检表工位以及具有不同流量检测范围的三条检测线,三检测线所适用的三个流量检测点分别包括待检表的下限流量qmin、20%上限流量qmax以及上限流量qmax,在n=4的情况下,多表同检系统包括四个待检表工位以及具有不同流量检测点的四条检测线,四检测线所适用的四个流量检测点分别包括待检表的下限流量qmin、20%上限流量qmax、50%上限流量qmax以及上限流量qmax。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多表同检系统还包括气源,气源分别与多个待检表工位连通并分别向每个待检表工位通入气体,每个待检表工位处的气体通过控制阀模组流至对应的一个检测线。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控制阀模组均包括n个控制阀,n个控制阀分别与n条检测线一一连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待检表工位包括与待检表口径匹配的变径套管以及设置于待检表的两端的第一压力变送器和第一温度变送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每个标准流量检测装置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压力变送器和第二温度变送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的多表同检系统不仅能够达到同时检测多个待检表的目的,还能够达到检测待检表处于不同流量检测点时的性能的目的,同时,由于多条检测线并联设置,可以减少多条检测线对多个待检表工位的检测数据的干扰性。本实用新型的多表同检系统的控制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对多个待检表的检测效率,还能够提高对待检表的检测范围,提高对待检表的检测准确性,在同时对多个待检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还能够减少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多个待检表的检测过程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多表同检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多表同检系统处于第一检测状态的示意图;

图3为图1所示多表同检系统处于第二检测状态的示意图;

图4为图1所示多表同检系统处于第三检测状态的示意图。

其中,附图标记如下:

100、第一检测线;200、第二检测线;300、第三检测线;

10、第一压力变送器;

21、第一待检表工位;22、第二待检表工位;23、第三待检表工位;

30、第一温度变送器;

41、第一控制阀;42、第二控制阀;43、第三控制阀;44、第四控制阀;45、第五控制阀;46、第六控制阀;47、第七控制阀;48、第八控制阀;49、第九控制阀;

50、第二压力变送器;

61、第一标准流量检测装置;62、第二标准流量检测装置;63、第三标准流量检测装置;

70、第二温度变送器;

80、流量控制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多表同检系统可以用于检测石油、有机液体、无机液、液化气、天然气和低温流体的流量表,这些均属于本实用新型多表同检系统的保护范围。

应理解的是,文中使用的术语仅出于描述特定示例实施方式的目的,而无意于进行限制。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地指出,否则如文中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所述”也可以表示包括复数形式。术语“包括”、“包含”以及“具有”是包含性的,并且因此指明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存在或者添加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式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可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以及“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以及“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为了便于描述,可以在文中使用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来描述如图中示出的一个元件或者特征相对于另一元件或者特征的关系,这些相对关系术语例如为“上”、“下”、“端”等。这种空间相对关系术语意于包括除图中描绘的方位之外的在使用或者操作中机构的不同方位。例如,如果在图中的机构翻转,那么描述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下方”的元件将随后定向为“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面”或者“在其它元件或者特征上方”。因此,示例术语“在……下方”可以包括在上和在下的方位。机构可以另外定向(旋转90度或者在其它方向)并且文中使用的空间相对关系描述符相应地进行解释。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表同检系统,多表同检系统包括多个待检表工位(下面进行详细阐述)以及具有不同流量检测范围的多条检测线(下面进行详细阐述),多个待检表工位之间相互并联设置,多条检测线之间相互并联设置,多个待检表工位和多条检测线均与待检表的多个流量检测点一一对应,每条检测线上均设置有标准流量检测装置(下面进行详细阐述)和流量控制装置80,流量控制装置80用于控制对应的检测线上的流量检测范围,流量控制装置80可以为变频风机或者浮子流量计,通过变频风机或者浮子流量计达到控制检测线上流体流量的目的,标准流量检测装置的检测范围与对应的检测线的流量检测范围匹配,每个待检表工位均通过控制阀模组分别与多条检测线连通或断开,多表同检系统工作时,多表同检系统的控制器根据待检表的多个被流量检测点选择对应的多条检测线并控制对应的流量控制装置80输出使各检测线上的流量检测范围与待检表的多个被流量检测点一一对应,然后通过控制阀模组使各待检工位依次交替与各检测线连通,使多表同检系统实现对多个待检表同时检测的同时,能够使每台待检表的多个被检流量点性能依次被检测。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多表同检系统不仅能够达到同时检测多个待检表的目的,还能够达到检测待检表处于不同流量检测点时的性能的目的,同时,由于多条检测线并联设置,可以减少多条检测线对多个待检表工位的检测数据的干扰性。具体地,多个待检表工位的数量以及多条检测线的数量均与待检表的多个流量检测点的数量相同,且多个待检表工位和多条检测线均与待检表的多个流量检测点一一对应,在多表同检系统进行工作的过程中,始终能够确保一条检测线检测一个待检表工位处的待检表,多个待检表工位的数量以及多条检测线的数量由待检表需要的不同流量检测点数量而定,具体地,当待检表的多个流量检测点的数量为n时,多个待检表工位的数量以及多条检测线的数量均为n,其中,n≥2,例如,当需要检测待检表处于下限流量qmin和上限流量qmax时的性能时,只需要两个待检表工位和两条检测线即可实现,此时,n=2,两条检测线上的两个标准流量检测装置分别对应于待检表的下限流量qmin和上限流量qmax,当需要检测待检表处于下限流量qmin、上限流量qmax以及20%上限流量qmax时的性能时,只需要三个待检表工位和三条检测线即可实现,此时,n=3,三条检测线上的三个标准流量检测装置分别对应于待检表的下限流量qmin、上限流量qmax和20%上限流量qmax,当需要检测待检表处于下限流量qmin、上限流量qmax、20%上限流量qmax以及50%上限流量qmax时的性能时,只需要四个待检表工位和四条检测线即可实现,此时,n=4,四条检测线上的四个标准流量检测装置分别对应于待检表的下限流量qmin、上限流量qmax、20%上限流量qmax以及50%上限流量qmax。进一步地,标准流量检测装置以及各检测线的有效检定流量范围涵盖大多数种类及口径的待检表在该流量检测点时的流量,以此提高标准流量检测装置以及各检测线对不同种类的待检表的适用性,标准流量检测装置可以选用涡轮流量计或者罗茨流量计。

需要说明的是,每条检测线对待检表的检测方式为依次向待检表和标准流量检测装置通入气流,然后将待检表检测到的气流流量与标准流量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气流流量进行比较,根据待检表检测到的气流流量与标准流量检测装置检测到的气流流量的差值确定待检表的性能,例如,待检表是否出现卡阻损坏现象等。具体地,多表同检系统通过气源向待检测表通入气流,气源分别与多个待检表工位连通并分别向每个待检表工位通入气体,每个待检表工位处的气体通过控制阀模组流至对应的一个检测线,每个控制阀模组均包括多个控制阀,多个控制阀分别与多条检测线一一连接。进一步地,每个待检表工位包括与待检表口径匹配的变径套管以及设置于待检表的两端的第一压力变送器10和第一温度变送器30,每个标准流量检测装置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二压力变送器50和第二温度变送器70,变径套管能够适应于不同口径的待检表,以此提高待检表工位对不同待检表的适用性,待检表两端设置的第一压力变送器10和第温度变送器30能够对流至待检表的气体进行温度压力采集,标准流量检测装置两端设置的第二压力变送器50和第二温度变送器70能够对流至标准流量检测装置的气体进行温度压力采集,并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必要的计算以修正待检表及标准流量检测装置的实际流量,以此提高待检表内气温、气压与标准流量检测装置内气温、气压的一致性,提高检测线对待检表的检测精准度。

下面以n=3时,多表同检系统检测待检表处于下限流量qmin、上限流量qmax和20%qmax的性能为例阐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多表同检系统。

继续参阅图1,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当多表同检系统检测待检表处于下限流量qmin、上限流量qmax和20%qmax的性能时,多表同检系统包括并联设置的第一检测线100、第二检测线200和第三检测线300,以及第一待检表工位21、第二待检表工位22和第三待检表工位23,第一检测线100适用于第一流量检测范围的环境,第二检测线200适用于第二流量检测范围的环境,第三检测线300适用于第三流量检测范围的环境,第一待检表工位21通过第一控制阀模组分别与三条检测线连接,第二待检表工位22通过第二控制阀模组分别与三条检测线连接,第三待检表工位23通过第三控制阀模组分别与三条检测线连接,每个控制阀模组均包括三个控制阀,三个控制阀分别与三条检测线一一连接。

多表同检系统通过第一检测线100、第二检测线200和第三检测线300实施三个检测状态,包括:第一检测状态,检测第一待检表工位21处待检表处于下限流量qmin时的性能,检测第二待检表工位22处待检表处于20%上限流量qmax时的性能,检测第三待检表工位23处待检表处于上限流量qmax时的性能;第二检测状态,检测第一待检表工位21处待检表处于20%上限流量qmax时的性能,检测第二待检表工位22处待检表处于上限流量qmax时的性能,检测第三待检表工位23处待检表处于下限流量qmin时的性能;第三检测状态,检测第一待检表工位21处待检表处于上限流量qmax时的性能,检测第二待检表工位22处待检表处于下限流量qmin时的性能,检测第三待检表工位23处待检表处于20%上限流量qmax时的性能。

在多表同检系统处于第一检测状态的情况下,如图2所示,第一待检表工21位通入第一流量检测点的流体,第一待检表工位21通过第一控制阀模组与第一检测线100连通,具体地,第一控制阀模组包括第一控制阀41、第二控制阀42和第三控制阀43,第二控制阀42和第三控制阀43关闭,第一待检表工位21通过第一控制阀41与第一检测线100上的第一标准流量检测装置61连通,第二待检表工位22通入第二流量检测点的流体,第二待检表工位22通过第二控制阀模组与第二检测线200连通,具体地,第二控制阀模组包括第四控制阀44、第五控制阀45和第六控制阀46,第五控制阀45和第六控制阀46关闭,第二待检表工位22通过第四控制阀44与第二检测线200上的第二标准流量检测装置62连通,第三待检表工位23通入第三流量检测点的流体,第三待检表工位23通过第三控制阀模组与第三检测线300连通,具体地,第三控制阀模组包括第七控制阀47、第八控制阀48和第九控制阀49,第八控制阀48和第九控制阀49关闭,第三待检表工位23通过第七控制阀47与第三检测线300上的第三标准流量检测装置63连通。

在多表同检系统处于第二检测状态的情况下,如图3所示,第一待检表工21位通入第二流量检测点的流体,第一待检表工位21通过第一控制阀模组与第二检测线200连通,具体地,第一控制阀41和第三控制阀43关闭,第一待检表工位21通过第二控制阀42与第二检测线200上的第二标准流量检测装置62连通,第二待检表工位22通入第三流量检测点的流体,第二待检表工位22通过第二控制阀模组与第三检测线300连通,具体地,第五控制阀45和第四控制阀44关闭,第二待检表工位22通过第六控制阀46与第三检测线300上的第三标准流量检测装置63连通,第三待检表工位23通入第一流量检测点的流体,第三待检表工位23通过第三控制阀模组与第一检测线100连通,具体地,第七控制阀47和第九控制阀49关闭,第三待检表工位23通过第八控制阀48与第一检测线100上的第一标准流量检测装置61连通。

在多表同检系统处于第三检测状态的情况下,如图4所示,第一待检表工21位通入第三流量检测点的流体,第一待检表工位21通过第一控制阀模组与第三检测线300连通,具体地,第一控制阀41和第二控制阀42关闭,第一待检表工位21通过第三控制阀43与第三检测线300上的第三标准流量检测装置63连通,第二待检表工位22通入第一流量检测点的流体,第二待检表工位22通过第二控制阀模组与第一检测线100连通,具体地,第四控制阀44和第六控制阀46关闭,第二待检表工位22通过第五控制阀45与第一检测线100上的第一标准流量检测装置61连通,第三待检表工位23通入第二流量检测点的流体,第三待检表工位23通过第三控制阀模组与第二检测线200连通,具体地,第七控制阀47和第八控制阀48关闭,第三待检表工位23通过第九控制阀49与第二检测线200上的第二标准流量检测装置62连通。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多表同检系统的控制方法,多表同检系统的控制方法通过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的多表同检系统来执行,多表同检系统的控制方法包括:确定多表同检系统对待检表进行检测的多个不同流量检测点;控制多条检测线上的多个流量控制装置80的输出,使多条检测线的多个流量检测范围与多个不同流量检测点对应;控制多个待检表工位依次交替与多条检测线一一连通。

在本实施例中,本实用新型的多表同检系统的控制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对多个待检表的检测效率,还能够提高对待检表的检测范围,提高对待检表的检测准确性,在同时对多个待检表进行检测的过程中,还能够减少彼此之间的相互影响,提高多个待检表的检测过程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