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子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194783阅读:1264来源:国知局
浮子结构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浮子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在洗衣机储液盒中普遍使用的液位传感器为浮子式液位传感器,浮子式液位传感器的大致工作原理如下:浮子里有磁环,外部有个与其配合的感应开关,通过感应开关感应其与磁环的距离,通过距离的不同来实现感应开关的通断;应用比较广的传感器浮子外形多为圆柱式结构,并且结构中的浮子芯柱(即浮子运行的轨道)多为圆柱式或者多边形式,这种结构的液位传感器应用在存放洗涤剂或者柔顺剂的储液盒中时会存在如下问题:

(1)在高粘度溶液中浮子浮起反应比较慢,导致系统对于液位的检测反应时间变长;

(2)在洗涤剂或者柔顺剂长时间不使用时,残留在储液盒中溶液容易发生结块干涸,从而粘注浮子底部,导致在下一次添加溶液时浮子不能够正常浮起,从而引起误判;

(3)在浮子所在洗衣液储液盒中溶液量少且长时间放置时,洗衣液容易干涸结块,如果是圆柱形的浮子芯柱的话,浮子芯柱外侧与浮子导孔之间为面接触,两者间隙小,高粘度的洗衣液不容易从该间隙中流淌到储液盒的底部,容易在整个浮子芯柱外表面结块,结块后容易将浮子导孔与浮子芯柱外壁粘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浮子结构,它不仅能够合理导向浮子的沉浮方向,而且能够提高浮子的上浮速度,避免引起液位感应时间过长或失效的现象。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浮子结构,它包括:

芯柱,所述芯柱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沿芯柱的轴向延伸的导向条;

浮子,所述浮子上设置有导孔,所述浮子通过导孔与芯柱的配合可移动地安装在芯柱上,并且所述芯柱和所述导孔之间通过导向条形成有至少一个沿着芯柱的轴向贯穿的溶液流通槽。

进一步,所述导向条在芯柱的周向上的宽度≤1mm。

进一步,所述导向条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且沿着芯柱的周向均布。

进一步为了降低浮子与储液盒或者芯柱底面黏着的概率,所述导向条的底部设置有向外延伸至其外端凸出导向条的外壁面的支撑条,当浮子沉底时,所述浮子的底部支撑在支撑条上。

进一步,所述支撑条在芯柱的周向上的宽度≤1mm。

进一步为了增加浮子底部受到的浮力,从而更好地使浮子上浮,所述浮子外壁的底部设置有可与溶液接触的下导流面,所述下导流面和浮子底端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由内向外逐渐增大。

进一步,所述下导流面为球面或弧面或锥面。

进一步为了减少浮子在上浮过程中,其顶部受到的反作用力,所述浮子外壁的顶部设置有可与溶液接触的上导流面,所述上导流面和浮子顶端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由内向外逐渐增大。

进一步,所述上导流面在浮子轴向上的高度小于所述下导流面在浮子轴向上的高度。

进一步为了使浮子更加容易上浮,所述浮子由聚丙烯材料制成。

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当浮子上升时,芯柱上由导向条所形成的溶液流通槽可以为芯柱与导孔中的溶液提供流动的空间;导向条的外侧与导孔的壁面之间是近似线接触的,高粘度的洗衣液仅会在线接触的部位结块,溶液流通槽内不会有溶液结块,相比于整个芯柱外侧面结块,这种线接触的结块对浮子上浮产生的阻力要小,从而减少导孔与芯柱之间的阻力;

2、浮子底部的下导流面可以使溶液快速的充满浮子的底部,使浮子迅速获得向上的浮力,浮子顶部的上导流面的设置,使得其与整球结构的浮子相比,整体重量较小,因此在获得浮力时,上浮相应比较快,当溶液没过浮子的顶部时,上导流面又起到了导流的结构,使得浮子更容易上浮;

3、当浮子沉底时,由于导向条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条,导致芯柱根部与浮子底面形成微小的一圈间断的接触面,降低了浮子与储液盒以及芯柱底部的黏着的概率,如果没有设置支撑条的话,浮子将完全沉底,浮子底部完全与储液盒底部接触;

3、当向储液盒中加入溶液时,溶液优先经芯柱底部的支撑条之间的槽口进入到浮子的导孔区域,使浮子的底部充满溶液,形成整个底面的浮力,使浮子底部能够快速脱离支撑条,向上浮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浮子结构的立体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浮子结构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芯柱的立体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在储液盒中的使用状态图一;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容易被清楚地理解,下面根据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如图1~5所示,一种浮子结构,它包括:

芯柱1,所述芯柱1的外壁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沿芯柱1的轴向延伸的导向条11;

浮子2,所述浮子2上设置有导孔21,所述浮子2通过导孔21与芯柱1的配合可移动地安装在芯柱1上,并且所述芯柱1和所述导孔21之间通过导向条11形成有至少一个沿着芯柱1轴向贯穿的溶液流通槽。

所述导向条11在芯柱1的周向上的宽度≤1mm,这样的限定是为了使导向条11与导孔21的壁面接触变为近似线接触。

如图3所示,所述导向条11设置有至少两个,并且沿着芯柱1的周向均布;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向条11设置有三个,并且形成了三个溶液流通槽;但是导向条11的数量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两个,也可以是其他数量。

当浮子2上升时,芯柱1上由导向条11所形成的溶液流通槽可以为芯柱1与导孔中的溶液提供流动的空间,导向条11的外侧与导孔的壁面之间是近似线接触的,高粘度的洗衣液仅会在线接触的部位结块,溶液流通槽内不会有溶液结块,相比于整个芯柱1外侧面结块,这种线接触的结块对浮子2上浮产生的阻力要小,从而减少导孔与芯柱1之间的阻力。

如图2所示,所述导向条11的底部设置有向外延伸至其外端凸出导向条11的外壁面110的支撑条111,当浮子2沉底时,所述浮子2的底部支撑在支撑条111上;支撑条111的顶面可以采用由内至外向下倾斜的结构;当浮子2沉底时,由于导向条11的底部设置有支撑条111,导致芯柱1根部与浮子2底面形成微小的一圈间断的接触面,降低了浮子2与储液盒以及芯柱1底部的黏着的概率,如果没有设置支撑条111的话,浮子2将完全沉底,浮子2底部完全与储液盒底部接触。当向储液盒中加入溶液时,溶液优先经芯柱1底部的支撑条111之间的槽口进入到浮子2的导孔区域,使浮子2的底部充满溶液,形成整个底面的浮力,使浮子2底部能够快速脱离支撑条111,向上浮起。

所述支撑条111在芯柱1的周向上的宽度≤1mm,这样的限定是为了使浮子2的底部与支持条111的接触为近似点接触,方便溶液从底部进入导孔。

如图2所示,所述浮子2外壁的底部设置有可与溶液接触的下导流面22,所述下导流面22和浮子2底端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由内向外逐渐增大;其中,所述下导流面22可以为球面或弧面或锥面,但是不限于此。

如图2所示,所述浮子2外壁的顶部设置有可与溶液接触的上导流面23,所述上导流面23和浮子2顶端所在的水平面之间的距离由内向外逐渐增大;其中,所述上导流面23可以为球面或弧面或锥面,但是不限于此;以上描述的由内向外指的是,浮子2的导孔为内,外壁为外,由导孔向外壁的方向即为由内向外。

所述上导流面23在浮子2轴向上的高度小于所述下导流面23在浮子2轴向上的高度。

浮子2底部的下导流面22可以使溶液快速的充满浮子的底部,使浮子2迅速获得向上的浮力,浮子2顶部的上导流面22的设置,使得其与整球结构的浮子相比,整体重量较小,因此在获得浮力时,上浮2相应比较快,当溶液没过浮子2的顶部时,上导流面22又起到了导流的结构,使得浮子2更容易上浮。

所述浮子2可以由聚丙烯材料制成,聚丙烯材料相比普通聚丙烯的密度更小,相同的浮力下,浮子2更容易上浮。

用户在加液时,溶液流向如图4~5所示,溶液是先从浮子2的底部开始慢慢将浮子2托举,因此这种情况下,浮子2底面的下导流面22更容易让溶液通过,形成浮子2需要的浮力。

以上所述的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