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压力锅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压力锅锁盖结构。
背景技术:
以目前的电压力锅为例,其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内顶部环形布置有凹凸相间的锅牙,锅盖内壁对应锅牙设有扣位,通过旋转锅盖使得扣位处于凸出的锅牙下方,实现锅盖与盖体扣接,反之,扣位随同锅盖旋转至凹入的锅牙下方时,锅盖即可翻起或打开。由于锅内气压较高时开盖存在危险性,因此,现有的压力锅,均有一套自锁机构,自锁机构包括随着锅内气压变化而上下浮动的气浮阀、横向滑动设置在锅盖内的锁销组件,锁销组件一端贴着锅体的锅牙表面,锁销组件另一端延伸至气浮阀处,正常情况下,如果锅内气压较低(安全开盖气压),气浮阀不会阻挡锁销组件,锅盖旋转打开时,锁销组件沿锅体锅牙表面自由活动,不影响开盖;反之,当锅内气压过高时,气浮阀阻挡锁销组件,以致锁销组件不能沿锅体锅牙表面自由活动,因此锅盖不能旋转,以致不能开盖。当然,以上所述只是理论的状态,但该结构实际上还是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为气浮阀与锁销组件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虚位(如果没有虚位气浮阀将会被卡死),即使锅内高气压的情况下,如果作用于锅盖的旋转开盖作用力较大时,锁销组件可克服气浮阀的阻力,并改变气浮阀的状态,就能在这种不利于开盖的状态下开盖,从而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该结构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安全可靠、成本低、操作方便、简单易用的压力锅锁盖结构,保证电压力锅在使用过程中不能暴力开盖,但可配合一键开盖,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压力锅锁盖结构,包括锅体和锅盖,锅体顶部环形布置有多个下锅牙,锅盖底部设有上锅牙,上锅牙与下锅牙数量一致,其特征在于:所述下锅牙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正向侧边和一个反向侧边,其中至少一个下锅牙的反向侧边为阻挡边,正向侧边及其余反向侧边均为导向斜边;所述锅盖内还横向滑动设有锁销,锁销位于与带有阻挡边的下锅牙对应的上锅牙一端上方处,并且锁销指向锅体中心处;当锅盖与锅体闭合时,各个上锅牙扣接在相应的下锅牙底部,锁销与所述阻挡边相挡,所述锅盖外表面设有用于控制锁销离开阻挡边的解锁控件。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解决:
作为更具体的方案,所述阻挡边为直边,直边指向锅体中心。阻挡边不限定为直边。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解锁控件为自复位按钮,锁销与连杆连接,连杆延伸至自复位按钮安装处,自复位按钮通过触动连杆后带动锁销运动。
所述自复位按钮包括按钮本体和第一复位弹簧,按钮本体限位活动设置在锅盖上,按钮本体与锅盖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复位弹簧,按钮本体设有用于触碰连杆的顶杆。
所述按钮本体竖直活动设置在锅盖上,连杆与顶杆通过斜面传动配合。
所述连杆对应顶杆设有楔块,顶杆下端设有推顶斜面与楔块传动配合。
所述锅盖包括外盖和内盖,所述上锅牙设置在内盖内周;所述锁销指向锅体中心的一端设有球形头,锁销背向锅体中心的一端设有定位销,外盖对应定位销设有第一通孔,内盖对应锁销设有第二通孔,定位销和锁销分别承接在第一通孔内和第二通孔内。
所述定位销上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第二复位弹簧压接在外盖与连杆之间。
作为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盖顶部设有手柄,按钮本体设置在手柄上,以便于用户操作。
所述锅体内部设有顶部敞开的凹腔,凹腔内设有内壳,内壳顶端伸至锅体顶部,内壳顶端设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外周凹凸相间,其凸部形成为所述下锅牙。
作为更具体的另方案,所述定位销一端经第一通孔伸出锅盖外、并与拉柄连接。当锁销与阻挡边相挡时,通过往外拉住拉柄,才能使得锁销离开阻挡边,此时才能转动锅盖。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1)此款压力锅锁盖结构在正向旋转锅盖实现锁盖操作时,由于锁销与下锅牙的引导斜面接触,所以能够随下锅牙表面形状运动;当锅盖与锅体扣接后,锁销与下锅牙的阻挡边相挡,锁销不能沿阻挡边滑动,因此,锅盖不能反向旋转解锁,此时需通过解锁控件带动锁销退出阻挡边,即可进行锅盖反向旋转操作,实现解锁,从而避免在锅内气压过高时,因直接用力旋转锅盖、并导致锅盖误开带来的安全隐患,提高使用的安全性。
(2)此款压力锅锁盖结构只是在现有压力锅的基础上略微修改其下锅牙的形状来实现,其结构非常简单,成本极低,但却大大提高安全的效果。
(3)此款压力锅锁盖结构的按钮本体设置在锅盖手柄上,手握锅盖手柄,大拇指可同时按住按钮本体,进行一键开盖操作,其操控方便易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实施例分解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内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压力锅装配后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A-A剖视及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中按钮本体另一实施方案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另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一,参见图1至图6所示,一种压力锅锁盖结构,包括锅体8和锅盖3,锅体8顶部环形布置有多个下锅牙71,锅盖3底部设有上锅牙332,上锅牙332与下锅牙71数量一致,所述下锅牙71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正向侧边711和一个反向侧边,其中一个下锅牙71的反向侧边为阻挡边712,正向侧边711及其余反向侧边均为导向斜边;所述锅盖3内还横向滑动设有锁销52,锁销52位于与带有阻挡边712的下锅牙71对应的上锅牙332一端上方处,并且锁销52指向锅体8中心处;当锅盖3与锅体8闭合时,各个上锅牙332扣接在相应的下锅牙71底部,锁销52与所述阻挡边712相挡,所述锅盖3外表面设有用于控制锁销52离开阻挡边712的解锁控件。
所述阻挡边712为直边,直边指向锅体8中心。
所述解锁控件为自复位按钮,锁销52与连杆5连接,连杆5延伸至自复位按钮安装处,自复位按钮通过触动连杆5后带动锁销52运动。
所述自复位按钮包括按钮本体1和第一复位弹簧2,按钮本体1限位活动设置在锅盖3上,按钮本体1与锅盖3之间设有所述第一复位弹簧2,按钮本体1设有用于触碰连杆5的顶杆11。
所述按钮本体1竖直活动设置在锅盖3上,连杆5与顶杆11通过斜面传动配合。所述连杆5对应顶杆11设有楔块4,顶杆11下端设有推顶斜面与楔块4传动配合。参见图6中C处和图7中D处,分别为按钮本体1中推顶斜面的两种设计方式。
所述锅盖3包括外盖32和内盖33,所述上锅牙332设置在内盖33内周;所述锁销52指向锅体8中心的一端设有球形头,锁销52背向锅体8中心的一端设有定位销51,外盖32对应定位销51设有第一通孔321,内盖33对应锁销52设有第二通孔331,定位销51和锁销52分别承接在第一通孔321内和第二通孔331内。
所述定位销51上套设有第二复位弹簧6,第二复位弹簧6压接在外盖32与连杆5之间。
所述外盖32顶部设有手柄31,按钮本体1设置在手柄31上。
所述锅体8内部设有顶部敞开的凹腔,凹腔内设有内壳7,内壳7顶端伸至锅体8顶部,内壳7顶端设有外翻边;所述外翻边外周凹凸相间,其凸部形成为所述下锅牙71。
其工作原理是:在锅盖3解锁状态时,通过正向旋转锅盖3,锅盖3的锁销52与下锅牙71的引导斜面接触,所以能够随下锅牙71表面形状运动,直至锅盖3与锅体8扣接后,锁销52与下锅牙71的阻挡边712(直边)相挡,锁销52不能沿阻挡边712滑动,因此,锅盖3不能反向旋转解锁,此时需通过按下按钮本体1,按钮本体1通过连杆5带动锁销52退出阻挡边712,即可进行锅盖3反向旋转操作,实现解锁。
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参见图8所示,取消按钮本体1等相关零件,而直接在定位销51伸出锅盖3外的一端上设置拉柄9,当锁销与阻挡边相挡时,通过往外拉住拉柄9,才能使得锁销离开阻挡边,此时才能转动锅盖。该结构只是控制锁销复位的方式与实施例一的方式不同,但原理相同,在此不再详述。