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位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11905发布日期:2021-04-02 09:30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位测量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液位测量装置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位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康铜丝是以铜镍为主要成分的电阻合金丝,具有较低的电阻温度系数,较宽的使用温度范围,电阻率稳定,一般用于测量仪器仪表,电子以及工业设备中的电子元件中。在液位测量装置领域,康铜丝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在传统的应用康铜丝的液位测量装置中,仅仅是将康铜丝简单接入测量回路中,在油液因为外部震动发生晃动时,油液及其容易冲击康铜丝造成康铜丝移位,进而导致康铜丝接入回路中的长度发生变化,进而导致最终的液位测量值不够准确。

因此,针对传统的液位测量装置存在的容易受到油液晃动影响、测量结果不够准确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液位测量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液位测量装置,实现有效避免油液晃动对康铜丝的影响,保证液位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液位测量装置,包括稳流管,所述稳流管的内部沿稳流管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所述导轨上滑动安装有浮子;所述导轨的两侧设置有电阻柱,所述电阻柱上缠绕有康铜丝绕组,两根电阻柱上的康铜丝绕组分别与浮子的两侧接触连通。

两侧的康铜丝绕组与浮子构成液位测量回路,当油液进入稳流管内部后,浮子在油液的作用下沿着导轨上浮滑动,即浮子与两侧康铜丝绕组之间的接触点向上移动,进而使得康铜丝绕组接入测量回路中的长度发生变化,类似于滑动变阻器,进而使得两组康铜丝绕组之间的输出电阻发生变化,通过测量输出电阻的变化即可解算出油液的液位高度。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浮子包括浮动座、弹片、导电铜柱,所述浮动座滑动套装在导轨上,且浮动座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康铜丝绕组接触的弹片,所述浮动座的内部还贯穿设置有用于将两侧的弹片连接的导电铜柱。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稳流管的内部的中央沿稳流管的长度方向平行对齐设置有两根导轨,所述浮动座上对应设置有两个滑动槽。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电阻柱上设置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中设置有康铜丝绕组。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康铜丝绕组中相邻的两匝之间的间距为0.1mm。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稳流管的一端设置有法兰盘,所述稳流管的另一端设置有供液体进入稳流管的通孔。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法兰盘顶部的上罩与设置在上罩一侧的插座,所述电阻柱的一端穿过法兰盘并延伸至上罩内部,所述康铜丝绕组的顶端延伸至上罩内部并与插座连接。

为了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法兰盘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密封槽,所述环形密封槽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圈。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稳流管的内部设置两根电阻柱,并在两根电阻柱上绕设康铜丝绕组,同时在两组康铜丝绕组之间设置沿着导轨滑动的浮子,通过浮子伴随液位的浮动进而改变康铜丝绕组接入测量回路的长度以改变输出电阻,进而通过输出电阻与液位之间的关系解算出液位,使用方便,同时通过电阻柱限制康铜丝的窜动,有效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沿着导轨滑动的浮动座,同时在浮动座的两侧分别设置与康铜丝绕组接触的弹片,同时在浮动座内部贯穿设置导电铜柱将两侧的弹片连接构成回路,通过弹片自身的弹力实现弹片与康铜丝绕组之间的稳固接触,避免油液晃动对浮子与康铜丝绕组的影响,保证液位测量的准确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康铜丝绕组与浮子的连接示意图;

图3为浮子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其中:1-插座;2-上罩;3-法兰盘;4-密封圈;5-稳流管;6-电阻柱;7-浮子;8-导轨;01-康铜丝绕组;71-浮动座;72-弹片;73-导电铜柱。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本实施例的一种液位测量装置,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稳流管5,所述稳流管5的内部沿稳流管5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导轨8,所述导轨8上滑动安装有浮子7;所述导轨8的两侧设置有电阻柱6,所述电阻柱6上缠绕有康铜丝绕组01,两根电阻柱6上的康铜丝绕组01分别与浮子7的两侧接触连通。

整个液位测量装置沿竖直方向安装在油箱内部,稳流管5内部的浮子7平时处于导轨8的底部,当油箱内部的油液从稳流管5的底部进入稳流管5的内部,浮子7在油液的浮力作用下上浮并衍射导轨8向上滑动。浮子7向上滑动时,浮子7两侧的接触端保持与两侧电阻柱6上的康铜丝绕组01接触的装填向上滑动,进而改变接入测量电路的康铜丝绕组01的长度,进而造成输出电阻发生改变,通过输出电阻的变化即可得出液位的高度,相比于传统的油位测量装置更加方便、受油液晃动影响小、测量更加准确。

输出电阻与液位高度的转换关系如下:

rab—输出电阻;r—一组康铜丝绕组01的电阻;h—液位高度;l—康铜丝绕组01的高度。

当容器达到满液位时,浮子7随液面上浮到导轨8的顶部,忽略电阻柱6顶部导线的电阻,此时两组康铜丝绕组01的输出电阻rab=0;

因此,在本装置中输出电阻rab的大小与液位高度h成反比,测量出输出电阻rab的大小即可换算为液体容器内液位高度h的值。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3所示,所述浮子7包括浮动座71、弹片72、导电铜柱73,所述浮动座71滑动套装在导轨8上,且浮动座71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与康铜丝绕组01接触的弹片72,所述浮动座71的内部还贯穿设置有用于将两侧的弹片72连接的导电铜柱73。

浮动座71上设置有滑动套装在导轨8上的滑动槽,且浮动座71的两侧分别对应两侧的电阻柱6上的康铜丝绕组01设置有弹片72,弹片72在自身弹力作用下与康铜丝绕组01的表面接触连通,同时浮动座71两侧的弹片72通过贯穿设置在浮动座71内部的导电铜柱73连通,即两侧的康铜丝绕组01与两侧的弹片72通过导电铜柱73构成导电回路,结构简单且使用方便。同时由于弹片72在自身弹力作用下与康铜丝绕组01的表面接触较为紧密,因此在震动情况下,整个浮子7也能保持相对稳定,能够更加准确的测量出液位。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实施例1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3: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或2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如图1所示,所述稳流管5的内部的中央沿稳流管5的长度方向平行对齐设置有两根导轨8,所述浮动座71上对应设置有两个滑动槽。

为了避免浮动座71在油液晃动时绕着单根导轨8转动,进而导致弹片72与康铜丝绕组01的表面脱离,因此在稳流管5的内部平行对齐设置有两根导轨8,同时在浮动座71上对应两根导轨8设置有两个滑动槽,通过两根导轨8限制浮动座71的转动,使得整个浮子7的运动更加平稳,保证弹片72与康铜丝绕组01之间的良好接触。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或2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4: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3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所述电阻柱6上设置有螺旋槽,所述螺旋槽中设置有康铜丝绕组01。

所述螺旋槽的深度为s,且康铜丝的半径≤s<康铜丝的直径,相比于直接在电阻柱6上缠绕康铜丝,通过设置螺旋槽并沿着螺旋槽绕设康铜丝构成康铜丝绕组01,通过螺旋槽限制康铜丝的移动,能够避免康铜丝沿着电阻柱6窜动,避免油液晃动时造成康铜丝之间的间距发生变化,进而有效保障后续液位测量的准确性。

进一步的,所述康铜丝绕组01中相邻的两匝之间的间距为0.1mm,使得康铜丝绕组01接入液位测量回路中的长度变化值的变化区间减小,继而提高了液位测量精度。康铜丝绕组01中相邻的两匝之间的间距可根据实际需要的测量精度进行相应设置,不限于上述的0.1mm。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3相同,故不再赘述。

实施例5:

本实施例在上述实施例1-4任一项的基础上做进一步优化,所述稳流管5的一端设置有法兰盘3,所述稳流管5的另一端设置有供液体进入稳流管5的通孔。

法兰盘3用于与油箱内的安装结构连接,进而实现整个液位测量装置在油箱之中的便捷安装,同时在稳流管5的底部设置有供油液进入的通孔,通孔的直径小于稳流管5的直径,使得油液缓慢进入稳流管5,避免大量油液瞬间进入稳流管5造成油液激荡。

还包括设置在法兰盘3顶部的上罩2与设置在上罩2一侧的插座1,所述电阻柱6的一端穿过法兰盘3并延伸至上罩2内部,所述康铜丝绕组01的顶端延伸至上罩2内部并与插座1连接,两组康铜丝绕组01、浮子7、插座1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液位测量回路,通过插座1实现液位测量回路与外部测量装置的便捷连接,上罩2则有效保护电阻柱6与康铜丝绕组01。

所述法兰盘3的底部设置有环形密封槽,所述环形密封槽的内部设置有密封圈4,法兰盘3的底部端面为安装面,通过在法兰盘3的底部端面上设置密封圈4,能够有效保证连接处的密封效果,避免油液外漏。

本实施例的其他部分与上述实施例1-4相同,故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